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1989年西藏电视台在省级电视台中率先上星播出节目,1994年浙江卫视上星播出,此时的天空中还显得有些冷清与和平,可以天马行空,不愁不能落地,不愁没有观众。然而此后短短几年,各省级电视台纷纷上星,到1999年海南电视台最后一个上星播出节目,中国大陆31个省级电视台全部实现了上星播出。风云突变,硝烟四起,空中大战越演越烈。新锐卫视攻城掠地,笑傲江湖。有些老牌卫视在新锐卫视的追杀和地方电视台的阻击下,当年跑马圈来的领地却渐渐被蚕食。有的更是可悲,被淹没在几十套节目中,成为观众的拇指不愿触及的数字。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来,电视传媒间的竞争日趋激烈,特别是省级电视媒体,纷纷把上星频道作为跨地域发展、实现全国扩张的突破口和本省对外的"名片",进行大力度的机制改革,整合资源,全国卫视版图不断被改写。省级卫视因拥有上星、覆盖权,又因其经济效应、  相似文献   

3.
许敏球 《传媒》2010,(6):37-38
当前我国广电行业在政策、技术、竞争层面正发生着重大而深刻的趋势性变革.在此背景下,作为我国广电业重要一极的省级卫视频道,其行业格局也处于不断变动之中,竞争强度进一步升级,一些新的竞争态势正在出现和成型. 从节目与节目、频道与频道的竞争上升到系统对系统的竞争 由于中国广电体制的限制,省级广电集团和省级电视台面向全国市场的只有省级卫视频道这一个主平台,这也是承载市场压力最大、竞争最为激烈的业务之一.因此越来越多的省级广电集团、省级电视台采取"举全集团(全台)之力打造卫视频道"的策略.同时又由于省级卫视频道是本省最重要的"宣传窗口",代表着本省的形象,因此越来越多的省份开始加大对本省卫视频道的支持.  相似文献   

4.
2005:中国电视媒体竞争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上世纪90年代随着省级电视台纷纷上星,“央视为主、一家独大”的原有电视单极格局被打破,逐渐形成央视、省级卫视、省级非卫视频道、城市台和境外电视媒体五足鼎立、多元发展的新格局。本文试图用大量的统计数据来探讨2005年在多元的中国电视竞争格局中各级电视媒体之间的博弈现状及其发展趋势,以供电视媒体工作者和研究者参考。  相似文献   

5.
陈潇 《青年记者》2012,(17):85-86
背景概述 1999年,中国内地的省级电视台连同中央电视台的节目完成了“上星”的历史转变,中国电视业的“中央电视台一省级卫视一省级地面频道一地市台频道”的结构框架基本确定.经过其后几年的进一步发展,更多的省级卫视频道和副省级卫视频道上星,使得省级卫视逐渐成了中国电视的主力军.但在其迅速发展壮大的过程中,省级卫视也开始面临着同质化严重、竞争加剧的困境.如何抢占市场、提高收视率,进而增强对广告商的吸引力,成了每个卫视都需要思考的生存之道.  相似文献   

6.
罗朝辉 《视听界》2010,(1):82-85
2004年底,国家广电总局批准北京卡酷动画卫视、上海炫动卡通卫视、湖南金鹰卡通卫视上星播出,这三个频道因此成为省级上星少儿类频道的开路先锋。时过5年,这三个频道代表的省级少儿类卫视阵营发展状况如何,在收视上有何特点,在全国众多的上星频道中是否赢得了一席之地?本文将通过这三个频道2009年1-8月在35城市的收视表现作解答。  相似文献   

7.
【背景分析篇】省级卫视的发展步入历史关头 从1979年1月28日,上海电视台播出了新中国的第一条商业电视广告,至今三十多年来,中国的电视媒体在市场的诱惑与鞭策中一直勇往直前;从1988年3月,第一批省级电视台开始上星播出,至今二十多年来,中国的省级卫视在竞争的激励与洗礼中始终在浴血奋战。这其中不变的是,时代依然在前行,  相似文献   

8.
省级卫视专业化的困境与出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我们打开电视,十套左右的中央台节目,十套左右的地方有线台,剩下的便是一个个扎堆上星的省级卫视。如今的省级卫视上有中央级媒体的高端压力,下有地方有线全方位的竞争,省级卫视普遍采用应对竞争的方法是将自己的频道特色化、专业化。专门攻其一点,以得到特定受众的注意,形成稳定的收视群体。就这样国内电视市场兴起了一股专业化频道跑马圈地的热潮。  相似文献   

9.
目前,全国上星频道已经超过了50家。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使得各省级卫视频频改版,急于从自身找特点、寻优势,以更好地吸引观众,并最终达到高收视率来吸引客户。尤其是近两年来,省级卫视之间为拼抢市场份额的竞争日益惨烈,围绕着影视剧、大型选秀类活动和新闻纪实类节目,频道混战,收视起伏。在这种竞争形势下,随着中国电视逐渐向频道专业化、电视产业化方向发展,省级卫视在竞争中寻求适合自身发展模式的意愿越来越迫切。笔者认为,应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0.
洪威 《新闻传播》2006,(2):16-17
自省级电视台上星、全国覆盖以来,中国电视的发展就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省级卫视在相互竞争和与央视的竞争中逐渐发展起来,虽然央视仍旧仰仗资源和人才的优势领先在前,但这种领先地位却不断受到以湖南卫视为代表的省级卫视集团的挑战。与此相对应,业界以前所忽视的省级卫视可视性观念也逐渐浮出水面,既然央视可以用十余个专业频道来满足受众不同的需求,省级卫视为什么不可以走出小而全、杂而弱的套路,塑造自身鲜明的角色定位,在火热的传媒市场分一杯羹呢?于是乎,卫视的可视性与报纸的可读性、电台的可听性一样,成了卫视管理者口中热门的名词。  相似文献   

11.
王洪杰 《视听界》2012,(1):90-91
目前,中国电视阵容庞大,央视1个、省级卫视34个、地市州级电视台333个、县级电视台2860个,共有3200多家电视台、3600多个频道,其中通过上星对全国播出的频道超过50个。央视、省级卫视的市场份额占了全国广播电视媒体80%以上的江山,  相似文献   

12.
针对电视台娱乐节目比重增长过快、题材同质化、内容低俗化和过度娱乐化的现象,广电总局去年10月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电视上星综合频道节目管理的意见》,提出从2012年1月1日起,34个电视上星综合频道要提高新闻类节目播出量,对部分类型节目播出实施调控,并要求各大卫视须办道德建设栏目。自《意见》实施以来,我国省级卫视的娱  相似文献   

13.
杨状振 《视听界》2009,(2):68-70
独播剧概念的提出,肇始于电视剧首播权的争夺。国家广电总局为规避全国省级卫视多台一面同质化竞争高发的态势,于2000年度下发了《关于加强省级卫视台上星节目频道管理工作的通知》,并在2004年再次出台规定,要求同一电视剧集不能同时在四家以上上星频道中播出。此后,中央电视台经过《宝莲灯》、《京华烟云》等电视剧集的独家试播成功,  相似文献   

14.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省卫视电视剧竞争的白热化程度和胶着化状态已经成为了电视市场竞争的集中体现,省级卫视频道节目中电视剧播出收视比例居高不下也成为其节目构成的最重要特征。以2010年1月-3月为例,主要的30家省卫视综合频道全天播出时间中  相似文献   

15.
黄金档一直都是电视剧竞争的"红海",CCTV综合、CCTV8及省级卫视基本上是在播出电视剧,2011年仅湖南卫视、湖北卫视、旅游卫视三家省级卫视在该时段选择了自办节目。2011年各上星频道在黄金时段电视剧投入更大,令该市场竞争更为激烈复杂。江苏、北京、浙江卫视既  相似文献   

16.
中国省级卫视频道定位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9年,西藏、云南和贵州3个省级卫视的频道率先上星。在随后的10年间,各省级电视台一套频道上星,形成一省一星的格局。2004年,上海炫动卡通卫视、湖南金鹰卡通卫视、北京动画频道以及深圳卫视、南方卫视相继上星后,打破了一省一星的格局。2005年,随着海峡卫视的上星,中国内地的省级卫视频道增加到了37个,副省级城市有15个。自此,省级卫视便成为中国电视业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7.
中国的电视事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由初级阶段进入到了今天的“上天、落地、入户、入心”和数字化、跨国界、多频道竞争的新传播时代。在全国省级卫视频道全部上星之后,全国电视市场骤然变得热闹非  相似文献   

18.
面对日益多元化的社会诉求,以及各级电视台之间白热化的竞争而产生的电视"民生新闻",从诞生以来不断改革发展的路径来看,可谓中国电视新闻发展的一个缩影。本文结合对广电总局的《广播电视广告播出管理办法的补充规定》及《关于进一步加强电视上星综合频道节目管理的意见》的解读,探讨了电视民生新闻是否能成为新一轮卫视节目改革中的新生力量,民生新闻如何利用政策环境提升价值和平台,卫视频道是否能够真正发挥民生新闻的内核力量等话题。  相似文献   

19.
从1989到1999年短短十年间,中国31个省级电视台先后都有一个电视频道(一般都是新闻综合频道)上星。加上央视的十来个频道和本地的诸多频道,中国老百姓一下子可以收看到30-50个频道,可谓频道繁多,节目令人眼花缭乱。但是,三十多个省级卫视频道内容的严重"同质化",差不多都是"新闻  相似文献   

20.
洪峰 《视听界》2008,(4):105-107
广东是全国电视媒体竞争最惨烈的地区。广东省内电视台有三个上星频道,即广东卫视、南方卫视和深圳卫视,这在全国绝无仅有,卫星频道的竞争尚且如此,更遑论地面频道之间的竞争了。同时,境外电视频道在广东的率先落地也加剧了竞争。目前,在广东面向公众播出的境外电视频道达到8个,加密播出的还有34家,广东地区已成为境外电视媒体逐鹿中原的桥头堡和电视传媒特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