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试析农业科技图书读者的网络书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读者网络书评的出现缓解了海量图书与有限书评的矛盾,拓宽了书评的功能,大范围地影响着读者的选 择判断,是现代阅读文化的生动体现。文章结合典型案例分析,对读者网络书评如何在读者交流、质量反馈、资源建 设、宣传推广等多个方面促进农业科技图书资源的优化利用进行了讨论,以期引起对农业科技图书读者网络书评的充 分重视,为其积极合理发掘与引导探索思路。  相似文献   

2.
数字阅读时代,随着种种电子阅读器的出现,读者可以随时实现阅读需求,图书的电子出版也在如火如荼地发展,因此,传统的书评也与"网络"有了千丝万缕的关联。豆瓣网作为数字阅读的新兴网站,在国内网络书评界一直深受读者喜爱。书评网站的发展不仅影响着作家的创作与读者的阅读,甚至为图书的出版带来了巨大的转变。  相似文献   

3.
网络书评蓬勃发展,被誉为书山学海的导航者,引起众多读者的共同关注.阐述图书馆知识服务的内涵,网络书评引领图书馆知识服务的优势以及网络书评在图书馆知识服务创新实践中的应用路径,开展网络书评有利于推动图书馆知识服务创新.  相似文献   

4.
数字阅读时代的到来,大众对书评的个性化需求日益多元化,传统书评的一般特征已经无法满足读者需求,一种新兴的书评服务模式——数字书评应运而生,并逐渐成为新阅读时代下读者书评服务的发展趋势.文章探讨了图书馆数字书评建设的必要性,通过对高校图书馆、公共图书馆数字书评建设的现状调查以及对国内网络书评资源的发展模式分析,提出了图书馆数字书评建设对策,以不断完善、充实图书馆数字书评服务,达到为读者提供优质服务之目的.  相似文献   

5.
李明 《图书馆杂志》2012,(9):58-61,94
作为当代阅读文化的生动体现,网络书评已逐步成为广大读者选择图书的重要依据之一,其中,图书差评对读者判断的影响力不容小觑。文章通过对网络书店中图书差评内容的具体分析,探讨其对优化图书出版、维护读者利益、促进图书销售的有益启示,旨在为网络书评积极效用更深层次的引导与推动探索思路。  相似文献   

6.
浅谈网络书评在科技图书策划中的积极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的飞速发展使读者在互联网上发表书评成为很方便、很平常的事情。由于网络的开放性、自由性和匿名性,书评具有了更大的随意性、民主性和真实性。最近,笔者看到很多文章在批评现在的书评,认为书评泛滥,而且事实上很多都是出版社、书商或作者托人撰写的,是变相的广告。这样的书评的确存在,但稍加甄别后很容易就可以将其剔除,可以发现有很多读者所发表的评论都是言之有物且客观上具有参考价值的。目前,很多科技类图书的策划编辑已经将发表在专业网站上的书评作为图书策划时的重要参考内容。网络中的书评在科技图书策划中的积极作用主要体现…  相似文献   

7.
书评的功能显而易见,是书的"鉴定书",是读者的"导航之镜",是指导阅读,进行阅读辅导的好方法.在信息和知识爆炸时代书评更显得重要,特别是电子出版物、网络作品、多种载体出版物剧增,纷杂散乱,良莠难辨,书评工作更要加强.充分利用社会书评资料,培养自己的书评家,建立书评阵地,都是图书馆搞好书评工作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8.
高校图书馆读者书评数据库构建设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读者书评是读者在利用馆藏文献的过程中形成的对阅读对象的观点、看法和评价.构建读者书评数据库既体现了图书馆特色资源开发建设的成果,又彰显了图书馆导读功能的个性化.构建读者书评数据库应重点抓好书评信息的征集与分类、平台选择、元数据标引、数据库的建设与维护几方面工作.  相似文献   

9.
现在应该着手建立当代书评学。我认为当代书评学由三部分构成,即书评功能学、书评传播学、书评写作学。书评功能学旨在对书评功能给予理论的分析与阐述,揭示其规律,从而更好地发挥书评的社会作用与文化作用。作者、图书、读者三者构成一个相互作用的“环”,图书的传导—接受功能就在这一相互作用环中发挥。书评的功能类似于图书的传导—接受功能又有所不同。书评属于相互作用环中“读者”这一作用点,是读者对图书的有序化、明确化反应,是文字化的呼声。但同时,书评又有超越相互作用环的独特功能。概括地说,即:对于图书作者,它不仅能反馈读者信息,而且具  相似文献   

10.
书评可以扩大书的影响,书评可以帮助读者选书,书评可以提高图书质量,书评是联系出版社、作者、读者之间的纽带,优秀书评可以帮助读者了解一本书的价值,书评有助于党的出版方针的贯彻执行。在此向您推荐中国书籍出版社出版的《书评例话》一书。本书精选了《图书宣传评论与编辑工作》、《图书评论的理论与写作》等评论文章,对出版工作者具有实用价值。本书的读者对象:新闻、出版工作者、从事理论研究人员及高等院校的有关师生。本书由人民出版社总编辑吴道弘同志撰  相似文献   

11.
中国网络书评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好书评难写,难就难在国人尤其是文化人碍于面子,有许多话不得不绕着弯子说或者干脆不说,如此则写出的书评便失却了锐气和风骨。好书评的诞生有时会让书评作者付出人际关系渐行渐疏、朋友越来越少的代价,所以书评在中国一直很难健康蓬勃地发展。网络书评的出现为我们带来了新的希望,因为批评家们可以在网络面具下自由地发表意见,一方面保持了书评的独立品格,有利于提高书评质量;另一方面为书评作者赢得了较大的自由表述空间,更使书评走向大众,充分发挥其对读者和出版社的影响。网络书店、读书论坛、出版论坛的出现,为专业书评的传播提供了广…  相似文献   

12.
书评的功能显而易见,是书的“鉴定书”,是读者的“导航之境”,是指导阅读,进行阅读辅导的好方法。在信息和知识爆炸时代书评更显得重要,特别电是电子出版物、网络作品、多种载体出版物剧增,纷杂散乱,良莠难辨,书评工作更要加强。充分利用社会书评资料,培养自己的书评家,建立书评阵地,都是图书馆搞好书评工作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3.
作为图书与读者、读者与作者增进了解、实现知识共享与再传播的中介,书评在图书消费市场所发挥的功能是多方面的。图书消费市场的良性发展对不真实评价图书内容的书评写作存在制约作用,书评与图书消费市场的关系相辅相成。  相似文献   

14.
主持人:今天我们谈的有关书评的问题,是个老话题,但这个话题常谈常新。当前图书市场的竞争很激烈,这就涉及到书评与图书市场的关系,也就是书评与读者的关系,书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才能对读者起到导向、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高建同在《中国图书评论》1992年第六期《漫议书评的薄弱点》一文中说,目前的书评,学术气氛过浓,说明性太强,使书评始终绷紧面孔向读者,无法达到在图书和读者中架起桥梁的目的。因此需要在体例与文笔上来一次革命。它应在文学与艺术门类中寻找契合点。写书评时不妨在写作时掺入些情感因素,使其在形式上更加活泼多变,在感情上更与读者沟通。如,我们可以向广义的散文体看齐,多写些日记体书评、书信体书评、对话体书评,报告体书评、抒情体书评,简语书评、写意书评,答问式书评。这些变体书评,既可保持内容的学术性,又有散文体特有的亲切、活泼、自然、丰富多彩的形式特色。它糅进了作者的真实感情,便容易使读者接受,用接受美学的观点说,这才算真正完成了一个作品创作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6.
学术图书是高校图书馆的重要资源,由于其书评要求高、难度大,由读者撰写的学术图书书评数量少且缺乏足够的推荐理由和对图书馆有价值的内容评价,较难为其他读者提供信息向导。以重庆大学图书馆自建书评中心的学术图书书评为代表,采用内容分析法和比较研究法,对书评内容进行了分析,并与"豆瓣书评"进行了对比研究,提出了针对学术图书的"结构化书评",并讨论了其组成的必要构件和结构化方式,以期在降低读者撰写学术图书书评难度的同时,提高这类书评信息导向的效率,促进图书馆更好地挖掘和推广馆藏中有价值的学术图书。  相似文献   

17.
书评学在读者服务工作中的有机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阐述书评的职能及导向和读者服务工作的发展趋势,表明了书评学与读者服务工作的相融性、反馈性及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18.
图书采访是高校图书馆开展各环节工作的基础,是高校教学科研工作顺利开展的后台保障。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图书采访面临高校读者需求的无限扩展与图书采访传统途径狭窄,传统服务容量有限之间的矛盾,文章论述了微书评应对目前矛盾的优势以及微书评在高校图书采访中的应用途径。  相似文献   

19.
王宁  曾元祥 《出版科学》2015,23(3):108-110
加强图书评论工作有助于读者甄选图书、提升读者文艺审美水平、服务人民阅读需求,然而当前我国图书评论工作的弱化与功能缺失,严重限制其功能发挥,加强书评工作、服务人民阅读需求,需要树立科学的书评观念、健全书评工作制度、加强书评平台建设.  相似文献   

20.
[目的/意义]探究借用众包模式汇集读者智慧,建设高校图书馆书评资源在理论和实际上的可行性,并提出具体实施建议。[方法/过程]结合统计分析进行实证研究,围绕3个问题对高校图书馆用户进行调查:①用户对网络及本地书评资源的使用及看法;②激励措施及校园社交关系对用户参与书评建设意愿的影响;③怎样的激励措施更加行之有效。[结果/结论]论证本地图书馆书评资源建设的可行性,得出书评系统中用户群培育及书评资源积累策略,对完善书评系统功能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