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现代汉语补充式复合词羡余现象的语义结构分为三种类型:动语素+结果动语素、动语素+结果形容语素、动语素+趋向动语素。这一现象的形成有着深刻的认知基础:人类认知上的完形感知能力是补充式复合词羡余现象产生的基础,认知上的"图形——背景"模式是补充式复合词羡余现象产生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2.
基于模因论可以解释许多语言现象,启发我们从不同角度去探究语言、学习语言和运用语言。本文主要探讨语言模因与新闻语言的关系。首先厘定模因概念,然后探讨模因论与新闻语言的相互关系,再者分析新闻语言中的语言模因类型,并从礼貌视角探讨新闻模因语言类型。研究新闻语言模因对社会大众使用语言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歧义是自然语言中正常存在的现象,笔者深入分析歧义现象的内涵与外延,详尽剖析新闻语言中经常出现几类歧义现象。最后,文章讨论消除歧义的方法,对新闻撰稿工作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4.
论新闻采访中的语言顺应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卫卫 《新闻知识》2012,(7):94-95,111
本文以Jef. Verschueren的语言顺应理论为依据,探讨新闻采访中的采/受双方如何顺应特定交际语境,选择得体的语言形式,使言语表达更恰当,使新闻采访顺利、成功。全文旨在证明心理世界和社交世界,这两个主观语境因素,对新闻采访交际语境中语言使用者的语言顺应现象具有很强的阐释力。记者和采访对象在新闻采访中要实现成功交际,语言选择必须做到与双方的社交世界和心理世界相顺应。  相似文献   

5.
束芳 《新闻世界》2009,(1):74-75
当前,无论是在报纸、广播电视上还是在虚拟的网络空间里,语言暴力的现象随处可见。语言暴力不仅会影响人们的理性思考,也会危害社会的和谐,更可能会转化为行为暴力。本文试图从语言暴力现象产生的原因、危害性、以及消除语言暴力的重要性等几个方面谈一下语言暴力与新闻传播之间的互制关系。  相似文献   

6.
王倩 《中国传媒科技》2012,(22):131-132
作为影响最广泛的大众传播载体,新闻传媒在语言规范及其教化过程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目前大众传播已成为当前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基本语境.基于大众传播语境的新闻语言,带有很强的互动性特点,这不仅促进了新闻语言用词语、角色定位以及运用方式的与时俱进,而且还加快了新闻语言的创新.本文以“给力”现象为基础,对大众传播语境下的新闻语言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冗余”是外来词“redundancy”的翻译,也有人译为“羡余性、羡余现象,多余或剩余信息”。R·R·K哈特曼和F·C斯托克认为,  相似文献   

8.
准确是新闻语言运用的基本要求。但近年来,在新闻中乱用词语的现象却很多。一是对文言词语一知半解的乱用。当代新闻语言吸收外来语和古代汉语是必要的。有关外来语的乱用,一些语言研究人员已提出了批评。但对文言词语的使用不当,却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9.
我们如何规范社会新闻写作,讲究社会新闻写作中的语言运用,便成为编采人员关注的重要问题。社会新闻在媒体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信息容量大,内涵丰富,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其语言的运用最灵活,最丰富多彩,有时最容易出现不规范的现象。社会新闻不同于政治性、政策性、科技性的新闻,因为后者以说教或解释为主,其语言的政令性和规范程度相对来说较高。所以编采人员要研究社会新闻写作中的语言运用,认真处理好以下几种关系:一、雅与俗的关系“雅”即“典雅”是一种蕴藉华美、文雅脱俗的语言风格。穆青曾主张新闻可以用诗话、…  相似文献   

10.
新闻语言“奢侈化”与语言规范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新闻语言“奢侈化”是指新闻作品过度使用语言材料的现象,它包括“非常”型、言不符实型和泥淖型。这种现象,在当前新闻传播过程中,表现还是较严重的。网络化信息化使写作成为极为省便的事,人们似乎可以毫不费力便能写出洋洋洒洒的宏文  相似文献   

11.
近十年来,在新闻改革这个大的历史背景下,新闻学研究领域在逐渐拓宽,新闻语言研究这块园地~改过去冷清寂寞的景象,探讨新闻语言的文章已不再是凤毛麟角。尤其令人欣喜的是,不少文章出自新闻工作者之手。运用新闻语言的人,写研究新闻语言之文,这个事实有力地打破了昔日似乎只有语言学家才能对语言问津的神秘感.这种种变化,使人在新闻语言研究这块园地中呼吸到春的气息。新闻语言是语言这个大家族中的一个分支。它是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作为新闻的载体,它伴随着新闻媒介的产生而出现,并随着新闻媒介的发展而发展。人类进入信息革命时代的今天,各种新闻媒介发展的势头更加迅猛。在这种情况下,恐怕很难  相似文献   

12.
画家靠线条和色彩描绘客体,音乐家靠音符表达创作意图,记者呢?他靠新闻语言进行报道。下面我们要讨论的问题是:什么叫新闻语言;新闻语言与新闻事实;新闻语言的社会功能;从文言新闻到白话新闻。弄清这些问题,不仅是研究新闻语言的需要,而且对我们认识和运用新闻语言也大有益处。什么叫新闻语言?在回答这个问题以前,首先要简要说明一下什么叫语言。大家知道,语言是音义结合的词汇和语法的体  相似文献   

13.
新闻写作涉及语言的应用问题.新闻语言不同于科学语言、文学语言。科学语言强调分析性,同抽象的事理相联系;文学语言强调描绘性,同具体的形象相联系。一般说来,新闻语言既不象科学语言那样用抽象概念表现自然现象和科学现象,也不象文学语言那样富于想象,强调诗意和具有潜意识。新闻语言是直接描述性语言,强调清新活泼. 怎样才能使新闻是言清新活泼?有的人认为,要写得清新活泼,就必须藻饰,似乎越华丽就越美.于是大量堆砌形容词,滥用修饰语,甚至为了用上一些自以为“美妙”的词句,不惜以词害意。这是对清新语言的  相似文献   

14.
张晓 《新闻世界》2012,(5):193-195
本文通过对新世纪以来新闻语言研究文献资料的统计、归纳、分析,认为新闻语言研究存在研究对象狭隘、浮于表面、跟不上媒体发展等问题,提出新闻语言研究应与媒体发展相适应,以满足新媒体环境下新闻融合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付识睿 《今传媒》2012,(4):136-137
本文从语言学的角度分析新闻传播,运用语言的任意性、谎言性来解释不同的报纸媒体对同一新闻事件报道不尽相同的现象,并且通过比较不同报纸媒体在同一时间对同一件事情报道的差异性,指出新闻传播并非是客观性的而是主观性的,并且通过分析在新闻传播领域,语言的特性对报纸新闻语言的影响,试图给新闻传播者和信息接收者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社会新闻在媒体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信息容量大,内涵丰富,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其语言的运用最灵活,最丰富多彩,有时也最容易出现不规范的现象。社会新闻不同于政治性、政策性、科技性的新闻,因为后者以说教或解释为主,其语言的政令性和规范程度相对来说较高。而社会新闻往往出自各种作者之手,特别是一些记者素质偏低,其语言使用上的差距很大,有些不地道、庸俗、格调柢下的语言表述,在社会上造成不好的影响。所以,要提高对不良语言现象的防范能力,认真处理好以下几种关系:一、雅与俗的关系“雅”即“典雅”是一种蕴藉华…  相似文献   

17.
汤婧 《视听》2016,(7):72-73
如今,民生新闻节目在新闻这一领域的快速发展使得民生新闻评论也得到了观众的关注和认可,同时也成为学术界研究的对象。本文试以电视民生新闻中新闻评论的语言艺术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现存的问题、主持人的语言表达艺术等。一、民生新闻评论语言存在的问题当今,民生新闻为了争夺高收视率、高业绩而导致新闻题材雷同,这种现象相当普遍。  相似文献   

18.
新闻语言,在人民群众中影响很大。语言在我们的报刊上,应该用来表现一个民族的文明与尊严,表现社会主义文明和共产主义的道德品质。新闻中的陈言套语,是要束缚人民思想的;“左”的语言,危害就更大。因此,研究新闻语言的特性,改掉陈言套语,是新闻界的当务之急。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相似文献   

19.
吕叔湘指出:“新闻语言的首要要求是准确。”可见,新闻是非常强调语言的准确性的,而用模糊语言似乎是一个忌讳。实际上,在新闻报道中,模糊语言的运用是不可避免的。尤其是近些年,各类新闻文体尤其是预测性新闻报道中模糊语言的使用频率越来越高,社会认同度也越来越强。因此,有必要重新审视模糊语言现象,了解其使用的合理性与恰当性,使之更好地为新闻写作服务。  相似文献   

20.
语言,是一个国家或者民族的文化基础。规范用语,体现着对文化的尊重。而新闻是引导社会舆论、指导大众用语习惯的中坚力量,其用语规范化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鉴于此,在论述新闻语言规范化所具有的现实意义的基础上,分析了一些用语失范现象,并探讨了规范新闻用语的一些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