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归吉官  郑琳琳 《档案》2023,(2):10-17+21
档案用户满意度是衡量档案馆档案利用服务质量和水平的标尺,同时也是进一步提出发展策略和科学进路的重要依据。本文运用问卷调查法获取数据,利用方差分析、交叉分析、相关性分析等数理统计方法对档案馆档案利用服务用户满意度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认为用户个体特征与其档案利用需求和行为息息相关,并直接影响着其对档案馆档案利用服务的满意度;用户对档案的利用受档案馆所处地理位置和基础设施影响;用户对档案的利用方式取决于档案馆数字化建设水平,最后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2.
基于对新媒体的概念、特征及其形式进行简要概述,理清新媒体相关概念,描述目前新媒体环境。研究将新媒体应用于档案利用服务工作的可行性,并对目前档案利用服务中应用新媒体的现状进行分析,列举出在新媒体环境中出现的问题,围绕问题提出了针对性的措施与解决方法。通过对目前新媒体环境下档案利用服务方式的利弊分析,结合档案利用服务工作性质,以寻求一个最优的档案利用服务模式,充分发挥档案价值,促进档案事业发展。  相似文献   

3.
侯垚 《北京档案》2018,(3):22-25
档案服务评价指标体系,是由多个指标组成的相互关联的体系,是反映档案服务工作效益的工具.档案服务评价日益引起社会关注,作为在档案服务评价研究中所占比例最大的评价指标体系更为其重中之重.本文在对我国档案服务评价指标体系研究领域三十多年(1985-2017)的文献调研基础之上,从档案服务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内容设计、权重确定、研究方法等方面入手进行综述,提出了从目标定位、体系框架等方面的建议,以推动评价指标体系的规范化制定.  相似文献   

4.
正档案利用的最终目的,是为社会服务。因此,档案部门和档案工作者的现实使命就是使档案利用工作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及信息环境有机地结合,立足社会的历史变迁,面向社会信息、知识的实际需求,调整工作机制与优化工作方式,最大程度地提供档案利用服务。在此,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述在档案利用过程中我们应作出的努力。一、利用者相关因素分析要想实现档案的利用价值,取得最佳服务效果,就必须研究和掌握利用者一方的活动规律。首先,考虑利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历史的角度分析了档案配送服务是档案利用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阐述了档案配送服务既是当代档案利用工作自身展的需要,又可促进档案工作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还是生成档案服务能力的创新模式;指出了做好档案配送服务工作需着重解决“转变服务观念、创新服务机制、加强理论研究”等几个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6.
董君 《兰台内外》2007,(4):12-12
档案的生命在于利用,只有通过利用,档案、档案工作、档案工作者才能实现自身的价值。在社会档案化已初露端倪的今天,如何发挥高校档案的服务功能,使之与学校、社会的发展需要有机的结合起来,是一个需要认真思考研究的问题。下面,笔者仅就发挥高校档案服务功能,谈一点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郭喻楠  田宇 《兰台世界》2016,(13):22-24
"使用与满足"理论,是一种受众行为理论,该理论以能否满足受众的需求作为衡量传播效果的基本标准,它强调对受众的研究。在档案利用服务方面,引入"使用与满足"理论,有利于档案部门从档案用户的角度审视档案利用服务,以用户需求为导向,进而优化档案利用服务。通过对"使用与满足"理论的内涵揭示和特点分析,并结合档案用户的利用心理、利用行为,探索档案利用服务优化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随着信息社会到来,档案服务工作日益受到社会的关注.档案服务既包括档案部门为社会利用者提供的直接服务,也包括档案部门为基层档案工作的健康发展所提供的指导性服务.档案服务机制是档案部门将档案资源与社会需求、档案工作与社会参与、档案事业与社会发展有机结合的纽带和桥梁.创新档案服务机制、提高档案服务效率,是档案部门不断探索和努力实践的课题.笔者试从档案建设、档案管理、档案编研、档案利用四大方面的服务创新,谈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9.
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使得人们对档案信息的需求在不断增加。特别是伴随着数字化、网络化等技术在档案领域的广泛应用,档案用户需求也在发生着明显的变化,进而对档案提供利用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如何全面认识信息化环境下档案提供利用工作的新特点,积极、主动地做好档案信息的社会化服务工作,是档案部门和档案工作者需要研究和解决的新课题。一、信息化环境下档案服务模式的新变化与特点1.由封闭型服务向开放型服务转变。传统的档案提供利  相似文献   

10.
开展网络环境下的个性化档案信息服务,直接影响到各级各类档案部门履行服务职能的质量优劣与社会关注度。适时开展网络环境下的个性化档案信息服务研究,对于加大个性化档案信息服务工作的力度,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开发档案信息资源工作的深入、提高档案工作的社会满意度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现从档案利用服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档案利用服务工作创新的必要性以及档案利用服务工作创新的对策等三个方面入手,谈一下对档案利用服务工作的看法和观点。一、档案利用服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1.主动上门服务意识不强。一些档案部门的工作方式,仍局限在接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视角出发,采用理论研究和实践结合的方式,介绍研究所航空产品档案信息服务现状,对当前航空产品档案信息服务工作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从供给侧进行分析。结合航空产品档案工作实践情况,提出档案信息服务机制,并从需求表达机制、决策机制、保障机制、获取利用机制和监督机制五个方面对优化档案信息服务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3.
服务机制是管理部门开展服务活动的组织形式和实现途径。机制灵活与否,对服务主体与服务对象之间关系是否融洽、服务是否有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档案服务机制是档案部门把档案资源与社会需求、档案工作与社会参与、档案事业与社会发展有机结合的纽带和桥梁。近年来,新泰市档案局(馆)立足当地实际,坚持"执档为民、服务群众"的理念,不断完善档案工作服务机制,强化档案资源建设、开发利用等方面能力,提升服务效能,  相似文献   

14.
文章首先对档案的利用价值属性进行界定,接着立足我校档案信息资源利用实践,阐述了档案信息资源对高校、社会、民生所发挥的重要服务价值,最后提出为进一步提升档案的服务成效以及档案服务满意度,需要与时俱进,推行多元化的档案服务。  相似文献   

15.
档案利用社会化是指随着社会的发展,档案利用工作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及信息环境有机地结合,立足社会的历史变迁,面向社会信息、知识的实际需求,调整工作机制与优化工作方式,最大程度地提供档案利用服务,实现对档案信息资源的组织、管理、服务、增值,在满足国家机关和企事业团体档案利用需求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公众对档案利用的需求。  相似文献   

16.
科技档案利用规律和情报服务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是档案工作永恒的主题,又是档案工作的最终目的。利用有它的规律和评价指标,掌握了它就会取得最佳效益,忽视或存在认识上的偏差,就不能取得应有的效益,甚至会取得负效益。因此我们必须研究档案利用的规律、利用效益及其评价指标,并在此基础上开展档案情报或信息服务工作。这里要说明的是,科技档案的利用规律和效益与文书档案相比,有许多不同之处。本文要研究的主要是科技档案利用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17.
档案资政服务与档案公共服务一样,是我国档案利用服务体系的重要内容。在档案利用服务理论基础上,基于档案资政服务与档案资政服务体系的内涵阐释,明晰我国档案资政服务体系的内容框架,具体包括中国特色档案资政理论研究服务体系、档案资政精品创作服务体系、档案资政知识传授服务体系、档案资政传播服务体系、组织内部的档案资政服务体系等基本内容;提出档案资政服务体系的“双引擎+两翼”结构模型,并分析各构成要素的互动关系;最后从供给侧、需求侧、制度政策和社会环境等维度提出运行建议。  相似文献   

18.
运用文本分析法对比分析2020年新修订《档案法》和2016年修正版《档案法》中"档案的利用和公布"内容的变化之处,主要体现在档案开放期限、范围、机构、渠道、办法、形式、要求、权责等方面.新修订《档案法》实施后各级档案馆面临着审核开放工作量激增、档案馆信息化建设缓慢、档案馆文化宣教功能亟须拓展、档案馆利用服务能力难以及时有效满足各方面需求、档案资源研究开发不能满足高质量发展需求以及档案馆面临被诉危机等问题和挑战.为此,需要有关部门尽快推进档案开放审核工作、加快档案数字化建设和档案利用服务创新探索、加强档案开放利用服务规章制度建设和馆藏档案资源的研究开发等工作.  相似文献   

19.
目前档案界通常用"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一词,将"开发"与"利用"结合在一起进行研究。对这种现象,本文分析了学界的不同观点,以"利用服务"为切入点,着重探讨了档案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服务的联系性和差异性,提出在研究中要树立区别研究意识,注重发挥两者相互促进的作用,以便使档案工作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档案利用工作的好坏是评价整个档案工作水平高低的最终的唯一标准。而我国档案利用工作仍处在坐等利用者上门的被动服务阶段,要改变这种状况,档案界必须面对现实,转变观念,克服盲目自爱心理,加大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力度,利用现代技术。采用多种方式,搞好主动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