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彊村丛书》本《小山词》作为晏几道的重要版本,其有得有失。其得主要在于:首先,词人刻词占据得天独厚的优势。其次,《彊村丛书》本《小山词》底本择善,校勘尤精。该本综合用多种辅助本,以及其他词籍,进行了详尽的校勘,在误字的订正,缺字、脱字或衍字的改正,字词顺序颠倒的校正等方面,都胜出其他版本一筹,堪称“善本”。然而,即使这样一个善本在目录编排、校勘、考证方面,也存在一些缺憾。尽管如此,瑕不掩瑜,《彊村丛书》本《小山词》“善本”之誉,仍当之无愧,依然有不可替代的文献价值与文学价值。  相似文献   

2.
梵呗三释     
释“契”自《出三藏记集》卷十三记支谦“制《赞菩萨连句梵呗》三契”始,梵呗即称“契”。此处“契”字何义?或解释为“犹部或篇”(如《汉语大词典》),或解释为“章”(如《中国大百科全书·宗教》)。这种解释在语意语法上固然不错,但考察“契”字的词义,除了佛教史籍在谈到“梵呗”时用“契”作量词外,在其他古代典籍中尚没有相似的用例。《汉语大字典》未收量词的义项似乎不无道理。契字的本义可能是“刻”;又释为券证、文书,此后又有引申义“要约”“相合”等。虽然“文书”之义可能派生出“篇”“章”的量词之义,但缺乏其他…  相似文献   

3.
词类是词的语法分类。汉语词可以分类,汉语词一般都有固定的归类,在今天已成定论。但有一部分词偏偏很活跃,不愿“从一而终”,于是酿成了一场至今尚未了结的悬案——词的兼类问题。从我国第一部语法书《马氏文通》的“词类通假”学说到今天的词的兼类或活用,经历了众多转折——《国文法草创》的“词类活用”学说;《中国现代语法》的“词的变性”学说;  相似文献   

4.
“眼”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有一个解释是“事物的关键所在”,《辞海》将之引申为“章的精要处”,故“新闻眼”即指一篇新闻的精要所在。它在新闻作品中,可以是一个词组、一句话或一个段落,也可以是标题或导语。  相似文献   

5.
《出版参考》2005,(6):43-43
“圣经”一语,在大部分欧洲语言中的名称,都来自希腊语“书”一词,汉口文译者译成了(《圣经》,给这部书增添了神圣、奥秘、凛然不可侵犯的色彩。(《圣经》是一部宗教法典。它分(《旧约全书》和(《新约全书》两部分。(《旧约》共有三十九卷,原是犹太教教义的神学经典,后来基督教兴起,被其全部承受过去,称为(《旧约》,  相似文献   

6.
“疗愈类”读物是与阅读疗法理论相伴而生的一个概念,对其界定尚无定论,我们大致可以把它理解为是那些能够抚慰心灵、有利身心健康、辅助疾病预防和治疗的读物。它们是阅读疗法赖以实施的物质基础,是阅读疗法实施过程中读者在治疗师咨询指导或自我帮助下,有选择性地去阅读的读物。  相似文献   

7.
文字与辞书     
什么是辞书? 《辞海》(一九七九年版)解释说:辞书是“字典、辞典、百科全书、专科辞典的统称”。《辞书研究》杂志还把年鉴、类书等也列入辞书的范畴。辞书是解释社会生活中的字、词、语汇和百科名词,辅助阅读的工具书,因此,辞书与文字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出版视野》2006,(1):45-45
“圣经”一语,在大部分欧洲语言中的名称,都来自希腊语的“书”一词,汉文译者译成了《圣经》,给这部书增添了神圣、奥秘、凛然不可侵犯的色彩。《圣经》是一部宗教法典。它分《旧约全书》和《新约全书》两部分。《旧约》共有三十九卷,原是犹太教教义的神学经典,后来基督教兴起,被其全部承受过去,称为《旧约》,用以区别基督教形成之后编成的《新约》。《新约》也是一部反映巴勒斯坦地区古代社会生活的文学作品和文献汇编。  相似文献   

9.
词学的文化追求──阅读《中国词学大辞典》徐枫早在30年代中期,词学大师夏承焘先生就曾计划写一部“为词学总结”的《词学考》,因抗战爆发而被迫放弃;60年代,又欲请人编写《唐宋词辞典》,亦因动乱骤起而未果。许多年来,夏先生无时不在惦念此事,但直至先生于1...  相似文献   

10.
世纪末的“误读”世纪末的时候,最大的阅读热点是什么?也许就是世纪末本身了。因此,它也就成了世纪末最大的一个出版热点。在稍微大一些的书店里,你只要在电脑查询中键入“世纪末”一词,电脑便会告诉你,这里有三四十种书名中有“世纪末”一词的书供你在世纪末的时候阅读。不光“世纪末”,要是查询“本世纪”、“二十世纪”、“展望”、“回顾”一类的词,一样会吓你一跳。年初的时候,上海远东出版社出了一套两本的《1999的告白》,这也是为世纪  相似文献   

11.
《阅读史》的第七章,作者曼古埃尔向我们介绍了图像阅读在阅读史中的体现与发展。关于图像阅读,作者对其的考察主要专注于宗教传播上。例如,书中提到,安锡拉的圣尼勒斯在其家乡修建新修道院时曾提议,不要以圣徒、狩猎场景和鸟兽等作为装饰,而应该绘以《旧约》及《新约》的故事。这样一来,“就像是给没受过教育的信徒念的书”。发展到15世纪,随着印刷术的发明,关于宗教的图像书也得到了更广泛的流传。  相似文献   

12.
罗丽花 《大观周刊》2012,(46):284-284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多次提到“探究”一词,比如在课程基本理念中提到“高中学生身心发展渐趋成熟,已具有一定的阅读表达能力和知识文化积累,促进他们探究能力的发展应成为高中语文课程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3.
晓言 《中国广播》2008,(5):71-71
“舆论”一词出于何时说法不一。 最近,一篇来稿中说,“舆论”一词最早出现在《晋书·王沉传》中:“自古贤圣,乐闻诽谤之言,听舆人之论”。有文章也说《晋书·王沉传》中第一次出现“舆论”一词。有人则认为,“舆论”一词较早见于《梁书·武帝记》:“行能臧否,或素定怀抱,或得之舆论”。  相似文献   

14.
阅读古文和古代书信尺牍时,常常遇到很多精采的称谓、敬词、谦词和委婉词,乃至祝词、客套话等,由于难以及时理解,以致影响接受能力。当我编撰《历史书信选》时就曾想过,假若人们手头上能有一本有关这方面的词书,可就方便多了。如今,这个愿望终于实现了,我满怀喜悦地阅读着《袖珍谦词敬词婉词词典》。中国古来就是“礼仪之邦”,各种文明礼貌的称谓,五色缤纷,长期活跃在人们的口头上和书面中。很显然,《词典》的编著者们正是把握了这个民族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15.
“文献”一词,最早见于《论语》篇:“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徵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徵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徵之矣。”①此后,对“文献”一词的具体所指,虽经历代专家学者的几番界定,但不外乎指载于各种载体的一切有价值的语言文字资料。时至今日,载体的范围不断扩大,文献的内容日益广泛,包括政治、经济、民族、语言、文学、史学、哲学、艺术、外事、科技、医学、民俗、宗教等各方面的知识,这些知识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见证,是人类文化知识宝库中的珍贵遗产。具体到医学科技论文中所引用的参考文献,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公开发表的文献,或其他有关档案资料,包括专利等文献。私人通信、内部讲义及未发表的著作,一般不宜列入参考文献表。但可紧跟在引用的内容之后注释或标注在页的地脚②。一、参考文献是现代医学科技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内外对文后参考文献的著录方法历来很多,我国科技期刊大多执行《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③中的方法,即“顺序编码制”。例:①徐大基.中医药配合血液透析治疗慢性肾衰竭研究思路探讨犤J犦.中医药研究,2002,18(5):58~60。之所以对科技论文中参考文献标注如此重视,是因为它的收录与著录正确与否不仅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16.
标点符号的使用应该严格遵照国家标准《标点符号用法》的规定,但在实践中经常出现错用的情况,而且,很多特殊和复杂情况无法在标准中找到依据。现将笔者在工作学习和阅读中所见误用标点符号的情况举例分析如下,与大家交流探讨。一、顿号的误用1.并列词语之间有联结作用的词时,不宜用顿号。①咨询就是为企业找到那条最近、最经济、又最利于企业长远发展的路。②无法解决企业管理的全局、以及企业与外部的关系等问题。“又”、“以及”等词前不应用顿号,而应改为逗号。类似的词还有“甚至”、“或”、“并且”、“还有”等。2.并列成分中有多个…  相似文献   

17.
“校园书香阅读文库”一套12册出版面世后,立即得到多方关注和好评.其中《读书有方》一书是以“读书”为主题的随笔、散文和讲演稿的集成,旨在弘扬阅读的人文精神,意在启发青少年的读书兴趣.《读书有方》立意构思巧妙,在“阅读环境”“阅读多重价值”“阅读方法”等方面的阐述凸显了其专业价值,对培养大众的阅读情意、优化阅读方法、提升阅读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的”的多用和漏用《北京农业工程大学学报》编辑部李兴昌“的”这个结构助词是使用频率最高的一个词,主要用来表示所属关系和修饰关系,同时还有别的用途。该用“的”而未用,词语间的语法关系就不清楚,影响阅读;“的”用得太多,使人厌恶,也影响阅读。因此,我们在...  相似文献   

19.
北宋女词人李清照有一篇辞锋锐利的《词论》传世。《词论》明确提出词“别是一家”,对北宋许多重要词人都提出了批评。《词论》的诗词分野观,后世争论很多,而且以否定的意见为主。事实上,如果能对《词论》区别诗词的用意作进一步廓清,并分析一下它何以在北宋时代由一位女词人明确标举,就很可以避免过分绝对化的论断。 论者一般认为,《词论》提出了关于词的五个标准:一、协律;二、铺叙;三、典重;四、情致;五、故实。但《词论》文义的核心在“协律”。所谓“铺叙”、“典重”等标准都  相似文献   

20.
《聊斋志异》是文言小说,所用的语言是不很艰深的小说文言,加上多种白话注译,文字一般不难理解。特别是朱其恺先生主编的“新注”本和邱盛威先生主编的“对照注译析”本(下称“对照”本)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和广西民族出版社于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相继推出,使阅读这部古典名著的文字障碍已所剩无几。这里就几个尚须辨析的词语或文句略申管见,供读者和注译者参考。 一、“义君”不是人名 “义君”一词出于《青凤》篇狐叟之口。原文全句是:“(耿生)略审门阀,叟自言:‘义君姓胡。”’所查各家注本,对“义君”多不作注,其中两本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