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出版产业发展的原则姚德鑫产业是经济发展的基础,一个国家经济的成长、社会的进步归根到底是由产业成长和各产业之间的良性循环而推动的。因此,建立合理的产业结构,施行正确的产业发展政策,是保证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关键。出版产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产业部门...  相似文献   

2.
我国出版高等教育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出版教育作为出版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是出版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出版业从业人员素质、实现出版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一个国家出版教育的发展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其出版事业的发展水平。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出版业的发展,出版业对从业人员综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对高素质出版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出版教育的重要性逐渐被出版界、学术界和教育界所重视,大力发展出版教育成为目前出版业发展的热点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3.
科技学术专著出版工作中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技图书出版工作是科技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产业,有着其自身特有的经济运行规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和完善的过程中,充分认识到科技图书出版工作的重要地位.特别是科技学术专著的出版对提高科技水平、促进技术进步、加快生产力发展的重要作用,对于坚定不移地把握科技出版的正确方向,进一步繁荣和发展我国科技出版事业,推动出版业大繁荣、大发展有着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4.
《出版经济》2001,(11):9-10
很高兴参加中国会计学会出版分会第四次理事会。新闻出版行业是一个特殊的行业,是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产业部门,是精神文明建设和思想宣传的重要阵地。党和国家对新闻出版业非常重视,给予了许多优惠政策,为出版行业的快速积累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省出版业也不例外。 回顾过去改革开放以来出版业的发展,出版业已成为我国33个行业中发展最快的行业,我国真正步入了出版大国的行列。  相似文献   

5.
浙江     
所谓出版产业化,是指把出版业作为国民经济体系所属的第三产业中的一个相对独立的部分,按照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市场经济规律、出版产业自身发展规律来组织安排出版活动,追求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佳结合,使之成为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的强质产业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研究现代出版产业的客观发 展规律 中国“十五”计划的主题是发展。发展是硬道理,“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当 然也是解决我国出版业方面问题的关键。随着我国即将加入世贸组织,中国出版业要加速发展的问题更加突出了。抓住机遇,发展自己,一是要很好地研究世界范围内现代出版产业的客观发展规律,二是要很好地研究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出版业的客观发展规律,并且要将这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中国出版工作者对于现代出版产业的客观发展规律一定要认真地加以研究。我们知道,在世界范围内,人类出版活动的产业特征远在19世纪末已十…  相似文献   

7.
出版产业集团:塑造新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世纪对中国出版业是一个全新的时代。传统出版向现代出版的转变处在十字路口;加入WTO,世界出版强手的竞争和挑战超出了我们自身的感觉;知识经济给知识密集型的世界出版产业带来信息化、数字化的高界面支持,使传统的中国出版业不得不以低层次走向世界。以理性面对新世纪中国出版业的发展状态和变化趋势,机遇和挑战并存,强弱随时发生逆转,变革的深度和广度前所未有。 中国出版新兴组织——出版产业集团的建立和发展,是中国传统出版向现代出版转变、发展、增强产业综合实力的重要选择。出版集团将在规范产业运行体制,明确特色发展…  相似文献   

8.
影响我国书业发展的五种力量要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出版业经过近五十年,特别近二十年的发展,与自身相比已取得很大的进步,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一定的地位。如2000年全国图书出版业实现销售377亿元,实现利润38.09亿元,为国民经济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9.
寻找实现出版产业化的突破口罗鉴宇所谓出版产业化,是把出版业作为国民经济体系所属的第三产业中的一个相对独立的部分,按照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市场经济规律、出版产业自身发行规律来组织安排出版活动,追求社会资产和经济效益的最佳结合,使之成为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0.
正前不久新闻出版总署召开的2012年出版传媒集团主要负责人座谈会上,柳斌杰署长强调,在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新闻出版业已经成为依托内容创新和技术支撑的产业。出版传媒集团要围绕体制改革、技术创新实现新的跨越式发展。出版与科技如影随形。科学技术的每一次重大进步,都会给出版业的发展模式、传播方式、表现形式、消费方式等带来革命性变化。就新闻出版业  相似文献   

11.
直挂云帆济沧海──对我国出版产业文化性的一点考察毛鹏1995年1月,新闻出版署党组给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出版工作的报告》中第一次明确地指出出版业是国民经济产业部门。1995年6月27日新华社公布的外商投资项目,其中《限制外商投资产业目...  相似文献   

12.
面对入世和经济全球化的机遇与挑战,出版业要始终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抵御“西化”、“分化”的图谋,确保健康繁荣发展,根本出路在于深化改革,推进出版体制创新。实践证明,体制创新是出版改革的核心,是实现出版业持续、快速、健康、有序发展的强大动力。一、出版体制创新的内涵出版体制创新是在遵循市场经济规律、意识形态规律和出版业自身发展规律的前提下,以调整出版结构为主线和核心,以转变运行机制为动力和突破口,以变革管理体制为重要保障,对不适应出版生产力发展的出版体制进行根本性、全局性、可持续性的调整,是一场…  相似文献   

13.
中国出版业正处在传统出版与现代出版的交替之中,中国出版业的发展也面临着战略性调整,根据先进生产力是推动社会进步杠杆的原理,出版业的发展战略调整应以先进生产力为基础。  相似文献   

14.
刘自虎 《出版科学》1999,(2):34-35,31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湖北出版业依托得天独厚的人文环境,坚持正确的出版方向,不断深化出版改革.已发展成为湖北省国民经济中的一个重要产业部门.被新闻出版署确定为全国六大出版发行中心之一。  相似文献   

15.
文化与科技融合是出版产业领域的一种新形式,代表着数字出版业的发展与崛起,这是历史发展的规律,也是社会进步的象征。文化科技融合是促进数字出版行业发展进步的重要原动力,对于提高数字出版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当前我们研究的主要问题就是在文化科技融合背景下如何有效地促进数字出版行业的发展,准确地把握数字出版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从而对其发展提出有建设性的意见,以促进我国文化产业的良性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6.
快速发展的人工智能技术正推动传统出版业进入新时代。文章从人工智能技术在传统出版业的应用分析出发,对人工智能与传统出版业相融合的应用现状、应用探索等做出具体分析。面对人工智能对传统出版业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应积极探索人工智能与传统出版业融合发展新平台——出版产业大脑的建设,以实现出版产业的创新产出和转型发展,推动出版业向更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7.
楚欣 《出版科学》2000,(1):25-27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湖北省出版业沐浴改革开放的东风,走上了健康发展的快车道,出版业规模扩大,出版物数量增加、整体质量提高,现已基本形成比较完整的出版产业体系,成为湖北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产业部门,被新闻出版署确定为全国六大出版发行中心之一。总结20年来出版事业发展的经验,出版业的繁荣发展,重要推动力在于改革,今后要由出版大省向出版强省迈进,关键还在于深化改革。因此,促进新一轮思想大解放,探索进一步开拓进取的思路,深化改革,是迎接新世纪,促进出版业进一步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8.
出版业是产业,而且是国民经济中重要产业之一。在许多发达国家,出版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李岚清副总理1999年1月在与全国新闻出版局长部分同志座谈时,明确指出:“新闻出版业已发展成为越来越令人注目的产业”。什么是产业?产业就是从事物质生产与经营的经济实体、经济行业。作为产业,必须按市场经济的规则运作。在保留精神产品的意识形态特征的同时,出版业必须既遵循出版业自身发展的内在规律,又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规律,这样才能获得真正持久长足的发展。就新闻出版业的改革来看,目前报纸、广播、电视等行业的改革已经走…  相似文献   

19.
(一)出版业制度创新的目标模式现在,市场经济已被确定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与之相适应,政治体制和文化体制改革都要围绕这个目标,并为这个目标服务。在市场经济阶段,出版业既是国家经济产业的一个部分,又是国家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出版业将以市场经济的手段,来完成精神文明建设的使命。因此,我国出版业新体制的总目标:就是要建立一个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要求和出版自身发展规律的出版新体制。具体讲:以市场经济为基础,以出版为手段,以精神文明建设为目标…  相似文献   

20.
英国的出版管理体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国的出版管理体制魏玉山,杨贵山英国现代印刷出版业创立于15世纪,是世界上几个出版大国之一。到目前为止英国拥有大小出版社1万多家,大小书店3.6万家,年出书6万多种,年产值达24亿英镑,在国民经济总产值中居第5位,已成为英国国民经济重要产业部门。在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