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卢小宾:关于图书情报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1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审议通过了图书情报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决定在我国设置图书情报硕士专业学位。这是我国图书情报教育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事件。设立图书情报硕士专业学位,开展图书情报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是新形势下我国图书情报事业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信息化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纵向研究——测量变化和解释因果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系统地对纵向研究方法进行了概述,在分析国内外纵向研究方法在图书情报领域应用现状的基础上,对纵向研究引入我国图书情报领域的可行性进行了论证,并展望了纵向研究在我国图书情报领域的应用前景,最后结合实例介绍了纵向研究方法的设计步骤。  相似文献   

3.
关于培养和造就新型图书情报信息管理人才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戴金波 《图书馆》1995,(3):29-31
关于培养和造就新型图书情报信息管理人才的思考戴金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逐步完善,给我国图书情报事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为我国图书情报事业的发展带来了较为理想的外部条件。在这一新的形势下,我国图书情报工作者更新观念、勇于变革,紧紧把握历史...  相似文献   

4.
我国在文献情报资源的开发、管理、分配和利用上与社会生产力、生产关系相适应。这种关系反映在图书情报事业上,有利于社会集中化、协调化的图书情报体制的建立。同时,国家统一计划的科学技术、文化教育、国民经济的发展模武,从形态上决定了我国图书情报工作的事业性质和文献情报资源分配的计划性。这种良好社会背景的优势促进了我国图书情报事业的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5.
从开放获取与图书情报类期刊资源、图书情报类开放获取期刊资源名录、图书情报类开放获取期刊资源综合情况分析、图书情报类开放获取期刊资源的来源渠道和文献格式、图书情报类开放获取期刊资源的下载获取方式等多方面,对我国正在出版的38种图书情报类开放获取期刊资源及其利用方式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意义]美国图书情报教育历史悠久,具有完善的教育质量保障体系,而我国图书情报教育历史较短。对比分析中美教育质量保障体系,能为我国完善图书情报硕士专业学位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推进学科发展提供借鉴。[方法/过程]以中美31所设立了图书情报硕士专业学位授予点的培养单位为研究对象,运用网络调研法和对比分析法,分别从内部保障体系和外部保障体系两方面入手进行调研和分析;着重对比分析中美两国图书情报硕士专业学位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特色与异同。[结果/结论]针对我国图书情报硕士专业学位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的现状,提出相关改善建议,以促使我国逐渐构建高校、政府、社会组织相结合的混合型图书情报硕士专业学位教育保障体系,共同推动图书情报专业硕士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中美图书情报学研究生专业课程比较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通过对中国和美国两所具有代表性的图书情报学院(伊利诺伊大学图书情报学院和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的图书情报专业研究生课程设置的比较,探求图书情报教育的趋势,指出我国图书情报教育的特点和不足,提出课程改革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本文回顾了南非图书情报教育的背景和历程,分析了南非图书情报教育的层次和结构,并对南非12所高校的图书情报专业进行了比较,将其分为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两大类七小种.本文还讨论了南非LIS教育的课程设王问题,最后总结了南非图书情报教育的经验和教训,可供建设我国图书情报专业时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9.
图书、情报、档案管理一体化制约因素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信息化和现代科学技术的推动下,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已成大势所趋。在我国,曾对图书、情报、档案管理一体化的理论与实践开展过一些讨论和探索,但并未能产生预期的效果。文章从图书、情报、档案三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入手,重点分析了制约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的各种因素,并提出了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0.
我国图书情报研究生学位授权“四个十年”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生教育作为高层次的学校教育,担负着培养本领域高级人才的重任。本文在政策研究、问卷调查、专家访谈、实地调查的基础上,以学位授权为线索,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图书情报学科研究生教育划分为四个十年,总结我国图书情报研究生教育升级、发展与创新的历程。图书情报事业快速发展、图书情报教学改革、图书情报职业发展、图书情报业务创新等因素都是推动图书情报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内在动力。未来要进一步保持图书馆学教育的价值,适应新型信息环境,培养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图书馆情报人才;还要推动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教育协调发展,加大图书情报专业学位授权力度,大力提升毕业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参考文献39。  相似文献   

11.
21世纪中国图书情报教育的走向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文章简要分析了我国图书情报教育的现状,并提出了21世纪中国图书情报教育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2.
中国图书情报领域现状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我国图书情报领域的现状进行了定量统计分析。基本反映出我国目前图书情报领域的现状。  相似文献   

13.
图书情报远程教育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虚拟大学和远程教育是当今世界高等教育的最新成果。图书情报远程教育应运而生。本文讨论了图书情报远程教育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组织管理问题。借鉴国外的经验, 探讨了我国图书情报远程教育的实施问题。  相似文献   

14.
论知识经济与我国图书情报事业的发展   总被引:38,自引:2,他引:36  
本文在阐述知识经济的兴起、影响和我国的认识,以及知识经济的知识化特征的基础上,着重分析和论述了我国图书情报事业在知识经济中面临的新的发展机遇,主要包括:①知识信息量激增、社会需求明显增加,是促进我国图书情报事业发展的根本动力;②图书情报机构是国家知识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③图书情报工作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④作为知识产业组成部分的信息服务业将获得更大发展;⑤图书情报机构将成为学习中心,是培养创新性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阵地;⑥知识经济的发展能为图书情报事业提供雄厚的物质基础和先进的技术手段,从而推动其快速发展。最后,还从五个方面探讨了面向知识经济时代我国图书情报事业发展中面临的新挑战。  相似文献   

15.
本文简要介绍了我国台湾地区图书情报系所的基本情况,指出海峡两岸图书情报院系一脉相承,各自发展,又有不同的特点.文章还详细回顾了二十年来,两岸图书情报院系由最初的接触沟通,到密切交往,共同构建交流合作平台,不断发展两岸图书情报院系交流合作的历程.  相似文献   

16.
纪念《现代图书情报技术》出版 10 0期新的发展、新的突破《现代图书情报技术》作为我国图书情报领域唯一的专业技术类核心刊物 ,长期以来在我国图书情报技术的研究发展、应用推广、业务指导和人才建设等方面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得到了广大研究应用人员的充分认可。我作为一名忠实的读者 ,正是在阅读该刊文章的过程中开始了自己的图书情报“职业”生涯 ;同时 ,我作为一个荣幸的作者 ,也是通过向该刊投稿逐步展开自己的研究活动。值此《现代图书情报技术》出版 10 0期之际 ,特别感谢近 2 0年来为该刊发展辛勤努力的历届编辑部的专家和工作…  相似文献   

17.
新兴交叉学科正在成为我国科技创新的重要驱动力,并不断催生新的学科生长点和新的科学前沿。本文以当代我国图书情报学科研究中的新兴交叉学科为对象,运用案例分析与比较分析方法,解析我国图书情报领域新兴交叉学科的发展特点与演进模式,探讨我国图书情报领域新兴交叉学科的理论建构。我国图书情报领域新兴交叉学科的发展依赖于“创新驱动、应用引领、技术赋能”,形成了从“问题域—方法论式单向引进”到“方法论—问题域式反向输出”再到“问题域—问题域式双向合作”的演进模式。以此为基础,建构了理论发展与范式革新并重的新兴交叉学科理论模型,为当代我国图书情报领域的新兴交叉学科体系建设提供有益借鉴,为新时代中国特色图书情报学科的创新发展提供有益参考。图1。参考文献25。  相似文献   

18.
图书情报学专业网络远程教育初探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论述了网络远程教育特点 ,分析了图书情报学专业网络远程教育的意义 ,介绍了美国图书情报专业网络远程教育的实践 ,提出加强我国图书情报专业网络远程教育的建议。参考文献6。  相似文献   

19.
从美国I-Schools运动分析我国图书情报教育事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文介绍了I-Schools的概况,分析了当前我国图书情报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面对信息时代的挑战,我国图书情报教育需根据自身特点,在课程设置、学位教育等方面应作相应的调整.  相似文献   

20.
柯平:以职业为中心的图书情报专业学位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背景意义和主旨图书情报专业学位教育是我国图书情报教育体系中新的组成部分,从建立开始就赋予了其重大的时代意义和历史使命,也体现了丰富而全新的主旨。其一,图书情报专业学位教育是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颁布以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