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4 毫秒
1.
岳雪 《新闻世界》2013,(3):121-123
丰富的地域文化不仅能提供精神动力,创建良好的文化氛围,而且通过与地域经济的相互融合,形成文化经济,又能直接骓动社会生产力发展。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蕴含着深厚的地域文化。如今,随着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战略的兴起,如何让地域文化有效的传播,就显得至关重要。本文从地域文化传播问题谈起,反思影响地域文化传播的致效因素,从而提出地域文化的传播对策。  相似文献   

2.
历史维度和现实观照是地域文化传播中两个重要的价值取向,历史维度是地域文化传播“以历史为主线”开展传播活动的着力点,现实观照是地域文化传播“以现实为表象”开展传播活动的立足处,本文以地方高校学报在地域文化传播中的功能和作用为切入点,探讨了地域文化传播的历史维度和现实观照的内涵及体现.  相似文献   

3.
互联网与中华文化的对外传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球性的新型传播载体———因特网络的崛起 ,为文化的传播提供了便捷的新渠道。本文探讨中华文化的对外传播 ,主要聚焦于网络在传播领域的异军突起对于中华文化的对外传播的影响。文章以中华文化在海外华人社区中的传播为切入点 ,从网络在拓展海外华文媒体传播中华文化的作用中的潜力着手 ,进而论及面对英文的西方文化信息在网上的强势地位 ,加强传播中国文化的中文信息的网络化建设之现实迫切性。  相似文献   

4.
中国的文化自信立足于中华民族共同体交融发展的悠久历史,宣传中华文化应重视发挥地域文化优势.在中华文化百花园,西藏文化具有独特品格和风范.在讲好新时代中国故事语境下,通过西藏历史人物主题出版等模式,加强议题设置,创新历史叙事范式、擦亮新时代“藏学符号”,是新时代对外传播的文化自信的题中之义.  相似文献   

5.
于风 《新闻世界》2020,(5):41-44
乡村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根基,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文化传播关系着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在中华文化传播过程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当下,新媒介时代的到来,为乡村文化传播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新媒介技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乡村文化的发展,但同时也为乡村文化传播带来了一定的隐忧。本文从乡村文化传播过程中凸现的问题着手,试图探寻促进乡村文化传播的多元路径,从而有利于乡村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余洋 《今传媒》2023,(10):81-84
1978年,在随县(现随州)西北一处名为“擂鼓墩”的地方,考古学家发现了举世瞩目的擂鼓墩1号墓(现为曾侯乙墓),墓中出土了1万多件金玉器、车马器、兵器等文物,引发了学术界长达几十年的争论——“曾随之迷”。文物中篆刻的“曾”是否为文献记载中所示的“随”?随着曾国文物及遗址不断被发现,以曾随文物为载体的曾随文化逐渐引发中外学者关注。然而,湖北一直以荆楚文化著名,曾随文化和荆楚文化有着何种关系?曾随文化作为一种“南北兼顾”的地域文化,又呈现了怎样独特的地域文化气质?本文从曾随文化视角切入,以小见大,系统回顾了曾随文化的发展演变与中华文化多元共生的规律,并剖析了曾随文化这一地域文化的现实价值及当代传承意义,旨在为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正式提出为在新时代构建中华文化国际传播体系提供思想指引。在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应对国际舆论挑战及发挥国家文化软实力作用的时代要求下,构建中华文化国际传播体系具有担当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带动中华文化创新创造、营造良好国际舆论环境、推进世界文明多样性的重要价值。要将中华文化国际传播体系的构建摆在全局性的战略位置,从提升塑造力、感召力、传播力和影响力四个层面进行战略布局,推进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引领全球文明携手共进。  相似文献   

8.
霍雪莹 《报刊之友》2014,(4):152-153
本文从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大趋势入手,对中华文化对外传播进行现实角度的分析。力求在借鉴的日本文化对外传播经验的同时,提出适宜我国发展文化对外传播的策略:从传播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提倡“文化立国”“读书立国”的政策支持以及关注受众、内容为王三方面维度来阐述,希冀可实现传播“中国梦”的世界愿景。  相似文献   

9.
在文化全球化和大众文化、主流文化受到人们高度重视的今天,为地方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提供巨大推动力的地域文化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许多大众媒介都涌现出不少方言类节目,对维护地域文化安全起到重要作用.文章以武汉方言广播节目《好吃佬》为例,从提升文化地位,增强文化自豪感,为地域文化提供传播阵地,增强地域文化的辐射力和影响力,促进地域文化拥有多样化传播手段等方面,分析了该类节目对地域文化安全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端午文化作为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经历了各个时期的演变、发展后,现已形成较为定型的文化体系。在当前"一带一路"的政策环境下,国家鼓励中华文化走出去,端午文化的海外传播遇到了新的契机。本文从追溯端午节的文化内涵入手,梳理了端午文化的传播历史,总结了目前端午海外传播存在的问题和海外传播的必要性,为端午文化在一带一路战略下的海外传播提供参考性建议,以推动端午文化更好地走出国门,获得更广泛的传播效应。  相似文献   

11.
郭歌 《东南传播》2018,(8):135-137
本文以电视节目《广西谁最懂》为例,着重分析文化益智类节目对于广西地域文化的传播模式,主要包括在节目设置编排中的宣传策略,在大众传播层面的传播功能以及在文化自信视阈下的传播发展,为文化益智类节目的传播以及地域文化的传承提供分析参考.  相似文献   

12.
齐立森 《新闻爱好者》2010,(10):137-138
狐原型是中华民族原始图腾崇拜的对象,是至尊至善的瑞兽,是繁荣昌盛的象征,在典籍、文学、艺术等传播活动中深得赞颂。作为古齐地域特色文化,"瑞狐"形象重新为政府、学界和民间所关注,在地域文化产业发展中具有符号意义和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3.
董小英 《传媒》2023,(8):41-43
学术期刊作为文化研究和传播的重要媒介,不仅在学术研究领域具有重要的指引作用,同时在促进地域文化传播、构筑地域精神、延续区域文脉等方面发挥重要功能。《晋阳学刊》依托山西地域文化优势,充分发挥地方学术期刊的文化传播功能,通过挖掘地方文化资源、设立地方特色专栏、搭建学术交流平台等手段,将期刊建设与当地文化相关联,以期促进地域文化资源的发掘与传播,构建独具地方特色的晋学研究话语体系。本文以《晋阳学刊》办刊现实经验为依据,从期刊发展与文化传播的双向需求、学术期刊参与地方文化传播的优势等方面入手,探讨学术期刊应如何助推地域文化传播与文脉传承。  相似文献   

14.
张昭 《出版广角》2021,(10):17-20
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积累发展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提供了丰厚的文化滋养与精神支撑.在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时期,我们需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发展,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和影响力.近年来,各出版社牢牢树立起积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出版的工作理念,从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着力挖掘选题,出版了众多优质的主题出版读物,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相似文献   

15.
面对经济全球化导致的我国城乡地域建筑文化丧失的危机以及中央大力倡导发展中华文化的契机,作为建筑创作最主要的主体——建筑师,如何应对地域建筑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问题。本文以历史文化名城淮安为例,说明淮安在地域建筑文化传承中存在的几点问题,阐述在现代建筑设计创作中如何实现地域建筑文化的传承,并提出建筑师在地域建筑创作时应注意的几个策略。  相似文献   

16.
中国地大物博,孕育了丰富多彩的地域文化.图书出版作为传统地域文化传承传播的主要载体,在地域文化传承、发展和繁荣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对传统图书出版造成冲击,图书出版必须从优秀地域文化中挖掘更多的可用资源,不断推动新媒体时代图书出版行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7.
作为明末清初流亡日本的著名的遗民和学者,朱舜水在中华文化对日传播的进程中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一方面,深刻的家国烙印为其在日的跨文化传播提供了足够的文化自信;另一方面,对于他乡的认同与移情也促使其传播实践顺利开展.在此意义上,他既不是"陌生人",也不是"边缘人",而是作为"文化旅居者"在传播过程中扮演着特殊的角色.周逢年教授的著作从传播学的角度,详细描摹了朱舜水在日的对外传播活动,是近期跨文化传播历史研究领域一本有价值的著作.  相似文献   

18.
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是媒体的职责和使命。新时代,媒体要自觉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守正创新,融合开放,做好新时代文化传播工作,努力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者、传承者,让中华文化生机勃勃,让传统文化之声传得更广、更深、更远。本文着重从六个层面剖析《新民歌大会》的特点,即作为首档实景创演,让舞台回归生活;创演“新”民歌,唱出新时代声音;多元文化融合,促进传统文化大放光彩;艺术与现实呼应,增添文化传播人文感;全媒体传播,助力文化传承发展;跨区域合作,促进文化无国界传播。  相似文献   

19.
电视作为当今最有影响力的大众传媒,在文化传播中占有突出地位。市级电视台除了传达政令、传播信息、提供服务外,一个重要职责就是传承地域文化,提升地域文化的影响力。深挖素材拓展空间地域文化是某地域从古至今的一切文化遗产,既包括精神财富,也涵盖物质财富。中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域有不同的文化。市级电视  相似文献   

20.
袁梓潆 《传媒》2023,(10):54-56
三星堆“考古热”走出国门,是国际传播领域近年来发生的现象级事件。三星堆遗址作为古蜀文明的灿烂明珠,是传播中华文化、展现中国精神的重要价值符号和文化样本,其国际传播实践为中华文化走出去提供了成功样本。本文基于转文化传播理论的核心理念,从传播符号、传播语境、传播主体三个维度,探讨三星堆国际传播路径的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