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现场瞬间纪实美——新闻摄影美感的本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感是人们都能体验到的普遍的心理活动,是人们在对美的事物作出反应时所得到的精神愉悦和享受。美的事物被人们发现和感受时产生美感,对某些事物多次产生美的体验也会形成美感。现实生活中凡是美的事物,新闻摄影中凡是美的事物和形象都能引起人们的美感享受。美感是整个世界历史的产物,有历史的继承性和对象的具体性。  相似文献   

2.
一些设计采用层次化、人类可读的名字,而其他则采用自查的名字.当我们讨论网络体系结构最重要的需求是安全、可扩展性、灵活性.这篇文章我们利用这三个基本需求来探究这两种不同命名方法.  相似文献   

3.
在一本图书的整个出版过程中,给书命名是一件极为重要的工作。书名是图书最耀眼的广告语,浓缩了图书的一切精华。给书起名,一般有两个要求:一是能反映书的内容、主题或意义;二是要具有形式或内涵的美感。至于起名时具体运用何种修辞方式,则是完全自由的,可以直指内容,也可以象征其某一点。  相似文献   

4.
在新闻报道中,有许多美的准则,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和谐。和谐,希腊文的解释就是联系、匀称。《辞海》的解释是配合得当,谐调。从美学的观点看,和谐是形式美的一个原则,指事物和现象的各种因素的协调一致。正如我国美学家蒋孔阳在《美与审美观》中所说的:“美的事物是多种多样的,美的形式也是千姿百态的。然而,美是一种有机的整休,美的各种要素之间都必须达到和谐统一。”“只有寓多样于统一之中,才能唤起人们的美感。”印度的果戈里则进一步说:“再没有比各部分之  相似文献   

5.
<正>姓名是一种文化,映射着不同时期的历史,反映了当时的政治、经济以及人们的思想状况,是个不容忽视的现象。名字是个有着强烈时代感的事物,唐代大诗人李白的父亲,在儿子周岁时,家人作了一首有关"春"的绝句。"春风送暖百花开,迎春绽金它先来。火烧杏林红霞落,李花怒放一树白。""李白"这个名字就是取其中最  相似文献   

6.
在荷兰,这个与大海顽强拼搏的.国家,有一项历经30余年建成,能够抵御四千年一遇特大风暴的水利工程一东斯赫耳特(Schelde)防风暴大闸。大闸用62座巨墩支撑,崇尚科学的荷兰人以世界杰出科学家的名字来为它们命名,其中一座闸墩即写上中国著名水利专家、两院院士严恺的名字。1986年10月,  相似文献   

7.
朋友:我们上次讨论新闻美的特征,是就新闻审美的一般标准而言。生活中美的事物及其对象丰富多彩,特点各异,它们在新闻中也就有不同的形态表现和特性。总的来说,新闻美在受众心理上是一种美感,但由于新闻美的形态不同,所唤起受众美感情绪反应也不尽相同,这是新闻审美的客观事实。这里我们就来探讨这个问题。借鉴中西方美学传统的概念,我们不妨也将新闻美的形态主要划分为几种。崇高。崇高它是“伟大心灵的回声,”“令人产生一种激昂慷慨的喜悦”。古今往来,崇高的现象总是深受社会的褒扬与尊崇。新闻紧伴着时代步伐,只要真实而准确地反映了社会实践中崇高的事物,自身必然也显现出崇高这种审美形态,唤起受众敬佩、钦仰、崇尚的美感。比如毛泽东在解放战争期间为新华社写的诸多消息,忠实描绘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有无数的革命先烈为了建立新中国而献出了他们宝贵的生命。为了缅怀先烈。教育后代.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曾用革命烈士的名字命名了许多地方。虽然这些用革命烈士名字命名的地方因为各种原因有的先后被撤销.但已被撰写在了中国共产党的史册上。现把以河北籍革命烈士命名的地方简介如下,供读者备忘。  相似文献   

9.
丁海斌 《档案》2014,(5):10-11
正人类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产生了许多的命名方式。名词,就是人类在认识世界的过程当中,对事物命名的结果,亦既是认识事物的结果。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们对某一或某类事物会赋予不同的名称。在中国历史上,人们对文档类事物命名的发展也从未停歇。文档类名词作为一种文化现象的符号化事物,从  相似文献   

10.
世界上的事物都有精确性和模糊性两个方面,其中精确性是相对的,而模糊性则是绝对的。语言也是如此,既有精确性的一面,也有模糊性的一面。汉语更是  相似文献   

11.
《档案春秋》2008年第6期的《旧上海租界路名琐谈(之三)》中讲:旧上海租界路名中有二条是以中国人的名字命名的,一条是法租界的“朱葆三路”,另一条是公共租界的“虞洽卿路”。据我所知,应该不止二条,以前法租界有一条叫“麟桂路”的小路是以中国人的名字命名的,而如今的常熟路旧名“善钟路”,也是以中国人的名字命名的。  相似文献   

12.
各类出版物的编辑工作,既有其共性,又有其个性。对于这两个方面,都必须注意研究,而且要把它们结合起来研究。其中的重点,则是对个性的研究。为什么?《矛盾论》说得好:“对于物质的每一种运动形式,必须注意它和其他各种运动形式的共同点。但是,尤其重要的,成为我们认识事物的基础的东西,则是必须注意它的特殊点,就是说,注意它和其他运动形式的质的区别。只有注意了这一点,才有可能区别事物。”研究事物的个性之所以“尤其重要”,之所以是“我们认识事物的基  相似文献   

13.
正美国著名美学家苏珊朗格说,"如果要想使得某种创造出来的符号(一个艺术品)激发人们的美感,它就必须以情感的形式展现出来,必须使自己成为一种与生命的基本形式相类似的逻辑形式"。在文学创作中,"情感性的表现,首先是挖掘其中的情感内容,创作者在众多的客观事物中应该选择最动感情的人物和事物来表现。其次是注重情感的投入,情感的投  相似文献   

14.
一、“名、形”范畴的历史发展“名、形”是先秦已有的概念。在先赛名家那里,“形”揩客观事物,“名”指对事物的语言命名,所谓“白马非马”、“高坚白”之论,主要是从逻辑学角度对命名与事物概念的关系加以探讨。在先秦儒家和法家那里,“形”依然措外在的客观事物(包括社会事物),“名”的内涵则超出了逻辑和语言的含义,是指伴随着语言命名而产生的政治、礼节、法律、道德等所有人类的文化行为及其结果。(隋书·经籍志)云:“名者,所以正百物,叙尊卑,列贵贱,各拄名而责实,无相、借监者也。(春秋传)曰:古者名位不同,节文…  相似文献   

15.
关于新闻的定义有许多种,我最欣赏的一种是:新近发生的、具广泛社会影响和新的社会含义的新闻事件。 这个定义中包含了两个“新”。第一个“新”是指时间概念。第二个“新”则是指时代前沿的事物。后者需要记者具有符合时代发展的前沿理念。用前沿理念来判断事物才能认识事物所蕴含的新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6.
每部电视作品都由若干段落组成,每一个段落又由几组画面组成,而每组画面则由几个不同韵镜头组合而成。镜头是作品中最小的单位,但无论多大的片子都是由一个一个镜头组接形成的。镜头与镜头之间的组合是有规则可循的。在实施这个规则时,有几个起码的先决条件值得注意: 1、按作品的思想内容来组接镜头。所组接的镜头要符合事物的规律,有逻辑程序。各种事物的运动都有规则,在编画面时应按规则组接到合适的点上,这样的镜头组接才有效果。2、按拍摄方向组接。镜头移动的总体方向要一  相似文献   

17.
隋静 《大观周刊》2012,(13):25-25
设计可以被理解为把一种形态安排给没有这种形态的某件事物。好的设计师不会把肤浅的或不可能的东西强加于无形的状态。他会试图从无形中剥离出其中隐藏的形态来,从而为无形赋予形态。真正的艺术=精神+样式 。在亚里士多德看来﹐形式﹑质料和具体事物都是实体﹐有时甚至说只有形式才是实体。培根则认为物质性的事物才是实体﹐形式则是物质的结构。他坚持形式与事物的性质不可分。在当代设计当中意象、形式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时刻影响着我们的设计作品。也给我们带来了一个不可逃避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博览     
五WIH六个要素在认识中可以作为三个层次。具体地说,Who、What、When、Where,属于第一个层次,它们确定一事物的几个最基本的特征,规定了一事物在时闻、空间中的具体存在。 How(如何运动)是认识的第二个层次。它的作用是叙述事物——我们不妨将它看作时空中的特定‘点’的运动轨迹。新闻采访中所以要求对与某一事件有关的、处于不同地位、角度的人物进行访问,正是为了复制该事物运动的轨迹,并将这些轨述反复比较,从中找出比较一致、可信的措施,借以观察这一事物运动变化的本质和各种联系的相互作用。这样便进入了认识的第三个层次:Why(为什么)。和认识的这三个层次相适应,在新闻写作中便出现了不同的新闻体裁:侧重于全过程概括的消息,侧重于运动状态叙述的通讯,侧重于事物发生原因探索的调查报告,解释性报道,等等。  相似文献   

19.
2000年,我国第一个以科学家名字命名的股票“隆平高科”上市。袁隆平最近在接受南都周刊记者专访时说:“我是名誉董事长,占5%的股份,我不涉及公司的业务,就是发挥品牌的作用。其实,我5%的股份也是象征性的。400万股,现在一股20来块钱,算起来也有七八千万了,但我不能套现。  相似文献   

20.
张丹 《新闻窗》2008,(3):88-88
美感是接触到美的事物时所引起的一种感动,是一种赏心悦目、怡情悦性的心理状态,是对美的认识、评价和欣赏,是一种审美趣味的判断,渗透着知觉、想象、理解等心理因素。美感是一个电视节目主持人的灵魂,它体现了大众的需求与精神上的愉悦。为了寻找美感对节目主持人的重要性,笔者试着从美感的本质特征方面人手,谈谈美感对节目主持人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