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当杨澜女士把《正大综艺》主持得红红火火,名噪国内外时,她却突然宣布退出《正大综艺》,前赴美国私立纽约大学电影电视系攻读硕士学位。听到这一咋舌的消息,观众有些不解;杨澜《正大综艺》主持得好端端,干么又要留洋呢?是否又要“嫁”个蓝眼睛,黄毛发风光风光?其实不然,杨澜真诚地、实实在在地向观众说了自己的心里话:自己学生时代的贮藏基本耗尽,现在“电力”不足,她要去“充电”。经杨澜这么一说,观众无不感激。原来杨澜出去的目的不是风光,而是面壁求学求艺,为的是进一步把节目主持好,以求高层次的艺术品位,以带给观…  相似文献   

2.
正2013年底,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去参加上海的时尚Cosmo二十周年庆典。他们做了一次盛大的颁奖,获奖的有我跟杨澜。那天我们两个在台上,都穿着晚装,她穿的是西式晚装,我穿的是金色的旗袍,肩并肩地微笑着领奖。我跟杨澜小声地说:哎,一会儿下去咱吃点火锅去?杨澜说行。领完奖,我去换条牛仔裤,叫上李少红、朱哲琴,我们几个就昏天黑地吃火锅去了。完了记者采访我们,说你们吃火锅都聊什么了呀?我说:还能聊什么呀,聊孩子呗。记者不信:就聊这个?我一瞬间就  相似文献   

3.
也许人们还记得,在《正大综艺》第200期时,杨澜热泪盈眶地唱起了《在生命中的每一天》:“我是如此平凡,又是如此幸运。”歌罢告别中央电视台激流勇退,踏上了赴美留学的人生旅途。她在观众心中留下了一个青春美丽的倩影。杨澜说:“我是属猴的,不安分,总是追求有所创新。”去年10月,我在绿城郑州见到了已经加盟凤凰卫视的杨澜。如今的她,已不再是几年前《正大综艺》上那副清纯可人、机智善辩的模样;取而代之  相似文献   

4.
4月20日至24日,中国电视节目主持人杨澜,作句适今中国第一位、也是亚洲首位女性,参加了在纽约召开的联合国世界媒体围桌会议.这使得她再天成为中国亿万双眼请的“焦点”.中国人认识杨澜非且喜欢上杨澜是从中央电视台的《正大综艺》开始的.她与赵忠祥搭档,一者一步,相映成趣.单从长相上著,老实说,杨澜算不了漂亮,更不属于“靓女一族”,在持重睿智的赵忠祥面前,杨澜活拔而机敏,更多地表现出她自身知识上和智慧的内在美;就连她的“抢话把子”,也被观众所定容,甚至成了可爱之处.后来杨澜越来越感到自己“才力”不支,依依不…  相似文献   

5.
品味杨澜     
听说杨澜于去年底辞去香港凤凰卫视中文台的工作,告别已工作两年多的“杨澜工作室”。正当人们关心她的去向时,日前又传来消息:杨澜进军网络,建立一个以历史及人物传记片为主要产品的资料库,挂名“阳光文化网络公司”并计划推出以历史和人物为主的网站。听到这一切,我又有了采访她的愿望,因为6年前她离开中央电视台时我采访过她。 实话说,以前对杨澜的印象并不十分美好。记得几年前,当她就要离开主持了近5年的“正大综艺”栏目,准备前往美国读书时,我作为中国电视报的记者曾拜访过她。当时的她正忙着做离去前的善后工作,显得…  相似文献   

6.
尔空 《新闻天地》2010,(3):76-76
杨澜看完《孔子》说,如果从“失败者”的角色来理解孔子,就会更容易接近这个人物。于是,有孔家后人急了:你侮辱了我们的先人,我们的圣人。  相似文献   

7.
佚名 《新闻世界》2008,(2):42-42
没有一个女人像杨澜这样,占据我们记忆这么多年。 1998年凤凰卫视“杨澜工作室”、2000年创立“阳光卫视”、2001年出任北京申奥形象大使、曾被福布斯评为中国最富有女性并做封面人物,她的荣耀越积越多。  相似文献   

8.
今年四月初,中共辽宁省委为张志新同志召开了平反昭雪大会,追认她为烈士,号召全省党员和广大群众向她学习,并指示辽宁日报发大会消息和人物通讯。在省委决定和烈士精神的激励之下,我们满怀激情,展开了宣传报道工作。但是,很快就迎面刮来了一阵阵冷风。有人说张志新这个人物“是有错误的”,“对她评价要实事求是”。还有人号叫说:“把她的全部档案摆出来看一看”,意思是,张志新的  相似文献   

9.
从1990年杨澜作为一名电视综艺节目主持人起,她逐渐成为中国最有名的电视访谈节目主持人之一。她创办了杨澜工作室,采访的对象是国内外顶尖的商业人士。她和她的丈夫吴征一起,耕耘于卫星技术、网络传输、收费电视、宽带内容提供,以及房地产业等领域,取得了令人羡慕的成绩。2001年夏天,杨澜作为北京申奥的“形象大使”参加了在莫斯科成功申奥的活动。同年9月,她的“阳光文化”接手了中国最大的门户网站之一———新浪网,开创了网络和电视相结合的时代。  相似文献   

10.
新闻人物     
杨澜:未来财富之星 前些时候因股价飙升而震动香港的杨澜近日再创商业奇迹,由她任董事会主席的香港阳光文化网络电视有限公司被10月份出版的美国财经杂志《福布斯》评为全球最佳300家小型企业之一,同时还被列入20家“将于2001年表现出众的公司”之一,被《福布斯》形容为业内的“未来之星”。“阳光文化”是入选20家“未来之星”最佳小型企业的惟一中国公司。 阳光文化主席杨澜在获悉“阳光文化”荣登“未来之星”榜的信息后表示:公司成立不久即能获得世界财经专业人士的认同,令我们十分惊喜。  相似文献   

11.
不久前,邻居家上小学五年级的玲玲拿着作业本来找我:“叔叔,老师让我们自选词组造句,你看看我造的这些句子对不对?”我接过作业本,见其中有个句子是:“趋之若鹜——清晨,运动场上很热闹,参加锻炼的人趋之若鹜。”我笑着说:“这个句子造得不好,参加锻炼是好事,怎么能用“趋之若鹜”呢?”“可是,我是仿照报纸上的话造的句,难道报纸上也会用错吗?”她似乎不服气,又回家拿来一张报纸,指给我看上面的一句话:“我区人才交流会上,教育成了‘热门’,人们趋之若鹜。”我苦笑着说:“是的,报纸上这儿是用错了。”我又向她讲了“趋之若鹜”的含义和词性。玲玲听了,又嘟起小嘴说:“原来是这样,老师还说课外看报可以帮助我们提高语文水平哩!”  相似文献   

12.
有一位记者长期在下头跑,时间长了,人们给他一个评价,说他这个记者没有架子。没有什么架子呢?没有官架子。在我们国家里,不少人是把记者也划在“官”这个框框里的,在一个县,有人就直接了当地对我说过:“你们记者就是官。”在西北一个省,我也遇到一位记者,他对我说:“有时就得有点架子,不拿点架子,人家会小看你。”他说的架子,也是指官架  相似文献   

13.
一个偶然的机会,古人集《列子》中提出的“通感”话题,引起了我的浓厚兴趣。书中曰:“眼如耳,耳如鼻,鼻如口,无不同也……”这里的“同”,相当于现在的“通”,它是说人的感觉,如听觉、视觉、嗅觉、触觉等,彼此可以打通。人们从听觉可以得到视觉感受,而从视觉可以得到嗅觉的感受。我们平时说,这个人嗓子很“亮”那个人说话很“甜”;这幅画“有声有色”,那篇文章“淡而无味”等,这些其实都是通感的作用。假如我们能够有效地利用这个规律,把广播稿写得具体形象,写得既有声,又有色彩、场景和画面,让  相似文献   

14.
作为报刊的通讯员,在写稿时往往爱犯一个毛病,那就是总想把事情说得完满、尖锐、特别的突出;爱用最高级形容词,把情况描写得最漂亮、最先进、最顶尖。稿子出现这样的毛病就叫做说“过头话”。有的记者有时也犯这个毛病。比如稿子里有这样的话:“这个厂的产品质量已经超过了欧洲”“、它们的销售量居亚洲第一位”、“全省已经实现了现代化”、“全部过上了小康生活”……这些话都说得过满、评价过高。爱用的最高级形容词,有:“完美无缺”、“漂亮极了”、“牢固无比,用到本世纪末也不会掉色”……为什么要写这种言过其实、过犹不及的话呢?原…  相似文献   

15.
关于女人,我能说些什么?因为对于她们,我们知道得越多,就了解得越少.说她们爱慕虚荣,还是说我们对她们的要求无法满足?说她们缺乏时间观念,在约会总是迟到,但这个毛病不正是我们惯出来的.说她们丢三落四,有时甚至把自己丢了.说她们没有方向感,因而时常迷路.有个女孩曾亲口告诉我,说她有一次下班经过一幢楼房,觉得面熟,走了一大段后,才突然意识到那是自己的家.你也许会认为她在装糊涂,那就让她装下去好了.我更倾向把它当成了一个笑话.  相似文献   

16.
杂文是一种说理文,我们应该注意到,在日常生活中,说理是可以说得很富有趣味的。 我们这里说的“理”字,是“道理”“事理”的意思。越是好的杂文,越是富有理趣。把道理、事理说得有趣,是杂文的一个长处,或者说是杂文写作的一个基本的技巧。 人们平常有句口头语:“你说话得讲点儿逻辑……”这个“逻辑”,就是说理的方式方法。下面,我们就先从几种逻辑来谈谈杂文的理趣。 一、形式逻辑的理趣 形式逻辑本身就是很有趣的一门学科。在学习这门课的时候,它会让你涉及到许多有趣的故事。下  相似文献   

17.
我是一名高一的学生,今年五一节,妈妈拿了一份《国家档案局办公室关于举办“档案一与你相伴”征文活动的通知》给我看,我说:“这跟我有什么关系嘛?”妈妈说:“想想10年前的五一,你在干什么?” 妈妈的提醒,把我的思绪拉到了10年前. 那年五一,我还未满6岁,妈妈带着我到公园游玩,然后到一个文具店,她让我自己挑选喜欢的本子和铅笔.吃完晚饭,妈妈对我说:“今天过得开心吗?”我毫不掩饰地说:“开心!”妈妈说:“那我们把今天的开心记下来好吗?”  相似文献   

18.
河南省副省长胡笑云为她起了个响亮的名字——“百灵鸟”! 今年“五一”劳动节之际,河南省总工会在省人民大会堂举办了工业战线“爱企业、当主人、做贡献”的演讲选拔赛。副省长胡笑云听罢淮阳县棉纺织厂播音员王晶的演讲后,把王晶叫到跟前,亲切地握着她的手说:“你讲得很好,是爱岗成才的  相似文献   

19.
杨澜 《记者摇篮》2006,(4):13-15
对话中,感受杨澜阳光般的温暖。3月,北京。当时钟滴滴答答地走到10点,杨澜的笑容准时出现在了记者的眼前。递过来的名片上,印着“杨澜阳光文化基金会主席”。“我就是一个记者”。并不习惯被人称作“主席”,杨澜微笑着,自信而谦和。美丽、聪慧、优雅、知性,太多美好的词汇曾被用在杨澜身上。而两个多小时的对话,更让我们触摸到美好表象下,一个文化理想主义者脉动着的阳光般的温暖。文化是一个社会的氛围,是一个社会主体的可预见的思维方式“我们一起努力,赚更多的钱,捐更多的钱”,这是在年初举行的一次员工聚会上,杨澜的祝酒词。从最初,零星…  相似文献   

20.
美国新闻学教授麦尔文·曼彻尔说:“记者的第一信条也许是:要表现,不要陈述。”他在解释这个问题时又说:“平铺直叙会使读者或听众处于消极的地位,表现会使之身历其境。高明的作家总是让主人公的言语和行动来做到这一点。”曼彻尔教授的这段话看来说得相当客观,他专门用了一个“也许”的不肯定词,表示这个看法不过是他的一家之见。但是,把记者的“第一信条”说得如此明确,对新闻写作则是有提示作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