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农民张正祥竟然入选了国家形象片!我不知道这事儿是谁"拍板决定"的,这简直是对"国家形象"的最大侮辱!如若不信,请看我从媒体的公开报道中截取的一些片段: 执拗的张正祥无怨无悔,发誓要与破坏滇池的人斗个你死我活.很多人认为他是"环保疯子",孤独而穷困潦倒的日子他坚持了30年.  相似文献   

2.
屈超耘 《今传媒》2007,(4):31-31
几年前,有位姓何的先生在南方某著名周报发表《"新闻炒作"里有些什么"学"》,严肃批评了传媒领域的炒作歪风.对此,我是赞成的.但遗憾的是,这位何先生在批评新闻炒作时却把其和新闻策划画了等号,说炒作就是策划,并且形象地比喻"后者是前者的学名",还说实际上"王主任就是王五娃".这就大错特错了.  相似文献   

3.
三论"双校"     
两年前,我写了一篇<"双校"论百句韵言>,发表于本刊1999年第3期;一年前,我又写了一篇<再论"双校">,发表于本刊2000年第5期.今天,比起一年前,出版界的形势和我对"双校"的认识,又有了较大的发展和变化,于是我才写了这篇<三论"双校">.亟盼出版界及关注编校事业的同志们予以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4.
"粤派批评丛书"是与"粤派批评"体系相生共荣的大型文艺批评丛书,体现了广东文艺批评的思想成就.丛书作为"粤派批评"体系的阐发和展示平台,具有回溯和梳理批评队伍学术谱系、对批评人物与作品进行经典化、为批评体系未来发展提供建构性方向等多重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5.
"党报不得批评同级党委"的来源 我作为新闻单位的"外人",时常发现媒体对非本地的负面事件报道很有兴趣,也发现媒体有些时候是敢于刊发批评性稿件的,但是,前提是针对非本地的政府或者官员.  相似文献   

6.
当在某一个固定时期内全民齐说"冏""雷""打酱油""俯卧撑";当一本"那些事儿"砸出响动,上百种"事儿"飞蝗匝地,当这"事儿"那"事儿"经数年而阴魂不散,而"回家吃饭"传个几日就化作"如烟"成了往事,我们不禁问自己:这世界怎么了?  相似文献   

7.
从阅读到批评——"日内瓦学派"的批评方法论初探郭宏安著,商务印书馆,2007我在欧洲访学时,颇留心于考察各国学术史,一路走来发觉,"学术史"是中国学者所特有的"通论学术"这一传统说法,颇不尽然。就德、法而言,学术史并非完全不存在,只不过出自个体力量的通论学术很少,兵团作战的学术史描述居多,而且多半落实在具体的学科史层面。因此,读到《从阅读到批评——"日内瓦学派"的批评方法论  相似文献   

8.
本刊2009年8月上旬刊发上海政法学院教授、上海市法学会副秘书长汤啸天的文章《"党报不得批评同级党委"规定之新认识》,引起业界、学界的关注和讨论。本期刊发两篇讨论文章:一是广西师范学院新闻传播学院院长、教授靖鸣的文章《我对"党报不得批评同级党委"的几点意见》,二是山东政法学院新闻传播系副主任、副教授张建波的文章《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也评"党报不得批评同级党委"》。希望能引起读者更多的关注和讨论。  相似文献   

9.
人们常说,批评报道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有助于所披露问题的解决,另一方面也会带来一些意想不到的负面效应,"杀伤力"强,经济类批评报道尤其如此.在市场经济中,每个经济主体都有明确的自身利益,多个主体利益间又有类似于"生态群"的紧密相关性,如果对经济批评报道把握不当,就有可能因媒介的"放大"效应而累及相关联的经济主体.而负面效应的突出表现为"株连"无辜和因小伤大.  相似文献   

10.
永远的"知心姐姐"对媒体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有两个调查是通过媒体告诉大家的:一个是"知心姐姐"卢勤在上海,她问那里的一些少年儿童"你们心目中的小康社会什么样?"孩子们的回答五花八门.有的说,我想有一栋大房子,这栋房子门很小,只有我能爬进去,父母进不去.有的说,希望那时爸爸妈妈调换工作,因为爸爸总是鼓励我,可总不在家,妈妈老批评我,反而总在家.还有的说,我想发明一种隐身药,能让我钻到爸爸妈妈的房间里,听听他们常嘀咕我什么……  相似文献   

11.
批评报道历来是新闻的一个重要内容,研究如何搞好批评报道,对于落实江泽民最近提出的"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这一指示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前,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出现了一系列的新问题,新学科,新领域.因此,《中图法》的不断更新已成为图情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为此,我对自己在分类实践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作一些研究与探讨,以求得同行的批评与指正.这里着重对"妇女学"问题提出我的一点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13.
<青年记者>2009年8月上旬刊刊登了汤啸天先生的文章<"党报不得批评同级党委"规定之新认识>.文章指出,为了使十七大报告提出的"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得以落实,应当允许平心静气地就"党报不得批评同级党委"究竟有没有道理,该不该继续成为媒体工作的"铁律"展开讨论,并提出了理性讨论"党报不得批评同级党委"的几条建议.文章发表后,引发了学界讨论.  相似文献   

14.
我为文的生涯中,曾经与"文字狱"擦肩而过.这倒不是我写了什么反动文字,而是我讲了真话,敲到了个别高官的痛处,被度量狭小之人利用. 1985年4月,我写了篇题为<白辛苦>的杂谈,批评了"有位省级负责同志"下乡视察时,"让下边牵着鼻子走","并未了解到实情",被人们称为"白辛苦"."因为早在他下去前,有关人员就打了招呼,下面的同志做了精细的安排:看什么地方,住在哪里,汇报啥内容,谁汇报,甚至走哪条道,都定好了."此文发表在1985年5月11日<人民日报>"今日谈"专栏.这是我的文章头一回上<人民日报>,喜悦之情可想而知.  相似文献   

15.
舆论监督是新闻媒体的基本职能之一,是新闻工作者的神圣职责.作为舆论监督的一种重要手段,批评报道与"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相辅相成,不可或缺.据介绍,新世纪以来,我国已先后发生新闻官司近2000起.开展舆论监督,搞批评报道,记者如何加强自律,防范、减少法律纠纷,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笔者认为,舆论监督记者除知法、懂法、依法行事外,还要做到"三点",尽可能地避免因舆论监督而引发纠纷.  相似文献   

16.
这事儿如果不是弄到网上,估计还要"挂"着,不知道挂到猴年马月.因为网友的一篇博文,在号称全国唯一一个以"龙"字命名的地级市--福建龙岩市,最近曝出了个"最牛公务员":9年没有上班的江进祥,工资照领不误……初听似乎这公务员是挺牛的,一定有什么天大的背景靠山,在那里挂名吃空饷.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在传媒业界悄然冒出一股"删稿"风,且在有些地方愈演愈烈. 媒体所发表稿件如果出了问题,一般也得发个更正之类的"安民告示"说明,然后"顺理成章"地删除页面、版面,这是人们所能够接受的事儿.而那股"删稿"风就不是这么回事了,公开宣称"只要给钱就可以删稿",所以只要是给了钱的,给足了钱的,他们就能在无声无息之间删除稿件.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一些"新闻部分失实有理"的声音渐强,特别是去年北京市一中院终审驳回河北晋州某棉织厂对央视<每周质量报告>名誉权侵害的控告,认定商品生产者应容忍社会公众以及媒体对其作出的苛刻批评.这一具有标志意义的判例,使"宽容新闻失实"获得了法律生存空间.  相似文献   

19.
本文结合中国传统文学艺术创作与批评实际,对"和"之美的两种重要生成形态--"两极兼融"之美、"多元合一"之美及与其相关的具体表现形态(特别是"集大成"之美)谈谈浅见,以期引起研究者的重视并对当今的文学艺术创作实践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0.
从引文错误看"编辑"责任的失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丹青先生在演讲的时候说的一句话使我既惊又喜.他说:"今天大学生、硕士生和博士生的问题--至少语文方面的问题太多太多."[1]惊的是,他有这样的勇气和胆量在大庭广众之下尖锐地批评一个数量如此广大的社会群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