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网络与数字技术驱使全球文化共生传播,中华文化的有效传播需考虑内外有异同,国别受众文化接受差异以及对中华文化的信任度;需基于文化认同机制、文化分享机制、文化传播机制进行中华文化核心价值观的内容选择,构建中华文化"认同、分层与传播"的内容遴选机制,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华文化全球传播内容数据库,建立"社交+智能+共享"中华文化全球传播平台及相应多源动态监测体系;"中华文化+科技"的新文创产业平台,创新网络与数字传播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2.
《龙报》是俄罗斯最具影响力的中俄双语媒体之一,拥有广泛的受众基础。其"中华文化版"传播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搭建中俄两国文化桥梁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本文选取了《龙报》"中华文化版"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的主要文本,从内容维度、时间维度、空间维度分析了《龙报》在中华文化传播方面的特色,认为其向俄罗斯华人华侨及汉语学习者传播中华传统文化,继承与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又展现了"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的贸易传播、中国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还通过主题活动传扬中华文化,充分体现出海外华文媒体在传播中华文化方面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3.
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已经成为提高国家软实力的重要途径。而文化传播于遥远的空间、观念距离,文化的流失与变形,甚至于危机就成为文化之存在面临的一个问题。少林寺作为中原文化乃至中华文化的知名品牌,可谓传播"有道",传承亦"有道"。溯本求源,少林寺住持释永信就保守与创新、传播与传承及文化传播中的控制等提出的相关观点,可以给予我们源自中华传统文化和佛教经典的重要启示与启发。  相似文献   

4.
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重要讲话中强调"文化自信"的重要性,在当前时代坚定文化自信,做好中华文化的对外传播具有重要意义.坚定文化自信,增强对中华文化的深刻理解是做好对外传播的基础;坚定文化自信,精准阐释中华文化是做好对外传播的关键步骤;坚定文化自信,成为中华文化的优秀对外传播者.  相似文献   

5.
华人华侨是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的重要桥梁和中介,在增进扩大中华文化在全球影响力的发展等方面发挥着独特作用。通过问卷调查对华人华侨中华文化传播动机、活跃度及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不同性别和现居地的华人华侨在传播活跃度和部分传播动机具有显著差异。2."乐趣"和"增进关系"是影响华人华侨中华文化传播活跃度的主要变量。最后,基于以上分析提出了相应的文化传播建议。  相似文献   

6.
于风 《新闻世界》2020,(5):41-44
乡村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根基,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文化传播关系着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在中华文化传播过程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当下,新媒介时代的到来,为乡村文化传播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新媒介技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乡村文化的发展,但同时也为乡村文化传播带来了一定的隐忧。本文从乡村文化传播过程中凸现的问题着手,试图探寻促进乡村文化传播的多元路径,从而有利于乡村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实现与全人类共享中华文化的伟大智慧是一个美好的愿景,但本土文化出海绝非易事。目前我国跨文化传播存在宣传思维浓厚、思维定式固化、缺乏互联网思维等思维障碍问题。在"新全球化"背景下,如何打破跨文化传播障碍,逃脱思维的定式,实现跨文化传播思维的创新是一个值得思考的话题。  相似文献   

8.
积极开展中华文化在海外的传播是建设文化强国的重要战略举措。闽侨书屋在实践中积累了诸多有益经验,同时也遇到许多文化"走出去"项目所面临的具有共性的问题。探索闽侨书屋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对于中华文化海外传播长效发展机制的建立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阮静 《传媒》2012,(6):71-72
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日益提高,汉语国际传播的内涵和外延不断扩大,为汉语国际传播的未来发展拓宽了空间。该文从"高度的文化自觉与自信、准确的文化定位以及充分的文化交流"三个角度,集中论述了做好汉语国际传播多方面的文化准备,是推动中华文化健康有序走向世界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0.
奥运向我们走来。奥运精神"和平、友谊"的文化内核与中华文化的"和睦"、"和谐"的精髓息息相通。作为文化载体的中国广播电视在报道北京奥运中传播好奥运文化、中  相似文献   

11.
《出版参考》2013,(9):5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日前正式启动"中华文化东盟多语种全媒体传播平台"项目。该项目是广西师大出版社借助广西师范大学、广西民族大学等院校,面向东南亚华文教育和小语种人才交流,构建的一个基于互联网多媒体数字内容的管理、传播和交流平台。该项目首批拟将《论语》《庄子》《诗经》等30种中华文化典籍,及体现中华文化精髓的汉字、戏曲、建筑等16种专题内容,制作成集多媒介于一体的优质数字文化资源,译成东盟十国8  相似文献   

12.
中华文脉的传承与传播是当代中国文化发展的重要命题,其核心内涵是中华民族文化主体性的建构,要求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炼中华文化基因,传承中华文化精神,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推动全球文明倡议在世界范围得到认同。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传承与传播中华文明精髓,才能有效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并提升中华文化的影响力。中华文脉的传承与传播要以对话精神为基本方法论,积极推进经典与现代、中国与世界、时代与未来的对话,以文创理念把握文化传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以文化间性把握文化敏感性与文化多样性的关系,以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把握文化使命感与文化创造力的关系,以辩证的思维分析文化内容,以平等的姿态看待文化差异,以创新的方式开展文化传播。  相似文献   

13.
2011年初参加了一个会议,主题是"文化大发展,传媒新机遇",它喻示着在中华文化发展过程中,尤其是在传播的过程中,中国媒体担负着重要的责任.我深以为然.  相似文献   

14.
李建军 《当代传播》2013,(4):102-104
开展中华文化中亚传播的战略态势和优选方向研究,是跨文化传播理论和实践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探索中华文化对外传播的规律,对提高中华文化传播能力、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作用。文本梳理了中华文化中亚传播的战略优势和面临的挑战,并把工具传播——语言文字、丝路文化、当今中国代表符号列为传播内容的优选方向。  相似文献   

15.
基于李贽文艺思想在海外学术界的影响以及"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文化强国政策,论文从李贽文艺思想的海外历史传播和当代研究入手,梳理其在东亚的传播和影响,并得出李贽海外传播的启示:提高翻译质量是中华文化走出去的基础,重视作品翻译,建立中外译者交流合作平台;加强国际学术交流是有效传播的保障,加强学术交流,建立跨国合作的研究新模式;承认中外文化差异,发掘内在精神共鸣,达到中华文化的有效传播。  相似文献   

16.
互联网与中华文化的对外传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球性的新型传播载体———因特网络的崛起 ,为文化的传播提供了便捷的新渠道。本文探讨中华文化的对外传播 ,主要聚焦于网络在传播领域的异军突起对于中华文化的对外传播的影响。文章以中华文化在海外华人社区中的传播为切入点 ,从网络在拓展海外华文媒体传播中华文化的作用中的潜力着手 ,进而论及面对英文的西方文化信息在网上的强势地位 ,加强传播中国文化的中文信息的网络化建设之现实迫切性。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在时代的高起点上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创新就是不断地超越历史、超越自己,创造出新的业绩。创新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时代发展进步的必由之路。可以这样说,创新不仅关系中华文化自身的发展,也关系到国家的兴盛,民族的未来。  相似文献   

18.
李春燕 《传媒》2022,(3):后插1-后插2
"语言"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国家文化深度的展现,也是一个民族身份的重要象征.语言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不仅可以有效增强国民对国家与民族的认同感,同时还可以在对外输出的过程中塑造良好的民族文化形象,并以此来增强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尤其是"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合作倡议(简称"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汉语言文化如何在走出国门的过程中进行有效的海外传播?应该选择怎样的传播路径?传播效果又如何……这一系列关于"汉语言文化"的海外传播话题得到了海内外学界的普遍重视与探讨.正是沿着此议题的研究进路,汉语言自身所富有的重要文化价值,同样得到了海内外学界的普遍关注.2021年5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会议上强调,"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是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汉语言文化走向国际正是"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任务之一.立足于此背景,探究汉语言文化的海外传播策略,是推进中国故事走向国际成为了当前富有学术价值与现实意义的重要课题.由刘淑妍、陈毅立、刘怡菲所著的《"一带一路"与中华语言文化国际传播》一书,在"一带一路"倡议的背景之下,聚焦于汉语国际传播及教育等议题,从中欧文化比较、跨文化传播交流、汉语国际教育模式、国际学生管理培养等多个方面展开了系统的探索,全面搭建起了汉语言文化传播的研究体系,并深度思考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海外传播的方法论.总体来讲,本书作为一本论文集,共选择了26篇关于汉语言文化海外传播的优质文章,分别从"一带一路"与中华文化国际传播、海外孔子学院与跨文化比较、汉语国际教育三个维度对该话题进行了观察与思考,具有重要的现实实践与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9.
牧野文化作为典型的地域文化类型,同时也作为新乡地区的核心地方文化,是中华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由于现实中政治、经济、社会等因素的制约,导致牧野文化在整个中华文化的历史传承与现实脉络的发展中呈现出并不明晰的发展态势.而全媒体的传播路径的探索为地域文化的传播和文明的扩散提供了新的契机,为地域文化的立体式传播体系的建构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张婧 《传媒》2021,(21)
伴随着世界各地孔子学院规模的不断壮大以及"一带一路"建设的高效推进,我国已逐步建成覆盖海外主要国家和地区的中华文化传播推广体系.中西方传播学思想的交流交融对于中华文化海外传播新视野的开创大有助益,因此我们应当结合华夏传播学和西方传播学相关理念,通过东西互鉴构建中西传播学对话情境.由谢清果等所著的《中华文化海外传播的新境界:中西传播思想的分野与对话》一书,在借鉴西方传播学成熟的学科分类基础上对中国文化传统中的内向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进行具体分析,立足中西传播学新领域从舆论传播、身体传播等方面对华夏文化传播进行探讨,不仅阐明了中西传播学的分野与交融,还展现了华夏文化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