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以20世纪最后10年都市报的崛起和成熟为标志,我国报业进入真正的厚报时代。在厚报时代,随着信息传播途径的增多,生活节奏的加快,读者(受众)的阅读(接受信息)时间和阅读习惯越来越“碎片化”,新闻产品也越来越呈现出“快餐化”的特征。在每天发出的数十个甚至100多个版面里,如何有效整合铺天盖地的海量信息,确保信息快速、有效传播,从而与新兴电子媒体争夺读者,  相似文献   

2.
厚报时代的来临,一方面是社会信息呈现海量化、多样化特点,为报纸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另一方面,社会对信息的需求也同样呈现海量化、多样化特征。厚报时代的阅读特点面对越来越厚的报纸和日益增多的信息,读者的读报行为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选择性阅读。读者是挑选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从另一方面说  相似文献   

3.
20世纪90年代末期,各报纷纷开始扩版,广州报业悄然进入厚报时代。随着社会生活节奏加快,面对海量信息,读者已不再满足于传统报纸的信息获取方式,而倾向于在第一时间追求热点新闻、重要新闻及有用资讯。厚报解决了报纸  相似文献   

4.
《新京报》的视觉传播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视觉传播机遇 90年代中后期以来,"扩版增张"成为综合性都市日报快速扩张的普遍策略,如广州的<南方都市报>,在一再扩版之后,现在日出报版数都在100版以上. 2003年才创刊的<新京报>,在创刊伊始,就定下日均80个版的高起点.可以说,我国报界在经历"单报种时代"和"多报种时代"之后,开始步入"厚报时代".  相似文献   

5.
牛牧  马宏世 《传媒》2006,(7):33-34
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几乎所有的都市报都是靠厚报打天下,发行无论亏损多少,唯一可以捞回"血本"并寄希望于生存发展的路只有一条,就是广告的回报.广告盈,则报社荣;一旦广告经营出现问题,报社的生产链条就可能断裂.由此,都市报目前面临的问题,首要的应该是如何拓展发展空间的问题.换句话说,就是都市报究竟应该选择什么样的经营思路进行产业化实践,从而走出单一依靠广告经营维持局面的困境.如果说都市报的发展遭遇"拐点",必须探究的正是都市报经营方式与产业化实践的趋势问题.  相似文献   

6.
信息传播技术的迅速发展和信息传播渠道的日益多样,使我国社会舆论环境和舆论格局发生深刻变化。受同质化困扰的都市报在利润摊薄的情况下,无法再施展过去厚报低价的扩张模  相似文献   

7.
在各类媒体异军突起的今天,都市报的角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都市报曾经自诩信息量大,但现在与网络比起来,信息量已经相形见绌;都市报曾经带给人们丰富的文娱享受,但现在与电视比起来,娱乐功能已经望尘莫及;都市报与读者的互动曾经是一大亮点,但现在与广播的热线问答比起来,已经很是尴尬。曾经的“厚报”,让都市报人极度膨胀,甚至幻想吸取各媒体之长以求一统江湖,但现在冷静下来看,报纸就是报纸,  相似文献   

8.
邓榕  杨旭明 《新闻界》2004,(6):87-88
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社会的转型和发展,信息和人们对信息的需求均呈现海量化、多样化的特征。原有版面容量难以满足人们的多元信息需求,厚报因此应运而生。《广州日报》自1987年后六次扩版,率先进入厚报时代,2000年达到对开48版,此后厚报风靡全国。众多晚报和都市类报纸,一般为36版、48版和52版,遇到双休、重大节庆和活动,一般出64版、68版、72版甚至100版。传媒研究者称:我国报业已步入“厚报时代”。  相似文献   

9.
吴艳 《新闻世界》2011,(5):123-124
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国内报纸开始不断扩版,报纸版面逐渐增厚,中国报业进入"厚报时代"。《南方都市报》从2001年开始日出70余版,号称"中国最厚的报纸"。2004年3月31日,《南方都市报》推出"成熟2004"特刊,总计14叠304个版,创造了国内厚报的"吉尼斯纪录"。2007年11月1日起,在深圳市场的零售价涨至2元的《南方都市报》的零售市场份额由45%下降到26%左右。而深圳的另一份都市报《晶报》的零售量则直线上升了40%~50%,快速扩大和巩固了在深圳市场上的地位。从《南方都市报》和《晶报》在深圳本地的角力中,我们了解到中国都市报的竞争较为激烈,特别是同城同质报纸的较劲,这使得单纯凭借扩版、做厚报吸引读者的模式将会发生转变,转为把内容做得更加精准而富有个性。  相似文献   

10.
通过厚报的发行量去占据市场,由此带来广告效益,这种二次销售的营销模式也是都市类报纸的盈利模式.交流中,都市报的老总们普遍感觉到,这种生存模式在今天看来已经变得非常脆弱.利用新媒体,与新的技术平台合作是大势所趋.那么,都市报介入新媒体面临哪些门槛?面对新媒体的挑战,平面媒体有何最新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1.
厚报时代,以海量信息留住老读者、吸引新读者,日益提高的时效性要求,使"三次校对后清样"的传统校对把关程序显得日益滞缓;不断提高的信息量要求,编辑自动化的广泛运用,迫使传统的狭义校对提升为广义的校审,编校工作的性质、范围和流程必须适应新技术发展的要求,发生革命性变化.  相似文献   

12.
高如 《青年记者》2016,(17):27-28
问题提出及理论框架 2015年4月18日,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公布第十三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结果显示,有60.0%的成年国民进行过手机阅读.从新兴媒介来看,人均每天手机阅读接触时间最长.我国成年国民人均每天手机阅读时长为62.21分钟.①从“厚报时代”“电视频道专业化”到网络海量信息传播,人们既享受着资讯的发达与便捷,又常常受累于信息超载与碎片化.而微信考虑了先前新闻传播中的不足,以其内容精炼、交互式传播、精准推送、易于保存与检索等优势迅速成为各路媒体发展新引擎.  相似文献   

13.
所谓"厚报",即"成叠的报纸".厚到什么程度?以报社的实力和实际需要而各有所厚.如今,一份报纸已经由过去4个版、8个版,转眼间发展到40个版、80个版,甚至100个版以上,如<广州日报>、<南方都市报>、<北京青年报>、<新民晚报>、<羊城晚报>、<深圳商报>;国外的报纸如<今日美国>、<费加罗报>、<太阳报>等都是厚报的典型.可以这样说,当今读者需求的多元化和报业竞争是厚报出现的必然结果,当然,这也是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和社会不断向信息化迈进的标志.  相似文献   

14.
新媒体出现后,报业应对它的一个很重要的观点就是要借鉴新媒体优势弥补报纸的短处。叫取长补短。这个说法,在我看来,是完全错误的。看我们一些媒体是怎么做的。为了吸取新媒体及时性优势,搞滚动出报,或者把报纸的PDF电子版搬到网络上去;为了借鉴网络海量信息优势,办成厚报,追求一报在手、什么都有,或者把报纸网站办成一个新闻门户网站;为了吸取网络互动的优势,在报纸新闻上印上条形码,读者看后用手机拍下来,发送出去,就可以收到更详细更有深度的信息内容。  相似文献   

15.
信息时代带来了海量信息;网络信息技术带来了传播的快捷即时,网站、博客特别是微博,使得信息碎片化特征越来越明显,给传统媒体如何在海量和碎片信息夹击中生存发展提出了特别严峻的挑战.信息泛滥之下缺少的是主流信息,而以主流信息发布为特点的传统媒体,正可以"后发制人"和重要性、经典性的内容创新来实现对"垃圾信息"的覆盖,找到自己的生存空间.  相似文献   

16.
朱巍 《新闻实践》2009,(6):27-29
无论是厚报时代的形式创新,还是党报都市报化的内容开拓,珠三角平面媒体的每一次革新,都给中国传媒界带来了极大的震动以及后续的示范效应.今年2月下旬,嘉兴日报社珠三角报业考察团前往广州日报社、东莞日报社、深圳特区报社、珠海特区报社、中山日报社、江门日报社进行考察学习,期待借助珠三角党报发展的"风气之先",为嘉兴日报下一步的发展借来"他山之石".  相似文献   

17.
正标题是报纸的脸面,亦被称之为报纸的"眼睛"。随着"厚报"时代的到来,记者也紧跟迈入"翻报"时代。面对海量的信息,读者在稀缺的时间内,接受资讯和信息更多的表现为对标题的快速浏览。这种阅读方式的变化,标志着新闻已进入"读题"时代。众多的纸质媒体紧跟形势,独树一帜地"厚题薄文",大量使用"多行题",很值得业界同行的借鉴和探讨。本文试探  相似文献   

18.
网络作为一种新的传播媒体出现以来,网络信息资源数量的增加之迅速以日新月异都不足以形容.可是面对这样的海量信息,却有人发出"淹没于信息却乏于知识"的感喟.……  相似文献   

19.
随着网络媒体的迅速崛起,作为平面媒体的报纸也不甘落后,纷纷进入"厚报"时代,版面、稿件数量不断增多。但随之而来也出现了一些现象:"厚报"容易造成篇幅拉长、内容空洞的长稿增多、信息的"含金量"降低等。如  相似文献   

20.
周晗 《新闻世界》2013,(9):160-161
新媒体时代,海量信息让人无所适从,产生厚报焦虑。版数相对较少的薄报,如果以专业眼光做新闻精选,以专业思想精耕细作,向读者呈现精品,反而能在未来群雄纷争的传媒市场谋得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