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2.
[目的/意义]通过系统分析Transfer code of practice(《期刊迁移实践条例》)的内容、特点及应用情况,为我国期刊出版管理提供依据,为数字出版环境下出台符合我国国情的标准规范提供参考。[方法/过程]对美国《期刊迁移实践条例》的主要内容与作用、迁移示例、特点与功能等3个方面进行深入阐述。[结果/结论]建议由相关机构成立工作组共同研究我国网络期刊发展,注意避免任何参与者受到不公正待遇,主要解决在期刊迁移过程中期刊的购买者和使用者所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Book publishers now have more products to keep track of than ever before: books, eBooks, apps, online products, and the list goes on. Traditionally publishers have used the ISBN to track products in the supply chain. But with as many as 24 ISBNs now associated with a bestselling title, the publishing industry looks to a new identifier, the International Standard Text Code (ISTC), to keep ISBNs in check. In a sea of data, will the ISTC help keep publishers afloat, or weigh them down?  相似文献   

4.
结合2006年管理学会颁布的编辑伦理标准和我国医学编辑经常遇到的伦理问题,对医学期刊编辑的伦理要求进行了剖析。编辑工作的伦理标准包括:公正对待每一篇稿件,不能带有个人恩怨和意识偏见;保证审稿过程的机密性和审稿者的匿名权;及时送审每一篇稿件,对已录用的稿件无特殊原因必须发表;合理的初审直接退稿;选择恰当的审稿者;尽量避免HAR-King现象的出现;确保研究方法的有效性;敢于纠正学术歪风;平衡学科发展与杂志发展的关系,以推动医学发展为首要目标。  相似文献   

5.
The Legal Information Institute (LII) has been at the forefront of access to justice for 25 years as the first organization to publish online the United States Code. More than just publishing the law online, the LII has been the leader in helping people find and understand the law since 1992, through innovative technologies they've created or employed for use with their collections and through partnerships with other like-minded organizations, groups, and individuals. Two decades later, the LII was inspired to help more people trying to find and understand the law. This summer will mark the third anniversary of the LII's virtual Reference Desk.  相似文献   

6.
提出出版生态化的概念,认为出版生态化是出版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要实现出版生态化,出版观的生态化是先导,出版多样性是基础,出版服务的生态化是核心,出版生态链的健康是保障。  相似文献   

7.
出版信息资源的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狭义仅指出版信息内容本身;广义不仅包括出版信息内容本身,而且包括与出版信息相关的技术设施、人员、资金等。出版信息资源的分类以"载体是否数字化"可分为非数字化出版信息资源和数字化出版信息资源;以其构成来源可分为出版内容信息资源、出版生产经营信息资源和出版环境信息资源。出版信息资源自身的特点主要有广泛的社会性、明确的目的性以及静态与动态的统一性。  相似文献   

8.
The degree to which agreements between authors and publishers are left to free negotiation varies from country to country. As the European nations move toward economic unity, a greater degree of conformity in literary common law is desirable. Any common rules on publishing contracts should balance the interests of publishers and authors so that authors receive a fair share of all exploitations of their work and publishers are free to exploit the works in all possible ways. Exploitation includes both traditional means and new mass media and merchandising rights. professor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and Copyright Law at both Berlin state universities, and author of commentaries on the German Copyright Code (7th ed., 1988), the German Unfair Competition law (6th ed., 1990), and the International Copyright Conventions (German ed., 1977; French ed., 1982; English ed., 1990). This article was adapted from a presentation at the seminar “East Meets West: Copyright and the Publisher in a Market Economy”, Hamburg, March 1991.  相似文献   

9.
传统出版业的现代化之路——数字出版与传统出版的结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志国 《晋图学刊》2009,(3):26-28,43
随着信息技术、数字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出版已对传统出版构成了挑战。在传统出版业面临生存危机的时候,我们要认清数字出版在出版产业中的地位,明确它只是技术手段的更新,出版的本质并未发生根本性的转变,它是促使传统出版现代化的催化剂,并且改变着传统出版业的经营理念。  相似文献   

10.
网络出版的失范与伦理约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付立宏 《情报学报》2001,20(2):200-206
网络出版是出版业发展的新动向。在网络出版的发展过程中 ,产生了一些不和谐的“音符”。网络出版伦理因其具有网络出版的法律、政策及技术调控手段所不具备的独特属性 ,能够在规范网络出版活动方面大显身手  相似文献   

11.
文章就主题出版的动力机制与评价机制展开深度对谈。三位对谈人结合各自的工作实践和学术背景,就近年来主题出版取得的成就、主题出版的动力机制和评价机制展开了深入的讨论,并达成如下共识:主题出版从宏观到微观、从选题到市场、从国内到国际,以及从内容到形式四个方面均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主题出版的理论研究推出了一批有价值的学术成果;目前主题出版工作需在解决公益性和市场性、时效性和长久性等方面努力;主题出版的动力机制来自出版主管部门的顶层设计和政策推动、出版单位的主动作为、编辑个人的成长需要、读者和市场的驱动四个方面,其根本动力是以人民为中心;制约主题出版动力机制的关键因素包括政策、出版单位、作者和市场,出版单位是最重要的因素,要最大化发挥出版单位的作用;主题出版动力机制优化要强调目标导向,在策划方面转变观念,形成政府推动、出版单位主导、市场化运作的格局;目前主题出版缺乏较为权威的评价体系;主题出版动力机制和评价机制既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为实现主题出版的高质量发展,需要建立政府评价、社会评价、专家评价和市场评价有机统一的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12.
多元化出版冲击下科技期刊传统出版模式的对策与措施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通过对传统出版和数字化出版现状的分析及<中国实用内科杂志>在传统出版和数字化出版中的探索,认为在多元化出版的今天,传统出版应积极探索数字化出版的方式并主导数字化出版,两者相互包容和促进,并且以技术发展商作为重要的辅助手段,才能使我国出版业健康、有序地发展.  相似文献   

13.
张秀梅  郑鹏  潘春玲 《编辑学报》2014,26(2):188-191
数字出版已经成为现代信息传播的重要形式,在未来出版业中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数字出版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保障,人才匮乏是我国数字出版发展道路上的主要障碍。加快数字出版人才培养,成为我国数字出版发展急需解决的问题。SECI模型在人才培养上具有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将其引进数字出版领域,有利于解决我国当下数字出版人才紧缺的严重问题,同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立足于数字出版行业,通过对当前我国数字出版领域人才的状况分析,结合SECI模型的相关理论及其人才培养过程,提出了基于SECI模型的数字出版人才培养的路径。  相似文献   

14.
鄂丽君 《图书情报工作》2013,57(12):101-105
美国国会及基金资助机构、一些大学都制定政策支持开放存取出版。麻省理工学院图书馆开展的开放存取出版服务主要有:建立机构知识库、管理开放存取文章出版补助基金、支持多渠道开放存取出版、指导开放存取出版等;其服务人员配置合理,并将Libguides应用到开放存取出版服务。借鉴于此,我国高校图书馆应提高对开放存取出版服务的重视程度,为开放存取出版创造条件,积极倡导开放存取出版学术成果,开展学术研究相关的版权服务以完善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5.
不同学术出版模式的特征及其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学术交流方式的演变,传统学术出版模式已经不能有效服务于学术信息的交流和传播,导致不同学术出版模式的产生。学者们的深入研究发现当前情况下出版模式还不可能完全转变,实现理想中的免费且无限制的模式,因此,订阅出版、开放存取和自存档三种学术出版模式并存的同时,还产生了一些混合模式和可选择模式。文章在系统分析订阅出版,开放存取和自存档三种学术出版模式的特征之后,从宏观角度探讨了不同学术出版模式对科研和社会经济产生的影响,并从访问和许可两个角度分析了不同学术出版模式的影响因素和影响机制。该文为2009年第六期“医学OA期刊”专题文章之一。  相似文献   

16.
翁昌寿 《出版科学》2007,15(5):35-37,16
出版业的发展经历了两次飞跃,第一次是商业出版的形成,第二次是现代出版产业的形成.商业出版出现的背景是大众阅读市场的形成、版权保护的完善.商业化使出版摆脱为宗教服务的狭窄范围,以市场销售作为出版业发展的赢利模式;国际出版市场的形成,在出版企业、出版资源配置、出版利润、出版技术等方面,使出版业产生了第二次飞跃.这两次飞跃都是历史性的,第一次使出版业得以成形,第二次则培育了现代出版业.  相似文献   

17.
出版业正处于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相互结合、相互交叉和相互促进的转型期,出版业技术层面的变化导致出版业在内涵、外延、组织形式、出版流程、盈利模式等层面发生了深刻的变革,传统出版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本文依据投入产出表,从上下游产业间需求与供给关系的角度研究我国出版业产业链的延伸以及新业态的形成机理,认为出版业向下游制造业延伸既有利于提高我国制造业的竞争力,也能扩大出版业需求,促进出版业发展;而建立与载体和渠道相一致的商业模式,是促进新业态形成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为应对科技期刊出版行业所面临的国际挑战,中华医学会杂志社积极进行管理与运营集约化的探索,以期在规模化、集团化的基础上建立起更高效、更健康的组织机制。杂志社从部门分工、出版流程、复合出版、出版产业链及营销4个方面大力推进改革,形成崭新的运营模式和发展思路。改革帮助杂志社取得了直接的经济效益,并实现了由传统内容出版向信息服务的转型。实践证明,集约化是大型出版企业深层改革与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江凌 《出版科学》2012,(1):97-101
全国解放初期,中央出版管理部门和一些较大的出版机构掀起一股创办内部刊物的小高潮。这些刊物及时传达党的出版方针、政策,定期公布内部出版计划和工作进度,重视业务交流,注重出版物的质量、发行和读者工作,善于总结经验和不足,加强了出版管理机构和出版单位之间的"政策中介"功能,促进了出版单位内部各部门之间、员工之间的信息沟通和业务交流,对于当时出版单位有计划、抓管理、善经营的良性发展和出版物质量的提升以及出版发行工作迈向新台阶,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20.
为推动数字出版产业高质量发展,文章从出版的定义、特点等出发,提出了数字出版的“五要素”即内容、形式、体验、数据、服务,指出内容在数字出版中仍然处于核心地位,不管是哪种内容生产方式,内容的质量决定了数字出版的质量;形式与内容是密不可分的,数字出版的形式能够影响内容产生的实效;体验是决定用户是否会长时间使用产品的关键;数据是改进数字出版产品的力量;所有的数字出版手段,其终极目标都是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