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7 毫秒
1.
再论图书馆人才的需求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适应高校图书馆事业发展需要 ,必须从战略高度看待人才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建立以部室主任为骨干的人才队伍 ,建立和完善人才培养机制 ,加快图书馆人才成长 ,促进人才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2.
论文对图书馆学家柳诒微的生平和历史影响,对教育事业的关爱与培植学生,以及其在图书馆工作中注重强化特色、管理、服务与人才培养,尤其是在目录学、版本学研究领域的突出贡献等诸方面进行了评述和评价,赞扬他为国家、为人民、为图书馆事业做出的杰出贡献和高贵的人生品质。  相似文献   

3.
王浩 《新世纪图书馆》2013,73(11):6-9,82
图书馆学学术创新的研究,旨在促进图书馆学学术的健康发展。论文一方面从学理上分析了图书馆学学术创新的内涵和原则,其原则体现在新颖性、科学性、系统性和批判性四个方面。另一方面从实践的角度探讨了图书馆学学术创新的实现,涉及创新思维、技法、环境、人才等因素。图书馆学学术创新对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为图书馆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动力基础。  相似文献   

4.
图书馆学术规范指引着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帮助图书馆学界明确自身的职业理念,给图书馆学界的言行提供指导。一方面,图书馆学术规范的研究视角包含了国家、社会、个体层次,可用图书馆价值解释其内涵,另一方面,其实现的保障条件可以从法律、组织、人才、赏罚方面来认识。图书馆学术规范的研究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最终目的在于促进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有必要保持研究的多元化。参考文献5。  相似文献   

5.
人才培养是一个复杂的工程。影响人才培养和成长的因素有诸多方面,如人才培养和使用机制、环境、政策、社会经济条件以及培养措施等等,这些因素对人才的培养和成长都有重要的影响。档案部门要培养人才,让人才健康成长,就必须从影响人才培养和成长的众多因素着手,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关的措施,为人才的培养和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相似文献   

6.
<正> 八十年代的岁月光彩给蕴藏丰富能量的高校图书馆事业注入了爆发力。事业在发展,人才在成长,其业绩与成果就在《大学图书馆通讯》——《学报》的篇篇页页上被负载着,呈献给历史的祭坛。《大学图书馆通讯》的50期既有编辑者的无私辛劳,也有高校图书馆界全行业的热心关注。它由侧重于传播信息的《通讯》走问力求登临学术殿堂的《学报》,正是各种力量汇集的发展。沟通情况,深入研讨,不仅使人员素质的提高有所凭借,也为交流经验,研讨学术提供园地。老的一代将在此留下历史的屐痕,新的一代又从中吮吸乳汁;既闪烁着战斗的火  相似文献   

7.
论文从四个方面分析了专业职称评定价值导向下的图书馆人才危机状况.(1)只为评职称写文章,导致图书馆人才的功利性十足;(2)必须是图书馆的专业文章,才有资格评图书馆的职称,导致对非图书馆专业背景的图书馆人才的不公和无用武之地;(3)图书馆的管理机制不利于人才成长,导致图书馆留不住人;(4)为评上职称和保住职称,各类图书馆文章铺天盖地,学风泛滥,导致图书馆人才的畸形发展.  相似文献   

8.
发挥高校图书馆的优势搞好学生素质教育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人才的培养和成长,必然要充分利用人类积累知识财富的高校图书馆.高校图书馆的根本任务,就是要根据教学和科研的需要,收集整理和提供各种文献资料,为广大师生服务.它是学校的文献情报中心,是为教学和科研服务的学术部门,具有教育和情报双重职能.所以,高校图书馆对于人才的培养起着很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新时期中小型图书馆创新人力资源的建设举措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权  韩明杰  潘薇 《图书馆论坛》2002,22(5):147-148
结合本馆实践,论述了中小型图书馆面对人才匮乏的挑战,在营造人才培养环境和加速人才成长方面应采取的举措。  相似文献   

10.
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推进图书馆事业可持续发展,课题组面向广东青年图书馆员展开调研,编制2022年度广东图书馆青年发展报告。广东图书馆事业已经形成较高素质的青年人才队伍,青年馆员具有较强的职业认同和专业认知,能够取得工作与生活状态的平衡,也对加强培训和提高待遇有一定的诉求。针对青年图书馆员提出的问题,课题组提出加大支持力度、建立激励机制、探索成长创新模式、打造学术能力提升品牌等建议。  相似文献   

11.
周权 《津图学刊》2004,(3):59-60
通过对大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使用图书馆的教育,使我们看到图书馆在高等院校培养人才方面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郭伟 《编辑学报》2018,30(2):137-140
大多数学术期刊与新媒体融合的效果不理想.通过文献及实际调查研究学术期刊新媒体的规模,总结、归纳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导致学术期刊新媒体关注度低、互动性差、推送频率低的原因.提出实现学术期刊与新媒体深度融合需要解决的几个关键性问题: 科学谋划,合理定位新媒体; 加强内容建设,凸显平台特色; 打破技术壁垒,培养新媒体人才; 探索、创新媒体融合模式; 建立客观的学术期刊新媒体影响力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13.
随着中华古籍保护计划的启动,古籍保护人才的培养日益受到关注。笔者近年来多次参加古籍保护培训班的学习,结合培训实践并做了相关文献调查,总结出古籍人才培养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及古籍人才培养中存在的细节问题,并提出相应解决对策,为今后古籍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黄英娟 《编辑学报》2020,32(4):469-472
探讨《高分子学报》在创刊初期(1957—1966年)、复刊后成长期(1978—2000年)以及蓬勃发展期(2001年至今)3个阶段对我国高分子学科建设的推动作用以及在高分子人才培养方面所起的作用。研究发现,科技期刊在助力与引领学科发展、培育新兴交叉研究方向以及人才培养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高分子学报》60多年的发展表明,科技期刊只有以传播最新科技成果、推动学科发展、发现和培养科技人才为己任,才能为服务世界科技强国与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做出实质性贡献。  相似文献   

15.
依据新疆出版业和本地人才需求现状,提出编辑出版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在兼具一般应用型人才素质基础上,提出具有先进意识、技能扎实的应用型人才作为新疆编辑出版教育培养人才的特色。结合人才培养目标,探讨课程体系与当地文化结合,实践有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6.
丁佐奇 《编辑学报》2019,31(6):606-609
科技期刊是学术传播的重要载体,也是智库的重要知识来源。我国科技期刊与智库建设的水平相比于发达国家仍有较大差距。如何在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大背景下,充分发挥和提升科技期刊的智库功能,实现科技期刊与智库的功能融合,促进两者互动发展是需要认真审视的问题。建议重新定位科技期刊的价值和功能,挖掘科技期刊在提供咨询和评价、捕捉科技热点、培养和整合人才、搭建交流平台、打造全媒体宣传、促进学科建设、催生智库产品等多方面的功能,探索建设智库型期刊和媒体智库的措施,为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提供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7.
马仁杰 《档案管理》2021,(1):117-118
安徽大学是一所红色基因鲜明、具有优良革命传统的高校。安徽大学档案馆藏档案记录有共产党人蔡晓舟抽刀断指,誓死筹建安徽大学的感人故事。蔡晓舟通过任教、创办学堂从事革命活动,提出"不设大学何以造就专门学术之人才"思想,于1921年7月联络同道组成"安徽大学期成会"。同年,在面向安徽政界、商界和学界名流陈述"报告安徽有设立大学必要之意义"时,抽刀断指,用鲜血书写了"誓死建成安徽大学"八个大字。在誓死筹建安徽大学意志的感召下,终于在1922年3月20日正式成立"安徽大学筹备处"。该筹备处虽于3年后搁浅,但坚持要创办安徽大学的意愿从未间断。  相似文献   

18.
文章分析了中医药科技期刊国际化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提出国际化发展策略。认为面对中医药国际认可度提高、国内发展政策利好的机遇,中医药科技期刊办刊人应认识到中医药科技期刊还存在学术体系相对封闭、结构不够合理、国际影响力不高、市场化程度低等问题,要从突出品牌特色、优化整体布局、培养吸纳人才、完善内部管理等方面不断提高中医药科技期刊的国际影响力和传播力,从而推动我国中医药事业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19.
通过分析学术期刊支持青年学术人才成长何以可能、何以可为,为推动学术期刊高质量发展和青年学术人才健康成长提供借鉴。文章基于对学术共同体的广义理解,阐述了学术期刊与学术共同体之间存在互促共进关系,分析青年学术人才作为学术共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术研究发展具有的独特价值,并总结其学术成长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身份歧视、与学术共同体其他成员互动交流有限、学术培养有待加强等。据此,提出学术期刊支持青年学术人才成长的实践路径:强化平台作用,提供公平的展示机会;强化阵地作用,进行有效的学术引领;强化纽带作用,搭建顺畅的交流渠道。  相似文献   

20.
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的高校信息素质教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的竞争实质上就是人才的竞争,是创新能力的竞争。本文从新时期创新人才素质要求以及信息素质教育的内涵出发,阐述了信息素质教育在创新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并对高校如何围绕创新人才培养开展信息素质教育提出了一些基本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