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再论波普尔的“世界3”与图书馆学理论基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图书馆学刊》1984年第一期发表了刘洪波同志的《波普尔“世界3”理论与图书馆学理论基础》一文(以下简称“刘文”,)对我们在《图书馆学刊》1983年第二期发表的《试论图书馆学新的理论基础》一文(以下简称“试论”),提出了“不敢苟同”的意见。我们的“试论”本来只是一篇评介性的文章,目的就是要为图书馆学的研究,提供  相似文献   

2.
《图书馆学刊》1985年第一期发表的刘洪波同志《再论图书馆理论基础》(以下简称《刘文》)一文,再次对拙作提出疑义。并进一步指出:“在读者看来,否定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图书馆学的理论基础”,并指出我们的“不少观点似是而非,破坏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图书馆学理论基础的纯洁性与唯一性”。即是有“读者”,又有刘洪波  相似文献   

3.
《图书馆学通讯》1985年第3期刊出《应该转变图书馆学研究的方向》(以下简称《转变》)以后,图书馆学界掀起了理论研究热。但这股热目前的归宿却为“理论和实践严重脱节”、“理论超前发展”、“应降低理论研究层次”等等。图书馆学界不少人又走上了新的图书馆学“振兴之路”。对此,笔者想谈一些自己的看法。如果审视一下1985年以来图书馆学研究发展的主要轨迹,我觉得是很有意思的。《转变》一文本来抨击的是图书馆学缺乏理  相似文献   

4.
王振锋同志的《编辑学学科建设与编辑概念的发展——兼答所谓编辑概念泛化问题》(以下简称《发展》)一文,用了一个专论式的题目,其实从头至尾都是针对王华良同志的《试论界定“编辑”概念的方法论问题》(以下简称《问题》)的。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档案价值问题的研究已成为档案学术界一个较为突出的热点.许多同志就此问题阐述了自己的学术观点.其中较有代表性的是《档案学研究》1989年第2期刊载的李华同志的《试论档案鉴定的理论基础—档案价值观》(以下简称“李文”)一文,比较系统地阐述了“档案价值”的概念、性质等问题.之后,《档案学研究》1990年第2期上发表了罗力同志的商榷文章《档案价值研究问题一、二、三》(以下简称“罗文”),但罗文的基本观点同李文可以说是一致的.与之相对立,有的同志提出了一种价值说,即认为档案的价值只有一种,就是“使用价值”.对于这些同志的学术探索精神,笔者深为钦佩,但对他们所确立的某些基本观点,却实难苟同.  相似文献   

6.
核心期刊要经过一番艰辛细致的工作才能确定下来,几种方法都离不开大量的统计。要做到统计结果准确无误,就必须认真负责。最近《黑龙江图书馆》1987年第4期发表了陈子玲同志的《我国图书馆学专业核心期刊试选》一文(以下称陈文),《晋图学刊》1987年第1期发表了刘永胜同志的《两种确定图书馆学核心期刊方法的实验与比较》一文(以下称刘文)。他们分别选出了一批图书馆学核心期刊。笔者发现他们在共同使用的“文摘法”中都是利用的山西省图书馆  相似文献   

7.
什么是图书馆学?在《黑龙江图书馆》1980年第4期上,王金祥同志发表了《论图书馆学的定义》一文,提出了“图书馆学的研究对象是图书馆”,“图书馆学是研究图书馆理论和技术的科学。”我觉得这个定义的叙述比较笼统,对图书馆学的含义揭示不够  相似文献   

8.
《档案学研究》1990年第4期刊登了寒江同志《论档案起源于人类社会的形成时期——兼论档案的定义与本质属性》(以下简称“寒文”)一文。文中提出:“档案起源于人类社会的形成时期,是某种个人或群体的劳动伴生物。”从而给档案起源研究带来一个新概念——劳动伴生物。笔者认为,这个结论是值得商榷的。  相似文献   

9.
“编辑”概念的再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本刊1991年第2期上,我写了一篇短文《“编辑”辞义辨析》,出乎意料地收到北京、石家庄等地的来信,表示赞赏。可见《编辑学刊》的影响很广,与我持相同见解的也大有人在。最近,又看到本刊1991年第4期上刘光裕同志《再论何谓编辑》(以下简称》《再论》)一文,尽管刘先生的观点与我相左,但他说:“《辨析》虽属批评我的文字,然而都是为了繁荣编  相似文献   

10.
2004年第4期《档案管理》在理论探讨栏目中刊登了王秋平同志的《也谈对档案凭证价值的认识》一文(以下简称王文)。该文通过两个实例对2004年第1期《档案管理》刊登的刘东斌同志所撰《档案利用和档案价值的反思》一文(以下简称刘文)中有关“档案凭证价值的认识”,提出了不同看法  相似文献   

11.
沈继武、刘迅同志在《武汉大学学报》1982年第五期发表了《论我国图书馆学的危机及其革命》一文(以下简称“沈文”),至今已近五载。近五年来,笔者虽曾多次阅读该文,但至今对其中的一些主要观点仍不敢苟同,而这些问题对我们的研究工作又有一定的影响,故在此提出自己的看法,以求教于高明。  相似文献   

12.
从《广东图书馆学刊》85年第二期中,看到张敏同志的《对图书馆学一些理论的新看法》一文(以下简称张文),深受启发,张文充分地利用新技术革命的理论给予图书馆学一些概念以新的定义,字里行间透出一股清新的气息,它在许多方面能给人以启迪,使人得益非浅。但在分析  相似文献   

13.
1985年我国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研究硕果累累,连续出版了三部图书馆学基础理论教材:桑健编著的《图书馆学概论》、黄宗忠编著的《图书馆学导论》、吴慰慈、邵巍合著的《图书馆学概论》。建国以来,我国公开出版的图书馆学基础理论教材只有三部:1960年文化学院编著的《社会主义图书馆学概论》;1962年北大、武大、文化学院合编的《图书馆学引论》;1981年北大、武大合编的《图书馆学基础》。以数量而言,85年短短的一年,等于过去的35年;就质量比较,则胜过以往的35年。这充分显示了近几年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研究的长足发展。在新出的三部教材中,以黄宗忠同志的《图书馆学导论》(以下简称《导论》)最具特色。本文试对《导论》作一简评。重视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的探讨,是《导论》的主要特点。图书馆学概论是图书馆学的专业基础  相似文献   

14.
《编辑学刊》开展的编辑概念的讨论,可说是编辑学研究深入进行的体现。这不是打概念仗,而是基础研究。刘光裕同志《再论何谓编辑》(以下简称《再论》)的文章,启发了笔者的思考。两年前,我们曾有机会当面讨论过一些问题,作为同好,来共同讨论这一概念。  相似文献   

15.
在1987年第4期的《国际新闻界》上,王志兴同志发表了《传播学研究对象、方法及其它》(以下简称《王文》)一文,对笔者发表在1987年第2期的《也论传播学的方法论意义及其局限性》(以下简称《也论》)提出了若干批评。正如《王文》所言:“学术争鸣是活跃学术空气、集思广益、录求真理的有效方式。而这种争鸣发生在传播学这个不特不受重视、而且有人反对的研究领域,就尤其值得高兴。如果某个‘争鸣’又是冲着自己来的,那就更  相似文献   

16.
英国哲学家波普(一译波普尔)提出“三个世界”的理论以后,不仅在哲学界,而且在图书馆与情报界也引起热烈的争论,国外有人试图以波普的“世界3”理论作为图书馆学的理论基础。近年来,我国图书馆与情报界也有人试图引进这种理论以建立图书馆学新的理论基础,也有人持完全否定的态度。为了帮助本刊读者了解波普其人及其“世界3”观点,我们节录了以下材料以供有兴趣者参考。  相似文献   

17.
《图书馆杂志》2005,24(1):92-96
(篇目/姓名后数字为期数、页数)顺廷龙先生百年诞辰纪念专栏论顾廷龙先生对中国现代图书馆事业的贡献《顾廷龙先生年谱》序(顾廷龙书题留影》序顾廷龙:从“书缘”到“图书馆缘”顾廷龙先生与《四库存目》研究古籍版本学界的长者 —周叔技与顾廷龙王世伟9一2 王胶华9一8沈津9一10陈燮君10一2杜泽进10一6白莉蓉ro一11理论探索图书馆学理论研究的价值取向刘君1一2关于实行公共借阅权的可行性探讨庞蓓1一7图书馆学研究的泛技术化辨析张正卜10图书馆学论文研究方法利用情况调查 —兼纪念乔好勒《试论图书馆学研究中的方法论问题》 发表加周年任全…  相似文献   

18.
读了于鸣镝、尚玉卿二位同志的《藏书流通过程中的增殖现象》(载《图书馆学刊》,1989年年第3期以下简称《现象》)一文后,写了一篇《藏书流通过程中的增殖现象”读后》(以下简称《读后》),发表在《图书与情报工作》,1990年第3期上。于鸣镝同志于是在《图书与情报工作》,1991年,第2期上刊登了《价值一词有两种含义》(以下简称《含义》)来答复我在《读后》中所提的问题。于鸣镝同志在其《含义》一文中引用《辞海》一九七九年版(缩印本)第200页上对价值一词的解释如下: “价值:①指事物的用途或积极作用,如参考  相似文献   

19.
今天读贵刊1993年第3期发表的盛沛林同志文章《浅论邓小平的新闻宣传思想》(以下简称《盛论》),令人吃惊。无可非议,这个题目是新鲜的。据我所知,自从1984年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陈力丹发表《新时期新闻工作的指南——学习<邓小平文选>关于新闻工作的重要指示》(收录于刘国光主编的《学习<邓小平文选>发展和繁荣社会科学》),几乎还没有读到过关于邓小平同志新闻思想的比较系统的论文。今天有人来论,当然引人注意。但是,读了《浅论》后,感到作者仅仅想用这个题目来产生一点轰动效应。说“论”(即使“试论”总还是要“论”),但文章中几乎是邓小平同志讲话文稿的摘编。而且还  相似文献   

20.
王立维在《档案学研究》1998年第1期上发表的《再论全宗理论的实质》一文(以下简称王文),提出历史联系是全宗理论的实质的观点。笔者认为王文立论的基础有误,因而对其结论亦不敢苟同,现略陈管见,就教于王立维及诸学界同仁。一、全宗理论研究的对象是全宗自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