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当下,很多报纸都开设了微博版,但是微博版要实现常态化运作,必须解决每天的稿件来源问题,否则,将出现“巧版难为无稿之炊”.湛江日报微博版2012年开通至今,在解决微博稿件来源上,积累了一些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2.
报纸发一版的稿子分量要重一些.但实际情况是,并不是每一条重头稿件都能上头条、上一版的,也并不是每一条理应是重头稿件的价值,别人特别是编辑都能理解、认识的.碰到这样的情况怎么办?……  相似文献   

3.
报社为了抓一版稿件的质量,大都制定不少鼓励措施,激励记者想方设法采写重大新闻、头条稿件.作为记者,时时想着采写重头稿件是绝对正确的,但实际情况是,并不是每一条重头稿件都能上头条、上一版,也并不是每条重头稿件的价值别人都能理解、认识.碰到这样的情况怎么办?正确的态度是:能争就争,能等就等,不能争、不能等,就赶紧发.新闻贵在新.要相信广大读者,是金子终会发光的.好的末条稿,有时比头条稿更具影响力和竞争力.  相似文献   

4.
《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以下简称《全书二版》)的编纂工作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工程。《全书二版》的编纂代表了我国百科类书籍编纂的最高水平。本文在《全书二版》稿件流转进度和稿件流转质量控制两个方面,对《全书二版》稿件流转工作进行总结,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大型综合性百科全书的稿件流转工作。  相似文献   

5.
近两年来,我在报刊、电台发表了100多篇稿件,其中,有许多稿件是在读报中产生的。我爱读报。我认为,学会读报,能够从中发掘不少报道线索。想起有些报道员读报,往往是找有无自己的名字,看自己稿件登了没有,却不注意用读报来指导自己的工作,不善于从读报中发掘报道线索,这真是一件憾事。我想在这方面  相似文献   

6.
浅谈组版     
我是做了几年的编辑、记者工作之后,于一九六四年开始作要闻版组版编辑的,直到一九八五年离开这个岗位,共做了二十多年的组版工作。实践中我体会到,组版工作绝不是单纯把编发出来的稿件安排到版面上就行了,而是要按照现实的报道意图,有计划地选择和搭配稿件,并在版面上作适当的美化处理,对有些稿件还要做最后一次精加工,并做好标题,力求每期报纸的版面重点突出,主次鲜明,品种多样,搭配适当,美观大方,严肃活泼。组版编辑的责任就是运用各种组织手段,通过搞好版面布局体现宣传意图。在组版编辑看来,版面是一个整体,是一个舞台,“天地”虽然有限,搞好了却可以变化无穷。从这个意义上  相似文献   

7.
纠正稿件中的错误是编辑、校对及签版总编的一项重要工作.在实践中,纠正文字、语句差错相对比较容易,而要发现稿件中的新闻事实方面的差错难度相对大一些.但只要抱着严谨的作风.  相似文献   

8.
刘荔 《记者摇篮》2007,(9):61-61
从事新闻报道的人大概都有同感:工作入门之后容易又陷入新的困惑——苦于报道线索不清、题目不新、思路不宽、角度雷同等。尽管采编稿件的数量不少,但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或对人有所启迪的稿件却不多。那么,如何理清线索、选准题目、拓展视野、更新角度,从"山穷水尽疑无路"  相似文献   

9.
传统意义上认为,编辑的工作主要有:策划、组织、审读、选择和加工作品等。其实,编辑还有一项重要工作——拒绝。目前,学术期刊稿件数量众多,能上版的稿件所占比例较小(核心期刊尤其如此),绝大部分稿件都会被拒绝,再加上学术研究的特殊性(大多数论文都是精心写作,作者一般会得到稿什的处理意见和结果,也会在意稿件的审稿情况),这就决定了"拒绝"是编辑的一项重要上作。本文即结合笔者从事学术期刊编辑工作  相似文献   

10.
一、"监督与思考"栏目概况 视点新闻版是<人民日报>2003年扩版改版后在第五版重点推出的一个新闻版,"监督与思考"是视点新闻版的头条栏目.视点新闻版在<致读者>中明确提出"监督与思考"的定位:"选取典型事件,予以曝光,启发思考",该栏目由人民日报社群众工作部主要提供稿件,每周1期.创办两年来,共发表群工部记者采写的稿件53篇,其中2003年21篇,2004年32篇.在这53篇稿件中,按报道内容统计,其中"三农"17篇,"环保"13篇,"教育"3篇,"电力盗窃"3篇,"非法采矿"3篇,"医药"3篇,"司法"2篇等.至去年底,在这53篇稿件中,34篇获人民日报社好新闻奖,其中13篇获好新闻一等奖,1篇获2003年精品奖.  相似文献   

11.
1989年我从教育战线调到内黄县县委宣传部任新闻专干,1994年任新闻科长,1997年任主抓新闻的副部长。从事县级新闻报道工作的19个年头里,内黄县的新闻外宣工作年年都上新台阶,年年都有新亮点,每年市以上党报的十几个一版头题和几十篇长篇稿件屡屡见诸报端,在河南日  相似文献   

12.
来新华日报已近一年。从学生到记者,身份的转变就是自力更生的过程,一切从头开始。我今天想用五个词来概括我这一年的感受。第一是激情。报社是个快节奏的地方,初到报社,我对任何事物都很好奇,同事们在工作、生活中都充满了激情,让我不由加快了步伐。但是没有条口,没有线索,对于采访拿捏不准,让我经常稿件石沉大海。  相似文献   

13.
内丘军分区今年共在中央级报刊电台刊播稿件183篇,其中头版头条2篇,跃居省军区新闻报道工作前列、报道组的同志深有感触地说:“这凝聚着刘政委的多少心血和汗水啊卜’刘乡政委却说:“工作是你们做的,我不过是给你们当当参谋。”线索本上新闻多商丘军分区政委刘乡每年都有一半时间“沉”在基层抓落实。他下基层抓工作,不忘博采新闻线索。他的衣兜里始终揣个线索本,将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新闻线索随时记在上边。去年以来,他的线索本上有37条线索被变成稿件见诸报端。报道组的同志都把政委的线索本当成“聚宝盆”,刘政委每次到报道…  相似文献   

14.
解放军报2008年终特刊用一个版刊发了21篇记者感言。以往报纸刊登感言并不少见,但大多是几篇一组,分期刊发。用一个整版集中刊发21篇稿件,每篇不足300字,涉及一年来多起重大新闻事件,还比较少。如何编排,需要动一点脑筋。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这个版经过了3次较大的调整.主要做了两个工作,一是稿件的整合,二是标题的制作。  相似文献   

15.
对于“军地立交桥“专版经常有人评报说一些肯定的话。“军地立交桥“就稿件的内容来讲,大都讲的是婚姻、家庭生活一类的事,可称为“软新闻“。这便于前面的要闻版、工作指导版可称为“硬新闻“的构成了一天的本报。所以,该版尽管排在8版,其功能不可小视。由此,我们联想到一版报纸的稿件和各个版内容的结构问题。对于一张报纸来说,版面诸多,确实有个合理配置问题。对于一个版来说也有个合理配置问题。品种、长短、“硬““软“、轻重、前后、上下、字体、字号等等,优化配置。经济工作要调整结构,强调资源的优化配置。报纸也一样。配置得当,就会增加报纸的“厚度“,满足更多读者的需求。本报配置不当时有。有时一个对开两版都是长文章;一天的报纸上有一个作者登几篇稿子;同一天的报纸某个大单位稿件过于集中;指导性够了,可读性不足,等等。尽管我们的搭配还没到了失衡的状态,但是,我们在设计整张报纸的时候,在组合一个版稿件的时候,若能更自觉地重视结构配置问题,是不是效果会更好些?(2001年2月28日) “军地立交桥”的功能@王作进  相似文献   

16.
来新华日报已近一年。从学生到记者,身份的转变就是自力更生的过程,一切从头开始。我今天想用五个词来概括我这一年的感受。第一是激情。报社是个快节奏的地方,初到报社,我对任何事物都很好奇,同事们在工作、生活中都充满了激情,让我不由加快了步伐。但是没有条口,没有线索,对于采访拿捏不准,让我经常稿件石沉大海。我开始努力阅读同城以及一些知名的报纸.  相似文献   

17.
当《七彩民工》版编辑,真是既烦心又开心。说烦 心,作为编辑当然要抓稿件,尤其是好的稿件;但版面的主要读者群体和参与对象却是民工,他们都来自天南地北、穷乡僻壤,一般文化水平低,工作流动性大,视野又狭窄,且根本不懂新闻。因此尽管有写作热情,但要拿出像样的稿件来,真是勉为其难了。道开心,我曾担任过专刊部和新闻编辑部多个版面的编辑,但和手下所做的《七彩民工》版编辑相比,后者尽管时间短,但得到的乐趣却最多,获取的精神享受也最多。 编一个“七彩”民工版 出台于1997年元月的《七彩民工》版,是每周一期的新闻性…  相似文献   

18.
大众日报观点版新闻时评<不是所有弯道都是超越好时机>获得中国新闻奖一等奖,作为编辑,谈点感想. 当时对秀岭这篇稿,就像编其他稿件一样,并没有给予格外关注.评论"兹事体大",不小心就会翻跟斗,所以,对每一篇评论,自己从来不敢马虎,从立论到逻辑.哪点不合适都过不了关,不会对哪篇稿件高看一眼,也不会对哪篇稿件低看一眼.  相似文献   

19.
稿件采编系统在科技期刊稿件处理及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加强对科技期刊稿件的管理,进一步完善编辑部稿件管理流程,提高工作效率,第四军医大学学报于2003年引用并使用了由北京玛格泰克公司设计开发的科技期刊杂志社稿件采编系统.在近两年来的实践中,我们从操作上的不适应发展到运用自如,进而到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成为了行家里手.在这一管理系统中,稿件处理从根本上脱离了纸制管理,实现了计算机管理.这样不仅对稿件起到了监控作用,还提高了工作效率.当然在应用上仍存在一些问题,还有待于今后完善.本文介绍了网络版稿件采编系统的安装以及功能设置并对系统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修改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为加强对科技期刊稿件的管理,进一步完善编辑部稿件管理流程,提高工作效率,第四军医大学学报于2003年引用并使用了由北京玛格泰克公司设计开发的科技期刊杂志社稿件采编系统.在近两年来的实践中,我们从操作上的不适应发展到运用自如,进而到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成为了行家里手.在这一管理系统中,稿件处理从根本上脱离了纸制管理,实现了计算机管理.这样不仅对稿件起到了监控作用,还提高了工作效率.当然在应用上仍存在一些问题,还有待于今后完善.本文介绍了网络版稿件采编系统的安装以及功能设置并对系统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修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