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战略联盟企业间知识转移障碍及其消除:一个文献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杰 《图书情报工作》2011,55(16):95-98
战略联盟企业间知识转移是企业获取知识的重要方式之一,但是,战略联盟企业间既竞争又合作的关系使得成功的知识转移并不容易实现。从知识特征、伙伴特征及企业间冲突三个方面对战略联盟企业间知识转移的障碍因素进行综述,并从信任和联盟知识转移管理能力两方面讨论知识转移障碍的消除,希望能为战略联盟企业间知识转移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竞合关系的角度研究了企业参与知识共享的动力问题,通过供应链中知识共享强弱联系两个视角,利用委托——代理模型研究了知识共享的激励问题,综合分析了企业间关系、企业知识共享的能力以及风险因素等对知识共享的影响,为供应链企业间的知识共享提供基本激励策略.  相似文献   

3.
逆向供应链中的知识管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考虑复杂产品的回收、再制造和材料循环等对高新专业技术的需要,以及供应链中优势互补的协作关系,提出了知识型逆向供应链。与一般以材料、产品和服务为中心的逆向供应链不同,知识型逆向供应链的核心是对包括产品回收再制造专利技术、配件标准和商业机密等知识资源进行共享的契约关系。本文分析了知识型逆向供应链的特点,提出技术指导型、联盟标准型和知识互补型三种知识型逆向供应链结构模型,并对其中的知识交流,尤其是隐性知识的流动转化形式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针对图书馆联盟知识转移中知识产权风险内容的分析,指出通过强化知识产权管理、谨慎选择合作成员馆、引入第三方的监督体系、建立有效的信任机制以及加强知识产权风险评估机制来降低图书馆联盟知识转移中知识产权风险。  相似文献   

5.
在知识联盟中,知识转移与知识创新是密不可分、融为一体的,图书馆联盟的知识转移吸收过程中往往会激发知识的创新。知识转移的有效程度,直接影响了图书馆联盟知识创新的能力与效果。图书馆联盟成员间因知识资源的不均衡而存在一定的知识势差,从而形成知识的流动与转移。联盟成员间知识的转移包括载体层、信息层、知识层、能力层,建设通畅的知识转移通道能够保证知识的良性循环。图书馆联盟的知识流动是一种动态循环的过程,具有计划性、复杂性、永久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图书馆联盟知识转移障碍及其消除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图书馆联盟知识转移是发生在联盟成员之间的知识转移,具有"组织间"和"组织内"双重性以及动态复杂等特点。在图书馆联盟知识转移中存在"知识粘滞障碍"和"知识嵌入障碍"。障碍消除需要以建立图书馆联盟知识共享文化为主导,以制度安排和技术利用为辅助的解决方案。知识转移过程可以看作是障碍消除的过程。在此认识基础上可以建立基于障碍消除的图书馆联盟知识转移模式。  相似文献   

7.
知识转移对图书馆具有重要意义,而知识源建设是其前提条件。图书馆知识源建设分为单一图书馆知识源建设和联盟图书馆知识源建设。单一图书馆知识源建设在内容上分为主体知识库、支持知识库和常见问题作答库,在技术支持上分为支持用户方便使用图书馆资源的系统、实现馆内知识转移的系统、支持用户培训的系统;联盟图书馆知识源建设在内容建设上分为联合编目、合作研发数据库、共建网络联合知识导航系统,在技术支持上分为面向异构系统的互操作与面向异构系统的数据集成的两种类型。  相似文献   

8.
知识转移对图书馆具有重要意义,而知识源建设是其前提条件.图书馆知识源建设分为单一图书馆知识源建设和联盟图书馆知识源建设.单一图书馆知识源建设在内容上分为主体知识库、支持知识库和常见问题作答库,在技术支持上分为支持用户方便使用图书馆资源的系统、实现馆内知识转移的系统、支持用户培训的系统;联盟图书馆知识源建设在内容建设上分为联合编目、合作研发数据库、共建网络联合知识导航系统,在技术支持上分为面向异构系统的互操作与面向异构系统的数据集成的两种类型.  相似文献   

9.
针对情境知识转移行为关系研究,发现知识转移行为具有社会性动机、关心组织动机以及近景与远景动机。对隐性知识转移的内涵结构归纳得出:情境下知识转移存在着角色泛化与狭窄、强调知识转移中人际关系和个人积极主动性的特点;对隐性知识转移前因与后果变量有关的研究进行了分析,并从个体和群体层面指出了研究知识转移行为的异同点,为中国情景下隐性知识转移行为实证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图书馆联盟知识转移与共享文化的价值观体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图书馆联盟知识转移与共享文化的价值观体系主要有三个方面:核心价值观,即最大限度地满足联盟活动中各类知识接受者的知识需求;强关联价值观,包括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种类齐全、结构完善,知识服务适时方便与讲求效益,重视信息技术和知识(信息)系统建设,交流至上等;弱关联价值观,包括以人为本、知识创新等.参考文献13.  相似文献   

11.
国内外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知识转移的知识产权风险和激励问题进行了研究,但大部分是理论上的研究, 主要关注的是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对于社会环境激励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文章在总结现有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分析了 知识转移中知识产权风险产生的原因和主要表现,并指出应构建新的知识转移激励机制,主要包括:建立物质激励、精 神激励以及社会环境激励相结合的激励机制;建立知识转移激励的考核机制。  相似文献   

12.
张嵩  张旭 《图书情报工作》2010,54(22):102-65
结合社会网络的结构特征和知识转移主体的内驱力建立隐性知识转移的概念模型,以IT行业为实证对象,利用结构方程模型(SEM)分析知识转移动机和组织文化环境对网络密度、网络中心性、结构洞和网络规模在隐性知识转移中的调节机制以及知识转移主体吸收能力的中介作用,总结主要研究结论并为企业知识管理实践提出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3.
从高校知识受众的独特视角考量,影响高校图书馆知识转移的因素包括知识受众的阅读心理、知识接受心理及其认知结构。因此,高校图书馆要树立知识受众本位的观念,参与大学生信息素养培养,加强知识发现的力度。  相似文献   

14.
在阐述隐性知识内涵的基础上,对知识创新的SECI模型及构成要素进行分析,并对知识创新的关键要素--创意进行深层次的探讨,指出隐性知识转移不仅贯穿于知识创新的全过程,而且始终发挥主导性的关键作用,是知识创新形成的核心动力。在创意过程中,知识创新者首先要具有创新意识,创新始于对客观事物的感知,通过感知可以产生特定的心理活动,从而产生对客观事物的思维和想象,然后通过知识整合形成创新方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意义]为更好地克服知识管理过程中所遇到的障碍,提出应该将交互记忆系统纳入到知识管理流程中来,构建基于交互记忆系统视角的知识管理的整合模型。[方法/过程]基于知识管理理论、信息管理理论综合探究现代企业在运营过程中如何进行知识管理,进而不断地提升企业的价值与绩效。首先,在共享情境下构建围绕组织目标的知识管理一般模型;其次,在对交互记忆系统进行定义的基础上,构建起基于交互记忆系统视角的知识管理整合模型,旨在不断提升企业的知识管理能力;最后,对本研究的主要内容进行讨论和总结,并对未来研究提出合理化的意见和建议。[结果/结论]本文所构建的知识管理整合模型的基本分析主体是个体层面、团队层面以及组织层面。本研究在对信息输入的具体形式进行阐释的同时,对在交互记忆系统和知识管理流程作用下,原有的显性知识、隐性知识以及其他信息的作用结果进行描述。同时也探究了TMS分别对知识获取、知识转移与共享、知识整合与创造以及知识利用等4个知识管理流程的影响与作用。本研究基于交互记忆系统视角构建的知识管理模型对知识管理理论研究和实践发展都具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针对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大背景,以提升高校图书馆知识转移效率为研究主题,探究适宜的知识转移模 式。基于知识治理的视角,分析高校图书馆知识转移的定义内涵、影响因素与模式,剖析知识转移存在的问题,提出 选择影响高校图书馆知识转移的组织结构、机制与制度,进而得出基于知识治理视角提升知识转移效率的理论框架, 并探究知识转移过程与知识治理机制的匹配。本研究为提高高校图书馆知识转移过程的效率提供全新的视角,对提高 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企业竞争情报采集与反应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阐述企业竞争情报采集与反应的重要性。运用博弈论中的古诺模型,分析处于竞争状态中的两个企业,比较具有相同和不同竞争情报能力条件下,企业可获得的收益和投入产出比,并据此推断应当采取的措施,为企业制定合理的竞争情报战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将知识整合概念从建立在过去的知识分散性基础上转移到知识离散性基础上,接着分析知识离散性根源:空间离散与认知离散。在此基础上,基于过程视角把解决空间离散的知识编码、知识传递环节归为贡献知识阶段,把解决认知离散的知识解码、知识重组环节归为组合知识阶段,并归纳出影响团队知识整合的四类关键因素:渠道、氛围、动机和能力。最后提出两点管理启示。  相似文献   

19.
基于精神契约的图书馆隐性知识转移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图书馆隐性知识转移离不开精神契约的支撑。激励、信任、文化、沟通、学习等要素的融合共同搭建起精神契约的交易维度、关系维度和团队维度平台,从而促进图书馆隐性知识的转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