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名刊要览     
以色列在想什么过去一周的流血冲突,再次证明巴以冲突无法通过军事手段解决。以军对加沙的空袭没有削弱哈马斯,反而使其更加壮大。如果以总理内塔尼亚胡够聪明的话,他应该明白以色列的持久和平和安全只能依靠外交智慧,在1967年边界基础上承认以东耶路撒冷为首都的巴勒斯坦国,并公正地处理难民问题。  相似文献   

2.
殷飞 《军事记者》2010,(6):45-46
“一幅新闻图片可能改变战争的进程!”“一个从容应对媒体的军官可以威慑敌人甚至可以驱赶战争!”这是笔者3月份在以色列访问期间,以色列国防军新闻发言人贝尼亚胡准将在介绍以色列军事新闻传播制度时所说的话。从这两句话中笔者感受到,处于中东特殊的地域环境、国家时刻处于临战状态的以色列,对军事新闻传播的高度重视。在营造有利于以色列军事行动的舆论环境、维护以色列国家安全利益方面,以色列军事新闻传播工作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名刊要览     
美国《时代》5月28日以色列之王内塔尼亚胡是自本-古里安这位以色列建国之父之后执政时间最长的以色列总理,他如今已经没有全国性对手,其支持率达到50%。在这个全球各国当政人物纷纷遭遇选举失利的当下,他却一枝独秀地位巩固。凭借着高支持率,内塔尼亚胡有机会让自己建立长期历史功勋,但不是通过危及以色列安全的方式。  相似文献   

4.
黎巴嫩真主党与以色列的武装冲突从7月12日开始不断升级,以色列频繁对黎巴嫩南部和贝鲁特南郊等真主党控制地区进行空袭轰炸,导致了黎巴嫩安全状况急剧恶化.中国外交部考虑到在黎巴嫩中国人员的安全,决定撤离使馆、新华社以及中资机构人员.  相似文献   

5.
环球速览     
5月24日3点45分,以色列最后一名士兵从南黎巴嫩撤出,以色列单方面从其占领了22年之久的南黎巴嫩土地上撤出了3/4的驻军,并且关闭了边界的大门。自占领黎南部22年以来,以色列本以为可以借此保障本国北部的安全。但事与愿违,以军不仅在此损失了大量兵力,其北部地区却仍然受到真主党游击队的袭击,安全受到威胁。自巴拉克上台以来,决心甩掉包袱,从黎南部撤军。  相似文献   

6.
国际新闻圈     
以色列是外国记者最多的地方在一般情况下,派驻以色列的外国记者有三百名左右,这已使以色列成为外国记者最多的国家之一。而自去年底在以占阿拉伯领土上爆发巴勒斯坦抗以斗争以来,在以色列的外国记者有时高达一千一百余人之多,这在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最初以色列当局还尊重记者报道某些事实真相所做的努力,但最近他们对外国记者的态度大大改变了。首先宣布大量限制措施,新  相似文献   

7.
“清除”阿拉法特会导致巴勒斯坦出现权力真空,并给予巴激进组织采取进一步武装行动的理由。面对一个群龙无首的巴控区,以色列势必要恢复全面的控制与占领,这会让巴以冲突更加激化,对以色列本身的安全非常不利。  相似文献   

8.
以齐铁健为团长的中国期刊代表团一行6人,应以色列期刊协会的邀请,最近访问了以色列。以色列期刊协会主席约瑟夫·弗兰克尔等陪同代表团与期刊界人士进行了广泛交流,并参观、考察了一些报刊社。在访问过程中,代表团对以色列报刊获得了较多的了解和认识:1.以色列报刊大都实行报刊集团化,报刊一体化,许多报纸兼出刊物,一些刊物也出报纸,政府管  相似文献   

9.
美国一味偏以压巴,国际介入乏力,致使双方无法实现有效停火.美国是以色列的战略盟友,也把以色列当作其中东地缘政治的一个桥头堡,因此,长期支持、偏袒和纵容以色列.  相似文献   

10.
名刊要览     
美国《时代》(1月19日)为什么以色列没法取胜随着加沙战事的继续,以色列获胜的希望愈发渺茫,最现实的结果是双方达成一个无法解决本质问题的新停火协议,让受伤的哈马斯有时间东山再起。对于以色列,用强力不仅无法消灭哈马斯的意识形态狂热,更让阿拉伯诸国不得不顺应国内的反以浪潮,拒绝联合以色列对抗伊朗的势力扩张。  相似文献   

11.
以色列政府近日决定对BBC全面封杀 ,具体措施包括 :以色列官员拒绝接受BBC采访 ,以新闻办公室将对BBC雇员的记者证和签证进行限制 ,在BBC记者进出以各检查岗哨和国际机场时拒绝提供帮助。以色列和BBC的矛盾由来已久。此前 ,为抗议BBC“在巴以报道中对巴方的偏袒” ,以政府曾拒绝承认BBC雇用的巴勒斯坦工作人员的记者身份。对此 ,BBC中东首席记者安德鲁·斯蒂尔一怒之下致信伦敦总部 ,要求封杀以总理沙龙 ,称以后即使有要事 ,也宁可采访以外交部 ,也绝不采访以总理府。(摘自《国际广播影视》2 0 0 3 9)以色列全面封杀BBC…  相似文献   

12.
亚辛走了,阿拉法特走了,而这一次似乎轮到了沙龙。沙龙中风导致的以色列政局突变,不禁使人想起1995年的以色列。当年秋天,奥斯陆和平协议的缔造者、以色列总理拉宾遭到犹太极端分子的暗杀,致使工党政府陷入混乱。在不久后举行的选举中,利库德集团主席内塔尼亚胡击败了拉宾的继承人佩雷斯,出任以色列总理。当前以色列的情况与十年前何其相似--沙龙新组建的前进党群龙无首,而在一旁虎视眈眈的,仍然是内塔尼亚胡。拉宾撒手离去,他与阿拉法特在1993年签署的奥斯陆和平协议日渐沉沦。而今天,人们再次提出这样的疑问:没有了沙龙,以色列撤出加沙给以巴局势带来的一线生机, 也将随着以色列政治的重新洗牌而逐渐消失吗?  相似文献   

13.
亚辛走了,阿拉法特走了,而这一次似乎轮到了沙龙。沙龙中风导致的以色列政局突变,不禁使人想起1995年的以色列。当年秋天,奥斯陆和平协议的缔造者、以色列总理拉宾遭到犹太极端分子的暗杀,致使工党政府陷入混乱。在不久后举行的选举中,利库德集团主席内塔尼亚胡击败了拉宾的继承人佩雷斯,出任以色列总理。当前以色列的情况与十年前何其相似——沙龙新组建的前进党群龙无首,而在一旁虎视眈眈的,仍然是内塔尼亚胡。拉宾撒手离去,他与阿拉法特在1993年签署的奥斯陆和平协议日渐沉沦。而今天,人们再次提出这样的疑问:没有了沙龙,以色列撤出加沙给以巴局势带来的一线生机, 也将随着以色列政治的重新洗牌而逐渐消失吗?  相似文献   

14.
杀死亚辛     
随着三声导弹爆炸的巨响,哈马斯精神领袖亚辛被炸成碎片。以色列之所以最终决定对亚辛下手,并非是一起孤立和偶然的事件,而是最近一段时间巴以局势变化的必然结果。 然而以色列的行动同时也成为巴激进组织发动报复行动的导火索,以色列极可能面临新一  相似文献   

15.
吴媛 《大观周刊》2011,(25):64-65
二战后,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因不满联合国分治决议及以色列建国而爆发了持续长达半个世纪之久的阿以冲突。从阿以冲突一开始美国就奉行支持和偏袒以色列的政策,也可以说,美国对以色列建立的支持是引发:阿以冲突的原因之一。直到1973年第四次中东战争后,美国才开始真正为促进阿以之间的和平进行努力,卡特政府成功地促成了埃及与以色列之商实现和平,《戴维营协议》的签订为后来中东和平进程的开启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新闻榜     
沙龙:以色列总理四面楚歌 以色列首席检察官3月28日正式建议起诉涉嫌卷入“希腊岛腐败案”的以色列总理沙龙。刚因暗杀哈马斯精神领袖亚辛而受到整个伊斯兰世界谴责、甚至被一些极端宗教组织当作报复靶子的沙龙,如今腹背受敌,四面楚歌。 以色列总检察长马祖兹将在一个多月内决定是否起诉沙龙,一旦沙龙被提起诉讼,他将很可能被迫辞职。 此前,沙龙早就被卷入“希腊岛腐败案”:据检察院的报告,以色列房地产商人阿佩尔为让政府支持其对希腊一岛屿进行旅游开发,1999年以聘请沙龙之子吉拉德为顾问的方式,行贿时任以色列外长的沙龙。以色列最高法院已令吉拉德提交与腐败案有关的文件。  相似文献   

17.
鲍威尔的中东之行,并没有给以巴局势带来真正转机,流血事件持续发生。以色列驻华大使沙雷夫说,现在的巴以冲突不是一场常规战争,以色列何时停止军事行动,没有时间表  相似文献   

18.
新闻榜     
以色列看守内阁总理沙龙这回可真是颜面扫地。1月9日,沙龙发表全国电视讲话为自己的贷款丑闻辩护,但话才说了一半,就被以色列竞选委员会以“违反竞选规则”为由下令掐断。这在以色列历史上史无前例。 沙龙和其子被指责曾以贷款形式获得150万美元的政治贿赂,这对正备战1月28日大选的沙龙和利库德集团打击颇大。卷入贷款丑闻后,沙龙的支持率直线下降。  相似文献   

19.
《新闻世界》2007,(7):9-9
2005年,美国公映了著名导演史蒂文·斯皮尔伯格的影片《慕尼黑惨案》。影片大胆涉及1972年慕尼黑奥运会发生的以色列选手遇袭事件。故事以以色列特种部队队员为主人公,描绘了当局追捕巴勒斯坦籍犯罪分子的过程  相似文献   

20.
随着三声导弹爆炸的巨响,哈马斯精神领袖亚辛被炸成碎片。以色列之所以最终决定对亚辛下手.并非是一起孤立和偶然的事件.而是最近一段时间巴以局势变化的必然结果。然而以色列的行动同时也成为巴激进组织发动报复行动的导火索,以色列极可能面临新一轮,更猛烈的爆炸袭击的浪潮。以恐怖手段来反对恐怖主义,最终只能使恐怖升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