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城市形象是对一个城市最有力、最精彩的高度概括,笔者选取上海8所211高校的留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探索构成上海城市形象的主要指标及因子。探索性因子分析发现,留学生脑海中的上海形象可分为6个综合指标,分别为经济指标、生活指标、安全指标、期望指标、服务指标和文明指标。留学生对上海的经济指标评价最高,安全指标和服务指标紧随其后,评价最低的分别是生活指标和文明指标。  相似文献   

2.
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是当下最具影响力的传播平台,小品作为其中最重要的节目形式常常起到地域形象塑造和传播的功能。文章聚焦春晚小品中的上海形象,认为以严顺开为标志的倒霉小人物形象和以巩汉林为代表的上海小男人形象,主要传播了包括"缺少男子汉气概的‘围裙丈夫’、多心猜忌的待人之道、自私算计的处事风格"等上海的负面文化。这一结果既是戏剧艺术的内在要求,也是刻板印象的惯性显现,更是中国从乡土熟人社会向都市陌生人社会转化过程中的道德反抗。文章强调上海应当重视春晚平台,重塑城市形象,其中的关键是放弃语言壁垒、避免画地为牢,同时加强创作力量,传达现代城市精神。  相似文献   

3.
韩瑞霞 《新闻大学》2023,(3):90-103+122-123
本文以全球公众“上海文化”评价数据为基础,从文化刻板印象理论、媒介竞争理论与意见市场理论出发,通过回归和调节作用分析发现:(1)文化刻板印象是城市形象传播必须面对的既定前提;(2)影响城市评价意见分化的主要力量是互联网,而非社交媒体。(3)从媒介介质角度出发,高程度文字和图片接触反而会降低高互联网使用人群的评价,中国社交媒体高使用人群中的高文字接触者的评价反而不高。  相似文献   

4.
李丹  王珩 《青年记者》2017,(20):25-26
城市形象是每一座城市带给他人的最直观印象,是城市内外部公众对城市诸要素的总体感知、印象和综合评价.城市形象是一个城市的品牌之一,其建立和发展是一个长期、动态的过程,是多方面因素对人综合影响的结果.媒介技术的发展,让社交媒体等新媒体走进每个人的生活,于是公众开始多渠道对城市形象的相关内容进行接触.因此,遵循新媒介生态下的信息传播规律,制定彰显城市特色的形象传播策略显得尤为重要.媒介传播的方式多,传播效率也很高,因而利用媒介传播,可在短时间内建立起社会公众对城市形象的较好认知,并于之后持续产生影响,达到传播者的意图,对城市形象建构与维护有理想效果.换言之,媒介传播更容易被公众接受,是塑造城市形象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5.
对姚明而言,上海是主场。“无数个姚明,好一个上海”,是上海城市形象片的主题创意,他代言上海。  相似文献   

6.
城市形象的内涵已被许多学者阐释过,凯文·林奇(Kevin ynch,1960)在其著作《城市意象(The Image of the City)》中认为,城市形象是一种公众印象,是多种印象的综合.笔者认为,城市形象是公众对城市的主观印象,既包括城市的道路交通、自然环境、经济水平等物质形象,也包括城市的人际关系、法治水平、道德水平、文化品位、艺术追求等反映出来的城市的精神形象.良好的城市形象能够激发和维系人们对于城市的积极想象,从而产生对城市的积极评价和消费欲望.相反,城市形象受损则激发出人们对城市的消极想象,城市形象的组成部分都将受到贬损.  相似文献   

7.
城市形象是指城市内部诸要素(比如城市布局、城市资源等),经过长期综合发展后在人们心目中形成的印象和评价.城市形象的特点简单来讲,就是会呈现出历史文化型、整体系统性、长期规划性和地方特色性.城市整体形象涵盖城市空间形象、城市环境形象、城市功能形象、城市景观形象和城市产品特色形象(即产业结构).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城市形象塑造的重要性.本文运用定位理论,对城市形象的塑造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8.
随着西咸新区划归西安托管,大西安建设的帷幕2017年正式拉开.作为"一带一路"战略建设中重要的战略节点城市,如何传播西安的城市新形象,是一个迫切而重要的课题.本文在论述新媒体与城市形象关系的基础上,提出城市文化是城市形象的关键因素,要把文化传播作为展示大西安形象的核心,以及运用新媒体打造大西安城市形象的一些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9.
沈斌  王荣 《新闻战线》2020,(5):86-88
本文以2008~2019年海外媒体转引中国日报涉沪报道的文本为研究对象,采用量化分析方法,探索.上海借力国家主流英文媒体提升城市国际形象传播力的建构策略。研究发现,海外媒体获取的主要是上海的官方信息,报道塑造的上海形象也从“中国的上海”逐渐转变为“世界的上海”,文化议题的传播力不敌财经和时政新闻,负面新闻对上海城市形象有一定损害但影响有限。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形象推广与营销的观念日渐深入。作为一种重要的大众传播媒体,图书在传播城市品牌形象,提升城市知名度、美誉度、认同度,增强城市吸引力等方面的作用一直被人们所认同,如何进一步充分发挥这一媒体的特点,塑造和推广城市形象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城市形象是指构成城市的各种因素之总和在公众心目中的总体印象和实际评价,是城市性质、功能和文明的表现。所谓各种因素,大致分成两层:城市的规模、建筑、布局、形态、环境等是它的外表形象,城市形象的精髓在于它的内在形象。从这个意义上说,任何一种媒体表现和传…  相似文献   

11.
李家林 《新闻前哨》2021,(3):102-103
城市网络形象,是城市形象从线下至线上的延展。城市代称又称城市外号,是城市形象最为突出的标志,如山城、雾都代指重庆,春城代指昆明,等等。对于安徽省会合肥而言,传统媒体常年用古州名“庐州”代称。随着互联网兴起,合肥城市代号不断变迁。本文追溯各个时期合肥城市代号的产生与路径变迁历程,探寻有效的网络传播路径,为塑造和传播独具特色的城市形象提出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2.
刘飞 《青年记者》2016,(11):129-130
城市形象是指城市外在物质形态和内在精神及文化特质、风土人情等诸多要素在社会大众头脑中的主观反映,是人们对城市的第一印象与直观感觉.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之间的竞争加剧,各地对自身城市形象的传播意识日益增强.长期以来,汉中由于地处偏远,交通不便,外界对汉中并未有很深的印象.近几年来,汉中的经济与交通得到快速发展,汉中市委、市政府提出充分利用和发挥汉中历史文化、自然环境、生态资源等诸优势,立志打造汉中为“生态旅游城市”“历史文化名城”,把汉中城市建成有个性、有特色的区域城市.良好的城市形象不仅仅是指城市的外观形态,更是城市整体的公众印象,是人们对其的文化感知,城市形象的核心应该是其文化魅力.而城市形象塑造离不开媒体的参与和传播,如何在新媒体时代塑造传播城市形象是城市管理者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3.
短视频丰富了城市形象传播的路径,成功实现了与主流媒体的多元互补。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短视频在城市形象宣传中存在的问题日益显露。本文以长沙城市形象传播为例,分析短视频同质化、碎片化的内容及过度美颜化、娱乐化、情绪化的问题,并提出变“他说”为“自述”、多元主体传播、多维形象挖掘等相应的解决对策,帮助塑造有特色有内涵的星城形象,持续拓展长沙的品牌内核,并为其他城市的形象传播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靳小青 《新闻窗》2012,(5):123-123
随着城市营销观念的树立,影视宣传片成为了城市形象宣传的重要手段之一。城市形象宣传片如何能在第一时间抓住人们的眼球,博得“第一印象”,成为一个值得研究和讨论的话题。所谓“第一印象”,在美国心理学家洛钦斯的传播理论研究上也称为“首因效应”。上海、成都两地的“城市形象宣传片”在海外的成功营销,是“首因效应”理论的最好体现。  相似文献   

15.
城市品牌化是一个城市快速发展的必由之路.本文以品牌叙事意识为研究视角,以城市形象宣传片为研究对象,综合探究近年来城市形象宣传片的创作与传播现状发现,大部分城市的形象宣传片存在严重同质化问题.本文结合优秀传播案例的内容生产特点,提出了从"5W 1H"的角度融入品牌叙事意识,为城市形象宣传片的品牌叙事与传播升维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6.
付敬 《新闻世界》2014,(12):185-186
当前,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发展,许多城市都意识到城市形象传播的重要性。城市形象宣传片作为一种城市品牌传播的无形文化资产,成为构建城市品牌形象的重要举措。本文从不同的角度对成都城市形象宣传片的传播特点进行了分析,并结合成都形象宣传片进行了具体的案例阐释。  相似文献   

17.
近些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旅游成了时下最热门的消遣方式之一。在如今多媒体时代,旅游城市的形象建设必将极大地影响着人们对于旅游目的地的选择。因此,作为旅游城市,极力在各方面做好城市形象的建设与宣传工作是十分必要的。从CI理论的角度以安徽省黄山市为例来探讨该理论对于旅游城市形象建设的作用和意义,并且提出合理的建议来推进旅游城市的形象建设与发展。  相似文献   

18.
宦佳  陈柏菡 《传媒》2023,(9):60-63
城市形象是国家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的城市形象对外传播是“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目标能否实现的重要环节。本文基于“网红城市”西安的城市形象对外传播实践,经验性地概括了城市形象对外传播的话语路径,并引入话语制度主义的理论背景和合作生产的理论框架,创新性地分析了城市形象对外传播话语建构的核心策略。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选取全球5个国家、1个地区共12家媒体,以世博会和进博会开幕前后各一个月内有关上海的报道为研究对象,建构了城市形象分析模型,通过计算机分词聚类法与内容分析,对比分析了上海城市国际形象前后的变化。从整体趋势看,上海全球城市形象传播力稳中有升,地区辐射力增强但差异明显;从内容上看,全球媒体关注层次逐渐深入;形象呈现依托国家视野;创新驱动推动上海形象更新,后世博时代"机会形象"效应溢出。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2018年暨改革开放40周年以来推特用户的深圳相关英文推文为研究语料,以质性分析为方法,通过三级编码对深圳的国际形象进行定性分析,从而探讨推特用户从认知深圳到认可深圳形象的思维路径。本文发现,推特用户主要形成了科技发达、环保宜居的深圳形象图谱,人际评价和城市比较促成了正面传播效应,但是深圳的自塑与他塑形象之间仍然存在要素偏差,深圳作为“大湾区”城市的形象在国际社会还未得到有效认知,要对这一国内外认知背离进行破局,我们需从政治战略的高度出发,坚持以我为主、以人为本的差异化传播战略,构建宏观微观并重、线上线下并行的城市形象传播格局,将国内外形象接受的二元张力转换为建构合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