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数字遗产包括互联网上的账号、密码、文字、声音、图片、影像、虚拟货币、游戏装备等。这些投入了大量的时间、精力,甚至金钱的虚拟财产在拥有者死后会不会像现实中的财产一样由亲人继承,目前还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文章从数字遗产的案例和概念谈起,简要分析数字遗产在我国的继承方法。  相似文献   

2.
我国数字遗产继承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数字遗产包括互联网上的账号、密码、文字、声音、图片、影像、虚拟货币、游戏装备等。这些投入了大量的时间、精力,甚至金钱的虚拟财产在拥有者死后会不会像现实中的财产一样由亲人继承,目前还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文章从数字遗产的案例和概念谈起,简要分析数字遗产在我国可行的继承方法。  相似文献   

3.
数字遗产继承的必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字遗产包括账号、密码、文字、声音、图片、影像、虚拟货币、游戏装备等.本文从数字遗产的案例谈起,概括了数字遗产的概念,分析了数字遗产的类型,阐述了数字遗产继承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4.
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数字时代,网上虚拟财产也值钱的现象还让许多人没有琢磨透,这些财产在拥有人去世后如何处理的问题又摆在了面前。英国最近的一项调查就显示,许多人已经把这当成了一个严肃的问题,采取了立遗嘱等方式来分配自己的“数字遗产”。  相似文献   

5.
关于数字财产问题的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就数字财产的归属问题进行调查.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如何对待数字财产、数字财产与个人隐私、数字遗产的保护方法等方面问题.然后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以便找出数字遗产继承问题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6.
数字遗产继承中存在着与死者隐私保护相矛盾、网络服务协议直接排除数字遗产的继承等所谓现实障碍。但分析数字遗产继承过程中的法律关系可以发现,保护死者隐私是为了保护其近亲属的人格权,网络服务商向近亲属提供数字遗产相关信息并不是侵权行为;网络服务协议中排除数字遗产继承的条款因与立法原则相悖而不能有效。数字遗产继承并不存在法律障碍,数字遗产的财产属性决定了其继承问题应纳入传统继承制度来规范。  相似文献   

7.
认为个人数字遗产是具有权利与财产属性的个人信息,界定个人数字遗产概念,强调其数字内容的合法性。依托网络调查数据结果,指明个人数字遗产在管理、继承与再利用方面需要注意的问题。概括总结个人数字遗产递交、继承方式以及管理过程模型,以期个人数字遗产能通过合理管理、继承与数据挖掘再利用实现价值增值。  相似文献   

8.
数字遗产并不等同于数字资源,文章在详细论述两者关系的基础上阐明数字遗产保存的重要性,并且通过对国内外有关实践项目的介绍,提出图书馆应当作为数字遗产保存的主力军,并且为图书馆能够有效开展此项工作提出具体策略:明确数字遗产与数字资源的差别,充分认识数字遗产的价值;构建以图书馆为中心的数字遗产合作保存体系;制定数字遗产优先保存策略;构建良好的数字遗产保存法律生态;努力创造多元化的资金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9.
数字技术发展改变了遗产的生成形态与保护途径,催生了“数字遗产”。然而,数字载体更替、数字技术迭代等加速数字信息的消亡,使其面临长期保存危机。文章梳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存数字遗产宪章》颁布以来,近20年数字遗产保护政策演变,探讨其核心要义,分析其发展趋势,为数字环境中的信息长期保存及文化遗产元素的挖掘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互联网时代,数字遗产问题不断涌现,其价值和保护日渐引起社会的瞩目.档案部门是建构社会记忆的积极因素,保护数字遗产有利于维护社会记忆的完整性.当前档案学者提出的构建“中国记忆”数字资源库则为数字遗产保护提供了契机和路径.  相似文献   

11.
本文根据皮影数字博物馆项目建设实践,提出了面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色资源建设原则、建设内容和建设方法,指出数字博物馆是图书馆面向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资源建设的新形式,并介绍了皮影数字博物馆的内容架构和技术体系架构。  相似文献   

12.
面向数字人文的京剧脸谱图像数字资源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京剧脸谱的"非物质"特征决定了脸谱图像的数字化保护应该更重视"活态"的传承,尤其是需要从程式化、象征性和装饰性特征出发来认识京剧脸谱图像资源。针对京剧脸谱图像保护、传承和发展中面临的困境,提出面向数字人文的京剧脸谱图像数字资源建设路径,通过结合数字资源呈现展现京剧脸谱图像数字资源建设的成果。利用"北京记忆-京剧脸谱"网站建设案例展现面向数字人文的京剧脸谱图像数字资源构建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网络信息资源档案化及其服务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互联网的发展使得信息成为当今世界的显著特征,信息爆炸与信息湮灭的成为网络信息资源管理中亟待解决的问题.针对不断产生与消失的网络信息资源,本文分析了当前国内外网络信息资源保存的理论和实践中的进展与不足,提出针对网络信息资源档案化及其服务的探讨,针对性地给出了一些我国网络信息资源档案化与建立网络档案学的建议与对策,以期能提...  相似文献   

14.
中学生作为在数字阅读市场中占有较高比重的用户群体,其版权意识相对薄弱,数字盗版行为频发。与此同时,我国数字版权教育面临版权文化土壤根基贫乏、数字版权市场利益现实抑制和网络传播催化盗版泛滥三大困境。而时代需求和发展导向的深刻变化,如知识产权战略、"双创"政策驱动、大数据时代与人工智能等,也为中学生的数字版权教育树立新观念、转变新思路提供了契机和平台。具言之,教育者应立足实现在教育理念上不添加课程负担与数字版权意识培养并行;在教育内容上数字版权经济化教育与数字版权法治化教育并进;在教育手段上现实书本版权教育与虚拟技术版权教育并举;在教育环境上课堂、家庭数字版权教育与社会数字版权教育并施的教育转向。  相似文献   

15.
基于产权划分的数字信息资源宏观配置的制度设计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字信息资源宏观配置的制度设计既对社会正义,又对社会效率和制度自身的效率有影响。本文按照产权划分将数字信息资源分为公共属性的数字信息资源、私人属性的数字信息资源与介于两者之间的数字信息资源,并分别对这三类数字信息资源的配置指出了制度设计路径。  相似文献   

16.
数字人文浪潮为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LAM)等文化遗产机构的馆藏资源保存、传播和利用提供新的契机。在LAM数字转型、公共服务合作化、用户需求多样化背景下,探寻符合数字人文精神内核的LAM馆藏发展之路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文献研究和模型设计,文章对LAM领域运用数字叙事开展馆藏利用服务的理论与实践进行梳理,在此基础上提出“数字叙事驱动型”(DSD)馆藏利用模型,并从该模型的核心特点、组成架构、实践案例3个方面进行剖析,旨在为数字环境下LAM创新业务内容、服务人文研究、传承和发展人类文明成果提供新的路径。  相似文献   

17.
韩小亚  徐变云 《出版科学》2016,24(5):97-102
介绍4种国外数字学术出版模式,分别是虚拟图书馆模式、数字仓库模式、学术文集模式、学术社区模式,并分析各种模式的优点和弊端。指出数字学术出版模式处于发展变迁状态,其发展经验与前景为:数字学术出版市场主要集中于院校机构,而非个体消费者;数字学术出版物的发行并不会分流纸版书的销量;数字内容版权的不确定性、不透明性严重影响该领域的发展进程;学术期刊出版和学术专著出版有重叠领域,值得开发;出版商的生存和发展取决于所出版图书的价值和数字化系统开发。  相似文献   

18.
伴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化图书馆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这一过程中文献信息的数字化、网络化以及信息共享的出现,难免会涉及到当代数字图书馆建设中的知识产权问题。数字图书馆服务的产生与发展同知识产权的保护问题紧密相关,应当以科学理性的态度来对待,合理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用高科技手段加强对知识产权的合法性保护。  相似文献   

19.
数字图书馆解决知识产权问题的相关原则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数字图书馆建设中涉及的知识产权问题及其解决方案,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和策略。深入探讨区别对待原则、利益平衡原则、版权激励原则和开放共享原则,对数字图书馆的发展、建设和创新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