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萍 《声屏世界》2012,(3):46-47
创新不仅需要超过"他人",更需要超越"自我"。在广播节目领域,超越"自我",比超过"他人"更难。如节目经过改版之后,又会形成新的"定式",久而久之,这种"定式"就会化作陈腐的"模式"束缚节目的发展,使人感到厌烦。这就要求节目的编导要犹如"虫蛹"一样,只有不断地咬碎紧裹住自己的旧躯壳,才能化成美丽的"蝴蝶",飞向高远的天空。节目就是在这样周而复始的"破旧创新"的路途中不断创新,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2.
近期以来,在电视节目里、博客微博中,一些公众人物"语不惊人死不休",或"曝光"他人私人言论,以他人的"阴暗"反衬自己的高大;或以自己的社会声望撑腰,蛮横地给他人扣上异类的帽子;甚  相似文献   

3.
"第三人效果"假设认为,在大众传播中,每个人都认为他人所受的影响远大于自己所受的影响。"第三人效果"与当事人的知识水平、传播内容的负面或有害程度以及当事人与他人之间的社会距离密切相关。在网络所构建的虚拟环境中,"第三人效果"假设仍旧存在,且与社会距离和认知偏差呈现高度的正相关。"第三人效果"假设可为考察网络传播效果提供新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4.
《大观周刊》2011,(3):2-3
人物心声:每个人身上都有属于自己独特的味道,像一种符号。我相信,每个懂得爱的女人身上都有属于自己独特的香气,爱会升华,香气亦会改变,时间会让我们更爱自己、更爱他人、也更爱世界。  相似文献   

5.
“改版就是推陈出新.尽管有时是针对特定的竞争对手.但‘大敌无形’.改版的参考坐标应更为高远。因此.对任何媒介任何媒体改版而言.其核心是超越自己。只有不断超越自己.才能最终超越他人。”  相似文献   

6.
文菲 《新闻天地》2006,(8):24-27
人啊,无论在什么时候都不要摒弃善良,那样你会在给他人留条生路的同时,也为自己留下了一条生路。沈阳某报社年轻漂亮的女主编凌慧,本与身为计算机博士的"海归派"老公过着波斓不兴的幸福生活。一次意外的邂逅,她与某保险公司副总陷  相似文献   

7.
刘会召 《传媒》2008,(8):47-49
传统大众传媒业、电信业、信息(网络)业都将统合到一种新产业之下,这个新产业就叫做“大媒体业”。大媒体业不仅会呈爆炸性成长,另一方面也会造成向内“崩陷”的效果,即所有的企业都会投入同一个市场,不是与他人结盟,就是要和过去从未竞争过的对象争斗。“这是场‘超越键盘’的厮杀,你必须抢搭‘变车’”,  相似文献   

8.
任何人身上都可能拥有你所欣赏的人格特质。玛格丽特曾经说过:"美存在于观看者的眼中。"每个人都是相当复杂的综合体,融合了好与坏的感情、情绪和思想。你对他人的想象,往往奠基于自己对他人的期望之中。  相似文献   

9.
海之旅     
张文芝 《云南档案》2007,(12):44-45
<正>我喜欢旅游,每年我都会争取或计划去一个自己没有去过的地方,三天、五天、半个月都行,总觉得每一次旅行都有不同的收获,不同的感悟。和同事、朋友一起出行,能在不经意中加深、改善与他人的关系,移人情性,使人恍然悟到"我们同在一片蓝天下"。和家人旅行,尤其自驾车出游,有一种家被延伸和流动的感觉,可以增强相互间的感情和家庭  相似文献   

10.
以电视为代表的大众传播社会是一个"公开展示的社会",也是消费文化盛行的社会,电视新闻、娱乐、电视剧、广告等话语形态在为社会消费提供展示的"舞台"的同时,电视话语也成为各种消费社会的"代言者".认同是人们在社会互动过程中对自身角色以及与他人关系的一种动态的评估或判定,电视话语作为一种控制性的力量,观众在"消费"电视话语的同时,也建构了一个作为消费者个体和群体的归属感,同时这种感觉也成为他们评估和判定自己和他人关系的标准,也正是在这样的建构与互动过程中强化了观众作为消费者应有的身份认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