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游程 《声屏世界》2012,(2):107-108
中国人喜欢凑热闹,具体到商业领域,我们总会发现任何行业都会在最初起势的那个阶段遭遇热捧,资金、人才扎堆儿,引起泡沫,好产品遭到哄抢,虽然行业蒸蒸日上,但因为竞争过度使得成本高居不下,利润打了水漂……但好在就像泡沫存在是正常现象一样,喧嚣过后的价值回归也一定会发生,最终等大家都冷静下来以后,将会开始一段长期的内功比拼。  相似文献   

2.
恐怖袭击在世界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发生。中国虽然政治稳定、社会安定,但同样深受恐怖主义之害。面对现实和潜在的恐怖主义威胁,中国开始布下应对恐怖主义的阵型  相似文献   

3.
在一夜暴富的神话背后,越来越多的人看清了一个事实:在法律和秩序远不完善的非洲,任何的不守法行为都可能会让人付出更大的代价  相似文献   

4.
当代世界秩序正在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其发展趋势和走向日益显现出中国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在上升,重要性在增强.西方学界也慢慢改变了过去对待中国的态度,中国文化、"中国元素"不但不再是嘲笑的对象,而且往往成为新观念新思想的来源,这使得越来越多的人感觉到中国学术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5.
新时期我国对外传播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李珮 《新闻界》2005,(4):119-120
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加速发展的新形势下,西方一直在世界上保持着舆论垄断地位,国际新闻秩序极不合理,20多年来,中国经济和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在西方媒体里仍是负面报道占主导地位,中国对外传播面临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6.
在亚洲一些国家和地区出现金融动荡,引起货币贬值,股票下跌,经济下滑,政局不稳,社会不宁情况的时候,国际上有一种舆论认为,中国将是下一个发生金融动荡的国家。而国内许多人,以及海内外一些华人,也担心中国会不会成为下一个发生金融动荡的国家?中国会躲过这场灾难吗? 粗一看,中国近几年经济增长幅度较高,中国的经济也存在着许多同其他发生金融动荡国家和地区一样的问题,譬如,银行向国有企业及房地产项目贷款过多,国营大中型企业经济增长缓慢等等。但从总体上来讲,我国的金融秩序是好的,金融运行是平稳的,且外汇储备充裕。在日前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党中央、  相似文献   

7.
2004台湾大选无论翻盘与否。对台湾岛政治生态的影响将是深远的——台湾岛内族群撕裂。不是短期可以弥合。但不论台湾岛内局势发生什么变化。中国实现祖国统一的决心和信心是不会有任何动摇的。  相似文献   

8.
档案广场     
《湖北档案》2006,(6):1-1
一场关系到13亿中国人切身利益的改革,在经过静悄悄的推进后逐渐清晰。5月26日,中央政治局就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和规范收入分配秩序问题召开会议。这个由胡锦涛总书记主持的中国最高决策层的会议对正在进行的上述改革进行了总体部署。此次会议发出了一个强烈的信号,即中央政府将把解决居民收入差距问题作为未来的重要工作,而主要措施是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及其秩序的规范。  相似文献   

9.
张开思维的翅膀--对于军事新闻的感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军事记者,我们处在与历史上任何一代中国军事记者所不同的环境;从国内看,我们正在经历着新中国成立后最长一段和平时期。邓小平提出我军战略指导思想由临战状态转移到和平时期建设轨道,已经17年;最后一缕硝烟从南部边陲散去,也有15年之久了。但从国际上看,人们又面临着二战以来局部战争最为频繁的时期,冷战之后的国际秩序已经并且仍在发生着重大变化,这是一个方面。另一方面,全球一体化速度正在加快,信息传播的全球化已经成为现实。在这样的背景和条件下,军事新闻和军事记者怎样才能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10.
声音     
《视听界》2012,(6):1
现在有三个中国。一个是数字中国,也就是官方说法中的中国:高速、高铁、高楼、GDP、国家实力、外汇储备和富豪榜;一个是网络中国:很多人都不快乐,郁闷、愤怒、骂娘,囔着"撕毁一切";还有一个是身边的中国:也就是每个人每天过的日子,相比从前,确实是好些了。只有三个中国叠加在一起才是真实的一个中国。——作家梁晓声谈中国社会的现状。这个社会虽然一团乱象,但没有崩溃,没有四分五裂,说明它有种内在的秩序  相似文献   

11.
关杨 《青年记者》2013,(2):22-23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萌芽于古希腊时期,文艺复兴运动将对人文主义的呼声引向了新的高潮,呼唤人自身的解放,强调对于人性、人的个性、价值和尊严的尊重,提倡追求幸福和自由。现代人文主义则主张人权神圣不可侵犯,达到了人文主义思想的新高度。虽然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人文主义思想的内涵几经变迁,但其核心特征是一致的,那就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既非神学观点规定的"人是神的秩序的一部分",也非科学观点所阐述的"人是自然秩序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2.
“毫无疑问,没有任何一个阿拉伯人会希望伊拉克的政局由外来者主导。因为,若这种情况能在伊拉克发生,也可以在其他任何一个阿拉伯国家发生。”  相似文献   

13.
英国《经济学人》最近指出:尽管许多国家都出现了工资在GDP中所占比例下降的现象,但没有任何一个地方的下降有中国这样急剧。低工资已经威胁到中国的经济发展。[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李庆 《新闻窗》2010,(1):73-74
任何新闻报道都是记者、编辑对客观事实的一种反映,也可以说,是人在社会中个体实践的产物。由此可见。记者情感在新闻报道中有着一定的作用,但如果发生偏差就会造成新闻失实、侵权等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15.
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对美国进行的正式访问,正值中国、美国都面临领导人换届之际,此行在国内外引起广泛关注。作为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在与美国各界交往中表现出了官员中难得一见的平易、亲和,最为罕见、可贵的则是他的幽默感。如此轻松的神态、心态,或可在很大程度上预示未来中国对美国、对于既有国际秩序的态度。现代国际秩序的基础性规则是在中国缺席的情况形成的。从19世纪中期开始,中国人被迫面对这个秩序,随后开始了漫长的调适过程。20世纪以来,因为中国内部政局的剧烈变化,这一调适过程经历了  相似文献   

16.
阿伦特从亚里士多德"人是政治的动物"命题中发掘出"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划分的最早起源,但彼时的"私人领域"与今天的"隐私"概念——一种受到法律保护的个人权利——有着霄壤之别。古希腊公私领域的划分有一种等级秩序,公优于私,但在自由主义传统中这种秩序遭到质疑,私的地位越来越重要。那么,古希腊整体主义的社会价值取向是如何产生并转变为与其背道而驰的现代个体主义的隐私思想?本文尝试从源头上考察这一历史过程的发生、过渡和演变。  相似文献   

17.
任颖 《新闻爱好者》2008,(9):136-137
国家法在任何社会里都只是整个法律秩序的一个部分,除了由政权强加的法律规则外,过去存在、现在仍然存在着一些并非总体社会的组织权限中产生的“法”。它们生于民间,存在于人们的感悟之中,铭刻在人们心里,作为一种自然秩序维持着民间安定。由于在中国传统语汇里,与“官府”相对的是“民间”,因此.与“国家法”相对将其称为“民间法”。而在民间法与国家法的“生命”乐章中,我们所希望看到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紧密结合起来的“和谐音符”。在此希冀之下,坚持“法”是为人服务的理念、并就民间法与国家法的适用达成共识的和谐模式呼之欲出。和谐模式之运作不息,亦要求我们在坚持一切有利于促进模式“和谐”的标准下,瞩目于实现其以追求人的发展和幸福为出发点和归宿的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8.
对于任何一个中国人来说.四川的汶川大地震足以用一生铭记.灾难来临,13亿中国人迅速将悲情凝聚成为救灾的力量.  相似文献   

19.
《中国图书评论》今年第四期发表了周来祥和陈炎先生的文章:《当代西方美学的内在张力》,对拙著《当代西方美学思潮评述》中的分类及其提出方法提出了不同的意见。作为周先生的后学,我怀着敬仰而又审慎的心情读了再三,从中受到了很大的启发和鼓舞,但对其所得出的结论又不能完全苟同。周、陈二先生不同意拙著将当代西方美学分为人本主义和符号学两大思潮,其主要理由是“任何审美和艺术活动都是个人活动,都与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任何美学研究都不可能完全离开人的能力、人的感受而进行。所以,如果将与人相关的美学研究通称之为‘人本主义美  相似文献   

20.
装修进入中国人的视野只有二十年,但就这短短二十年,装修已经进入了中国人的血液,烙上了中国人的印记。我和你打一个赌:任何一张居家装修的照片,我只要看一眼(不超过0.5秒)。就能告诉你这是一个中国人的家,还是一个外国人的家。[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