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书评文体是一种比较灵活的体裁,包括议论体、叙述体、褒贬体、书信体、对话体等。从以往书评创作的实践中,可以有一些初步的认识。以下分别举例作一些说明。 (一) 根据图书的内容而作的有针对性的评价、论述的书评,是一种议论体的书评。采用议论文的形式,往往围绕被评图书的内容或主旨展开论述。这种书评大多是对学术性论著的评论。老一辈编辑出版家赵家璧同志的《编辑忆旧》一书,是他在30年代从事进步编辑出版工作的同忆录,它以良友图书公司为半径扩展成一个面,描绘出当时进步出版事业的概貌。著名编辑家罗竹风同志曾经为这本书写过一篇书评,题为《读〈编辑忆旧〉》(《杂家与编辑》),称它是一部“书的报告文学”,“是一部有血有肉的特殊创作”。罗老是站在文化出版史的高度去评论这本书的。  相似文献   

2.
君记否?一年前当《中国图书评论》这个新生命呱呱坠地时,她这样规划自己的未来:“《中国图书评论》是全国性的综合性的图书及出版工作评论刊物。它评论图书,也兼及刊物;它以社会科学、文学艺术新作的评论为主干,又以自然科学和科学技术著作的评论为缀技。”  相似文献   

3.
中央宣传部出版局1985年五月在济南召开了全国图书评论工作会议,对全国图书宣传评论工作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为了使各地的图书评论工作更好地开展起来,中宣部出版局编辑了《书评工作指导与探索》一书。  相似文献   

4.
书评可以扩大书的影响,书评可以帮助读者选书,书评可以提高图书质量,书评是联系出版社、作者、读者之间的纽带,优秀书评可以帮助读者了解一本书的价值,书评有助于党的出版方针的贯彻执行。在此向您推荐中国书籍出版社出版的《书评例话》一书。本书精选了《图书宣传评论与编辑工作》、《图书评论的理论与写作》等评论文章,对出版工作者具有实用价值。本书的读者对象:新闻、出版工作者、从事理论研究人员及高等院校的有关师生。本书由人民出版社总编辑吴道弘同志撰  相似文献   

5.
南京日报原副总编辑卢健同志在去年5月份离休后,一直关心党报的工作。她在担任副总编辑期间,分管理论宣传,经常撰写评论文章。现在,报社理论部的同志只要看见她,总喜欢主动找她探讨当前理论宣传中的新问题。她也总是满腔热忱地和大家一起研究、商量,有时还自己动手写文章。她主动为《周末》撰写了《知识使人明智》和《只问攀登莫问高》等漫谈文章。在这一年里,  相似文献   

6.
记得学生时代读书,想在一本书上找到几个错别字是很难的事情,现在自己做了编辑,却发现满世界的书想找出几本没有错别字的反而变得很难了。曾经让自己觉得很神圣很崇敬很向往的“编辑”这两个字眼不再给读者带来安全感了,读者的抱怨和不满越来越多,就连作为图书编辑的自己也常常对此感到困惑和无奈。曾有编辑把图书编校质量的检查比作是悬在编辑头上的一把刀,这足以说明编辑自身对所责编图书编校质量的担心和不自信。是什么创造了一个“无错不成书”的年代?难  相似文献   

7.
图书差错与编辑培训林穗芳【北京】近年图书质量下降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严重关切。由于粗制滥造的书越来越多。“无错不成书”的现象成了日常文化生活中令人感慨的话题。前两年报上曾发表过一篇用词很有分寸的评论,说这概括了“部分”图书质量的现状。这一“部分”到底有...  相似文献   

8.
12月上旬,中宣部出版局和中国图书评论学会两次邀集在京的120多家出版社就加强书评工作问题举行座谈。与会的各出版社负责人和负责书评工作的编辑参加了座谈会并就书评工作提出了很多好的建议。中宣部干部局局长、中国图书评论学会会长伍杰同志就加强书评工作问题讲了话。他强调了书评对读者的导向作用和对出版事业繁荣的促进作用。提出今后《中国图书评论》杂志要评好书,评有争议的书,评热点书,评倾向性问题,文章要短,信息量要大,可读性  相似文献   

9.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邓小平同志的这一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论断,正被各行各业所认识,所理解,并迅速转变为群众性的行动。一个“科技兴国”、“科技兴省”、“科技兴业”的洪流又一次荡涤着神州大地。然而,一些出版社还没有“科技兴社”的春天气息。对于几百年乃至几千年一贯制的一只笔、一张纸、一张桌的传统陈旧的编辑手段无动于衷,对于党中央提出的“依靠科技进步,实现第二步战略转移目标”的伟大号召只编在书上给他人看,让他人做。这种因循守旧、满足于在历史长河中爬行的思想意识和落后的管理机制,极大地束缚着出版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编辑的苦衷     
全国现有一百五十多个出版社,有一支人数不少的编辑队伍。三十年来,他们对于提高我国图书出版质量起着重要作用。可是编辑人员却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大学的教师和科技工作者正在评定职称,绝大多数编辑却享受不到这种荣誉。他们年复一年,辛辛苦苦,头发白了,满面皱纹了,却一直在默默无闻地“为他人作嫁衣裳”。有些老编辑呕心沥血,培养了一代、两代作家,这些作家受到社会上的尊敬,而编辑却不为人所知。一旦遇到所编的书出了问题,还要受到株连。林彪、“四人帮”横行时期,许多编辑人员就是因为编了一本书而惨遭迫害的。  相似文献   

11.
拿出选题,容易;拿出好选题,不容易!这里边凝聚了编辑的创造性劳动,编辑也是一个创作者。一本成品图书,它的出版就像母亲“十月怀怡”终于分娩一样,那种喜悦自不必说。因此由编辑去宣传自己策划的书,就像介绍自己“孩子”的孕育、成长过程一样,充满激情,也最具有说服力。图书出版后,编辑是最有资格对其进行评价的了,他(她)一般能相对客观公正地看待作品,在这里,编辑担当的角色是评判者。  相似文献   

12.
这是一本为科技期刊编辑人员编写的基础理论书。全书通过绪论、编辑工作概要、选题、细稿、审稿、稿件加工、技术加工、校对,出版与印刷等章节,系统地阐明了编辑工作的性质、特点和方法。该书对于从事科技期刊编辑的同志是一本实用性强、有指导作用的读物,对于从事其他刊物和图书、报纸编辑工作的同志也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图书出版工作发展很快,出书品种迅猛增加,面对众多的图书,读者如何选购图书、选读图书已成为一个突出的问题,这也为编辑做好书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使书评活动和购书、读书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书评的作用,通过书评活动使读者了解图书的出版状况、基本内容、主要特点,还需要编辑做大量的工作。这几年书评工作虽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同图书发展的形势还不相适应,出书多,评论少的矛盾仍很突出。编辑重视出书、忽略书评现象较为普遍。 一、书评工作的现状及问题 二、内容介绍多于评论。我们常常把书评叫作“图书评介”,应既…  相似文献   

14.
在图书营销策划中,编辑始终处在主体的位置上。编辑、生产、发行三大环节都需要编辑亲自参与、过问、设计。《书籍编辑学概论》一书将编辑定义为“出版准备书稿”。这一定义大大限制了图书编辑的活动,  相似文献   

15.
一、撰写图书宣传文章的意义和作用1.扩大图书发行量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编辑,不仅要对图书的质量负责,还要对图书的结果负责。所以,编辑要积极参与图书的宣传、促销工作。其中一个重要手段,就是写好图书宣传文章,引导读者选购、阅读所需要的图书。这个任务,只有编辑有条件完成。因为编辑最了解图书的特色和质量,了解作者的情况和成书背景,也了解同类书的情况等,对图书最有发言权。过去说,“好酒不怕巷子深”。现在不同了,“好酒也怕巷子深”。好书宣传不到位,读者得不到信息,同样销售不出去。人家的书虽然差一点,但宣传得好,同样销量大。因此,…  相似文献   

16.
各参选出版社、团体会员单位: 今年,是“中国图书奖”评选的第十个年头。十年来,“中国图书奖”作为由中宣部、新闻出版署直接领导下的中国图书评论学会承办的国家级综合性图书奖,在提高出书质量,多出好书,繁荣出版方面起到了重要的推进作用,同时也反映了数百名获奖图书的责任编辑为两个文明建设所做出的巨大贡献。为表彰获奖图书责任编辑,展示他们的敬业精神和为多出好书,繁荣出版所付出的辛勤劳动,经中宣部、新闻出版署、全国版协有关领导同意,中国图书评论学会决定举行“中国图书奖”十年纪念活动,除编辑出版《“中国图书奖”十年纪念画册》一书外,将在第十届中国图书奖颁  相似文献   

17.
做编辑工作的时间虽不长,却能在“方格”之间感受到为他人作嫁衣裳的甘苦,也为自己工作之旅的最后历程能在编辑岗位上规规矩矩地画上一个句号,感到莫大的欣慰。于溪同志说:“人已下岗,情系出版。”这两句话说得多好,它表达了出版界老同志的情愫,反映了老同志对出版工  相似文献   

18.
“为人作嫁”不得偷人“衣料”编辑这一行被人称之为“为他人作嫁衣裳”。这个说法,虽然消极了一点儿,可它真实地反映了这一行的工作特点。难道不是么?在浩如烟海的古今书籍中,哪一本、哪一册,不曾留下编辑的劳作?在众多的古今著名作家中,哪一个、哪一位,不曾得到过编辑的帮助?可是,人们、包括后世的人们,他们记住了曾经对自己的成长起过作用的书名,记住了曾经在自己心目中产生过影响的作者,可有谁能知道这些书的编辑姓甚名谁? 但是,尽管如此,在我们的出版事业中,在我们的编辑队伍  相似文献   

19.
“甘当无名英雄”,“兢兢业业为他人做‘嫁衣裳’”。与张万象同志共过事的人都这样讲。 记得,有一次在与新华社国内部编辑座谈时,张万象同志讲,“当编辑就要有牺牲精神,否则当不了好编辑”。到今年,张万象同志在新闻这块沃土上,已经耕耘了30年,其中大部分时间是做编辑工作,要说“牺牲”,张万象同志“牺牲”够多的了。经他组织编辑的稿子究竟有多少,好稿有多少,现在连他自己也说不清楚。但是,令他感到安慰的是,自己不仅为党的新闻事业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同时也交了一大批记者朋友。  相似文献   

20.
为了进一步推动图书评论工作,加强对出版工作的指导,系统地反映建国后我国图书评论工作的成果,促进和指导读书活动,中宣部出版局决定编辑《中国图书评论选集》。这一决定得到全国出版单位的大力支持,先后推荐了书评资料3000余篇。经《中国图书评论选集》编委会选出近300篇,约100万字,编成《中国图书评论选集(1979——1985)》,分为上下两卷,将由山西书海出版社于年内出版。这套书评选集展示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书评精粹,不仅对文化教育部门推荐好书、指导职工和青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