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互联网平台作为一种高效的信息传播渠道,在新闻传媒领域的应用也愈来愈受到企业和学术界的共同关注。但是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平台企业在新闻传播领域开始出现信息内容安全不牢、权责治理边界模糊、用户数据隐私泄露等方面的问题。互联网平台企业需要进一步剖析信息传播治理问题的内在逻辑,探索适合智能媒体时代的治理路径,最终推进互联网平台与新闻传播的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2.
李勇 《图书情报工作》2010,54(22):94-79
分析社会不同群体间互联网信息差距的三个细分层次及其内在关联;剖析我国互联网的发展模式与信息传播特征,阐述城市群体间互联网信息差距现状,从个体与社会两个层面分析差距的成因;在国家层面上,确定相关的治理政策视角,设定治理互联网信息差距的两个阶段性战略目标,具体提出各阶段的不同措施。  相似文献   

3.
随着国际互联网的发展,垃圾信息也混淆在有效信息里,渗透在传播过程的各个角落。垃圾信息不仅骚扰受众的个人生活,打乱了社会正常的传播秩序,甚至还会严重地扰乱社会公共秩序。在这些垃圾信息中以垃圾电子邮件最为常见,危害也最大。因此,有效治理互联网垃圾邮件对我国互联网业的健康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本文总结了2014年中国互联网的发展大势。从互联网治理、互联网产业格局、互联网传播格局三个方面,概括了最新出现的现象和问题,并指出这些现象和问题都根植于中国土壤而具备中国底蕴,同时期待政策、技术、需求等全方位的升级,将中国互联网进一步朝着服务民众、惠及社会的方向推进。  相似文献   

5.
李凌凌 《今传媒》2015,(3):22-25
本文借中国接入互联网服务20周年之机,总结了互联网技术创新给信息传播业、传媒业、政府治理和民间社会等领域带来的深刻变化,提出信息传播方式的创新是驱动社会发展的动力。互联网技术创新改变了信息流动的方式,重塑了信息传播的格局。开放式的信息流动促进了传播领域的更新换代,破除了传统传媒业对信息的控制和垄断。传播业的开放倒逼了政府治理的公开透明,信息化建设提高了政府施政的效率。互联网的网状结构培育了强大的自组织能力,释放了民间社会的活力。呼吁进一步破除制度壁垒,促使创新驱动社会发展的正向循环。  相似文献   

6.
《新闻界》2017,(11):67-73
互联网治理是当下全球热门议题,包括基础设施、网络安全、网络经济和信息治理等众多内容。中国已经成为全球互联网空间的重要力量,在积极主动地参与世界互联网秩序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对既有的治理体系有深入了解和反思。来自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的汪炳华教授于2016年当选国际传播学会的主席,成为新闻传播学顶级学术组织的首位亚洲主席。他的研究专长集中在互联网政策法规和治理,在这个领域积累拥有丰富的经验和研究成果。本次访谈全面系统地探讨了这个领域中的核心概念、历史发展、组织关系、相关争议性话题以及中国在此全球脉络中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7.
邓亚丽 《今传媒》2014,(12):112-113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融合发展,下一代互联网将会引发社会新需求和社会发展方式的大转变。IPv6作为下一代互联网技术的核心,相对于IPv4,IPv6具有网络地址容量巨大、网络更加安全可靠、网络服务质量高等优势。而且,IPv6与移动互联网以及物联网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密切联系,将最终改变人类信息的生产、传播、接收、应用等各个环节。同时,IP v6对于国际信息传播也带来了一定的影响。本文在此基础上,探讨了IPv6对于下一代互联网以及信息传播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网络空间已然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活动空间.新媒体作为一种网络化的媒介环境,其匿名、自由、开放、交互的特点带来了许多社会问题,要实现新媒体的引导和规范,互联网治理势在必行.文章主要从新媒体信息传播的角度来探讨新媒体视域下网络空间治理的新维度:完善网络空间治理立法,构建多元合作协同治理机制,提升网络空间安全治理技术,以期为新媒体的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相似文献   

9.
互联网创造出人类信息传播的全新景观,面对它的发展前景和影响,我们已知的远不如未知的。网络信息世界蕴藏的能量,必将深刻地影响人类文明的进程。本期《前沿关注》栏目讨论的主题是互联网发展的前沿趋势及对人类社会的影响。选取的4篇文章,从互联网环境下的中国信息化建设、互联网信息环境的国际共识、网络视频信息传播发展等方面就互联网信息传播对社会进步的作用及影响、优化互联网环境及互联网的发展趋势等内容进行探讨,相信读者会从中获得很多信息及对互联网发展的全新认识。  相似文献   

10.
互联网等新媒体技术出现以后,原本的制定法已经不能够完全涵盖诸如网络中的信息公开和诽谤等行为,于是德国在1997年7月颁布了全面规范互联网信息传播行为的法律——《信息和通讯服务规范法》。  相似文献   

11.
中国互联网的技术形式在经历20多年的发展下,社会功能和用户结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技术的进步使"新媒体"的内涵和外延不断变化,网络舆论呈现爆炸性、多元化、多变性等特征,社会风险和不确定性增强,对政府的网络治理构成严峻挑战。美国在互联网治理方面拥有丰富的经验,在不断探索与发展中形成了比较成熟的管理模式。本文将从美国网络空间治理现状、面临的挑战与特朗普政府颁布的《国家安全战略》分析美国网络治理现状与对我国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自媒体的迅速发展,便利信息传播,也产生了一定的乱象。治理自媒体乱象需要党委、政府、企业、社会、网民等各治理主体各司其职;经济、法律、技术等多种治理手段多管齐下;治理理念与时俱进,善用AI事先预警,构建事后追责机制,营造风清气朗的网络空间,促进自媒体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美国互联网主管部门联邦通讯委员会,主张对互联网进行合乎情理、有利于发展的管理和约束,从法律上加强对互联网传播的规范和引导。联邦最高法院则通过一系列判决,不断调整涉及互联网案件的执法方向。总的来说,美国关于互联网的规章制度基本健全,法律环境较为宽松,网上信息传播者享有较充分的自由。  相似文献   

14.
王斌 《青年记者》2021,(18):8-12
社区传播是传播学的一个新领域,其学理特质在于关注线下世界中情境化、物质化、关系性强的沟通活动,对于考察虚拟空间和实体空间的嵌入关系与互动机制具有特殊价值。在中国当下的社会现实环境中,社区传播的实践应当深入开掘信息传播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关系,从顶层设计、联动机制、社区媒介建设等多方面构建居民日常生活的"传播基础设施",社区传播的研究应当以治理之维的发掘和解释为学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工作。  相似文献   

15.
网络时代已经进入以社交媒体等应用为主的一种新的互联网发展阶段,具有开放性的社会结构、共享性的服务方式、互动式的网络管理、协作化的共创模式等特征.网络时代信息传播的新变革,人际交往的新变化,对社会组织建构、社会治理带来了新冲击与新问题.网络空间治理需要从政府、企业和各种市场主体、社会组织、公民和公民各种形式的自组织,坚持"依法治网,严格遵守《网络安全法》,形成网络空间治理"三维一体多元共治"新范式.  相似文献   

16.
李媛 《新闻世界》2013,(6):204-205
互联网不仅丰富了人的信息资源,加快了整个人类文明向前发展的进程,同时也对当前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形成了一定的冲击。互联网作为一种发展迅速的新生事物,不可避免的会给人们带来负面影响,传统的管理模式难以应对互联网这一特性产生的问题,因此对互联网的管理措施也一直在摸索中行进。本文试图通过对当前我国互联网治理体制的分析,为互联网管理模式的改进与创新提供一些有利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李洁  杨木生 《出版广角》2016,(23):60-62
"互联网+"的兴起、发展与普及,给中国的政治生态、经济结构和社会文化带来了潜移默化的影响.而网络空间治理体制不健全、法制建设不完善和网络安全技术不发达等问题,对政府的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提出了严峻的挑战.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网络空间的问题日益突出,党和政府对网络空间治理也愈发重视.网络空间的治理已经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并考验着政府的执政能力.文章总结并分析"互联网+"下的网络空间治理出现的问题,旨在寻找创新型的网络空间治理机制,从而推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发展与完善.  相似文献   

18.
在信息社会,要使社会治理的参与主体多元化,便离不开互联网,离不开社交媒体.近两年,依托移动互联网发展起来的网络问答平台红极一时,这些平台在推动社会治理方面具有治理效率优化、治理主体多元化、治理项目定制化等显著优势.而要使得相关平台更好地发展,则应完善政府、平台、网民之间的良性互动.这既需要平台自身规制,也需要在常态化制度化的框架下运行.  相似文献   

19.
谷永敏 《新闻世界》2011,(10):123-124
随着互联网在全球的迅猛发展,网络媒体被认为是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大众传播具有反映和引导舆论,进行社会控制的功能,网络媒体自然也不例外,并且基于互联网信息容量大、传播速度快、传播形式多样等特点,网络媒体的舆论导向作用愈发显著。如何利用好网络媒体的舆论导向,成为了促进网络媒体健康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发展,塑造社会主流价值观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0.
互联网诞生至今,面临着在商业利益与政府力量裹挟下逐渐丧失产生之初的原创本能的威胁。哈佛大学的贝克曼网络与社会中心的一批学者针对这个问题从经济学、信息技术,网络治理以及法律等各个角度提出了自己的思考以及解决路径,他们的研究彼此呼应,相互补充,具有相当的影响力,可以说互联网空间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新的"哈佛学派"已经兴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