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一般人看来,史官是写史之官,典籍是古代书籍,其实这种理解在先秦时期基本上是错误的,先秦史官不是文化官员,而是政务官,先秦典籍不是一般书籍,而是族谱和册令。先秦史官和典籍都与人口管理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先秦语法》是一部很好的断代语法书。这类书目前还少,所以,此书值得高度重视。先秦阶段时间很长,书籍也很多。写好这个阶段的语法专著,不是阅读少量几部文献所能奏效的。作者阅读了《尚书》、《诗经》、《周易》、《周礼》、《仪礼》、《礼记》、《左传》、《国谚》等29部先秦著作,收集的材料十分丰富。东坡诗说:“读书万卷始通神”。作者阅读了这样丰富的先秦典籍而后写成的这部书,我认为已经达到了新的高度。作者研究先秦语法,经常注意要符合先秦语言的实际。有人  相似文献   

3.
清代末年,针对云南缺少儒家经史典籍的状况,云南把清代中叶设立于昆明的"云南书局"改称为"云南官书局"。本文拟对云南官书局成立的背景、沿革、所刊书籍及其特点和历史作用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汉书·艺文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综合性图书目录,它记载了从先秦至西汉的大量典籍,分类明确.评述简要,为后人了解西汉以前典籍概况、先秦学术思想源流和演变,提供了重要的资料.文章以该书为中心探讨汉代典籍整理特点.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对传世典籍文献的重新审视,蕴藏于我国传世典籍文献中的公文纸本古籍引起文博界的广泛关注,成为发掘和保护我国传统文化的一种新的时代潮流.所谓公文纸本古籍,意指古人利用废弃官私文书档册、账簿、书启等纸背来刷印或抄录的书籍[1],使得大量珍贵的原始文献得以存留至今.而利用公文纸封裱的古籍是一种更为特殊的古籍形态,沈阳师范大学馆藏《文苑英华》即为典型代表.  相似文献   

6.
辽金时期,雕版印刷业异常活跃,在北方地区出版了大量书籍,发挥了传承中国典籍和文化的作用。尊孔崇儒是雕版印刷业兴盛的原动力;社会需求成为雕版印刷业兴盛的推动力,是官府藏书、私家藏书、官私教育、书商和宗教发展共同作用的结果。此外,便利的刻印材料、社会对书籍的重视以及印刷技术的革命等,在雕版印刷业发展过程中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书籍不是一般商品,而是一种文化。书籍装帧设计是指书籍的整体设计。它包括的内容很多,其中封面,扉页和插图设计是其中的三大主体设计要素。需要注意的是"装帧"与"装潢""包装"含义不同。"装潢""包装"是附加于  相似文献   

8.
清代末年,针对云南缺少儒家经史典籍的状况,云南把清代中叶设立于昆明的云南书局改称为云南官书局。本文拟对云南官书局成立的背景、沿革、所刊书籍及其特点和历史作用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目的/意义] 先秦典籍在古代典籍中的地位极为重要。本文提出对先秦典籍进行词性自动标注的解决方法,以便更加准确地挖掘先秦典籍中的潜在知识。[方法/过程] 通过条件随机场模型,结合统计方法确定组合特征模板,并最终得到针对先秦典籍的词性自动标注算法模型。[结果/结论] 在先秦典籍自动分词的整个流程基础上,得到简单特征模板、组合特征模板下的词性自动标注模型,基于组合特征模板的词性标注模型调和平均值F达到94.79%,具有较强的推广和应用价值。在构建词性自动标注模型的过程中,通过融入字词结构、词语拼音和字词长度的特征知识,使得模型的精确率和召回率得到有效提升。  相似文献   

10.
宋代,大批书籍通过官方途径流入高丽,由于两国间发达的商贸往来,民间交往在两国的典籍交流中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通过对两国间典籍交流的分析,可以看出在交往途径方面,民间渠道与官方交流有着较为明显的分工;在书籍种类方面,流向高丽的书籍有着显著的特点.同时,高丽也有一批书籍流向宋地,弥补了宋某些书籍散佚不全的缺憾.参考文献23.  相似文献   

11.
论官府藏书     
陈曙 《图书馆学刊》1992,14(3):55-58
官府藏书是我国藏书业中历史悠久、影响巨大的主要藏书类型之一。它在保存典籍、促进书籍的流通和学术交流方面有无可非议的作用。在一定的历史和经济条件下,官府藏书乃是社会文化产品积累、保藏、整序和传播的一个重要系统。它对中国文化史有其特殊的贡献,是我国极其珍贵的文化遗产。一、官府藏书的起源及其意义官府藏书乃指典籍藏书的皇家或政府收藏活动。先前的官府藏书与后来的图书馆藏书一脉相承。仅以“官”和“馆”为例。据许慎的《说文解字》,“官,吏事君也”。后来,在“官”前加表示“客舍”的“食”,即成为“馆”。其释义为“版图文书之处”。因官府藏书有别于私家藏书,故也有人  相似文献   

12.
献县胜世堂是天主教在华的主要出版印刷机构之一.献县胜世堂印刷出版了大量中西文化典籍.这些书籍丰富庞杂,包括基督教神学典籍、汉语学习字典和教材、中国民间文化、汉籍译本、报纸期刊等.  相似文献   

13.
道教典籍数量庞大,我国历代官私书目中收录的大量道教典籍,从分类方法和著录范围乃至著录旨趣上,与道经目录都有很大不同;历代官私书目之间在诸多方面也存在差异。通过对古代官私书目的考察,可以更好地了解道教典籍的发展演变和流传情况。  相似文献   

14.
贵刊于1984年第二期刊载了李德山所写的与我商榷的《我国古代的筇一次书厄不始于秦孝公》的文章(下简称李文),对拙著《秦代藏书考略》(载《图书馆学研究》八三年一期)中所提的“秦在商鞅变法之时曾进行一次大规模焚毁先古政治典籍的活动。这次焚书,所称先秦书籍遭受的一次大厄”这一结论提出疑义,并列出五条根据加以驳斥。李文最后说:“这并不是我囿于前说,缺乏创新,而是事实就摆在这里”。那好,我们就用史实来说明历史的真象吧。第一,李文首先例举隋牛弘所提的书之“五厄“,又举明胡应麟所补论的书之“十  相似文献   

15.
[目的/意义] 在人文计算兴起这一背景下,针对先秦诸子典籍进行自动分类的探究,以更加深入和精准地从古代典籍中挖掘出相应的知识。[方法/过程] 基于《论语》《老子》《管子》《庄子》《孙子》《韩非子》《孟子》《荀子》和《墨子》9种先秦诸子典籍构成的训练和测试语料,采用支持向量机技术,提取TF-IDF、信息增益、卡方统计和互信息为特征,完成针对先秦诸子典籍的自动分类实验。[结果/结论] 基于先秦诸子典籍得到的自动分类模型调和平均值能达到99.21%,效果较好,具有较强的推广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一、经部 按照我国传统的图书四部分类体系,经部冠四部之首。 (一)“经”由书籍通称到专指儒家经典 “经”本是书籍通称 “经”字,其初文为“巠”,本义是“经纬”。甲骨文中未见,始见于西周金文,已具“巠”、”经”二形,义为“经营”。到了春秋末年和战国时期,“经”字才有了“经典”的意义。《国语·吴语》有“挟经秉桴”之语,韦昭注:“经,兵书也。”这是用“经”字指称典籍的最早记载。先秦诸子中,用“经”指称各家之书者不乏其例。《墨子》有《经》上、下篇,又有《经说》上、下篇,《韩非子》的《内储说》与《外储说》,在叙述上分“经”、“说”两部分,论点为“经”,例释为“说”,以阐述法治思想。这是法家典籍。可知,当时以“经”名书,并非专指儒家典籍,而是书籍的通称。战国时期的所谓“经”,是指提纲挈领的文字,由于它语义重要而文字简略,所以需要有所谓“说”对其作进一步的解释说明。 儒家经典垄断“经”的称号 凡书皆  相似文献   

17.
[目的/意义]挖掘和组织先秦典籍中的植物知识,构建先秦典籍植物知识图谱,对认识我国古代人民社会和生活状态等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对先秦典籍中植物词进行详尽标注与计量分析;基于条件随机场(CRF)和多种深度学习模型构建古汉语植物命名实体识别模型,比较分析各模型性能以确定最优模型;设计面向知识图谱的古汉语植物知识组织模式。[结果/结论]基于古汉语预训练语言模型SikuRoBERTa构建的古汉语植物命名实体识别模型性能最优,调和平均值达85.44%,为基于实体的植物知识挖掘提供了有效方法;所构建的先秦典籍植物知识图谱可实现对先秦典籍中植物实体及其关联知识的聚合与可视化呈现。  相似文献   

18.
先秦献捷礼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军礼,这种军礼在中国历史上绵延持续达2000多年.但是,由于文献资料零碎散乱,历代的礼家乃至今大的学者埘此问题要么只苦片语,要么含糊其辞.钩稽先秦典籍和辅以青铜器铭文的相关资料,我们可以对先秦时期的献捷礼的主要内容认识如下:  相似文献   

19.
张静 《图书馆界》2014,(2):21-23
唐代国力强盛,是书籍编撰事业和中外文化交流的鼎盛时期,与周边的少数民族地区及东北南亚等邦国形成了以中国书籍为主要传播内容的汉文化交流圈,大量的汉文典籍流传至朝鲜半岛、日本以及越南等许多国家。到了宋代,中国散失海外的书籍以及日本人和朝鲜人创作的汉文典籍又源源不断地回归中国,出现了汉典籍逆向输入的文化现象,直接弥补了中国古代典籍的缺失,对中外文化交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书籍责任校对工作的特点,是指书籍责任校对工作区别于其他工作的质的规定性,这不是主观设想的,而是在一定的条件下产生的客观存在。我认为,书籍责任校对工作主要特点有四: (一) 特殊的个人劳动及社会化的精神生产书籍责任校对工作是属于以脑力劳动为主的精神生产。这种精神生产一般采取个人劳动的方式。责任校对在校对与处理书稿中作者、编辑、装帧、工厂等各环节遗漏的有形及无形差错,也是如此;是由责任校对工作者个别地进行,然而同时有着不同于一般精神生产的特点。一部书稿成书出版,也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如教育书籍普及性强、门类广泛、读者众多,象数学、物理、化学、生物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