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1 毫秒
1.
20世纪初到30年代的芝加哥学派是美国及世界上最成功的社会学派,因为传播学根植于社会学,芝加哥学派为传播学的传播效果和传播方法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本文通过分析对芝加哥学派中关键人物的传播研究,解读芝加哥学派对传播学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2.
学术翻译是学术的延伸,且与某一学科的命运息息相关.从一鳞半爪的西方传播学译文到系统介绍传播学知识的译著,再到气势恢宏的煌煌译丛,学术翻译与中国传播学之间的良好互动,呈现了大众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跨文化传播等学科版图的依次铺排,见证了批判学派、文化研究学派、媒介环境学派等对传统的经验学派这一主流范式的冲击,有效拓展了传播学的学术空间,也促发了新知识的中国化、本土化进程.  相似文献   

3.
与传播学的传统学派相对的 ,是传播学的批判研究。活跃在批判舞台的传播学研究主要有两大学派 :一个是文化批判学派 ;另一个是政治经济学派。他们都与西方马克思主义有密切的联系 ,而与行政学派的研究思路大相径庭。政治经济学是传播研究的一种思路 ,是将传播活动作为一种经济活动 ,以生产、分配、流通、交换及其宏观决策活动这种政治经济学的思路来观察媒介及其传播行为的。在传播政治经济学研究中 ,学科的母体或者方法论是政治经济学 ,研究对象是以传播媒介为核心的人类传播行为及其活动。传播政治经济学研究传统上主要有三大分支 :自由主义 (现在的新经济学派 )、马克思主义、制度学派。制度学的分析不仅预示了霸权产生的方式 ,而且指出了传播在其中的重要性———传播创造了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4.
任何学科的发展都以存在若干学派为标志,有争论也有发展。传播学的学派发展至今至少二十多个学派,但说法很不相同。若从宏观角度讲,"三大学派"的说法大体得到学界的认可。本文即从这个角度分析传播学的三大学派的形成、主要观点倾向和代表人物及他们的代表作。作者认为,在传播科技发展的当今,传播学需要跟随社会实践的发展,说明当代社会传播的特征,传播学的三个学派的任何一个,都难以充分阐释如此丰富和复杂的传播现象。因此,传播学不同学派的交融成为一种自然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在传播学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学者们的方法论和学术立场不同,形成了不同的学派。而其中主要的两大学派即经验学派和批判学派。经验学派,顾名思义是主张从经验事实出发,运用经验性方法来研究传播现象的学派。而传播学的另一大学派批判学派是在主攻社会科学研究的法兰克福学派的影响下,以欧洲学者  相似文献   

6.
刘红霞  费郁红 《编辑学报》2007,19(6):410-412
作为科技期刊学的重要分支学科,科技期刊传播学研究是21世纪科技期刊研究的发展方向之一.以传播学理论为依据,提出以科技期刊传播学原理、传播主体、传播媒介、传播内容、传播对象和传播效果研究等6个研究层面构成的科技期刊传播学的学科框架.  相似文献   

7.
刘德寰  赵竞鹤 《传媒》2023,(20):14-17
<正>在中国,“新闻传播”自出现就时常会被当作一个整体来讨论,好像与生俱来就是一体,但事实上,国外的学科体系下新闻学与传播学在研究内容、课程重点等很多方面存在明显差异,是两个完全不同方向的学科。追溯历史,从全球范围内来看,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德国和美国的大学,新闻学第一次以一个独立学科出现,这可以看作是新闻传播学科的开端,而彼时传播学还并未正式出现。在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传播学在美国诞生、逐渐繁荣,而后蔓延到全球。起源总是相似,中国的新闻传播学科也是先有新闻学,后有传播学,然而结果却是不同,在这之后具有融合意义的新闻传播学作为一个整体出现在大众视野。近十年来,  相似文献   

8.
从1990年代到2010年代中国的广播电视业处于黄金时期,新闻、电视剧、纪录片、综艺和娱乐节目,构成了几代人的记忆.从学科发展来说,媒介技术和传播实践也使得特定的知识体系与学科建制的确立有了可能:19世纪末20世纪初,印刷术推动下报纸的繁荣催生了新闻学;二战后广播电视等大众传播“穿透”了社会与文化的方方面面,乃是欧美两陆传播研究(功能主义进路的大众传播学、批判学派、媒介环境学和文化研究)生长的历史语境.中国从1980年代开始,将传统新闻学与新引入的传播学并置,渐成枝繁叶茂的“新闻传播学”,也与媒介技术和传播实践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9.
自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传播学在中国成为一门重要的新兴学科。从西方舶来的传播学理论如何联系中国国情服务于实践,成为传播学界探寻的目标,中国传播学研究的命题应运而生。 20多年来,中国传播学的研究逐步从翻译、译介国外传播学著作,转向以中国文化为背景,以中国国情为目标,整合许多相关学科的知识,采用科学合理的研究方法,紧紧联系实际,努力服务于实践。许多学者通过大量挖掘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中关于传播方面的财富,力图创立集东西方文化精华之大成的中国传播学。  相似文献   

10.
关于实用与功利追求在传播理论与实践中的体现赵俐传播学理论目前影响最深广的是美国传统学派,因此美国传统学派对我国传播学的研究与应用形成了重大影响。本文将从两国的不同背景出发,谈谈不同传播环境中的实用主义。一、美国实用与功利主义在传播理论与实践中的体现及...  相似文献   

11.
本文追溯了新亚里士多德学派修辞学家的历史沿革及其对传播学形成和学派分流的影响。新亚里士多德学派的创立基于经典修辞学理论的信息分析方法并讲授传播实用艺术的公共演讲和辩论等课程。由于新亚里士多德学派的局限性,以演讲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传播学学者发现了其他学科所倡导的有价值的新修辞学和传播学理论。他们在吸纳这些新理论和研究方法的同时,丰富了修辞学,推动了传播学学派的形成和分流。  相似文献   

12.
文化与传播——论民族志传播学的理论与方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民族志传播学是从人类学等学科中演化出来的传播学的一个新分支 ,它被导入传播研究中后 ,对传播研究的理论与方法都做出了极大贡献。本文在详述该学科发展史的基础上 ,重点讨论了该学派关于文化与传播的相关理论 ,揭示了该学派把文化视为共享的意义体系为传播研究所提供的新视野 ,同时也展示了民族志的调查研究方法所具有的巨大潜力。此外 ,本文还对民族志传播学与文化研究进行了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13.
从1982年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主持召开第一次传播学座谈会至今已近三十年,虽然传播学研究经历从无到有、前景看好,但是传播学派在中国还没有出现。本文以2011年北京大学传播学博士入学考试中的一道题"论两个传播学派在中国的发展"为引子,从学派特征入手,认为中国尚无传播学派,因此并无"传播学派在中国的发展"一说。并针对该判断从学派产生的条件和现状做出理由阐释,包括在学派标签之下的中西传播研究差距分析。  相似文献   

14.
李彬 《军事记者》2002,(1):52-53,55
传播学或大众传播学,是一门探讨传播规律的社会科学,在发达国家成为显学。事实上,发达国家在传播事业包括新闻传播上的发达,也与其传播学的兴盛密切相关。我国从改革开放以来开展传播学研究,已经取得显著进展。1997年,传播学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正式列入学科目录,与新闻学同为二级学科,隶属于新闻传播学这个一级学科。2001年,经过学科调整,传播学与新闻学又同时升为一级学科。如今,在教育部公布的学科目录中,新闻传播学所属的四个专业,即新闻学、广播电视学、广告学和编辑出版学,都以传播学或大众传播学作为专业基础理论的重要构成。基于国际国内的这些发展状况,本刊特开设了这个大众传播学的通俗讲座,邀请清华大学传播系的李彬博士主讲,一共8讲目的在于普及传播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开拓视野,更新观念,以提高我们的新闻传播水平。  相似文献   

15.
传播学的一些理念早在20世纪20-30年代就已在中国传播,由于历史的原因,传播现象的研究中断了近30年。1978年,中国大陆学人得以公开知悉传播学,1982年召开第一次传播学研讨会,1999年以后进入持续的引进、研究的高涨期。随着近年传播科技的迅速发展,传媒形态对社会结构的影响越来越明显,也因此成为中国传播学研究者们关注的重点领域。笔者认为,中国传播学研究要有全面长足的发展,需要在研究方法上尽可能兼顾本学科三大学派各种方法;需要将研究话题相对集中;课堂教学要全面向学生讲述传播学各个学派、各个方面的知识,能够解释网络时代的传播现象,不能仅以大众传播学替代广义的传播学。  相似文献   

16.
芝加哥学派的理论来源及其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芝加哥学派作为美国传播研究的源泉,是美国传播研究不可忽视的一部分。本文试从芝加哥学派的基本传播思想出发,梳理了其德国社会学家齐美尔的思想渊源、实证主义的哲学基础,和当时工业移民社会之间的关系。从而更好地理解芝加哥学派与传播理论之间的关系,正确地认识它对传播学的贡献,以引起我们的反思。  相似文献   

17.
谈谈传播学批判学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概述了传播学批判学派的形成与发展 ,认为该派是相对美国传播学经验主义主流学派而言的 ,其思想来源 ,主要在欧洲 ,但直接与传播学主流学派对立的学者群体 ,主要在美国。欧洲的许多学者由于研究方法、切入视角和研究结论与美国主流学派的差异 ,因而与其形成一种自然的划分。批判学派一般在中观和宏观的层次 ,主要从政治经济学、文化工业、主流意识形态等角度分析各种传播现象。现在这两个学派在研究方法上已经相互渗透 ,学派划分的标准本身是相对的。  相似文献   

18.
“新闻价值”一词,原是新闻学中属于新闻选择范畴的概念,是指新闻事实本身所包含的引起大众共同兴趣的素质,主要包含时新性、重要性、显著性、接近性和趣味性。 由于跨文化传播学是新闻学在文化人类学领域的拓展,同时,两个学科均以信息传播现象为研究对象,都要解决信息选择问题,因此,“新闻价值”自然也成为跨文化传播学的基本概念之一。但由于两个学科的理论出发点不同,导致了对这一概念的不同理解。 鉴于目前国内尚未建立自己的跨文化传播学体系,笔者撰写此文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9.
齐爱军 《青年记者》2016,(34):58-62
一 传播学作为处于“交叉路口”的学科,覆盖的范围非常宽泛,研究者们对传播理论的梳理也体现为不同的方式.比如立足于不同学派和立场的角度,可以把传播理论分为效果研究学派、法兰克福学派、伯明翰学派、传播政治经济学学派、多伦多学派等;再比如立足于不同的研究传统,可以分为修辞学传统、符号学传统、现象学传统、控制论传统、社会心理学传统、社会文化学传统和马克思主义传统等.当然,还可以从“范式”的角度对传播理论的知识增长和革命进行讨论,比如比较流行的经验主义范式、批判主义范式和技术主义范式,也可以依托美国学者凯瑞的两种传播观(传递观和仪式观),把传播理论范式概括为“传递范式”和“仪式范式(文化范式)”两种.  相似文献   

20.
王鹏 《青年记者》2016,(23):138-139
传播学的学科特色 法国当代传播学奠基人贝尔纳·米涅教授在谈到他所定义的传播学的框架时说:“要试图了解传播思想的发展,一要追根溯源,二是要跟踪现实发展.”传播学的教材大部分是以讲授美国传统学派理论为主体的,在内容上侧重于传播过程、要素和效果问题;在研究方法侧重于社会学、心理学、统计学的研究方法.传播学课程是新闻传播专业学生的专业必修课和基础课,与学生后续学习的课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