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找茬     
《大观周刊》2010,(45):57-57
第三回 爱好 我平生有两个爱好:喝酒、赌钱。喝酒我前面已经说过了,它让我可以得到暂时的清醒。而赌,是一种很奇怪的东西。我说不太清楚为什么会喜欢它。  相似文献   

2.
在目前社会上出现的档案中介机构可以说是最年轻的.正因为它是一个全新的事物,因而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并且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面对这么一个新事物,引起了我的许多思考.  相似文献   

3.
傅绍万 《青年记者》2017,(24):34-35
读罢孙巍交给我的书稿,感觉到它沉甸甸的分量和价值.可以说,在当前这个极其浮躁、新学新说迭起的时代,它为新闻清源头,为新闻工作者开心智,为有志于新闻工作的人提供方法,“授人以渔”. 在我就职大众日报的35年间,孙巍是大众日报的特色记者之一.说这个话,我有资格.因为这35年间,我一直没有脱离业务岗位.而且,从1992年到1996年,和孙巍一起干机动记者4年.和孙巍打交道,开始处理他的稿件,则是从上世纪80年代我在大众日报总编室做一版编辑开始.  相似文献   

4.
来来     
打电话的时候,老婆说,来来在蹭电话呢.我在重庆的网吧里,一耳朵的键盘声;游戏配乐声和笑声.怎么也听不清哪一声是它的呼噜呼噜:不过可以想得到,它伸长脖子,歪着头在电话听筒上蹭脑袋的样子.  相似文献   

5.
小强     
那小动物就躺在面条里,还差两口我就可以把它解决。整个用膳的过程我都在浏览报纸,《南方都市报》的社论正在说全国新一轮清理整顿淫秽出版物的事,我是在看完评论后才发现的它,它在我的盘子里四仰八叉。  相似文献   

6.
小李同志:来信牧阅。你在信中说:“新闻对我来讲,是既熟悉叉生疏的东西。说对它熟悉,是因为每天可以从报纸上看到,从广播里听到,说对它生疏,是因为对它的认识还非常肤浅。”你还说,“投稿数次,一篇未中,几乎丧失信心了。”看了你的来信,敦促我尽快给你回一封信。  相似文献   

7.
李明德 《今传媒》2007,(2):51-53
<中国有线电视>从筹办、创刊至今,历经十三四年的风霜雨雪,我一直担任执行主编、主编,后又兼任社长,与杂志休戚相关、荣辱与共.可以说,我把人生中最宝贵的时光献给了它,我的生活也因此变得更加多姿多彩,杂志已经成为我生命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8.
写了很长时间的书评,我也略有心得,书评要有质量,就要弄清楚书的核心观点是什么、作者要表达什么,这是最基础的东西.不是说有了这个基础书评一定是好的但可以肯定的是,没有它书评一定是失败的.《中国经济大萧条还有多远》一书似乎在挑战我,书中以多个主题在岔开我的思维线路,我常常看得不知所云.  相似文献   

9.
某天,北京市规委召开一年一度的征求意见会议,邀请我去参加.会上同桌坐着一位小伙子,我想可能是房地产发展商.会议开始前,他很神秘地轻声对我说:"我问你一个私人的问题,要不方便的话你也可以不回答."我说:"你说吧."他说:"你是不是用纳美尔?"我从来没有听说过这个名字,就问他这是干什么的,他说是护肤的.  相似文献   

10.
<半边天>摄制组拍摄的20集打工妹纪录片<繁花>,给我启示和震撼.应该说,这是一部很有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的电视片. 其意义和价值表现在哪里呢?我认为: 其一,<繁花>把镜头对准了打工妹,娓娓讲述她们真实的故事,这是在给历史创造者们以应有的地位,也是从一个侧面再现了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历程.它使我们进一步懂得,历史是人民创造的.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农业大国来说,它的现代变革、发展与财富积累,可以说主要是农民--包括两亿多打工的农民--创造的.今年是五四运动90周年,共和国成立60周年,改革开放31周年.倘若说,是我国的农民用"小米加步枪"打下了江山,缔造了新中国的话,那么,又可以说主要是我国的农民进城,用辛劳和汗水成就了新时期经济快速发展的奇迹.其中,打工妹们的功劳是巨大的,她们与打工仔们一起托起了耸立世界的"中国制造"的丰碑.  相似文献   

11.
陈菁 《出版参考》2015,(1):39-40
前几个月,我代表单位招聘一名编辑.面对20多名应聘者,问了他们每人同样一个问题:“你怎么理解编辑这一职业?怎样做,才能算是好编辑?” 有的说:“我是中文硕士,文化底子好,可以当编辑.” 有的说:“编辑就是看稿子,做图书出版的,如果能修改点稿子就更好了.” 有的说:“我喜欢看书,所以我想应聘编辑.我认真仔细应该可以做好编辑的.”  相似文献   

12.
我从前是这样说过:“任何一个孩子,照我的方法,都可以成为写作天才.”这样说,很像一个江湖骗子.现在很多孩子不要说当什么天才了,就是要他按规定完成作文,就愁眉不展.肯定是什么地方出了问题,而错不在孩子,而在我们的评价标准.我当时写这些话的时候,的确是蛮激动的,蛮确信的.那天醒得早,想到这个,就睡不着,早上5点钟起来,一气写了三个小时.可以想见,当时我说的和想的完全一致,不是存心要骗人的.  相似文献   

13.
Director一直是我所青睐的超级多媒体工具,它本身拥有着无可比拟的强大的多媒体功能,让我的创意得到充分的发挥,如果再配上它的各种超强外挂,几乎可以说没有办不到的事,任何功能都可以轻松地实现。而且这些功能还是跨平台的!令人振奋吧?  相似文献   

14.
感谢与答复     
《中国广播》编辑部的同志将浙江台李方存同志的文章清样转给了我,问我有什么话想说,并告可以写下来,作为学术交流。首先我感谢李先生的文章,它有助于开阔我的思路,其次我想说这样几句话:解决问题,找准切入点十分重要。人们通常的理解是,找准了切入点,整个问题就可以顺利解决了。也可以说,切入点是问题的关键之点。培训进城打工农民,有利提高这部分农民工的素质。那么,抓住了这个“点”,“农业、农村、农民”这个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三农”问题就可以顺利解决吗?这个立论,  相似文献   

15.
最近出版的张西洛《一个老记者的经历》,我用了半天时间把它读完,感到既亲切又实在。说它亲切,因为我也是一名年逾古稀的记者,读他的书有比较切身的体会。放下书本,闭上眼睛.可以想象出当年西洛同志在重庆、成都东奔西走跑新闻和艰难办报的情景。三四十年代在国民党地区办民营报就是这个样子。说它实在,是因为作者“有一句说一句”,不夸大、不粉饰、不掩盖,也不装腔作势,把他的经历如实写了出来。如本书开头第一句话,作者写道:“1936年,我是重庆市巴  相似文献   

16.
写作是什么     
卢纲 《新闻前哨》2007,(11):74-74
为什么要写作或者叫创作呢?主要是因为喜爱阅读,阅读可以说是我的一种主要爱好,它已成为我的一种生活方式,或是业余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写作可以说是这种爱好的一种延伸或者说一点副产品。我一直认为写作具有"陶冶情操、把握潮流、训练思维"等多种好处,浸润久了还可以养成健康的、超越的、精粹的思维,活用到工作、生活其他方面都会让人获益匪浅。  相似文献   

17.
什么是通讯式的消息?顺名思义,就是看起来像通讯的消息,也可以说是用写通讯的形式写的消息.通讯式的消息,我有时也叫它消息式的通讯,也就是用写消息的办法写通讯,这种通讯看起来很似消息.这就是我对这种新闻体裁的"土解释"、"土定义".  相似文献   

18.
十三、“说”这个词后面用什么样标点,根据它在句中的位置和引用话语,应有所不同。例如:1.林小姐哭丧着脸说:“妈呀,全东洋货!明儿叫我穿什么衣服?”2.“妈呀,全是东洋货!”林小姐丧着脸说,“明儿叫我穿什么衣服?”3.“妈呀,全是东洋货!明儿叫我什么衣服?”林小姐哭丧着脸说。4.我跟老工人聊了一会儿,老工对我说:“我儿子是个工人,出来好几了,这次出了一点儿事故,他们单位领导通知我,让我来看看他。我们单的工会领导也特别关照我,专门给我了火车票。我是第一次到杭州。”5.我跟老工人聊了一会儿,老工对我说,他儿子是个工人,出来好几了,这次…  相似文献   

19.
我是怀着惊讶,感慨、沉思一系列情感看完韩国申宜真所作的<不必牺牲自己也可以教出幸福的孩子>,读到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通常都会怀抱书香,寝食难安.之后,我连续阅读了这个系列的另外三本,并把它推荐给了周围的十三位女性朋友,第十四位是我的母亲.这十三位中有十二位朋友在一周内都发来消息告诉我:"书里说的就是我,这简直就是解救我的魔咒啊!"  相似文献   

20.
人文社是圈子里的称呼,说得规范一点,是人民文学出版社。它是中国当代文学出版的一座主峰,文化传播的一条大河。在我的书架上,立着一本本人文社出版的书。在我的通讯录里,有好几位朋友都在人文社供职。如果不避套近乎之嫌的话,我可以说自己曾多次拜访过这家出版社,在它的食堂里吃过饭,招待所里睡过觉,有着深厚的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