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葛璟璐 《传媒》2021,(23):35-37
科普期刊一方面积极倡导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在科学知识、科学方法普及方面成效显著;另一方面对青少年处理实际问题能力、参与公共事务能力的培养上尚显薄弱.本文从青少年科学素质内涵定义出发,围绕科普期刊提升青少年科学素质进行研究与讨论,在肯定科普期刊对青少年科学素质提升起到了积极作用的同时,指出依然存在表现形式单一、精品栏目凤毛麟角、服务科学素质提升意识薄弱等问题,建议科普期刊从提升阅读理解度、加强媒体融合、联系生活实践等方面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2.
本文分析了媒体融合时代青少年科普期刊的现状和创新思路,阐述了如何提升科普期刊生命力的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3.
卢武昌 《编辑学报》2014,26(4):390-392
为加快科普期刊健康平稳发展、提高全民科技素质,立足于科普和教育的根本目的,根据青少年的特性,结合《第二课堂》杂志的《智慧作坊》《科技在线》等优秀栏目的成功经验,提出青少年科普期刊的办刊新思路:引导青少年在享受中获取知识、进行科学探索、深入思考、大胆想象、勤于实践、为社会服务。强调思索与动手并重。必须有满足青少年需求的新颖、准确、简单、实用的科普内容,还必须有引人入胜的表达形式和别出心裁的娱乐性。  相似文献   

4.
科普期刊肩负传播知识、普及科学的社会责任,是我国科普事业的有效载体.在新媒体环境下,传统科普期刊单一的传播形式已不能适合广大读者的需求,也成为制约期刊发展的障碍.科普项目能提供政策扶持和资金倾斜,助力科普期刊多渠道发展.文章以《农村新技术》为例,探索科普期刊参与科普项目,带动期刊发展,提升期刊影响力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刘原 《今传媒》2020,(4):140-142
创刊于1948年的《大众医学》,至今已经走过七十年的历程,作为我国创办历史最悠久的健康类科普期刊,它对于我国人民健康素质的提升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大众医学》七十年发展历史的梳理,包括创办溯源、读者目标群体变化以及栏目设置变迁等,以期对《大众医学》创刊以来的发展做一个较为全面客观的全貌式说明,展现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健康科普之路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6.
季慧 《编辑学报》2018,30(6):571-573
以教育者的视角,结合青少年科普期刊办刊实践,从编辑成长自觉性与编辑核心竞争力、编辑理想的关系分析,认为应该通过唤醒编辑自知、自治、仁爱、能动、开拓、创新、服务、奉献的成长自觉性,激活和提升编辑核心竞争力,增强编读互动,打造精品期刊,推进有“精气神”的科普行动,有“活力”的阅读生活,提升青少年科普期刊生命力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7.
王萍 《传媒》2024,(6):39-42
媒体融合的快速发展给科普期刊带来了挑战,同时也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在融媒体时代,部分科普期刊积极转变发展思路,充分借助新兴媒体优势,不断提升自身传播力,取得了明显成效,《博物》杂志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代表,其在长期传播实践过程中所探索出的发展道路,可以为当前科普杂志传播力的提升提供诸多启示和路径参考。  相似文献   

8.
文章利用商业模式画布理论研究模型,结合国内科普期刊的现状,以《飞碟探索》杂志为例,分析了科普期刊的经营困境和核心资源,提出了通过深入挖掘、利用核心资源进行商业转型、参与科普产业的可行性建议,并运用画布分析工具,通过实际操作展示商业画布分析方法的整个操作过程.  相似文献   

9.
对9种健康科普期刊在新浪网开通微博的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与《人民日报》《新周刊》等报刊相比,健康科普期刊界尚缺乏具有强大龙头示范效应的媒体微博,整体表现和影响力有待提升。经分析认为:对于实力雄厚的健康科普期刊,应抓住机遇,结合自身特点,整合内外资源,打造具有高度影响力的健康微博平台,使其从一个健康医疗信息的提供者,转变为以信息传递为中心的健康服务者,扩大线下发行,增加广告商、合作商的投入,从而增加新的经营增长平台。  相似文献   

10.
青少年儿童成长的过程当中,受到家庭、校园、社会环境的多元化影响,其对科学知识的认知度、兴趣度以及理解程度等都将深入化的影响着青少年儿童的逻辑思维能力、学习力、发散力的拓展。科普期刊作为小学科普体系构建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其创新与管理将对小学生科普认知的深化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力,科普期刊是教育的基础形式,科普期刊将进一步地影响着科普教育的成效,并对青少年的认知系统造成深入的引导,从而影响着他们的科普认知形态。  相似文献   

11.
学术期刊和科普期刊作为科技期刊的不同表现形式,在促进科技创新和实现科学普及方面共同发挥着重要作用。以《航空学报》《航空知识》为例,从共享期刊内容资源、共建期刊编委会、共铸期刊传播平台、共育期刊编辑人才、共同开展期刊特色活动5个方面,阐述这2类期刊科技创新与科学普及双翼齐飞的实践与成效。认为学术期刊与科普期刊应互相发挥各自的优势,融合发展,真正做到科技期刊为科技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2.
吴彬  徐天士  丁敏娇 《编辑学报》2019,31(5):556-559
在新媒体时代,公众阅读兴趣与习惯发生变化,科技期刊若要进一步发展,则可以从增强科普功能的角度来探索有效路径。本文通过分析科技期刊增强科普功能的意义与优势,阐述当前科技期刊所要承担的社会责任。通过分析科技期刊在科普功能建设方面的不足,提出了相应的建设思路:突发事件时进行应急科普;对专业论著进行科普化解读;开设科普专栏;发行科普增刊;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的功能;采用视觉化的科普方式;获取国家政策支持——以此实现科技期刊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相似文献   

13.
叶妮 《编辑学报》2020,32(2):155-159
科普期刊是展示国家科技创新实力的窗口。以梳理中外科普历史脉络为前提,选择中、美、英、法4国科普期刊进行内容呈现对比。结合7种科普期刊的宗旨定位、内容呈现和受众分析,为中国科普期刊的数字化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4.
王亚男  刘德生  俞敏 《编辑学报》2012,24(2):112-115
探讨现代科普期刊栏目规划的基本原则和方式,对《航空知识》的栏目规划进行分析,阐明科普期刊栏目规划的重要性和变革的意义。根据科普期刊发展面临的环境以及现代读者阅读习惯的改变,提出如下观点:科普期刊的栏目规划应遵循刊物选题方向,同时注意构建阅读负担梯次,并设法形成一定的阅读节奏。这对提高现代科普期刊可读性和观赏性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王丽  詹洪春 《编辑学报》2013,25(2):112-114
在多媒体发展迅速和国内外学术期刊稿源竞争加剧的情势下,重视和发挥学术期刊的新闻属性,强化新闻报道是提升杂志知名度和吸引力、促进学术期刊新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传播科学知识,提高国民科学素质是我国学术期刊不可推卸的责任,也有利于增强学术期刊的可读性。文章探讨强化学术期刊新闻报道和科普作用的必要性及措施,以期为学术期刊界带来一些有益的思考。  相似文献   

16.
武瑾媛  俞敏  袁睿 《编辑学报》2017,29(3):214-217
互联网浪潮冲击下,面临着响应更快、内容更丰富、传播更便捷的新媒体科普内容的不断挑战,传统科普期刊均在寻求转型.文章分析新媒体环境中的科学普及形势,讨论传统科普期刊如何借新媒体手段拓展新受众,并利用及时反馈实现精准科普的融合发展方法.介绍《航空知识》近年来积极利用新技术、拓展新渠道、创造新内容等探索创新发展的经验,供处于融合发展路上的科普期刊借鉴.  相似文献   

17.
农村科普期刊市场细分及泛化策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张东华  郑威 《编辑学报》2008,20(4):325-326
随着农村人口素质、结构、需求的变化,农村科普期刊大众化读者定位已与之不相适应,需运用市场细分和市场泛化理论,重新分析期刊发行地理区域、读者对象、对象需求以及对象需求相似性,调整农村科普期刊定位及编辑思路.  相似文献   

18.
成敏  郭柏寿 《编辑学报》2019,31(1):24-25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与普及,我国科技期刊的纸质版产品逐渐丧失了主导地位,各种形态的数字化期刊包括科技期刊的网刊,因其即时与便捷的获取及检索特性获得飞速发展;然而,目前科技期刊网刊的出版并不十分规范,绝大部分期刊的网刊缺乏法律支撑,因此,文章就我国当前科技期刊网刊的合法性进行探讨,并对网刊的法律地位,违法网刊可能导致的后果以及如何获得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等问题进行分析,以期引起整个行业的重视,并为科技期刊网刊的规范化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伴随着紧急性和未知性,面对该类事件公众具有强烈的信息获知需求。大众媒体对公共卫生事件的解读缺乏专业权威性,学术期刊的社会职责与公众的信息需求是医学学术期刊发挥媒体议程的基础。医学学术期刊公信力高,具备丰富的医学专业内容资源和客观理性的媒介调性,在公共卫生事件的媒体议程设置中能发挥优势。医学学术期刊通过科普传播的路径参与议题设置,以社交媒体矩阵建立、推动媒体间共振是大众传播基础,以医学知识服务和科学专业内容传播定位实现对公众的长效引导。提升学术期刊的大众化传播能力,从而影响社会议题,通过回应社会关切、快速出版等方式实现公众舆论导向。  相似文献   

20.
武晓耕 《编辑学报》2019,31(6):593-595
强化政治意识对于科技期刊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科技期刊不仅要对政治敏感问题严格把关,还应解读、宣传、报道国家重大科技战略和科技成果;然而,在实践中,部分科技期刊工作者的政治意识尚待提升。文中从地图、保密、台港澳以及外交、民族、宗教等角度梳理了科技期刊可能存在的政治性问题或错误,并提出了一些加强科技期刊政治意识的建议和意见,以供同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