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媛 《新闻与写作》2013,(10):32-34
做好城市文化遗存的报道,能有效拾遗补缺城市人文历史。以大连晚报新闻周刊策划推出的"大连老建筑"系列报道为例,提出要讲好老建筑中"人"的故事、收录建设性的意见等观点,实现以先进文化引领大众文化的目标,从而在全社会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2.
本论文以《苏州日报》"行走街区"系列报道为研究对象,主要分两个层面进行论述。第一部分针对"行走街区"系列报道的实务性内容进行分析,包括报道宗旨、新闻采写、图片选择和版面编排;第二部分根据城市文化系统的两个层面——表层文化和深层文化,分析"行走街区"系列报道对苏州城市文化的建构和表达。  相似文献   

3.
《淮海晚报》坚持都市报定位,以“离你最近的新闻”的城市叙事自觉承担传承城市记忆的社会责任,与地方文化形成互动,再现了人文历史风貌,开拓了本土意义的城市主流传播新格局,也增强了城市“社会共同体”的文化认同感.“十二五”时期淮安由传统都市向现代意义的生态城市转变,以《淮海晚报》为代表的城市党报传媒要在“城市与人”的和谐发展主题下给城市意象重新编码,为城市形象、城市精神在现实层面的树立奠定重要的情感基础和文化出路.要融入文化产业发展的洪流,积极参与构建城市文化与产业发展中的交流平台.  相似文献   

4.
目前,文化新闻在不少城市晚报呈现削弱状态,主要原因之一是对文化新闻的采写缺乏创新。自2004年至今,《宁波晚报》对文化新闻进行了一系列创新,推出了大量系列“文化特色新闻”,受到读者的广泛好评,有不少策划与稿件还取得了轰动效应,其中几篇系列报道还分别获得市级、省级新闻奖和全国晚报新闻奖。主要创新实践有:策划报道“天下宁波人”,做强“热点文化新闻”、深挖“冷点文化新闻”,举办“宁波的中国之最”征文活动等,使这类文化特色新闻像其他主流新闻类别一样登堂入室,成为《宁波晚报》吸引读者、打开市场的“杀手锏”之一。  相似文献   

5.
本土文化影响着人们的思维与行为习惯,也折射一座城市的品格.因而,都市类报纸的副刊,不可忽视本土文化这座人文的"富矿". 处州晚报自2004年3月创办<涛画丽水>栏目以来,以"挖掘绿谷文化,解读丽水山水,打造人文品牌,丰富城市内涵"为宗旨,积极传播绿谷文化,品味丽水山水,共刊出上百个版面,被评为丽水市媒体优秀栏目,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影响.最近<诗画丽水> (百辑精选)也已成功出版,成为丽水的热销书,受到读者的一致好评.栏目的成功,就在于它紧紧抓住了本土文化.  相似文献   

6.
王玉梅 《青年记者》2012,(18):58-59
文化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血脉和灵魂,在报业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地方晚报以地域文化、人文历史资源为依托,突出本地特征,牢牢抓住读者群,无疑是十分重要的生存之道.《牡丹晚报》在挖掘本土历史文化积淀,着力打造富有地域特色的文化品牌方面进行了一些实践和探索. 立足本土,为沉寂的历史拂去灰尘 文化资源是新闻报道的富矿,地方晚报占据丰富的矿藏.可以说,每个地方、每座城市由于长期的文化积淀,都拥有自己特有的风土人情,都有自己不同于其他地方的历史,都有自己不同的文化积淀和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7.
“都市报”这个名字现在听起来当当响,其实它的产生是阴差阳错,被逼无奈.上世纪90年代,城市经济、市民文化大发展,许多城市纷纷要求增办晚报.但当时思想还不很解放,规定一个城市不能办两张晚报.于是就想出了这样一个名字,其实还是晚报的内容.不想口子一开,倒出现了一个新报种,给报业带来新的竞争,新的繁荣.  相似文献   

8.
每年的10月26日是武汉市的环卫工人节,这本来是个很"小众化"的节日,但《武汉晚报》却打破常规,自2012年10月14日起,连续两周刊发系列报道,通过记者调查、征集市民代表体验、发动爱心捐赠等形式,将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小节日"闹出了"大动静",在湖北甚至全国都产生了影响,为节庆新闻报道找到了一个新的切入角度和报道思路.  相似文献   

9.
作为"油条哥"新闻的首发媒体,在"油条哥"系列报道中,《保定晚报》强力跟进,勤于策划,牢记社会责任,让刘洪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经营理念在保定市、河北省乃至全国的餐饮行业内叫响并得以推广. 这一新闻的发现,既是《保定晚报》记者的一次偶然之作,更是报社以实际行动践行"走转改"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0.
城市品位的"眼睛"——《新闻晚报·阅读版》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每一个城市都有自己传统的大众文化载体,晚报就是这种文化载体的突出代表.然而,在图书市场和网络媒体高度繁荣的今天,晚报的阅读版或读书版应该采取怎样的策略来吸引读者,为自己所属的传统媒体谋求积极的社会影响,乃至为所属城市的文化品位作出自己的独特贡献,不仅是值得媒体管理者和经营者加以谋略的发展型课题.也是新时期培育大众主流品位的人文课题.本文以最近一个阶段以来的<新闻晚报·阅读版>为案例,对此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旗下子媒《盐城晚报》在每周两期的"画说新闻"版推出"笑靥如花——走近福地盐城百岁老人系列报道",引起众多读者的热议和好评。百岁老人系列报道的成功实践给人启迪:摄影记者在践行"四力"中同样大有作为,图片报道只有在"接地气"中才能"赢人气"。  相似文献   

12.
《武汉晚报》2009年8月10日起推出系列报道《城长60年》,用一个多月的时间聚焦武汉各个城区。是武汉晚报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策划的最具创意、最有特色的系列报道之一。这一报道。定位于“一次关于城市和成长的对话:一次关于家园和发现的对话:一次关于未来和梦想的对话”,旨在“走进武汉城区,对话家园梦想,见证辉煌历程”。  相似文献   

13.
地市晚报由于受城市规模等因素的影响,跟大城市晚报、都市报比,新闻报料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上都很难满足报业快速发展的需要.近年来,宿迁晚报在新闻实践中,通过全员策划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在地市晚报开辟新的新闻源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4.
《今传媒》2010,(3)
审读员:陈德魁(执笔)、卢愚、刘荣庆、钱之强、杨若文、王扬 审读样本:2008年1-10月<西安晚报> 审读时间:2008年10月 文化报道和文化版块是<西安晚报>的传统强项,在全国也有一定的影响,是晚报的一张名片.2008年年初改版后,在整合、充实原有"文化新闻"、"娱乐新闻"、"文化纵横""收藏天下"、文艺副刊等版块基础上,增加了"西安地理"、"艺术视窗"、"长安节日文化纵论"等版块和栏目,向历史、地理、民俗、文化遗产等更广阔的领域,拓展文化报道的视野,增加文化版块的容量,并在新闻版块增加了对文化新闻的关注,从而使晚报文化版块的"形"和"神"都有了值得称道的进步.  相似文献   

15.
周媛 《记者摇篮》2014,(3):15-16
2013年12月12日到13日,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举行,会议提出,"城镇建设要实事求是,确定城市定位,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个要求一经提出,即引起社会强烈反响,得到各界广泛关注,可谓用有温度的语言道出了民众的心里话。从2013年下半年开始,《大连晚报》棒棰岛新闻周刊推出了大型系列报道"大连老镇",选取了大连地区20余个地理位置特殊,有突出历史文化特色,在城镇化建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几乎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晚报.上海的新民晚报,是目前中国大陆历史最悠久的晚报,早在上个世纪的后20年就已经成为上海市民重要的"灯下客",读新民晚报是许多上海人的文化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7.
赵冰 《中国记者》2012,(8):102-103
网络时代,新闻记者是像有些微博作者那样,听风就是雨,人云亦云,还是在新闻采写中更专业,更理性,更加恪守职业道德?在"走转改"活动中,《平顶山晚报》"走基层——晚报记者在行动"系列报道为年轻记者提供了锻炼的机会,将"体验式报道"作为切入点,常用常新,也让"走转改""走"到了实处。  相似文献   

18.
2011年4月12日,在由武汉晚报社发起举办的"城市晚报创新发展研讨会暨武汉晚报创刊50周年座谈会"上,总品牌价值超600亿元的11家中国晚报领军人物与《中国记者》《新闻战线》等中国新闻核心期刊的老总们,纵论数字化背景下包括城市晚报在内的纸媒的创新号发展.  相似文献   

19.
新闻报道是建立在文化基础上的大厦,文化品位关乎到宣传报道的品质。丰富内涵,提升报道品位是主流媒体不懈的追求。《新晚报》在旅游专刊报道中,以打造品牌专版为目标,以辟建专题系列报道为突破口,着力提升专版文化品位,形成系列报道特色,版面风格耳目一新。一年以来,相继组织了10组专题系列旅游报道,使旅游专刊更富内涵,更具文化品位,引起社会关注。  相似文献   

20.
甘肃《天水晚报》创刊于1999年,是陇东南唯一一家都市报。创刊20年来,本着"服务百姓每一天"的办报宗旨,着力反映天水市民生活的方方面面的同时,特别注重传播先进文化、提升市民文化品位、打造天水文化新地标。2016年2月改版期间推出的《天水晚报·麦积山文化周刊》,就是《天水晚报》着力打造以提升天水文化品位、彰显天水文化魅力的文学、文化、人文类周刊。《天水晚报·麦积山文化周刊》每周四出刊,每期八个版,迄今为止已连续出版180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