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王剑 《兰台内外》2020,(11):17-18
大数据时代,高校档案数字资源呈现出数据总量大、资源种类多、传播速度快和价值密度低的特点。为推动高校档案资源建设,应理顺工作运行机制,完善相关制度;立足档案工作实际,构建资源体系;结合学校发展需求,开展编研工作;根据用户需求,做好信息服务。  相似文献   

2.
高旭 《云南档案》2010,(11):25-26
在信息化时代,高校档案工作必须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快数字档案资源建设,有效地实现数字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适应高校档案信息化、现代化的发展需要。  相似文献   

3.
档案信息资源建设作为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核心,是衡量档案信息化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同时它也是档案信息服务的基础,对档案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然而,在高校数字档案信息资源的建设中却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影响了数字档案资源建设的发展。基于此,本文就高校数字档案信息资源的建  相似文献   

4.
随着信息化校园、智慧校园建设工作的开展,档案工作也朝着现代化、信息化方向迈进。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给档案工作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档案安全管理带来了新的隐患。本文从高校数字档案资源的内容入手,分析了影响高等学校数字档案资源安全的因素,提出大数据时代高校数字档案资源安全防范的策略,为高校数字档案安全建设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结合融媒体进行高校档案资源传播是实现档案资源文化价值的重要途径。为适应时代发展趋势,本文通过分析媒体融合对高校档案资源传播带来的机遇与挑战,结合高校档案资源传播的实践现状研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从加强高校档案资源传播平台建设、推进数字档案资源整合、提高高校档案工作者的综合能力、拓展高校档案资源传播渠道四个角度,探究高校档案资源传播的新策略。  相似文献   

6.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信息传播技术的迅猛发展,一种新的档案馆形式——数字档案馆已经诞生。数字档案馆的发展,必然产生大量的数字档案信息,使得档案网络信息资源得到迅猛发展。如何有效地开展对这些档案网络信息资源的信息加工、信息组织和信息管理等工作,便成为当前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研究工作的重中之重。为了更好地组织数字档案信息,有效地利用数字档案信息资源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建立数字档案信息元数据的统一标准体系,不失为数字档案馆开发与利用数字档案信息资源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大数据时代,数字档案资源是档案事业发展中最活跃的因素之一。高校档案馆应着力从理念先行、政策引领、科技支撑、业务优化、服务至上、宣传助力、丰富形式七个方面进行探索,提升数字档案资源的价值与增值能力,努力赋能高校档案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随着数字化进程的深入,智慧校园的广泛建设,产生大量形式异构、内容繁杂的高校数字资源。高校数字资源在收集、检索查询上的功能缺失,导致档案关联度差,无法深度开发资源和信息共享。构建一种基于知识图谱的档案管理系统,解决高校档案管理过程中知识关联弱,档案价值挖掘程度低等问题,为高校档案智能管理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开发高校档案信息资源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毅 《档案时空》2003,(12):37-38
高校档案信息资源作为高校党政管理、教学、科研等职能活动的历史记录,真实地记载了高校发展的历史轨迹,客观地反映着和正在记录着高校的教学、科研、行政等各方面改革发展的现状,对高校的建设和发展具有深刻的影响和指导意义。但在目前高校档案管理的实际工作中,由于历史的局限性和诸多因素的制约,高校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还远远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和要求,笔者认为开发高校档案信息资源有着深刻的含义。一、档案信息资源在高校管理工作中的作用1.高校档案信息资源是各项管理工作的依据和基础。档案信息资源能够为各级领导的科学决策提供借鉴和…  相似文献   

10.
大数据时代,高校档案馆(室)作为高校文献信息服务中心之一,面临着由纸质档案资源建设向数字档案资源建设的转变.每年新归档电子档案数量激增,既包含传统意义上的电子文件、图表、声像等,又包括新兴媒体如微博、微信、各种APP等,多元异构,分布广泛.虽然国家档案局14号令明确阐述"符合国家有关规定要求的电子公文可以仅以电子形式归档",但是"档案信息化建设与大数据、人工智能时代的要求还不相适应",这些都对高校档案数据馆员的能力需求提出挑战.在高校档案工作中,我们尝试通过数据馆员能力需求发展变迁来发现问题从而驱动创新.  相似文献   

11.
语义互操作是数字档案资源体系建设面临的现实问题。本文在分析数字档案资源体系语义异构问题的基础上,探讨了推进数字档案资源体系语义互操作的意义,进而根据档案资源体系建设需求,设计了数字档案资源体系语义互操作实现框架,最后对语义互操作实现所涉及的档案领域本体建设、档案信息组织标准与规范的执行以及档案资源开放互联等关键内容展开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赵彦 《兰台内外》2023,(22):10-12
大数据、云计算以及人工智能都属于数字化技术的范畴,社会在这些技术手段的加持下,逐步实现了人机协同、跨界融合的新局面,这正是大数据时代带来的共创共享优势。高校在推进档案资源体系建设阶段,若合理应用大数据技术,势必能够达到简化档案管理流程、提高档案管理服务质量的效果。本文分析了大数据时代高校档案管理面临的挑战,从扩大档案收集范围、制定档案收集标准、加强档案数据集成、维护档案数据安全、扩大服务对象、创新服务方式、优化服务质量和提高档案管理人员专业水平等方面,深入说明并探讨高校档案资源体系建设的实践路径,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高校档案馆作为数字人文学术实践的场所之一,其档案资源的组织利用为数字人文研究提供了助力。借鉴开放档案倡议,探讨了高校开放档案的内涵、分类与价值,结合数字人文演进历程与核心特征,分析了高校档案馆如何满足数字人文研究不同层次需求,进而从资源采集、语义描述和知识展示三个层面提出面向数字人文的高校开放档案资源组织策略,并进一步从知识服务、协助育人、数字文创三个方面阐述了高校开放档案资源的利用模式。  相似文献   

14.
集中管理的原则在数字时代依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数字档案集中管理成为时代的需要。本文以制度建设为重心,初步构建了我国数字档案集中管理策略体系。  相似文献   

15.
高校数字化体育档案资源体系及其数据库建设是高校体育教学、科研、管理和群众性体育活动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从高校数字化体育档案及其作用等方面,对高校数字化体育档案资源体系及数据库建设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6.
李萍 《兰台世界》2016,(17):38-40
数字时代的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高校档案行业的发展提供机遇与挑战,使得满足社会利用档案信息需求、构建档案社会化服务平台、提高社会影响力成为摆在高校档案工作者面前十分迫切而有意义的课题。文章从丰富档案资源、运用先进技术、提供多样化服务等方面论述和分析高校档案社会化服务平台建设的策略。  相似文献   

17.
建设专业、统一的高校档案数字资源平台,已经成为高校档案工作的共识、趋势和重点,但限于档案工作侧重、档案构成、档案数量、软硬件投入等多方面因素,各高校进行档案数字资源平台建设时,应该充分考虑实际情况和未来需求,选择合适的建设模式。论文在对部分高校档案数字资源建设现状进行调研的基础上,以实效和目标实现程度为考核标准,结合高校档案工作未来的发展趋势,提出综合性的高校档案数字资源平台建设模式,并给出模式调整与建设策略,便于各高校根据自身的情况,动态优化,形成合适的建设模式,提高建设成效。  相似文献   

18.
李华 《档案与建设》2003,(10):24-25
《档案法》颁布实施以来,我国的档案事业发展迅速,特别是在开发档案信息资源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随着以高新技术、信息技术为主要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档案工作同时又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高校档案工作要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必须走出传统的思维和工作模式,坚持重在开发的原则,进一步开发档案信息资源,为高校改革与发展服务。一、高校档案在高校改革与发展中的作用高校档案与其它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的档案一样,凝聚着高校师生员工的劳动,记载着高校教学、科研、生产和各项管理活动的重要信息,真实地反映…  相似文献   

19.
张文元 《山西档案》2023,(4):124-131
“互联网+”背景下,社会和公众对档案利用需求呈现全球化、多元化,由对本馆的档案资源需求升级为跨馆、跨区域的利用需求。高校数字档案信息资源区域联盟共享平台构建可以实现同一地区内不同类型、不同规模高校档案机构的资源互补,在更大的平台上为社会提供全方位的档案信息服务。本文结合高校数字档案资源发展现状,分析高校数字档案资源区域联盟共享平台构建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探讨高校数字档案资源区域联盟共享平台建设模式并提出建设策略,以契合《“十四五”全国档案事业发展规划》提出的“将档案查询利用服务融入区域内“一网通办”服务体系”“促进档案公共服务均等化、便捷化”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现今社会正处于大数据时代,以数字媒体网络为代表的新兴科学技术日益改变着人类生活和工作模式,高校档案信息数字化建设正是顺应了时代的发展潮流,有利于实现高校档案信息管理的现代化,对高校档案信息建设具有深远意义。本文试从高校档案信息数字化的内涵、意义、原则、现状以及策略几方面进行剖析,以期更好促进高校档案信息数字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