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媒体竞争归根结底是新闻人才之争.年轻记者作为新生力量,在重组和优化报业内部结构的同时,其新思维、新写法能给媒体注入活力,赋予新闻生动的"脸".在竞争白热化的新闻争夺战中,年轻记者要在大批的老记者中突围,与其强攻不如智取.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中国传媒业发展迅速,电子传媒更是势如破竹,省级党报不断圈地扩容,他们在争夺市场、争夺受众的同时,也在争夺着编辑记者等媒体人才。这种竞争给地市党报带来了冲击,一些年轻、优秀的新闻人才向强势媒体、发达地区流动。尽管有少数地市报改革发展势头良好,人气聚集,但大部分地市报都出现了年轻优秀的新闻人才流失,报社发展后继乏人的状况。  相似文献   

3.
在现代传媒历史上,德国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标本。不久前,应阿登纳基金会邀请,笔者随上海财经媒体代表团一行赴德国访问了30余家媒体及相关机构,重点考察了德国媒体的现状及年轻记者的培养模式,感到收益颇多。没有门槛的职业在欧洲一些国家,记者需要有专门的认证,但在德国,记者是一个可以自由使用的职称,理论上任何人只要有媒体聘用,都可以说自己是记者。没有专门的考核机构,也没有统一的证件,也就是说,这是一个没有门槛的职业。  相似文献   

4.
说实话,我也不知该怎么形容这两年来的记者生活。虽然没有面临下岗,也没有吃不上饭,但在媒体工作的人都知道,身在其中的我们常常身不由己。有时,我倒挺羡慕那些小媒体里做事的同行,每天对付几篇稿子,编辑不会拿记者稿子“开涮”,即便动“刀子”也会手下留情,毕竟稿源不多,报纸总得靠稿子撑起来,总不能第二天开“天窗”吧。我想说的是,在南都这样的口碑不错的媒体里做记者,虽然收入可能高点,但对年轻记者来说,成长过程绝对不会一帆风顺,注定要磕磕绊绊。许多人心中都有个“结”:青年记者,路在何方?  相似文献   

5.
政治记者在日本媒体中位阶较高,成为年轻记者的追逐目标;但在实际采访中。政治记者往往成为政客的跟班,其报道内容集中于人事而非政治,采访付出了繁重体力。但缺乏脑力判断。  相似文献   

6.
作为《苏州日报》的一名年轻记者,高坡虽然从事新闻工作仅仅6个年头,却在党的新闻事业领域取得了骄人的业绩:多次在江苏省和全国新闻奖评比中获奖,并在竞争异常激烈的中国新闻奖评比中二次获奖,尤其是在不久前揭晓的第十五届中国新闻奖评选中,一举夺得中国新闻奖一等奖,成为全国惟一获得一等奖的地市级媒体记者。  相似文献   

7.
在去年举办的第十届全国运动会上,记者人数接近参赛运动员人数的一半。由此不难看出,媒体之间的竞争是何等激烈。而在这众多媒体当中,纸质媒体之间的竞争,又因为其数量众多,在激烈程度方面要远远高于广播、电视和网络等媒体。  相似文献   

8.
三、把握记者型主持人及其节目采制、播出中的各个环节之间的和谐关系,是实现电视媒体功能的保障,其“和谐美”既是形式的需要更是内容的需要著名美学家宗白华在探求美的实现过程时指出:“艺术在创造着美,这美不在艺术家劳动过程中,而是在读者受到感动时产生出来的”。①同样,我以为对于记者型主持人及其节目,审美活动存在于主持人与媒体、媒体与受众、主持人与其节目之间的关系之中。这三种关系的和谐与否,直接影响着审美能否实现。首先,主持人与媒体的关系体现在主持人的个性与媒体的整体性之中。作为媒介人物,他们的内在和外在…  相似文献   

9.
作为《北京青年报》的记者,笔者曾在1999年——2002年间,赴南斯拉夫、东帝汶、阿富汗、俄罗斯等国际冲突地区采访。 就国际冲突的现场采访而言,中国记者(特别是地方媒体的记者)无疑是年轻、缺乏经验的,这是  相似文献   

10.
信誉是记者为人立事的根本。记者信誉直接影响媒体的舆论权威和社会公信度,关乎记者社会责任的担当和社会诚信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1.
地市级广播电台处于弱势地位,直接影响到记者外出采访的境遇。诸如,采访时,若人多位少,往往是提出广播记者退出,采用其它媒体稿件;联系采访事宜时,当对方得知是广播媒体记者,时常以各种理由婉拒。采访权受阻,后期报道可想而知,长此下去,广播新闻节目收听率必然受损。那么,如何突破采访障碍,化被动为主动?笔者认为,不妨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尝试。掌握话术,运用变数话术不是冷冰冰的短兵相接,而是人与人之间的良性互动。广播记者  相似文献   

12.
传媒读库     
《新闻世界》2009,(1):134-134
媒体的真相——致年轻记者 【内容介绍】在三十年的职业生涯中,塞缪尔·G·弗里德曼在新闻工作和新闻教育两方面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媒体的真相》一书中,弗里德曼与年轻记者们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他和读者分享了自己从高中校刊做小记者到大学毕业后走向社会,直至成为著名记者的奋斗经历。在做这些工作时,他有对传统的继承,也有随着时代发展的创新。无论是做广播采访、电视报道、网络博客,还是偏远地方的冷僻新闻,弗里德曼的目标都是在采访、写作、思考、探究的过程中,塑造一个优秀记者的思维习惯。  相似文献   

13.
程德安 《新闻界》2004,(5):18-19
2003年,无论是中央媒体还是地方媒体,记者们的采访频遇暴力阻挠。时至今日暴力阻挠采访的事件仍时有发生。采访者与被采访者之间偶有冲突和不悦实属正常,但如果作为一个普遍的社会现象存在,就令人三思了。为什么如今对记者施暴的现象越来越普遍,尤其是在法治建设已二十多年后的中国仍然频繁发生,暴力阻挠采访的出现,难道单单是外部采访环境的恶劣,难道媒介长期沿用的报道思维方式以及解决问题的途径就没有值得思考之处?下面就此问题谈两点浅见:  相似文献   

14.
在现如今的媒体环境下,记者队伍逐渐高学历、年轻化.2012年9月25日《东方早报》就曾刊登言论《记者为何提不出有价值的问题》,年轻记者如何在短时间内积累经验已是新闻行业一个全国性的新课题.同时,新记者找线索的困境也是其子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15.
陈军 《新闻导刊》2006,(1):35-36
南振中在《记者的战略眼光中》一书中曾谈到:同是二三十岁的年轻人,同一所大学毕业.分配到新华社后.最初三年的业务水平不相上下:三五年之后,差异开始显现;十年之后,就出现了明显的差距。今天。对于处在激烈新闻竞争中的年轻记者.是不是深有同感呢?答案是肯定的。而且表现出来的“贫富差距”更加明显.周期也更短.一两年开始产生差距。三五年后能力悬殊,让不少年轻记者困惑不已.  相似文献   

16.
一年前,笔者曾针对鲁中晨报30岁以下的年轻记者作过一次调查,调查的主题是“都市类报纸青年编辑记者最常遇到的问题”。调查列了8个选项供被调查人选择。调查结果令人十分意外,很多我们整天苦口婆心说教的话题,依然是年轻报人们苦恼的问题,比如线索来源少、版式总是感觉重复,等等(结果见下表)。针对年轻记者感觉比较突出的问题,我们进行了小范围的研讨。下面是笔者在和年轻记者探讨时的发言摘要,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7.
孙娟娟 《今传媒》2011,(4):128-129
随着《新闻调查》节目的出现,国内涌现了一大批记者型主持人,他们身上既有记者的职能同时又以主持人的身份出现在电视屏幕上。真实客观真相,这是他们作为媒体工作者最基本的素质,也是所有媒体的最终诉求。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TikTok上165个媒体机构或记者个人账号的国别、类别、媒体倾向性分析发现,其属性映照出TikTok上用户分布的情况,整体氛围偏左倾自由派。对32个账号的访谈发现,通过混合叙事和在线实践,媒体、记者和年轻用户共同挖掘了其嵌入的文化背景,并将这种互动固化下来。  相似文献   

19.
王立凤  谢雷 《新闻传播》2009,(10):110-110
新闻采访是记者为收集新闻素材而进行的调查研究工作,是了解新闻事实的重要手段之一。当前媒体间的竞争日益剧烈,新闻报道前期重要工作之一的新闻采访直接影响到新闻报道的质量、媒体的竞争力,故记者对于新闻采访的研究越来越深入,其中最直接的表现就是越来越重视与采访对象的交流与沟通,讲求采访人性化.注重创造和谐自在的交谈气氛,从而为新闻写作积累丰富的素材.提问是记者采访中最主要的获取信息的方式。记者的提问,决定其能否得到真实准确的新闻事实:能否将新闻事实挖深挖透,以及能否架起记者与采访对象之间的桥梁.  相似文献   

20.
新闻采访中的提问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立凤  谢雷 《新闻传播》2009,(11):29-29
新闻采访是记者为收集新闻素材而进行的调查研究工作,是了解新闻事实的重要手段之一。当前媒体间的竞争日益剧烈,新闻报道前期重要工作之一的采访直接影响到新闻报道的质量、媒体的竞争力.故记者对于采访的研究越来越深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