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对于美国思想库舆论传播渠道和模式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明确美国思想库的舆论影响力是如何产生的,从而对中国思想库舆论影响力的提高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没有了舆论传播,美国思想库就难以生存,更谈不上产生影响力。美国思想库采取的主要传播方式有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在大多数情况下,三种传播方式都是同时采用,互为补充和促进。  相似文献   

2.
实现对公共政策的影响是思想库的工作目标,也是思想库研究的最重要议题。通过综合分析国内外开发、使用的多种思想库影响力测度方法,根据这些方法的特点从局部性和整体性两方面进行总结,并分析每种方法的优缺点。局部性方法具体包括决策者直接应用、媒体引用、国会证词、网络传播、影响力决定因素;整体性方法包括属性影响和综合指标。  相似文献   

3.
曾毅  省目 《出版参考》2009,(1):13-13
美国有1600多家思想库,其中最具影响力的有兰德公司、对外关系委员会、布鲁金斯学会、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和平研究所等,在美国政策的酝酿、形成、决策、评估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美国智库是如何成为政府决策体系的“永力发动机”呢?  相似文献   

4.
文章首先分析了追求卓越作为学术论文影响力评价价值导向的必要性,并采用基于百分位指标用于学术论文影响力卓越水平评价的原理,提出构建“两维度—三角度—两方面”的学术论文影响力评价框架。该框架改进了传统方法对学术论文总量和均量的衡量,主要采用百分位指标,强调对学术论文影响力卓越水平的评价。  相似文献   

5.
国外思想库的产生发展及其对政府决策的支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思想库的发展水平往往决定着一个国家的“软国力”水平,因而也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决定着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水平。本文从思想库的产生、思想库对政府决策的支持和政府对思想库的政策保护等三个方面,对思想库与政府决策的关系作了简单的总结和探讨,以期为我国思想库的发展和决策民主化、科学化的实现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6.
文章从思想库与政府的关系、思想库之间的关系以及思想库的组织系统三个方面,比较、分析了国内外思想库建设的环境因素差异,并提出了促进中国思想库发展的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7.
林婷婷 《东南传播》2013,(7):106-108
在框架理论视野下,政务微博由于其文本和互动的框架导致其产生特定的框架效果,本研究着重分析政务微博的受众影响力和受众认知态度。本文通过分析受众认知等框架效果差异显著的两个机构微博和两个公务人员微博,根据受众偏好反向探索受众对政务微博的文本内容、形式和互动话题的框架偏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 /意义]为了向政策制定提供科学证据推荐,提出一种基于知识图谱的循证政策中科学证据推荐研究框架,并以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政策为例进行科学证据推荐研究。[方法 /过程]提出一种有效的循证政策中科学证据推荐研究框架,该框架主要包括循证政策与科学证据知识图谱构建、循证政策中的科学证据推荐两部分;同时,以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政策为例,构建包含12 872 567个实体、47种关系和61 548 684个三元组的循证政策与科学证据知识图谱,并进一步利用知识图谱的推理能力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证据推荐。[结果/结论 ]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推荐准确率,在TransE模型中的HITS@10为0.182 588,能够有效解决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政策制定中的科学证据推荐问题,也为新冠大流行期间的循证政策制定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案。  相似文献   

9.
王茜  谭宗颖  钱力 《图书情报工作》2015,59(14):143-148
[目的/意义] 梳理科学研究社会影响力评价的理论模型和指标体系,有利于推动我国科学研究社会影响力评估体系的建立,优化科学研究管理政策实施效果。[方法/过程] 基于Web of Science、Google Scholar和CNKI数据库收录的科学研究社会影响力文献,从影响力评估关键知识骨干角度梳理其评价范式、理论模型、评价方法及评价指标。[结果/结论] 当前科学研究社会影响力评价范式分为结果导向和过程导向两种,核心理论模型有多维评估模型、SIAMPI模型、收益评估模型、沟通模型、逻辑模型5种,主要从产生条件和结果体系两个维度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在创新驱动发展的背景下,科学研究社会影响力评估应坚持科学服务社会的价值导向,加强对评价指标体系测度的可操作性和定量化研究,挖掘与整合科学研究社会影响的多元数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意义] 基于文献数据对期刊政策影响力定量评价方法开展系统研究,以便客观揭示和彰显期刊在决策、管理、公众等层面所产生的政策影响力。[方法/过程] 采用将政策文件、政策相关者分别与期刊刊载成果建立证据关联以评估其影响效果的定量评价方法,构建包含政策研究指数、政策传播指数、吸引政策相关者参与度指数等3个一级、9个二级和22个三级指标的期刊政策影响力定量评价指标体系,并结合中国知网文献数据,对期刊开展政策影响力定量统计。[结果/结论] 初步研究结果显示,该方法能有效揭示期刊尤其是政策型期刊的政策影响力,可为进一步改进完善期刊评价体系、客观评价各类不同定位期刊的综合作用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意义]信息是影响力传导的载体,相比影响力的模糊和隐蔽,信息的传导更为清晰,为此根据智库与政府之间信息传递的框架提出适用于我国的智库评价框架。[方法/过程]分析智库与政府之间信息传递的关键环节,在此基础上建立智库与政府信息传递的基本框架,基于对某中央部级机关部分干部的结构化访谈丰富和完善框架中信息传递的细节。[结果/结论]研究发现,体制约束对通信链路能力、匹配信息需求能力影响较大,智库公共传播能力对调节信息过滤能力影响较大,数据搜集能力、科学客观的数据分析能力、专家的洞察力构成了智库收集和生产信息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智库是知识决策咨询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通过智库资源的知识发现和智库专家的经验智慧相结合来生产智库产品,进而影响相关领域的知识决策。利用语义关联来构建的智库资源知识组织体系可实现智库资源的知识化、有序化、关联化组织,从而实现智库资源的利用、共享、传播和增值等知识化服务。  相似文献   

13.
赵阳  文庭孝  姜坷炘 《情报工程》2016,2(4):040-048
为掌握中国智库研究的发展脉络和研究现状。基于CNKI(1981~2015年)的数据,运用计量及可视化工具,对我国智库研究领域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展示文献的时空分布、研究主体、热点领域和主题演进。结果显示,智库研究论文数量逐渐增长,学科丰富,集中载文期刊少,作者合作离散,研究集中于智库角色及功能定位、智库运作与影响力、美国智库及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其中高频关键词表达智库功能、相关政策、机构名称和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意义] 调研世界知名智库的成果权益政策,为图书馆及信息服务机构建设智库成果、科技政策咨询研究人员使用智库成果提供参考,为我国新型智库的成果权益政策制定提出建议。[方法/过程] 采用网络调研法,参考宾夕法尼亚大学发布的《2019全球智库报告》选取调研对象,全面调研智库成果权益政策,分类总结智库成果的版权归属情况、发布方式、授权许可方式以及资源建设各环节中的具体权益规定。[结果/结论] 为规避使用智库成果中的权益风险提出了建议,包括详细考察智库成果的权益规定、注意智库所属国家或地区的法律,并提出了分级分类的智库成果权益管理框架。同时建议我国新型智库重视成果知识产权保护,借鉴世界知名智库经验制定合理的成果权益政策。  相似文献   

15.
ABSTRACT

Courses: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Argumentation and Advocacy, Communication and Education

Objectives: This activity is designed to help students to problem-pose and think critically about policies/laws that influence education. Students will be exposed to U.S. policy and will be able to articulate a critical dissent of such documents.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世界知名智库的比较分析,探究国际智库的发展现状以及智库发展的最新趋势。研究表明,智库通 过输出人才、影响舆论及发表出版物等途径影响公众和公共决策,全球化导致智库的发展空间和影响范围扩大,智库 在国际政治、外交等领域的影响举足轻重,新技术革命催生了新兴科技创新类智库的出现和迅速发展。指出,当前智 库在公共决策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快速响应能力成为一大挑战。  相似文献   

17.
知识运用理论研究知识如何转化为政策的问题,可为学术研究的政策影响评价提供理论基础。按照对基础观点和政策影响过程映射方式的不同,将基于知识运用理论开发出的评价框架总结为线性框架和多维框架两种类型。分析和比较两类框架的特点和优缺点,并对未来研究的发展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8.
This research investigated the role of a public interest group, Canada's Coalition for Public Information, in the federal information policy-making process for the information highway. The investigation followed the example of naturalistic methods described in grounded theory and extended case methodologies. Two public policy models that explore the policy-making process and policy community were used as the framework for building an understanding of events, context, stakeholders, strategies, and influence. The researcher concluded that CPI exercised little influence over policy outcomes. CPI remained outside the decision-making network of government officials and private sector representatives owing to its limited resources, limited political experience, and its late entry into the policy process. However, CPI did succeed in helping to bring a perspective other than the market agenda to the public and to the policy community.  相似文献   

19.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eParticipation practices and the mechanisms of influence that help promote changes in public policy formulation. We use the perspective of power as a lens for our investigation. We analyze eParticipation processes in the drafting of three public mobility policies in major Brazilian cities. Based on comparative and retrospective cases, we propose a processual framework for understanding eParticipation practices and the mechanisms used over time to influence decision-making. We show how the actors involved, tools chosen, platform design, interactions on the platform, mediation, and mechanisms used by engaged citizens and the government influence public policymaking. Our study contributes to the literature concerning eParticipation with an original processual framework to explain actors' practices and the mechanisms of influence on policymaking in digital participation spaces. Additionally, we broaden the discussion regarding the complementarity between possession and practice views of power. We argue that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eParticipation platform interactions that influence public policy decisions requires attention to formal authority and critical resource control. However, it is also necessary to recognize the interactions and mechanisms implemented in practice. Our findings are helpful for policymakers seeking to create effective participatory processes while considering citizens' opin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