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7 毫秒
1.
民生新闻作为城市电视台的主打新闻已经红火了三年多,对它的属性及价值判断,业内有较大分歧。有不少人认为它代表了当前电视新闻发展的方向,探求它的突破方式,也就把握住了中国电视新闻改革的动向。于是理所当然地认为,从九十年代以来,电视改革经历了中央台的《东方时空》、湖南台的《快乐大本营》和城市台的“民生新闻”三个阶段,“民生新闻”的成功再次证明了新闻节目应有的主体位置。  相似文献   

2.
中国电视民生新闻从产生到现在的短短几年时间里,在全国各地电视台形成了燎原之势。它立足于民,取之于民,服务于民,在贴近性上为其他新闻样式作出了很好的表率。虽然与同频道其他栏目相比,民生新闻的收视率尚可,但巅峰时期已过,收视率的下降之势已是不争的事实。同时,观众对民生新闻栏目的评价也转向冷静,充满感性的赞捧让位于深刻的理性剖析,一些批判意识较强的观众甚至对民生新闻存在的合理性及其道德倾向提出质疑,  相似文献   

3.
民生新闻的热潮刚刚过去,电视新闻据说已进入到“后民生”时代。这意味着,对于关注中国新闻改革的人们来说,一个新的想象空间又形成了。不过,回过头静下来想想,有些问题还有待澄清。所谓电视民生新闻,从新闻素材、聚焦范围,以及报道方式来看,明明就是社会新闻,明明就是地方性新闻。①为什么从业者却要冠之以“民生新闻”?对民生新闻,尽管有不少批评意见,但整体而言,人们不仅认可了民生新闻的提法,而且对这种新闻类型寄予厚望。李幸认为,肇始于南京地区的民生新闻是“十年来中国电视的第三次革命”。  相似文献   

4.
朱雯 《视听界》2004,(6):24-25
哪些元素是“民生新闻”节目品牌打造的关键?在“民生新闻”节目风生水起的今天,“民生新闻”节目又如何保持自己的品牌?一、源源不断的信源——培育强大社会采编队伍“来之于民、播之于民”,“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民生新闻”的宗旨。为了能及时倾听社会各阶层,特别是弱势群体的声音,南京各档“民生新闻”节目都面向社会广泛征集新闻线索。而今,《南京零距离》等新闻节目每天新闻线索热线电话上百条,业余摄影师和新闻线人遍布全南京。上海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的“民生新闻”节目《新闻坊》专门成立了一支150人的通讯员队伍。所以不奇怪为什么《南京零距离》这样的“民生新闻”节目的记者会赶在110之前到达第一现场。强大的采编队伍,众多的耳目使得“民生新闻”节目能坐看四方、耳听八方,提升了新闻播出的时效性、新闻内容的丰富性。因为来之于民,所以新闻内容往往更容易引起百姓的共鸣。  相似文献   

5.
有学曾用“三自”来概括我们以前所做的电视节目:那就是“自产自销,自娱自乐,自生自灭”——这是电视节目在“商品化时代”的真实写照。而现在的电视节目其中包括新闻节目已经步入了“商品化”时代:其特征是受众用“收视率”这种“硬通货”来购买“新闻”这种商品,受众的消费偏好决定了“收视率”的高低。尽管“收视率”不能同新闻价值或节目品位画等号,但它绝对是市场的晴雨表。新闻栏目的考量目前有三重标准:一是宣传效果,二是收视状况,三是广告投放。各地的“小新闻联播”做给领导看,可以不太顾忌后两重标准,但作为民生类新闻栏目受这两重标准的支配或制约倾向十分明显。也就是制作必须十分在意这些新闻在受众那里的售卖情况。  相似文献   

6.
李宗福 《青年记者》2007,(12):64-64
民生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问题。民生新闻,是关注人民生计、关心市民生活的新闻,从广义上说它属于社会新闻,但在内容上主要关注的是普通老百姓的生存状态与生存空间。民生新闻立足于民、取之于民、服务于民,在贴近性上为其他新闻样式作出了最好的表率。  相似文献   

7.
“民生新闻”是近年来传媒界尤其是电视传媒热捧的话题之一。它的平民视角,它的百姓情怀,以及以民众的诉求为基本出发点,以百姓生存状况、生存空间、生存环境为新闻聚焦点的报道理念和报道模式,的确使新闻的外延有了极大拓展,这也正是“民生新闻”在各地收视蹿红、发行量飙升的原因所在。但随着“民生新闻”的日益繁荣,许多缺陷和不足也日益暴露出来,比如:一些“民生新闻”为吸引观众眼球,对暴力、车祸、醉酒滋事、色情事件趋之若鹜,热衷于跟踪报道扫黄打非、工商查抄、凶杀火灾、跳楼秀、婚外情、同性恋等现场感强、时效性突出的应急新闻等,制作上刻意强化视觉刺激,突出其娱乐性、窥密性,把一些污七八糟的东西当成了社会常态,这就使得“民生新闻”从方向上出现了根本的偏差、走进了旁门左道,也使“三贴近”原则大打折扣。[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解析电视民生新闻三内核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近年来电视媒体民生新闻热播现象,新闻理论界发表了不少有关研究文章。由于研究的出发点和理论依据不同,出现了一些对民生新闻概念在理解上的歧义。《解析电视民生新闻三内核》一文,从“平民视角”、“民生内容”、“人文叙事”三个方面对民生新闻的内核进行系统分析,较好地把握住了民生新闻的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9.
陆文喜 《新闻前哨》2007,(12):39-41
一、由“独树一帜”到“百花齐放”——民生新闻勃兴之路 民生电视新闻,是目前遍及全国的一种新闻传播热潮,也是电视业界最重视的新闻形式之一。它作为一种全新的节目形式,以其突破性的“民生视角和本色表达”,翻开了中国电视新闻崭新的一页。民生新闻从2002年诞生至今。不过短短四五年时间,但给传媒业带来了勃勃生机和巨大活力,在收视率、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方面都取得了卓越的成绩,被喻为电视界的“第三次革命”。  相似文献   

10.
李宗福 《青年记者》2007,(12):64-64
民生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问题。民生新闻,是关注人民生计、关心市民生活的新闻,从广义上说它属于社会新闻,但在内容上主要关注的是普通老百姓的生存状态与生存空间。民生新闻立足于民、取之于民、服务于民,在贴近性上为其他新闻样式作出了最好的表率。[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从各地收视率统计来看,民生新闻的迅速崛起,对传统意义上担纲“主流舆论”重任的时政新闻都带来或大或小的冲击。然而民生新闻毕竟只是电视新闻的一部分,传统意义上的时政新闻并没有因此而失去其存在的空间。但是,从民生新闻的快速崛起中,我们也看到了时政新闻值得改进的方方面面。  相似文献   

12.
董宁 《新闻实践》2005,(7):55-55
反映社情民意的电视“民生新闻”栏目目前深受观众欢迎。但从实际操作来看,“民生新闻”类栏目极易走入几个误区,一不小心就会导致栏目节目质量下降,使受众、政府都不满意。一、“角色”误区这里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受众把“民生新闻”类栏目的角色给置换了,“赋予”了它政府职能部门角色的含义。甚至有些时候,受众把这类栏目当作了能治百病的万能药,以为只要上了新闻或者记者来采访,事情就能立马得到解决。笔者在工作中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受众常常把事情直接向新闻媒体求助、反映,而把相关部门搁到了一边。长此以往,“民生新闻”将陷于一种  相似文献   

13.
电台民生新闻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谓民生新闻?民,人民;生,生活。民生新闻就是以民本思想为基点,以平民视角和人文叙事的手法,关注和表现普通百姓的生命、生存、生活、生计等内容的一种新闻表现形式。它的根本和核心是平民视角、民生内容、人文叙事。它涉及的范围极广,理论界将其分为“大民生”和“小民生”。  相似文献   

14.
当今社会,“民生”一词的使用频率之高前所未有,党和政府越来越关注民生,新闻媒体对“民生新闻”也空前的重视,“民生新闻”的盛行犹如一股强劲的春风席卷传媒业。倾情民生信号、关注“民生、民情、民意”、满足“民思、民想、民需”,成为新闻媒体追求的重要目标。  相似文献   

15.
“民生新闻”似乎正在以不可阻挡之势占领各地各级电视台的新闻时段:一个接一个以“民生新闻”为口号的栏目登台亮相,在“民生新闻”的收视率神话下,一些“传统新闻”栏目也纷纷改变定位,向“民生新闻”转变。一句话:“民生新闻”热得发烫,几乎成了中国电视新闻的时代标杆和最新形态。  相似文献   

16.
从前几年的遍地开花发展到现在,民生新闻无可回避地遇到瓶颈:过于琐碎,流于表面。2008年春运,对广州电视台“新闻日日睇”和G4团队来说,是一个有意义的转折点,它让G4告别琐碎,从狭窄的小民生迈向大民生。  相似文献   

17.
姜冬梅  王威 《新闻传播》2006,(2):38-38,41
民生新闻,顾名思义是与老百姓生活密切相关,代表老百姓的态度、视野和情怀,体察民情、关注民生、倾听百姓话语,“关注百姓,服务百姓,做百姓的代言人”,“民众、民心、民愿、民情、民趣”是这类新闻的基本内涵。它的大多数新闻是对百姓原生态的关注,并带有本土化、人本色彩,为平民百姓所关心,与日常生活、生计相关。但这种界定不是说这类新闻就是简单的家长里短,平铺直叙。  相似文献   

18.
2002年,电视民生新闻在江苏台出炉之后迅速飘香全国,成为电视台的“卖点”、老百姓的“看点”、传播界的“热点”。经过四五年的发展,民生新闻已经明显有点“营养不良”。有人把它概括为五个方面:一是“小看”民生,琐闻“当道”;二是风格过“软”,新闻文学化;三是欺“软”怕硬,监督乏力;四是浮于表面,内在空乏;五是报料成了信访.媒体变成“包公”。  相似文献   

19.
李娟 《新闻窗》2009,(5):23-24
一、民生新闻的发展:从都市类报纸到电视 “民生”一词最早出现在《左传·宣公十二年》,所谓“民生在勤,勤则不匮。”这里的“民”,就是百姓的意思。而《辞海》中对于“民生”的解释是“人民的生计”,是一个带有人本思想和人文关怀的词语。  相似文献   

20.
眼下,打着“民生”旗号的电视新闻正在屏幕上走俏。“民”,百姓也,“生”,生计也。民生新闻的意义在于,它能以百姓的诉求为主旨,以解决百姓冷暖痛痒、喜怒哀乐为己任,从而拉近了电视与观众的距离。然而,随着各地电视新闻大战的升级,这种被称之为反映“民生”的都市电视新闻中的“暴力”行为已开始突显,在有的地方,甚至呈现出愈演愈烈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