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互联网时代下,纸质图书生产成本高效率低,市场逐渐缩水,已经无法满足消费者对知识的快速获取,传统出版业受到社交媒介、移动互联网和云计算等各类新媒体技术的冲击和严峻的挑战.传统出版业如何成功转型受到业界人士和学者的关注. “众筹”概念的引入和其在各领域的成功案例,为出版带来一丝希望.Inkshares作为国外优秀的图书众筹出版平台之一,通过对优质资源的全面整合,不仅为作者提供全流程出版服务,还通过分区特色服务和利益共享机制实现各参与方的利益最大化.Inkshares的成功经验可以为我国传统出版业的数字化转型提供些参考.  相似文献   

2.
辛旭东 《编辑学刊》2024,(1):103-108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边界不断扩大,传统出版业亟待转型升级。政策导向、技术加持、市场需求都在驱动出版业务全面深度融合,在线教学的新生态,也为教育出版融合转型提供了新思路。文章从教育出版融合发展的动力、内核、创新三个维度阐述在线教育视域下的新机遇,以期从内容选择、技术加持、生态构建三个角度为出版机构在新媒体时代的数字教育出版创新提供路径,促进数字教育出版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3.
阚瑞 《采.写.编》2023,(7):129-131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的广泛普及应用,以纸质文字为主的传统出版方式难以实现现在多方面的要求,数字化出版成为出版业发展的必然。与此同时,出版编辑的工作方式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也需要随之变化。编辑既要保持并创新传统出版模式,又要积极适应新媒体时代带来的新的工作方式,升级思维方法,不断学习新技术,探索出与时俱进的工作模式。在此背景下,本文具体阐述了图书编辑在出版转型中的坚守、出版工作方式的变化及创新点。  相似文献   

4.
社交出版是以用户为核心,强调用户之间的分享、互动、传播和社交的全新阅读模式.与传统出版相比,社交出版具有去组织化、网络化、数字化、社会化、平等性、互动性等特点,可实现社会化写作、社会化讨论和社会化营销等功能.通过图书内容的社会化生产、社会化传播、社会化营销,社交出版推动了传统出版业的创新,是图书出版业的新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5.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新媒体的不断涌现,对于正处在思变与转型的出版业来说是机遇也是挑战.作为小众图书之一的音乐图书,其数字出版该如何自我更新,如何紧随时代发展步伐?本文将分析数字出版中音乐图书的发展现状与不足,并针对性地提出数字出版的发展理念,从而探究推动音乐图书数字化转型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6.
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传统出版业逐渐与数字出版、网络出版等联系在一起。读者可以通过计算机、手机、电视等传播媒介获得信息,并使消费者的观念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了转变。以手机、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凭借其超时空性、内容海量性等特点给传统图书出版业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传统图书出版的研究者,应在压力中寻求图书出版业的出路,变新媒体的冲击为动力,在探索中找到传统图书出版业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7.
教辅出版在我国出版行业中一直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众所周知,"互联网+"模式的发展为教辅出版创造了新的机遇,但同时,挑战与问题也相应而生.目前,传统教辅出版的编辑在新媒体技术方面欠缺,数字出版人才在教辅图书的编校技能方面欠缺,这是现阶段出版业人才队伍的尴尬现状.因此,教辅编辑的数字化转型是一个亟待探讨的课题.  相似文献   

8.
随着新媒体的不断发展,传统出版行业产生了巨大转变。出版社等纷纷开始采用数字出版等方式,积极进行转型升级。融媒体时代的到来一方面促进了我国数字化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加速了传统出版业的转型。在数字技术以及互联网技术越来越成熟,各种媒介纷纷融合的大环境下,出版业也认识到时代大势所趋就是要转型升级,这样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但在积极转型升级的过程中,依然存在着很多问题,传统出版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本文主要就传统出版业转型中的现状进行分析,发现传统出版业转型中遇到的问题,并且根据问题探索融媒体时代传统出版业如何实现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9.
郝英 《全国新书目》2023,(6):144-146
随着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实施和新兴技术的发展,许多数字文化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应运而生,为传统出版行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和升级赛道,同时也带来了很大的挑战。本文针对当前我国传统出版业数字化转型进程缓慢的现状,分析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加快传统出版向数字出版转型升级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目的】紧跟数字化发展趋势,将数字技术运用到图书出版管理中,探索图书出版管理模式数字化趋势与实际运营的协同发展并加以优化,推动图书出版业转型升级。【方法】通过分析图书出版管理数字化发展的重要性,指出传统图书出版管理模式在数字化背景下面临的问题及挑战,提出图书出版管理模式融入数字化运营的协同发展对策,展望图书出版管理数字化模式的发展前景。【结果】图书出版单位要构建数字化管理服务模式的核心体系,优化图书出版管理人才培养方式,坚持数字融合发展的根本遵循,实现行稳致远。【结论】图书出版管理模式的数字化趋势明显,在实际运营后会使数据成为生产力,人工智能工具助力降本增效,区块链技术为版权管理赋能,形成人力资源精准化服务平台,实现业财一体化,助推图书出版单位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1.
微言大义     
《出版广角》2014,(16):94
正中国新闻出版报微博文化与科技正在深度融合。在夯实自身内容优势的同时,传统出版充分借助新媒介、新渠道、新模式助推转型升级,取得了显著进展。在2014中国数字出版年会上,出版业与互联网的跨界对话,也令人耳目一新。借助互联网思维和全新的产业发展视角,出版业的数字化之路将会走得更远。  相似文献   

12.
在场景革命下发展起来的AR技术如今被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其中,由于AR出版在实现多媒体内容扩展、交互式阅读等方面具有巨大潜力,已被应用于出版业纸屏融合发展、数字化转型升级的探索当中.文章对AR技术在出版业的应用形式、AR技术应用于出版业所具有的优势,以及AR技术应用于出版业面临的瓶颈等分析,探析AR出版的未来发展趋势,以为传统出版业探索数字化转型升级的新路径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3.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出版业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新挑战。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出版业如何在数字化时代赶上潮流,改革自身流程,成功实现自身的转型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在数字化背景下,传统文化艺术出版需要实现从出版管理、出版技术、出版内容、出版人才到出版销售等方面的创新。  相似文献   

14.
新媒体对我国出版传播要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支撑的新媒体对我国出版业已产生巨大的影响。随着受众阅读需求的变化,出版业的经营模式、管理策略以及人才结构也在不断发生改变,出版业已经开始数字化转型。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对我国出版传播要素也产生深远影响。本文以传播学为视点,总结了新媒体传播的五大特点,分析新媒体对我国出版传播要素(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渠道、受众、传播效果)的影响,并提出在新媒体出版方面的建议,为我国出版业在新媒体背景下更好地传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刘蒙之 《编辑之友》2012,(7):123-125
“自出版”作为基于网络平台的新图书出版业态,在过去几年改变了美国传统出版业垄断已久的产业版图,催生了“碎片化”出版,也造就了美国图书业的繁荣.美国“自出版”图书数量远远超过了传统出版的图书数量,成就了若干畅销书神话,在全球出版业数字转型的背景下,可能是出版变革的特征之一.  相似文献   

16.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更多的新媒体孕育而生,但新媒体的出现,使传统图书出版产业的发展迫在眉睫,面临巨大的挑战,那么传统图书出版如果与新媒体结合,实现图书出版行业在新媒体下的成功转型,看起来是挑战,其实更多的是机遇,与新媒体的结合将会使图书出版行业获得更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新媒体阅读设备的开发和普及,为图书出版业提出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因此,要想实现图书出版行业的新发展,将传统出版方式与新媒体相融合就成为了美术类图书顺应时代的必然选择。基于此,本文从传统美术类图书出版的发展现状出发,对传统出版方式与新媒体进行融合的意义进行思考,旨在探究两者融合的一些办法。  相似文献   

18.
新媒体阅读设备的开发和普及,为图书出版业提出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因此,要想实现图书出版行业的新发展,将传统出版方式与新媒体相融合就成为了美术类图书顺应时代的必然选择。基于此,本文从传统美术类图书出版的发展现状出发,对传统出版方式与新媒体进行融合的意义进行思考,旨在探究两者融合的一些办法。  相似文献   

19.
现代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我国出版业收获了巨大的发展前景。然而数字出版产业的出现,在加快我国出版产业发展进程的同时也为传统出版产业带来了冲击。本文主要探讨新媒体背景下我国传统出版向数字出版的转型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创新对策,旨在为传统出版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在全媒体传播体系建构纳入国家战略规划背景下,处于数字化浪潮中的中国出版业面临产销技术、业务模式、组织机构等多方面的冲突与转型。在完成从数字出版到融合出版的过渡后,出版深度融合成为当下我国出版业面向未来生态建设的全新趋势。本课题紧密结合数字化环境下的新出版传播体系,以全媒体传播视角审视出版产业的深度融合问题,探讨出版融合发展的理论框架,以传统出版转型为立足点,构建多维度、系统化、针对性的全媒体传播体系下出版深度融合发展的实践路径和生态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