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姜亮夫先生在留学巴黎期间,曾协助王重民先生采访敦煌遗书,一时传为美谈。海外访书的经历,是姜亮夫先生学术历程的重要环节,在其学术思想的成熟和学术资料的积累上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回顾了姜亮夫先生海外访书的起源、经历和所访资料的流传、利用情况。  相似文献   

2.
介绍傅增湘先生的生平,从其自述的视角展示傅增湘先生的藏书校书事迹。以《张元济傅增湘论书尺牍》和傅熹年先 生提供的傅增湘先生的日记为资料来源,详细论述傅增湘先生赴日访书的背景、经过和成果。  相似文献   

3.
刘富玉 《图书情报工作》2004,48(3):16-18,21
回顾郑振铎先生海外访书的原因、经过和取得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4.
读了由陆坚、王勇教授主编、杭州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典籍在日本的流传与影响》一书,我以为这是一部有较高学术价值的、深层次反映中日文化交流的著作。 关于我国典籍在日本流传,自近代起就有人在做这一工作,例如清末杨守敬在日本访书,回国后曾辑刻《古逸丛书》。民国间上海商务印书馆张元济先生为编纂《四部丛刊》亦曾去日本访书。傅读了由陆坚、王勇教授主编、杭州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典籍在日本的流传与影响》一书,我以为这是一部有较高学术价值的、深层次反映中日文化交流的著作。 关于我国典籍在日本流传,自近代起就有人在做这一工作,例如清末杨守敬在日本访书,回国后曾辑刻《古逸丛书》。民国间上海商务印书馆张元济先生为编纂《四部丛刊》亦曾去日本访书。傅  相似文献   

5.
我到南京以后买的第一本书,大概就是黄裳先生的<金陵五记>,在他那别具风味的笔下,南京愈显出其与众不同之处.书中有两篇关于南京书文化的文章,即<关于"泽存书库">和<访"盋山精舍">,引起了我访游南京书文化遗迹的兴趣.  相似文献   

6.
作者实地访书重庆图书馆,得见"傅增湘先生所捐书存西南文教部"目录一册,首次明确六十年前藏园捐书四川,其中部分入藏渝馆概况。  相似文献   

7.
谷秀洁 《图书馆论坛》2007,27(3):153-156
从访书、编目、辑佚、保护和授业五个方面,介绍了赵万里先生在版本目录学方面的理论成就和治学方法,及其在国家图书馆善本库建设、古籍保护和人才培养等方面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杨守敬(1839—1915)先生在日本访书是近代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一件大事。先生字惺吾,一作星吾,别号邻苏。湖北宜都人,后卜居黄州,常住省城武昌。其藏书室名有邻苏园、观海堂、飞青阁。藏印有"观海堂"朱文方印、"飞青阁藏书印"白文方印,其在日本所得书则钤"惺吾海外访得秘笈"朱文大方印。  相似文献   

9.
《北京记忆与记忆北京》一书收录了陈平原先生关于北京和北大的历史、文化随笔计35题,依主题分为三辑:"关于城"是从历史记忆、旅游资源、文学想象等多种角度进入北京的春夏秋冬、前世今生;"关于人"讲述自己旅食京华的心路历程;"关于书"则是游走北京书肆冷摊访书淘书的经验,以书架起城与人的结缘。作者虽然是岭南人,但却是最早呼吁建立"北京学"的学者。本文摘自该书。有删节。  相似文献   

10.
首先论述现代文献学家海外访书的背景,然后介绍访书的范围。其范围包括佚书、古本或善本、古典小说戏曲、敦煌 遗书、太平天国史料及明清之际天主教传教士华文著作。  相似文献   

11.
傅荣贤 《图书馆》2012,(2):44-48
以《别录》佚文为主要史料,考察了刘向"校中秘书"的相关问题。认为"中"是一个泛称概念,是若干具体藏书机构的总称。刘向校书广涉"中外",但"中"书是刘向校雠的基本动机也是主要对象,因而《汉书》等正史将其工作概括为"校中秘书"。最后分析了刘向校书的学术影响,重点指出刘向"校中秘书"并没有源自政权庇佑的绝对权威性,导致其所定"新书"及其"条其篇目,撮其旨意"的叙录都只是一家之言,并不完全为后世学者所取则。  相似文献   

12.
西汉末年刘向领校群书时,首先使用了"校雠"一词来指称图书整理工作。由于刘向校书的特殊意义和巨大价值,以致"校雠"一词在东汉以后为人们所广泛使用,并于后世用以指称图书文献事业。至于刘向何以使用"校雠"一词来作为校正图书文字之意,过往学者习以为常,少有细心追究。文章结合传世文献和出土简帛的材料,略作解说。  相似文献   

13.
文章梳理了刘氏父子的治经理念,重点分析了《别录》、《七略》编纂中发散出的古文经学思想,及蕴含的浓厚的古文经治学方略与朴素的人文主义精神,肯定了刘氏父子在古文经学兴起与发展过程中所起到的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14.
读王重民致向达书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择要介绍王重民教授于1935~1943年间致向达教授的29封信件,涉及对国事的看法、敦煌学等方面业务的进展等。  相似文献   

15.
通过丁香园的丁香通药学频道,检出2006-2010年企业申报疫苗类新药184件,其中病毒类疫苗申报数量明显多于细菌性疫苗申报数量,联合性疫苗申报数量更少,反映了国家在病毒类疫苗的研制和生产方面的投入远多于细菌类疫苗,也间接证明了病毒性传染病对人们健康的威胁远大于细菌性传染病,这为今后疫苗的研发提供了参考,为了解疫苗行业的竞争情报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汉代学者对文献学的贡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重点通过介绍刘向、刘歆父子和班固、郑玄整理典籍的功绩,说明了汉代学者在著书立说,以整理校注古籍为己任的同时,开创了目录学、校勘学、版本学等一套整理文献的方法,为中国文献学的形式与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柏泳 《大观周刊》2011,(45):126-126
刘翔的夺冠带起了田径热,使我国跨栏项目整体水平得到提高并打破了;原有世界田径运动的失衡对抗;但也同时暴露了中国田径运动中存在的问题,给运动员本身造成了巨大压力。  相似文献   

18.
司马谈、司马迁父子出于史官的职责和自身的学术理想而对先秦图书进行了校勘整理。受其学术理想的限制,校书并没有为后世留下目录学专著。而作为校书的成果,《史记》则展现了司马氏父子的处理文献的方法、图书分类的标准和学术溯源精神,而这些又被刘向、让歆父子继承,奠定了中国古典目录学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出土简帛所见专门用于记录文献篇题的木牍主要有三处。其中,尹湾所出的1块篇题木牍记录了7种典籍的书名,可视为群书目录的雏形。银雀山所出的5块和阜阳所出的3块篇题木牍都是一书篇章目录。综合考察可知,《七略》之前的所谓"目录"主要是一书目录,相应的文献学问题主要是一书内部篇章结构及其关系,而不是群书目录所反映的文献与文献之间的关系。并且,一书目录只有"目"而没有"录",具有十分明确的检索取向。表6。参考文献12。  相似文献   

20.
自刘向、刘歆父子之《别录》《七略》起,古医书目录逐渐增多,使得古典目录学的内容更加充实。结合古医书目录学源流,针对综合性书目和专科书目逐一分析了古医书目录学的特色,指出了古医书目对古典目录学具有补充和发展的作用,为利用古医书目录检索文献信息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