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理 《网络传播》2006,(8):16-18
博客是网络上一道美丽的风景。越来越多的网民加入到博客的行列中。无数的博客们利用这个平台写下自己的所思所想,评论世事、批评时政,或者仅仅是展示自己。有的博客则提供了类似新闻的服务,他们自己收集信息,发布消息,或者简单地转载新闻。新闻采集不再限于那些主流媒体,博客使得草根新闻成为现实。博客成为许多网民寻找未经过滤的信息或表达他们的见解的天堂。自由、匿名、草根、开放成为博客的根本精神,过去的几年里,博客们做了几件相当令人惊异的事情。在印尼海啸灾难中,博客们最先将冲向岸边的凶猛巨浪以视频形式公之与众。  相似文献   

2.
论博客与图书馆博客的建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阐述了博客的含义、特点、类型,并论述了图书馆博客建立的可行性及意义,最后提出图书馆博客建立的几种类型和介绍目前国内外几所大学的图书馆博客。  相似文献   

3.
“关于博客,我们还有很多无知。但可以肯定的一点是,只有在多元视角下,我们才会真正地看到博客对于社会、对于文化所将带来的长远意义。而另一方面,博客之美在于“博”,博客之道在于“博”,只有“博”了,博客才有希望。  相似文献   

4.
博客需要什么样的自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年11月初,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2006中国博客调查报告,截至今年8月底,中国的博客空间达到了3374.7万个,博客作者达到了1748.5万人。短短几年间,博客在中国大陆增长了30多倍。  相似文献   

5.
秦明 《网络传播》2005,(12):4-4
博客的传道者方兴东曾经提出了这样一个非常严肃而又迫切的问题,他说,当“木子美事件”轰动全国并且极大地冲击了中国新兴的博客世界的时候,一个极为严肃,极为紧迫的问题就摆在了我们面前:我们应该如何塑造博客世界的道德规范?如何为博客的未来发展负起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这个问题关乎博客对社会的影响和作用,也关乎我们自己的生存环境和未来命运。  相似文献   

6.
刘琼 《新闻知识》2007,(12):34-36
2002年,以"博客中国"网站的建立为标志,博客这一充满魅力的表达、交流和传播工具正式登陆中国,并在短短几年间风靡全国。博客是以草根阶层为标志崛起的,随着数量的飞速增长,博客家族中出现  相似文献   

7.
春节休息几天,难得有时间看点工作之外的东西,新浪的名人博客早巳炒得如火如茶,笔者在此期间浏览了众多名人的博客,印象最深的要数冯骥才、陆天明、柯云路和余华等作家的博客。  相似文献   

8.
GAWKER MEDIA,美国最大的几家博客发布商之一(创建于2002年,现今拥有11家博客网站包括以八卦和流行文化为主的Gawker、以小配饰为主的Gizm()do以及以汽车为主的Jalopnik等),在今年一月发布了一个漂亮的名为Gridskipper的旅游博客。从网站建立的那天起,网站的独家赞助商森顿公司(cendant Corp.)的企业标示就能够在每一个页面的广告中看到。但是到二月三号,森顿公司撤走了他的标语,一些页面出现了空白。  相似文献   

9.
我国图书馆人博客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首先介绍网络上的新兴事物“博客”,接着对我国目前图书馆人建立的典型的“博客”进行简要介绍并进行分析和比较,并对“博客”发展提出必须要注意的几个问题,最后对图书馆人的“博客”进行展望,认为其发展规模、内容和形式都会进一步的发展提高。  相似文献   

10.
董乐铄 《传媒观察》2006,(11):44-45
互联网在飞速发展,作为网络媒体的新锐元素,博客在不知不觉中渗透在网络交往的每一个角落。博客时代的到来给网络交往方式带来了新的渠道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当前在我国,几千万人用博客作为自己的身份名片,博客已成为他们的一种社会生活方式或交往习惯。随着博客如雨后春笋般出现,阅读博客也成为了一种习惯。与勤劳的博客写手相比,看客们会忠卖地等待博客“地主”更新网络日志,他们发表评论或保持沉默,即所谓的“灌水”和“潜水”,并以第一个发表评论为荣,美其名曰“沙发”。  相似文献   

11.
罗攀 《网络传播》2006,(7):55-55
当前,博客在我国发展得如火如荼,这种以网络日志和超文本链接为基本构成要素的个人网页,成为一种以燎原之势发展的社会现象与社会行为。伴随博客的日益普及和影响力日渐扩大,各个阵营里(草根博客、明人博客、IT博客等)出现了一批人气博客,这些博客周围聚集了大量在网上游走的fans,成了一块不可小觑的“人气宝地”。消费时代无孔不入的商业广告敏锐地嗅到了这块“人气宝地”,欲迫不及待投进博客的怀抱,开始了与博客的第一次接触。当博客遭遇广告,它们之间发生了什么?  相似文献   

12.
现在不少人大概会觉得,博客来独占台湾网络书店鳌头(三大零售通路之一,且是唯一纯网络书店)是理所当然的事情。然而,若回头从1995年张天立创办博客来网络书店,仔细检视当时台湾出版通路的环境,以及博客来前几年的发展,似乎答案就不是那么理所当然了。  相似文献   

13.
亦桑 《中国新闻周刊》2006,(42):111-111
年龄。职业。喜好。单身状态。或者还配照片。只这几个元素,完全能够胜任一篇征婚启事的骨架。再将这些元素由点扩大到面,粉饰,梳妆,变得具有可凄性,那不正是我们的博客?  相似文献   

14.
新媒体时代即将到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容 《青年记者》2005,(2):21-21,24
几天前,跟博客中国的发起人方兴东博士谈博客时,突然一个“火花”从他的眼睛里进出来,他问:谁是数字时代的麦克卢汉?  相似文献   

15.
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和腾讯网新闻频道合作,实施了一项网络调查(5165人参加),结果显示,55.1%的人反对个人博客上出现广告,认为“广告会使博客变味”,还有37.3%的人表示赞成,他们觉得“有眼球的地方就有商机”。对于这个调查结论我们需要正确地看待、理智地分析,如果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那么在博客上做广告将是不受欢迎的;但是我们不能因此就简单地停止或延缓博客商业化的进程。应该看到,广告其实也有可能使博客不乏味,变得更有味,更加丰富多彩。  相似文献   

16.
魏来 《图书情报工作动态》2005,(10):F0003-F0003
博客搜索(Blogsearch)是基于Google检索技术的一种博客搜索方式。Google一直坚信博客可以帮助用户更有效的利用博客空间。获得博客搜索的方式有以下几种:(1)Blogsearch.google.com(google模式的界面);(2)Search.blogger.com(Blogger模式的界面);(3)Blogger Dashboard。博客搜索期望给所谓的博客空间增加可见度。Google利用博客搜索定期的对博客内容进行检索,可以比普通的网络搜索引擎更快的发现新的内容。  相似文献   

17.
博客:新媒体浪潮的导火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彧 《传媒观察》2007,(3):44-45
刚刚过去的这一年,博客如日中天,一种全新的传播方式挠战着人们的传统传播观念:只要上网注册登录一个账号,立刻可以成为新闻的发布者,体自己就可以成为一个“媒体”,中国互联网协会近日发布的《2007年互联网调查报告》显示,到2006年底,我国博客作者规模达到2080万,博客访问量1.01亿。在博客作者中,活跃的博客作者有315万。博客的魅力何在?它是如何改变着我们?它真的会成为传统媒体的“掘墓人”吗?  相似文献   

18.
试论博客的传播及其有效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宜君  张欣 《新闻界》2006,(3):69-70
博客(Blog)是一个新型的个人互联网出版工具,据《2006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预测,2006年中国博客规模将超过6000万,2007年博客数量将接近1个亿,差不多相当于目前中国互联网用户总数。博客让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网络的内容生产中,并且通过这些内容,与别人进行共享和互动,从而在各个方面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相似文献   

19.
罗攀 《网络传播》2006,(6):57-57
当前的中国,最流行的网络概念不是BBS、QQ,也不是MSN,而是“Blog”(博客)。回眸2005年的博客世界可谓异彩纷呈:专业博客网站如“博客网”的并购及融资;各大门户网站如新浪网、搜狐网等纷纷举行的各种博客大赛;以及学术理论界在中国网络传播学年会上专门开设研究专题对博客进行研讨等等。这些都表明:“博客”,这种以网络日志和超文本链接作为基本构成要素的个人网页,正在成为一种以燎原之势发展的社会现象与社会行为。  相似文献   

20.
移动博客,英文简称Mblog,是在博客(blog)、可拍照手机与移动互联业务三者相结合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博客的更深层次应用。它是以移动领域为媒介,博客为运用,个人信息为散发点,是个人发布信息,共享信息的互动平台,是建立在可拍照手机与移动互联业务基础之上的博客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