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传媒小幽默     
《今传媒》2004,(5)
奇妙的汉文有位美国人访问中国后,对翻译说;“你们的中国太奇妙了,尤其是文字方面。譬如报纸上登的‘中国队大胜美国队,‘是说中国队胜了;而‘中国队大败美国队,’又是说中国队胜了。总之胜利永远属于你们。” 不是剽窃“你写的长篇文章,我好像在哪里见过。是不是剽窃别人的?”“这怎么可能呢?”“肯定一样,我可以把那篇文章给你找出来。”“不用找了,署名就不一样嘛!”商人赴宴一位商人的朋友应邀赴一位教授家的晚宴。席间,一位当记者的客人问他是否喜欢莎士比亚。他回答:“喜欢。但我更喜欢威士忌。”众人哑然。回家的路上,他的朋友说他:“你真蠢!干吗提威士忌?谁都知道,莎士比亚不是酒,而是一种奶酪。”独家新闻一个记者抢先向报社发回一条关于煤矿事故的报道,开头是这样写的:“上帝看到这幅惨景,他落泪了。”编辑回电:“不要去管什么矿井了。立刻采访上帝。”买书架甲:“啊!你的书架多漂亮呀!只可惜上面一本书也没有。”乙:“以前我倒是有很多书的。可为了买这个书架,我把书全卖了。” 惊人的发现两位朋友在一起聊天。他们谈论小说、诗歌。其中一位说他发现俄国小说家和诗人有一个共同点,这共同点在每篇作品中都体现出来了。“哪是什么呀?”另一位问。“他们的作品...  相似文献   

2.
一个偶然的机会碰到《大家》主编李巍。话题从近几个月来似乎《大家》没什么新闻聊起。李巍说:“没新闻也许正是好事。太喧哗容易浮躁。一个人不能总是生活在掌声和叫好声中,何况是一本刊物。《大家》从新闻的热闹中跳出来,就是想自己冷却一下自己,平平静静地干点事。真正的事业总是以冷清和寂寞为伴的。其实,在这种表面的平静中,《大家》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和发展,与创刊时相比,《大家》的读者扩大了三倍。”我说:“一些读者对你‘逃离’新闻不理解。”李巍笑了笑说:“这些读者的心情我是理解的,他们喜欢《大家》,但他们错误地把《大家》当成了‘明星’。《大家》不是‘明星’,‘明星’是容忍不了寂  相似文献   

3.
朱建华 《视听界》2004,(2):69-71
有人说,听音乐最好是一个人关在“黑房间里”或闭上眼睛听,这样才有意思,才能充分地展开想象空间,富有诗意。“音乐”是时间艺术,也是听觉艺术,它既没有文字,也没有语言,只有几个“豆芽”状的符号,但它具有的想象空间是谁也无法相比的。作曲家说,“音乐创作是有感而发”。它(纯音乐)是文学、戏剧、绘画等艺术的姐妹艺术,它表现的内容、涵义,一般来说不易把握。美国现代作曲家艾伦·科普兰说过“‘音乐有涵义吗?’我的回答是‘有的’。‘你能用言语把涵义说清楚吗?’我的回答是‘不能’”。确实如此,音乐可根据每个人的阅历和修养,产生出各种不同的理解和感受,一百个人听,可能会产生一百种不同的理解。因为,它的表现特征是声音,是无形的,追求的是听觉艺术,在表达思想意蕴方面,不会那么具  相似文献   

4.
不温不火傅成励王恬傅成励是中国人午餐时间的老朋友了。如果你把他想象成一个成熟练达、严谨谦和的中年知识分子,那么你的耳朵没有欺骗你。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一间陈旧拥挤的办公室里,我见到了傅成励。他瘦削的脸上架着一副眼镜,隐约透着些书卷气。谈话中,他淡泊平和...  相似文献   

5.
谢顾问:我入伍不久,新兵一下连就“钻”进业余写作的天地,还参加了第七届军报新闻函授。虽然努力,可至今未见成效,一篇稿件也没见报。于是,一些战友劝我:“别瞎折腾了,在基层连队摘报道还能成什么‘气候’?”我不知道应怎样看待这个问题,请帮我一把。87060部队甘崇堂甘崇堂同志:一个人能否成才,主要的不在于他在何处干什么,而在于他怎么干。俗话说:“事在人为”、“有志者事竟成”。从这个角度看,决不能把在基层搞报道说成“瞎折腾”、“成不了‘气候”’。当然,不能否认,在连队搞报道是很艰难的。一是接触范围小,一个连…  相似文献   

6.
一、从苏步青教授接待记者采访说起我国著名数学家苏步青教授,在一篇漫谈记者素质的文章中说:“一次,有位年轻记者上门采访,要我谈谈我是怎样成为科学家的。我说,这是一个大题目,你有没有事先看过有关我的报道。他说没有。那我就感到奇怪了,报社怎么会把这样一个题目交给这样一个记者呢?他又怎样去完成这么繁重的任务呢?那次采访,没谈多久,就谈不下去了。因为我在数学上的主要工作是研究微分几何学的,而他却干瞪眼,问我‘微分’两个字怎么写。”苏老还说:“希望见到高素质的记者,他们政治思想性强,知识面广,业务精通,而且人品也是一流的。我…  相似文献   

7.
另类这个词越来越流行起来。如:另类文化、另类时尚、另类情感、另类空间、另类时装、另类新娘……,总之名目多种多样。但究竟什么是另类,目前尚无一定的定义。有的人说:“如果你不打算被别人归类,不妨说‘我很另类’。这样人家或许会真的给你让开条路,说‘请走’。”而另有人则如此描述另类:“在我生活的这座城市里有这么一群人,他们身着不羁的衣饰,口里嚼着口香糖,眼神茫然地扫视着前方,而且整日无所事事。在人们的眼里简直就是一群蝗虫,一群无可救药的蝗虫……”而同时得出的结论是:“在这个星球上有这么一群人,他们为了吃…  相似文献   

8.
逯耀东在《大肚能容))里说:“有次在香港与朋友聚会,座上有位刚从美国来的青年朋友,经介绍后,寒暄了几句,我就问:‘府上还吃蛋炒饭吗?’他闻之大惊道:‘你怎么知道?怎么知道的!’这位青年朋友祖上在清朝世代官宦,祖父于清未做过不小的地方官。当年他们府上请厨师,试大师父的手艺,都以蛋炒饭与青椒炒牛肉丝验之,合则用。那青年闻言大笑说:‘我吃了这么多年的蛋炒饭,竟不知还有这个典故.’我更问:‘俯上还有其他菜肴吗?’他说:‘没了,只剩下蛋炒饭。’我闻之默然,只有废箸而叹了。”  相似文献   

9.
趣味驿站     
《出版参考》2014,(3):27-27
妹妹:“我觉得,我有恐高症。”弟弟:“那你拿出来我看看r妹妹:“我说,我有恐高症。”弟弟:“是啊!你把‘证’拿出来啊!”  相似文献   

10.
见他醒了,我的手一抖,针将手扎出了血。刘亚平一把抓过我的手含在了嘴里。他的眼圈是红的,他说:“我一直把你当做手心里的宝,怎么就焐不热你的心呢?”  相似文献   

11.
中国新闻周刊:在央美宣布你担任副院长的会议上,院长潘公凯说对你“大胆”参与公开选拔表示钦佩,你怎么理解他说的“大胆”? 徐冰:我不太好说他是指什么。在一般人的概念中,在艺术圈里,一个独立的前卫艺术家身份是很受推崇的,有一种自由的超脱姿态。有人会说,他怎么又回体制内了,是不是被“招安”了,对仕途有兴趣了等等。  相似文献   

12.
有一位杂志的编辑曾在电话中半开玩笑地问我:“你怎么专写敏感的题材?”我回敬他一句:“我如果不敏感怎么当记者?”他马上举手投降:“那是,那是。”我其实知道,他的本意不是说不要写敏感的题材,而是要把握在一定的“度’上,太敏感了不好办。怎么就说中国人活得太累呢?(是心理上太累)干什么事都是“既要”“又不要”。否则,就说你偏激。这个“度”,或许就是中国的老祖宗所发明的“中庸”。自然,这里面或许有博大精深的思想内涵。咱们且不去研究。我所着急的是,这个“中庸”为什么会把中国人整得于什么事情都是不前不后,不紧…  相似文献   

13.
王蒙 《新闻世界》2008,(2):10-11
风风雨雨的1987年我收到过天才地(乡土)才兼人才鬼才的同行贾平凹兄的一封信,这是他给我的不多的信里的一封,他夸奖我说:“你不仅得了道,简直还得了‘通’……”  相似文献   

14.
谢顾问:我是一个基层单位的报道员。每当我写了稿子请大机关的新闻干事或报社编辑审阅时,他们总是说:“你刚学写作,又是小单位的报道员,以后要多写小稿子,少写大稿子。”我实在不明白,难道在“小单位”就注定不能写“大稿子”吗?145医院小桃小姚同志:要回答这个问题,先得弄清“小单位”和“大稿子”是指什么而言。你是“团级单位的报道员”,那你说的“小单位”指的就是基层单位,而不是大机关。这恐怕不会猜错的。但这个“大稿子”,理解可就不同了。其一,“大稿子”可以理解成事关大局,有大机关、高级领导人活动的稿子;其二…  相似文献   

15.
现在说电视剧的创作,我记得刚到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就在北戴河召开了一次笔会。在那个会上,我说了这么几句话,我说,有些电视剧,那怕是上、下两集的单本剧我都看不懂,我说的还是国产片,不是说的进口片。结果底下就有人哈哈大笑,散了会还说,汉元还真幽默,说我把搞电视剧的一些人挖苦得够呛。其实我是真的看不懂,别人觉得奇怪:你这个61年大学中文系毕业的人说这单本剧你都看不懂?我说就是。他们不相信。我说我是真的看不懂,结果这真心话还被说成陈汉元真幽默,这跟幽默毫不相干嘛,我就是没看懂嘛。那么我就分析我没看懂的原…  相似文献   

16.
在西方,我发现他们的学者不太逛书店,至少不像我们中国学者那样逛书店。在中国,逛书店几乎成了一个研究文史哲,特别是研究中国传统学问的人的一种习惯。如果别人觉得你不逛书店或者不会逛书店,那就好像是说你没学问。  相似文献   

17.
我与崔永元认识是1998年的事儿。 1998年夏天,我到省会郑州办事,河南人民广播电台的朋友小郑对我说,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节目主持人崔永元来郑州了,住在省委一所。我正好也在省委一所住,于是就同小郑一起拜见崔永元。 来到崔永元房间,中央电视台的4位著名节目主持人都在这里,除崔永元外,他们3个是白岩松、敬一丹和水均益。他们四人正在围着一台电视监视器看录像带。小郑把我介绍给崔永元。他望了我一会儿说:“你是南阳人,南阳我没去过,可我听说过。”他说到这里,突然像想起了什么,邓小郑说:“刘振敏刘老师不就是…  相似文献   

18.
徐盈和彭子冈夫妇有很成功的记者生涯,为中国家命事业做过很多事。他们夫妇都是沈从文的朋友。我因为搜集名人手迹的缘故,看到一封沈从文致彭子冈的轶礼。写信的时间大约是沈从文主编《大公报》副刊的年代,还是流水一样活泼而灵气的语言,说理说事都是那么婉转潺缓,没有丝毫的霸气。“于同兄:得你一信,才知道我信上发了牢骚。你不说我还不明白,因为一写信就随便说说事实的!(写长信成习惯不是牢骚!)”彭子冈是女子,对着一位女子称兄表示尊重。沈从文喜欢写长信是出了名的,这点他在自传中也多次提到,特别是他的两个好朋友胡也频…  相似文献   

19.
聘用朋友有什么不好?很多人不理解。是啊。在你取得成功的时候,有朋友和你分享喜悦:在你苦恼的时候.有朋友听你诉说:在你遇到困难时.是朋友向你伸出援助之手。为什么不能聘用朋友?我们的回答是.当朋友变成了你的员工.当你变成了朋友的上司,那么。这种关系就会增加你的管理难度.因为.当朋友有了错误时.你碍于面子而不愿批评他,结果.其他的员工便以此为榜样.他们会说.同样的错误。你为什么不批评某某而专门批评我。在这种背景下.你又怎么能让你的部下心服口服?你的事业又怎么可能获得长足发展?  相似文献   

20.
“爱岗敬业的好记者”甘远志有句常说的话:“新闻,是跑出来的。”又说:“我是记者,不下去怎么出新闻?”这是他的一个信念,也是他的切身体验。在海南,“物价,以前是报道空白,甘远志跑出了源源不断的新闻:交通,以前少有报道,甘远志跑出一篇篇稿子:药品,以前很少涉足,甘远志将其跑成了‘富矿’;电力,以前少有问津,甘远志把它跑成了热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