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报纸编辑部是知识分子成堆的地方,编辑部的工作人员怎样才能跃进以保证报纸的跃进,编辑部工作人员怎样才能红与专,要想红与专首先应该解决哪些问题,这是报纸编辑部面临的重要问题.沈阳日报是采取这些步骤进行这些工作的.二月上旬曾开展过反浪费运动,但只是算了一下经济账,没有算政治账和思想账,因而运动不够  相似文献   

2.
常驻记者远离编辑部,常驻一省、一市、一地区,长年累月为眼前的任务奔波,久而久之,难免成为热蒸现卖的“肩挑小贩”。多少年过去了,回头一看,事业上没什么建树,业务上也没什么长进。不少同志为此苦恼。少写点“赶任务”的新闻行不行?不行!报纸所以要有自己的记者队伍,就是要记者采写本报需要的新闻。许多同志都有这样的体会,十天半月报上不见面,就睡不好觉。常驻记者的辛  相似文献   

3.
河南日报最近掀起了"学山西(日报)、赶山西(日报)"的热潮.经济工作部组织了评论研究小组、报纸内容和形式研究小组、典型报道研究小组,专门总结报道组织经验和研究先进报纸的经验.资料组连夜苦干,组织了"山西日报与河南日报的对比展览"和"各兄弟报纸的专题报道展览",供大家观摩.在"学先进,赶先进"的推动下,编辑部许多同志提出:"一人顶二人,苦学苦钻研,人人争先进,个个红又专"的口号.经济工作部采取集体研究,一人执笔的办法,突破了"言论关",现在七个管工业报道的同志已有六人写社论.  相似文献   

4.
编辑是杂家,别人这么说,自己也承认。本来嘛,当编辑不可能只编某一小类书,特别是地方出版社的编辑,看来分了工,实际上仍然面很广。因此,编辑得样样懂一点,门门沾上边,所谓杂,此之谓也。有的同志确实为这个“杂家”苦恼。既是杂家,顾名思义,不能专。不能专,岂非一事无成? 看起来,“杂”与“专”是矛盾的。然而,未免有点形而上学。其实,杂家之杂,不过指其横通而已,即知识面要广,了解的东西要多。但这并不防  相似文献   

5.
有一种论调曾经一度在知识分子中颇为流行。这种论调叫做“先专后红”论。据我看,这种论调的持有者之中,至少有这样一种人,在他们看来,所谓“先专后红”也者,实际上是想把“专”作为“红”的资本,而把“红”作为“专”的装饰。你很难说这种人的主要的真正的目的是什么,他只不过是想把这“专”与“红”当作两笔赌注,用来在他所想象的人生的赌场上押宝;他既不想真的“专”,也不想真的“红”,他无非是想用这两者互相辅助,作为他攀登他的“进身之阶”的两把拐杖而已。丁玲的“一本书主义”和艾青的“国际声望”,不就是被她或他当作资本和装饰的吗?然而这些据说是由于她或他带着其固有的荣誉参加了共产党而使党增加  相似文献   

6.
在报刊业的激烈竞争中,一家专业报要生存、要发展、要有所作为,就必须认清自己的性质和特点.为此,有必要进一步弄清专业报的“专”字.不“专”不行专业报姓“专”,这是社会进步和社会分工的必然,也是新闻事业发展的必然.社会分工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我国正大步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专业分工越来越细,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许多新兴的部门和行业相继诞生.在现代社会里,社会变动和发展的频率日益加快,人们对新闻的需求随之日益增加.人们已不满足只了解综合性新闻,也要了解专业性新闻,专业报便应运而生.因而社会分工是专业报诞生的本源;反映社会分工的信息,是专业报的使命所在.专业报从诞生的第一天起,就离不开“专”字.  相似文献   

7.
本刊讯5月28日,《首都医科大学学报》编辑部与首都医科大学期刊联盟成员共23家单位,在首都医科大学召开了"首都医科大学期刊联盟第五届学术研讨会"。本次研讨会特邀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院长郝振省、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情报研究中心副主任潘云涛,汤森路透中国区业务总监宁笔,《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电子版)主编陈杰,《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编辑部主任温少芳等进行了专  相似文献   

8.
在当今信息爆炸。知识爆炸的时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领域也越来越广阔,如果没有广博而丰富的知识,靠“单打一”写稿,是无法做好党的新闻工作的。通讯员要提高用稿率,有必要锻炼自己成为“多面手”,从中确立中心兴趣,即“杂”与“专”这两者是辩证统一、互相联系、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一个新闻工作者,如果只“专”不“杂”,兴趣不广泛,知汉面不广,底子不厚实,想“专”也无法深入,如果只“杂”不“专”,样样平分秋色,到头来时间耗去了,却是一无所获。但是,有一点是可以  相似文献   

9.
本刊讯《中国少年报》“知心姐姐”陪伴着一代又一代人度过了自己的童年。7月13日,“知心姐姐”卢勤携新书在中关村图书大厦举行“教你如何爱孩子”讲座及新书签售会。  相似文献   

10.
伍玲 《编辑学报》2009,21(5):458-460
从管理学角度介绍了"练编""习编""精编""尚编"的特点.认为编辑部在缺编、缺财等状况下,在充分明确岗位责任的前提下,要实行"精编"人才培养计划.介绍"精编"的"三级提升":编辑基本功的提升,与作者、读者情感交流的提升,事业观和价值观的提升.  相似文献   

11.
韩梅 《出版经济》2004,(5):75-77
在中国文学期刊普遍陷入前所未有困窘的今天,通俗文学期刊的老大--"今古传奇"杂志社,却利用自己的品牌优势作大作强"传奇"产业链,逐步形成自己初具规模的文化产业.到目前为止,今古传奇除了9个编辑部和出版部、图编部、宣传策划部、办公室、财务部、邮发部、读者服务部等部室外,还拥有自己的发行公司、广告公司、印务公司以及文化发展公司,真正办成了一个具有较强经济实力的文艺实体.  相似文献   

12.
书《毛泽东选集》第四卷的最后五篇文章《丢掉幻想,准备战斗》、《别了,司徒雷登》、《为什么要讨论的白皮书》、《"友谊"还是侵略》、《唯心史观的破产》,都是毛泽东同志对美国国务院发表的白皮书《美国与中国的关系》以及艾奇逊致杜鲁门信的批判,发表于1948年8月14日至9月16日.说它们是批判文章,倒不是时髦的提法,1962年李新、蔡尚思等编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通史》就把这五篇文章和一篇新华社编辑部的《无可奈何的供状》冠以"对美国白皮书的批判"的总标题.对"白皮书"的批判,在当时引起了全国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  相似文献   

13.
干部下放参加劳动锻炼能不能得到预期的结果,决定于两条道路斗争的情况.一条是以红带专,全面锻炼的道路;一条则是有专无红,片面锻炼的道路.这两条对立的道路,产生两种对立的劳动态度.前一种态度是自觉地进行劳动锻炼,具有明确的改造方向,并且积极参加社会活动,把改造自己和改造农村结合起来;后一种态度则是自发的埋头体力劳动,没有明确的改造方向,也不积极参加农村改造工作,劳动锻炼和改造自己、改造农村脱节.劳动锻炼要真正达到改造思想的目的,首先要看前一条道路能不能战胜后一条道路;前一种态度  相似文献   

14.
3月14日,某报一篇题为《媒体应从执迷八卦中抬眼看世界》的社评,从记者问民政部部长李立国最近有人把死猪"江葬"是不是因为付不起死猪的火葬费谈起,扯到官员的"嘴笨"和政府的执政能力问题,以及"全社会要适应"这种"沟通不好"。我一个字不贪污地把这段评论引录在下面——"中国必须解决官员同舆论的沟通问题,这不意味着在每一个具体事件中真能‘沟通好’,而是要形成对‘沟通不好’  相似文献   

15.
《出版参考》2013,(16):24
本刊讯(记者韩阳)5月31日,由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主办,中国少年报、中国儿童报、中国中学生报、中少在线、青少年阅读体验大世界联合承办的"百种好书"伴我成长之改变人生的十次对话"系列讲座活动在北京青少年阅读体验大世界启动。启动仪式上,作为"改变人生的十次对话"系列讲座活动的第一位主讲人,著名作家肖复兴先生与来自北京市新景小学的同学们,以"阅读:聆听生命"  相似文献   

16.
报纸工作是思想工作,在生产和文化大跃进当中,报纸工作必须跃进,而要实现报纸工作的跃进,首先必须实现新闻工作者思想的跃进.在中共上海市委的直接领导和帮助下,上海各报的领导和广大报纸工作人员,很早就开始注意了报纸工作者自身思想跃进的问题.早在双反运动开始以前,"红与专"的问题,在各报编辑部中就有了一定程度的醖酿,编辑、记者们纷纷考虑制订个人的红专规划,有的人并且带头初步订了个人的规划.春节刚过,全市开展了规模空前、声势浩大的双反运动,在这次伟大的战斗中,报纸肩负着开路先锋的重任,上海全市的新闻工作者,在市委领导下奋身投入了这个伟大战斗的第一线,表现了英勇顽强的精神,经受了一次重大的考验和锻炼.接着,各报先后展开了反"五气"的斗争,使上海各报工作人员的思想跃进了一步.在新民晚报编辑部内,思想斗争相当炽烈.他  相似文献   

17.
说起干一行与爱一行究竟哪个在先,常常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说法不一.在我的记忆中,雷锋同志是主张"干一行;爱-行,爱一行,专一行"的,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可也有人说,雷锋是什么年代的人,他的"干一行,爱一行",早已过时了,落伍了.如今是市场经济,双向选择,不仅不能强迫人们去干自己不喜欢的工作,还应以人为本,更多地提倡人们要努力实现爱一行,干一行.  相似文献   

18.
在县市区基层单位工作的新闻记者不仅要做采访写报道,还要编刊物当校对,更要写各式各样的材料,做接待干杂务等等,说是万金油式的"杂家"不为过。然而,如果只是"杂"而不"专",则业务水平终究难以提高,不能成为"专家"型人才,既"杂"又"专"是基层新闻记者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基层新闻记者为什么要"杂"。县市区基层单位的新闻记者主要包括宣传部新闻中心、地方报社、广播电视台的新闻工作者,基层工作分工不够细致,采访撰稿、编辑通联、发行接待、管理事务等等,样样都有,样样得会,特别是在  相似文献   

19.
80年代初,《中国少年报》发行量达到了空前绝后的1142万份,居全国报纸之首。而该报的"知心姐姐"栏目在全国小读者评选出的"我最喜欢的专栏"里,名列第一姜达雅记得那是1956或1957年,她二十七八岁。在《中国少年报》当编辑的她去南京出差,在照相馆照了一张标准像。照片上的她,辫子盘起来,微笑着。1960年,12岁的北京小学生卢勤也到照相馆照了平生第一张标准像。  相似文献   

20.
问:“编辑同志,我给你们寄去的稿子,不见音讯。听说通讯员的来稿没看,就装进大麻袋里了。”答:“编辑部确实有大麻袋,专装没有被采用的稿件。但是,对通讯员的来稿,编辑同志还是认真过目,精心挑选的。如发现新闻性强的好稿,就及时向版面推荐。”问:“请你说说不被采用的稿件的毛病在哪里?”答:“没有被采用的来稿,应该结合具体稿件来分析。离开稿评稿,不好说清楚。但就我接触到的通讯员来稿,一般有‘四种病’,即‘单字号’,‘全字号’,‘通字号’,‘老字号’。“所说‘单字号’,就是品种单一。大多是消息、通讯,很少看到速写、特写、来信、小言论等多种形式的新闻来稿。老吃过油肉,还能不腻味吗?饭桌上需要花样,版面上也需要多品种的稿件。“所说‘全字号’,就是大而全的一般化稿件。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