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项目背景 互联网时代的媒体格局正在发生着质的变化。传统的以报纸、纸质杂志、电视、广播为媒介的新闻传播业,受到了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数字媒体的巨大挑战。数字媒体逐步取代传统媒体的地位和作用,受众的信息消费需求逐步向数字化、移动化、多终端方式转化。  相似文献   

2.
丁同庆 《今传媒》2010,(3):63-64
一、新媒体实现的新突破新媒体是传者和受者间一对一、多对一、甚至多个传者与多个受者间形成互动的媒体,继报纸、期刊、广播、电视四大传统媒体之后的"第五媒体"。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数字广播、手机短信、移动电视等都是新媒体的典型代表。新媒体异于传统媒体的传播特征改变了信息的传播和接收方式。  相似文献   

3.
在今天这样一个媒介融合与信息互渗的时代,网络不仅成为媒体融合的中介,而且正成为一个数字化互动的复合媒体。在新技术支撑体系下,网络与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数字广播、手机短信、移动电视、桌面视窗、数字电视、数字电影、触摸媒体等,共同构成了今天的新型媒体。在这一新媒体语境下,网络文化不仅成为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且是网络社会出现的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4.
<正>一、引言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本身是相对于的概念,传统媒体是相对于近几年兴起的网络媒体而言的,主要借助电视、报纸、杂志、广播等传统的大众传播方式向社会公众发布信息。新媒体则是相对于传统媒体来说的,主要借助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向公众分布信息的媒体形态,如网络、数字电视、数字电影、触摸媒体等。就媒体的舆论监督功能而言,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各有利弊。二、媒体的舆论监督的概念媒体的舆论监督,指的是社会公众通过媒介获取信  相似文献   

5.
广告媒体是出版社向图书消费者和图书经销者进行广告宣传、传播信息的物质设施和渠道,主要包括报纸、杂志、电视、广播、互联网、橱窗、图书专柜、海报、公共交通工具、路牌、霓虹灯、新书目录、图书直销目录及广告小礼品等.为什么出版社要对广告宣传的媒体进行选择?就是希望在一定的广告预算内,使广告信息和内容得到有效的传播.一般来说,出版社主要应考虑不同媒体的特点并结合出版社的性质、出书范围和具体图书,以及目标市场的行为习惯等因素,选择广告的发布媒体和确定媒体组合.  相似文献   

6.
王雁 《视听纵横》2003,(4):95-96
从传统的意义上来看,广播媒体是单介质媒介,只靠声音一种方式进行传播,没有电视生动形象和报纸详尽深刻。广播的传播是线性的,稍纵即逝。另外,整个社会重电视轻广播的情况也比较严重,广播的社会影响力相对报纸、电视来说较差,广告的经营规模也没有报纸、电视大。因此,很多人认定广播就是一个弱势媒体,甚至在谈及广播发展时也往往是“弱势媒体当自强”的自哀自怜的味道。  相似文献   

7.
中国手机电视产业发展若干问题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所谓手机电视,是指通过移动通信或数字广播网络,以点对点或点对多点的传输方式,在具有操作系统和视频功能的智能手机上观看电视的服务。这一新的传播方式,既具备传统传播方式的优势,如电视媒体的直观性、广播媒体的便携性、报纸媒体的滞留性,同时又融合了新兴媒体互联网的交互性以及数字技术的高质量和大容量。更为重要的是.手机电视对现有的媒介产业格局提出了挑战,它催生出的系列产业,打破了传统电视媒体基于地理和市场渠道的行业分类,  相似文献   

8.
李原 《新闻爱好者》2003,(11):51-51
传统媒体分为两种,一种是平面媒体,如报纸、杂志,另一种是立体媒体,如广播、电视。近年来,随着数字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互联网则被称为继报纸、广播和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网络媒体的迅猛发展,给传统媒体带来巨大的冲击,人们惊呼:进入了新媒体时代。一、报纸等传统媒体面临新媒体的冲击在传统媒体中,平面媒体与立体媒体在传播功效上有很大区别。平面媒体时效性弱,但读者可以不受时间限制浏览,其主要通过文字、图片的方式传播信息,传播的信息可以保存下来;立体媒体则相反,其传播的信息即时性较强,特别是一些重大的新闻事件和一些体育比赛…  相似文献   

9.
我们通常会把媒体分为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传统媒体指的是电视、广播、报纸、周刊(杂志)、户外广告等媒体形式。而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产物。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熊澄宇教授提出,所谓新媒体或称数字媒体、网络媒体,是建立在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和互联网基础之上,发挥传播功能的媒介总和。20世纪后期在世界科学技术发生巨大进步的背景下,在社会信息传播领域出现的、建立在数字基础上的能使传播信息大大扩展、传播速度大大加快、传播方式大大丰富的、与传统媒体迥然相异的新型媒体。  相似文献   

10.
校园媒体是以在校大学生为主要目标受众,用于信息沟通的媒介形式。广播、电视、报纸、杂志以及网络组成了如今的立体式信息传播渠道,构建了新时期的校园媒体。高校媒体是传播校园文化的重要工具,也是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主阵地。  相似文献   

11.
贾影彪 《新闻窗》2009,(3):108-109
科学技术的进步,带来了新的传播手段和传播工具的出现。传统的报纸、广播、电视以及新兴媒体互联网被称为四大媒介。而手机以其无与伦比的优势,包括传播迅速及时,传播面广,反馈神速,传播信息不受时空限制,传播行为个性化而逐渐被业界认同为继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之后的“第五媒体”。  相似文献   

12.
在电子传播时代,互联网的出现颠覆了广播、电视、报纸、杂志四大传统媒体的线性传播方式。在当下社会,借助数字技术和通讯技术的每一次提升,传统媒体、互联网以及通讯工具手机之间不断出现媒介功能相互嫁接的现象,出现了博客、网络社区、地铁视频、手机报等功能多元化的新媒体。在众多新媒体中,以手机媒体为代表的移动式新型媒体,将推动移动营销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3.
作为大众传播媒介,报纸可谓独领风骚数百年。电子媒介广播、电视相继问世以后,报纸一统天下的格局被打破。报纸、广播、电视三大媒体犹如三足鼎立。20世纪90年代以来,电子信息技术发展速度惊人。因特网已跻身于新闻传播行业之中,逐渐成为传播新闻信息的第四媒体。就连世界著名的许多纸质媒体也都纷纷上网发行,借助网络扩大自己的受众。  相似文献   

14.
从报纸到互联网,再到手机电视,人类已进入媒介化社会,随之一些问题也日益凸显,媒体异化就是其中之一。媒介化社会的到来传媒是传播媒介的简称,指负载、传播信息符号的终结性的物质实体。它包括具有信息传播功能的物质,如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也包括从事信息采集、加工、制作和传播的  相似文献   

15.
在这样一个数字技术不断发展、网络建构技术蓬勃兴盛、人工智能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电视媒体应当向移动化、社交化、平台化、数据化、智能化方向发展。这是一个渐进的、动态的、系统的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能顾此失彼。当下电视媒体影响力大不如前,不仅被各种新媒体赶超,而且面临着与报纸、广播、杂志等传统媒体共冋竞争视频市场的局面。作为社交化媒介平台上众多媒体中的一部分,电视媒体所生产的内容在汪洋大海般的平台信息中很容易被消融掉。  相似文献   

16.
《报刊之友》2011,(1):173-173
第五媒体并不遥远。在中国新闻文化促进会日前发布的《第五媒体行业发展报告》中,将第五媒体定义为:基于无线通信技术,通过以手机为代表的移动终端,展现信息咨询内容的媒介形式。与其相对应的,报纸、杂志等“第一媒体”、广播“第二媒体”、电视“第三媒体”和PC互联网“第四媒体”。  相似文献   

17.
广告传播中的人际传播潘向光现代广告作为说服消费者购买商品或服务的传播活动,其本质特征之一就是广告信息必须通过一定的媒体,才能送达所选定的目标消费者,以影响其购买行为。这些广告媒体,主要是大众传播媒体如报纸、杂志、广播和电视。据权威组织1986年的统计...  相似文献   

18.
在西方大众传播学中,把大规模复制和传递信息的媒体称为大众传播媒介。一般包括两类:以报纸、杂志、书籍等为上的印刷媒介;以广播、电视等为主的电子媒介。本文所指的不同媒体主要是指复制与传递新闻信息的报纸、广播和电视等新闻媒介。 新闻传播过程从其形式上看,是一个借助语言或图像进行的符号传播活动。不同媒体借助不同的符号作用于受众,产生传播效果。受众在接受不同媒体的传播时,不同的传播符号在其心理上产生不同的反应,呈现出不同的接受心理特征。本文试从符号学的角度来分析报纸、广播、电视这三种媒体的受众接受心理特征。  相似文献   

19.
新媒体指在网络与无线网络技术支持下出现的媒体形态:手机电视、网络电视、网络广播、数字杂志、数字报纸、微博、数字广播等等。共同的特点是传播速度上的即时性,覆盖上的全面性,与用户之间的交互性等。另一方面,新媒体承继了传统媒体的所有基因,它的基因"突变"体现在交互式传播上——这一点,传统的电视媒体经由技术改造内部流程再造也可以做到。电视新媒体应坚守阵地、强化服务,主动拥抱新媒体,在融合中求发展。  相似文献   

20.
新媒体指在网络与无线网络技术支持下出现的媒体形态:手机电视、网络电视、网络广播、数字杂志、数字报纸、微博、数字广播等等。共同的特点是传播速度上的即时性,覆盖上的全面性,与用户之间的交互性等。另一方面,新媒体承继了传统媒体的所有基因,它的基因"突变"体现在交互式传播上——这一点,传统的电视媒体经由技术改造内部流程再造也可以做到。电视新媒体应坚守阵地、强化服务,主动拥抱新媒体,在融合中求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