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4 毫秒
1.
当前,我国已进入经济迅猛发展的时期,电视经济节目形态和样式应运而生,且势头不减, 电视经济节目的报道理念也在不断拓展与延伸, 时代要求经济报道与经济生活同在。有关经济的话题正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传达经济政策、透视经济现象、分析经济运行中的矛盾以及由此产生的社会影响,揭示其发展规律,是电视经济类节目的使命之一。  相似文献   

2.
经济报道如何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这是新闻界在新闻改革中正在探索实践的重要课题之一,也是全国农业报道研讨班的热门话题。学员们认为,现在的经济报道面还太窄,往往是经济工作、经济领导或经济政策的报道,往往是政策加例子,或用例子解释政策,这样的报道很难使群众把它看成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东西。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拓展报道思路和报道面。为此,需要改进和加强的主要方面有: 一、信息经济新闻。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要求我们,在市场经济日益发展的情况下,新闻媒介应该提供大量的简单明了的商品信息。这种信息经济新闻要注重可信性、可用性。在国外,人们把这类新闻称为“可供你使用的新闻”。目前,在我们的报面上这类新闻不但量少,而且提供的信息还存在可操作性差的问题,需要我们从理论和实践上继续探索新路子。地方报纸尤其需要加强这方面的新闻报道。二、社会经济新闻。这是从社会新闻和经济新闻交叉结合的角度采写的新闻。它透过社会现象看经济,透过经济现象看社会,抓二者的结合部。《人民日报》曾就一位女厂长被厂里一位工人杀害的刑事案件,透视经济改革的深层问题。《科技日报》曾就一位科技人员承包企业的奖金问题,透视社会各种人对经济改革的心态。这类新闻的采写和编辑,给我们提出了思维方式向更高层次发展的要求,要善于举一反三。透过现象看本质。如此,才能出新,才能有新的立意和新的角度。  相似文献   

3.
我国报人在提高经济报道可读性方面做过多年的探索,但这一问题迄今仍然未能得到很好的解决。通过对国内一些优秀经济报道的分析和研究,结合自身在经济报道中的实践,我认为应从社会新闻角度入笔,来提高经济报道的可读性。也就是说,软经济新闻、社会经济新闻是提高经济报道可读性的有效方式。党报要多写多发社会经济新闻。 一、重新认识党报的经济报道 我国在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经济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计划经济时期那种生产型经济报道,远远无法适应新时期丰富多彩、变化无穷的经济生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迫使党报改革经济报道,以多种生动活泼形式报道经济新生活,使新闻报道跟上经济生活变化的步伐。 多写多发社会经济新闻是党报贴近经济生活的具体体现,也是读者向党报提出的新需求。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时期,读者迫切需要了解经济生活中的许多新知识、新内容。例如,过去人们有了钱只知道存银行、买东西,现在可以买彩票、债券、股票等投资,因此读者需要可读性强又在行的社会经济新闻释疑解惑、指导服务。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党的十四大提出了向市场经济迈进这一宏伟目标后,要求我们的经济报道也必须与之适应,彻底打破过去那种以一地一厂完成指标和介绍经验为主要内容的经济报道格式,尽快抹去计划经济在我们今后宣传报道中的荫翳。 市场经济作为一种全面的经济范畴,它融入了我们整个社会五光十色;丰富多彩的经济生活,也融进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希冀。它本身包含着通过经济折射的社会各个方面。因而经济报道面向社会,已成为我  相似文献   

5.
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丰富多采的社会生活,在呼唤农村经济报道的改革。去年以来,我们打破传统的农业报道框框,在拓宽报道领域、加大农村经济报道的深度等方面做了一些探索与尝试。一、研究新的经济矛盾,抓好问题性报道由传统农业转向市场农业,加快农业的市场化进程,是农村经济生活的一大变革,运行中不断发生新情况,出现新问题,遇到新矛盾。我们注意紧跟改革的进程,抓住  相似文献   

6.
大力宣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已成为新闻界的一项迫切任务,也将成为改革和深化经济报道的一个突破口。什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简单说,就是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的,在国家宏观调控下,依靠市场机制调节经济运行的一种经济体制。我国过去长期实行的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这种体制弊端很多,不适应开放搞活和发展商品经济的需要。经过13年改革,已破了不少,但总的来看,这个旧体制尚未从根本上改变过来。时至今日,经济上权力过于集中、行政干预太多、条块分割、自我封闭等现象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前提下,以市场作为配置资源经济运行形式和方法。这一经济理论,我们接触不久,要在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中加深理解,但是,客观上并不允许新闻工作者完全学懂弄通以后才去报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形势的发展要求我们边学边干,边干边学。因此,地方党报的经济报道如何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个目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报道抓些什么;如何服务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成了必须探索和回  相似文献   

8.
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使我们的经济环境发生了根本变化,旧有的经济报道观念已不适应新环境的要求。以前,各地经济工作中的生产进程、成本变化、技术改造、设备更新等内容,都可以作为工作成绩写成新闻报道;而现在,随着生产经营活动的增加,人们对一厂一店一村式的经济报道越来越不感兴趣,而普遍关注于经济报道的社会性、群众性和宏观指导意义,以期能在这些报道当中获取有益的信息,指导他们的生产、经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尽快转变经济报道观念,淡化工作色彩,扩大采编视野,放眼社会,把目光投向经济生活中宏观与微观的交叉点、经济现象与非经济现象的共生地,力求经济新闻的社会化,以适应市场经济新形势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地方报纸的主要任务,是在地方党委的领导下,着眼于本地区的新闻宣传工作。地区以外的新闻主要靠新华社。这是我们报纸的一贯做法,不少人也把这种现象称之为“地方特色”。这也是计划经济的体制必然造成的一种新闻现象。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大流通打破和正在打破地区的藩篱,采访手段的逐步现代化也为地方报纸的报道面的开拓增添了翅膀,许多报纸都在努力探索办一张开放型报纸的新路子。开放型的报纸包括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扩大报道领域、深化报道主题、贴近人民生活等,外向性的报道也是重要一项。  相似文献   

10.
适应新形势搞好农村经济报道王新之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丰富多采的社会生活,呼唤农村经济报道的改革。去年以来,我们努力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观念、新思维,夹观察分析农业和农村问题,研究农业走向市场后给农民带来的困惑和问题,研究农村新的经济现象,突...  相似文献   

11.
1997年是辽宁电视台卫视新闻节目上星的第一年,在挑战与压力面前,不仅圆满地完成了香港回归、十五大召开等重大事件和其他各项宣传报道任务,同时在报道方式改革方面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一、重大社会经济问题让专家、学者发表意见社会经济问题是电视新闻报道离不开的内容,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社会经济生活出现了许多过去未曾遇到过的新情况、新问题。这就要求电视新闻工作者一方面适应改革和发展的新要求,认真学习和全面掌握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知识、新理论和新政策,增强新形势下驾驭社会经济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  相似文献   

12.
密切关注生活现象 增强服务性 服务性是经济报道的责任和使命。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市场已经成为反映经济运行状况的“晴雨表”,也是消费者关注的“焦点”。记者只有深入到市场中去,找准经济与社会、与老百姓生活及利益相关的接近点,从此切人,才能捕捉到“活鱼”,发现亮点,并由此进行客观、深入地采访,从而写出既配合中心、又赢得读者的“软”新闻,向读者提供有效、实在的服务。  相似文献   

13.
本报是一家以宣传全省政法工作和法制建设为主旨的法制类专业报.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经济生活中的一系列运行规则,开始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所谓市场经济是一种法制经济,也就是从这个意义上讲的.作为一家法制报,如何适应这种变化,用法律的眼光审视经济领域和社会生活中出现的各种现象,把报道的触角伸向与广大群众息息相关的“生产、交换、流通、消费”领域,并充分发挥舆论监督作用,维护生产厂家、销售企业特别是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促进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地发展,是我们一直思考的一个问题.1993年3月,我国的《产品质量法》颁布,又逢“3.15”国际消费者权益保护日,本报决定开办“消费者,请向我投诉”专栏,以期藉此在经济与法制的交叉点上作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14.
马汇莹 《视听界》2004,(5):27-29
新闻媒体和新闻从业人员不懂市场经济规律,不熟悉市场经济运行机制,不了解市场经济现象,按照对社会生活的舆论监督模式去进行经济方面的舆论监督,忽视了经济舆论监督的特殊性。这种特殊性在于:经济舆论监督既和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又和市场经济主体的利益密切相关。如果忽视这一点,它就会造成经济舆论监督的失控,无意之中扩大了经济批评报道的负效应。  相似文献   

15.
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今天,经济报道在党报上的分量越来越重。那么,如何让经济报道贴近读者,更生动、形象地走进广大群众的生产和生活中去就显得尤为重要。翻开我们的党报,特别是各地市党报,常会有一种遗憾,虽然我们这些专事经济报道的编采人员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和努力,也不乏有成功之尝试,但呈现在版面上的经济报道与我们要反映的经济现实仍存在着一定的距离。一方面,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带来的大变革,使经  相似文献   

16.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众多经济信息的搜集、整理、加工、传播对经济生活产生着深刻的影响,作为信息传播的重要载体之一的新闻报道特别是经济报道直接影响到人们对政府、对社会、对未来的信心,进而对社会政治经济运行产生重要作用。因此,提高经济报道水平,充分发挥经济报道对市场经济的促进作用已成为新闻从业人员必须探讨的重要课题。把握导向服务全局经济报道每时每刻都会影响人们对经济运行状况的判断和人民的信心,把握好经济报道的导向就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当前,有这样几点值得认真注意。其一,把握经济大势。要引导观众通过纷繁的经…  相似文献   

17.
经济报道是企业报的重头戏,甚至可以说是企业报的立身之本。怎样搞好经济报道是值得企业报探索的永恒的课题。尤其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如何搞好经济报道就更是重中之重、要中之要了。过去,在计划经济时期,我们报纸的经济报道大多是围绕任务走,  相似文献   

18.
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换过程中,在新旧体制的激烈碰撞中,我们的社会经济生活也就自然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热”。热浪滚滚,令人目不暇接。这也为我们的新闻工作者提供了更广阔的施展天地:物价、粮食、股票、房改、企业破产……在层出不穷的经济热点中,新闻记者如何在采写中选择好视角,把握好尺度,取得更好的报道效果呢?这始终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 一、面对纷繁的热点,热情而不失冷静 当某种经济现象热起来的时候,自然就成了记者们追逐的目标。一些经济热点随着新闻媒介不惜篇幅的报道、宣传,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但也会出现帮倒忙的现象,使经济工作一时陷入误区。不少新闻工作者已经为此开拓了新路:只有做到积极而不忘谨慎,热情而不失冷静,经济热点的报道才能取得最佳社会效果。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加入WTO,经济生活已越来越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经济新闻也就成为新闻宣传报道的重头。经济新闻在各媒体版面中占据了重要位置,经济新闻的质量影响着人们对媒体的选择。如何进一步改革我们的经济新闻报道,如何跳出以往经济新闻仅仅是数字罗列以及偏重工作性报告的老一套模式,把经济新闻报深报透报活,使经济报道能够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为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提供良好的舆论环境,值得我们去不断的探索和创新。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战略决策在我国确定后,各级报纸均以加倍的热情和关注的目光,自然、踊跃地把自己的视角和笔触深入到经济生活领域中去,向社会新闻和经济报道的交叉地域和边缘地带开进,引进社会新闻的一系列表现手法和写作方法,在其中作深度透视,使经济报道以全新的姿态和面貌,甚至以一种崭新的文体,卓然挺立于报纸的社会新闻大观园中。为了探索经济报道与社会新闻的结缘,寻找他们二者之间的契合点,南阳日报的《星期天》刊,在这方面也作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和尝试。一、抓“热点”题材经济报道,由于它本身存在的题材狭窄、内容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