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最近,家住荆门市掇刀城南新区的李念钦先生将一份民国三十三年的《居住证》捐献给了荆门市档案馆。 这是一张编号为“第1192309号”的《居住证》。“居住证”字样下盖有持证人手印,证上姓名为“李吴氏”,性别为“女”,年龄“三十”,住址为“荆门县第六区官喻乡三十八保五甲方家  相似文献   

2.
1.要有正确的立论要使一篇影视评论的成功 ,首要要有正确的立论 ,也就是说文章的中心思想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运用马克思主义精典文艺理论来揭示评论对象的本质 ,概括规律性的认识。这样的评论才会有深刻的思想内容。已故著名电影评论家钟惦斐在评论影片《人生》中这样论述 :“高加林和巧珍结婚是可能的 ,但往后的日子会怎样 ?巧珍固然是个悲剧 ,造成这个悲剧的是高加林 ,而高加林不是悲剧么 ?这是一个复杂的悲剧 ,而根本的一点是社会没有给他们提供广阔的天地。高加林怀着上联合国的雄心不得不回到高家沟。”这篇文章…  相似文献   

3.
南阳“狮面人”杨会民手术初告成功后,给《大河报》写了一封热情洋溢的感谢信。杨会民在信中说,连日来,他一直在为将要过上正常人的幸福生活激动不已,这一切是《大河报》牵线搭桥带来的,《大河报》是他的“救命恩人”,他和家人“一辈子也忘不了”。为杨会民实施手术的解放军304医院院长郭渝成称赞说,《大河报》是河南的一家地方媒体,为了救助杨会民这样一位患者,不惜人力财力,数次派记者往返于京豫之间,发挥自身特有的优势为杨会民奔走呼号。正是这家报纸成功的策划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才使得社会各界纷纷伸出援手,杨会民得以顺利获得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4.
《秦皇岛日报》2000年3月19日转载《羊城晚报》的《法庭公审李长河》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李长河——引者注)雇凶杀人在中原罕见,在我国50年来的法制史上也是凤毛麟角。” 此句中“凤毛麟角”这个成语的感情色彩明显用错了,李长河实在有辱这顶桂冠。 “凤毛麟角”在字面上的意思是凤凰的羽毛,麒麟的角。因  相似文献   

5.
《人民日报》1985年9月17日有一篇题为《心里要有“李鼎铭”》的文章,内容是说要尊重并听取党外人士的意见。李鼎铭这个名字人们是熟悉的,毛泽东同志在《为人民服务》一文中曾提到他,因而标题中借“李鼎铭”来代替“党外人士”,读者不会产生歧义。这种人名借代的修辞手法,在消息、通讯、言论等文体的标题中屡见不鲜。标题中人名借代有以下几种情形: ①以古代文艺作品和传说中的人名借代。《民主与法制》1985年第一期有个标题:《现代“刘兰芝”坚强起来了》。刘兰芝是古乐府诗《孔雀东  相似文献   

6.
《青年记者》2006,(17):65-67
毫无疑问,默多克是一位出色的“媒体精英”。当他的新闻集团与NBC、CBS、维亚康姆等媒体巨头一样,日子一天比一天不好过时,这位总是领先于时代的后现代主义者又想到了什么?——《MySpace:默多克的新“天空”》正如网上内容有别于电视内容一样,人们也期望以视频为基础的网络广告有所不同。这给广告商带来了挑战,也是机遇《。互联网广告不再是儿戏》,广告商们必须行动起来了。  相似文献   

7.
当代作家李公明先生十多年前从英国访学归来以后,一直对牛津宽街(Broad Street)的书店念念不忘。因为当初他随身携带的《牛津指南》中,就有“宽街是为蛀书虫准备的一场盛宴”的话,而在实地淘书以后他更发现:  相似文献   

8.
现在恐怕是新闻照片产量空前高的时期,原因明摆着,报纸多了,版面多了,摄影记者多了,加上方便的、无须担心浪费胶片的数码相机。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大部分照片被人遗忘了,只有少数照片深深地留在人们的记忆中。这少数被人记住的照片中,有一幅是《三秦都市报》摄影记者杨小兵拍摄的《孩子上学“走钢丝”》。 让人过目不忘的优秀新闻照片,大多是用“心”拍摄的。 杨小兵说,他1994年去陕北采访,路过安塞县谭  相似文献   

9.
郝雨 《今传媒》2006,(4):15-16
几年前,关于新闻是否“用事实说话”的问题,以及“用事实说话”是不是新闻写作规律的问题,曾经在学术上引起了一场争议。这最早是由尹连根博士发起的。2001年,他在《新闻传播》上发表文章,提出“用事实说话”不是新闻写作规律的观点;接着,《新闻界》刊载了季为民的文章,呼应尹连根的观点;此后,陈力丹又在《采·写·编》上发表了题为《用事实说话是宣传方法而不是新闻写作的规律》的文章,从更高的层次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论述。到2003年,《新闻记者》、《新闻爱好者》等杂志还连续发表争鸣文章,前者如何光珽的《论“用事实说话”》,后者如李时新…  相似文献   

10.
:李惊涛正在主持《傻瓜看世界》因为爱管闲事,他被人连捅4刀,住进了医院;表侄儿到医院看他,因曾参与盗窃又被他打110报了警。襄樊人都知道他,说到他的名字,人们往往会冠上一个定语:“傻瓜”记者。他一个人做“傻瓜”还不够,最近又成立了“傻瓜协会”……2002年10月30日,“傻瓜记者”李惊涛又做客中央电视台大型系列节目:讲述———新闻背后的故事。英雄梦,在少年李惊涛的心中曾一度泯灭1976年4月,李惊涛出生在湖北省荆州市松滋县城的一个普通家庭。母亲赵焱在一家集体企业上班,父亲李叔德热爱文学,因“爱管…  相似文献   

11.
讨论了《四库采进书目》中著录的“总裁李”的主名问题。作者认为“总裁李”是指李友棠,而非一些当前论著中所说的李文藻。  相似文献   

12.
郭红解在《上海档案》2000年第4期发表了《从“科技史料走进博物馆”说开去》一文 ,对中科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将曾轰动世界的科研成果“人工全合成牛胰岛素”的档案史料捐赠给了中国革命博物馆一事 ,发问 :“这些珍贵档案为什么都‘走’了?”作为档案人 ,他说 :“对这份档案我还是比较了解的 ,在编《上海档案志》时 ,我们特地将此档案列入志书并作介绍。呜呼!以后续编《上海档案志》时 ,不得不在后面添注一句 :2000年6月后 ,该档案已由中国革命博物馆收藏。”为了表达他的心情 ,文中议论 :“也许若干年后 ,……有关我国第一台…  相似文献   

13.
子生 《新闻三昧》2006,(7):35-35
报载:美国科罗拉多州联邦高地市警察,日前在当地一家脱衣舞俱乐部查黄,当场逮捕的脱衣舞俱乐部“看门人”竟然是市长戴尔·斯帕克斯。经警方讯问,他说是为了缴纳自己高额的医疗保险费才“给色情场所看大门”,而且还跟这家脱衣舞俱乐部签约签到了2007年。事发后有妇女说他是色狼,要他“引咎辞职”,他在向议会做了说明之后,要求给自己放10个月的假,要求停止对他的“质询”。4月24日首都某家可算得上家喻户晓的名报,以这条新闻为素材发表了《“美国市长”为什么去看大门?》的“来论”,对中美两国官员与社会环境进行了一番比较:“要说在中国”,…  相似文献   

14.
产品的市场定位越来越要求“细分”,“细分”带来的创新与突破正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辽宁科技出版社近期出版的《中药显微鉴别图鉴》(以下简称《图鉴》)应该说就是这种“细分”的代表作。  相似文献   

15.
胡思 《档案与建设》2003,(11):25-26
《读书》杂志2003年第5期刊登了李小江的文章《是这个男人敲响了中国“女界钟”……》(以下简称《是》)。该文详细介绍和剖析了金一所著《女界钟》的妇女解放思想,肯定了金一在中国妇女解放史上的“敲钟人”地位。我读完此文,可谓受益匪浅。但作者李小江因“没有更详细的资料可以了解他(金一)的家事婚事妻室子女”,而很难知道“是什么原因使得他对解放妇女如此尽心尽力”。阅毕《是》文,一面为李小江遗憾,一面又蠢蠢欲动,迫切想揭开金一的真面目。根据《是》文中提供的“此人曾参加晚清反满‘爱国学社’,与柳亚子同乡”的信息,我查阅柳亚子…  相似文献   

16.
刘根社 《今传媒》2005,(3):61-63
2003年11月,赵世龙入选央视推出的年度“中国八大风云记者”。原《南方周末》主编江艺平用这样一段话评点他:“流浪记者”出身的赵世龙,入选“风云记者”,与其说是公众对他的一种嘉许,不如说是他给公众的一个证明——证明了他是中国最出色的调查型记者之一。  相似文献   

17.
1月29日是今年春节后上班的第一天,在我们黑龙江电视台《新闻夜航》节目组的办公室里,大家的话题空前一致:“清华的李满仓来电话了,给咱们全组拜年”;“北大的陈贤众让咱们主持人替他向所有关心他的观众表示感谢”;“东宁三姐妹过年上我家了,说她们的成绩还行,都是全班第一名”  相似文献   

18.
秋禾 《图书馆杂志》2006,25(1):89-92
巴金(1904--2005年)出生在四川成都一个有文化底蕴的封建大家庭里,童年时接受的是以“四书五经”为主体知识系统的启蒙教育。同时,他也阅读了《古文观止》、《说岳全传》、《施公案》和《红楼梦》等中国古典作品。“五四”后,他狂热地阅读了《新青年》、《每周评论》等鼓吹新观念、新思想的杂志,他常常说自己是“五四”的产儿,因为“五四运动象一声春雷把我从睡梦中惊醒了。我睁开了眼睛,开始看到了一个崭新的世界。”这期间,他还读到了上海出版的《夜未央》和《告少年》,在思想上深受影响。他说:“在五四运动以后的几年间,这两本小书不知感动了多少的中国青年。我和几个朋友当时甚至把它们一字一字地抄录下来”。  相似文献   

19.
孙凤忠 《今传媒》2005,(3):46-46
据《京华时报》等媒体 1 月 13 日报道,一名李姓老人为了替不孕的女儿征求健康的卵子,在北京大学医学部学生宿舍前的广告板上贴出万元征求卵子的启事。看到这则特别的“启事”后,有女生说一句“无聊”转身离去,有女生认为小广告不可信,更有女生在被记者问及时,称“给多少钱也不去”。此事更是引来网上骂声一片。 这则广告的张贴者李老先生面对网上“热评”,现在“压力很大”。也许,在这位李老先生眼里,招致这种结果可能非常“意外”,但直觉告诉我,如果没招来痛骂那才怪呢。不知道其对媒体所说的“为抱小外孙而给不孕女儿征卵子”是否出自真…  相似文献   

20.
陆士华 《传媒》2001,(9):16-16
这两天,北京人正在讨论自个儿的“小毛病”,这令我想起梁实秋先生说的都市人的另一些“小毛病”来。看电影的时候,座椅被后面的人用足尖晃动,像发羊癲疯一类的疾病;稠人广众之中,张开血盆巨口,打个哈欠;抑或几声喷嚏如排山倒海;说话“纸驴嗓、破锣嗓、喇叭嗓、公鸡嗓”,总似打架……诸如此类,梁先生概括其形态曰之为“旁若无人”。他的这篇文章就叫《“旁若无人”》,不妨推荐给人们看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