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新媒体时代主持传播的主体角色不断丰富,从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到网络节目主播、自媒体人、草根主持人、网红主播等。随着互联网"下半场"的到来,主持传播主体也在经历新一轮的洗牌。本文从新媒体时代主持传播主体和客体的变化与需求入手,通过对"知识网红"在名片效应与人格魅力、信息整合与知识垂直细分化、内容深耕与产出的延续性方面的优势梳理,得出"内容+服务"模式、"用户生产内容+平台化运营"、"知识网红"的产业化发展将成为互联网"下半场"主持传播新的发展趋势。并进一步探讨了"知识网红"在新媒体时代主持传播中的角色定位,理清新媒体时代主持传播主体的职业概念和行业属性,拓宽主持传播的内涵和外延。  相似文献   

2.
融媒时代,主流媒体打造“网红记者”“网红主持人”,是提升媒体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的重要途径。本文以湖北宜昌开展城市形象爆款作品评选为例,深入分析地方媒体记者、主持人借助新媒体平台,致力于打造“网红记者”“网红主持人”,从而推动媒体深度融合的路径、机遇与挑战。  相似文献   

3.
"网红"的走红,是当前传播媒体迅速发展的产物,其对于传统的媒体主持人将会产生较大的影响。传统媒体在网络新媒体的不断冲击下,主持人需要积极采用切实有效的方式和手段,提升社会关注度,提升传统媒体在社会公众心目中的良好形象。本文主要是从网红模式和传统媒体的传播差异情况入手,针对网红的分类和网红流行背后存在的问题方面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和说明,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网红对传统媒体主持人的启发。  相似文献   

4.
社交媒体发达,社会各阶层人士都拥有自己发声的平台。近年来,基于移动互联网打造的自媒体,爆款频出,让传统媒体黯然失色。与此同时,传统媒体主持人转战新媒体,尝试转型"网红"的不在少数。只不过,尝试者多、成功者少。归根究底,新媒体与传统媒体有不一样的传播生态、不一样的服务对象、不一样的生产模式,任何生搬硬套只会事与愿违。本文旨在探讨传统媒体现有主持人之出路,"成为"网红不应是唯一出路,传统媒体界面人物,还有很多亟待创新以适应时代需求之处。  相似文献   

5.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网红作为时代产物应运而生.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发展变化下,网红也随着受众的需求而不断改变.作为引导受众的意见领袖,不仅需要颜值,还需要才华,创新意识和正确的价值观作为高级配置.从传播学的角度,本文简洁明了地介绍了网红的整个历史发展,浅谈了新媒体时代下的网红现象,分析了当下社会的网红趋势走向.全方面多角度探析了网红在新媒体时代下遭遇严峻"挑战"及如何"逆流而上",来更好地发展自身和服务受众.  相似文献   

6.
王潇婉 《传媒》2018,(5):40-41
"网红记者"是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推出的名记者培养项目,主要目的是培养适应全媒体时代发展的记者,让记者成为新时代媒体报道的主力军,适应新媒体传播规律,将影响力从报纸扩展到网络上.这与那些追求"一夜成名"的"网红"不同,"网红记者"是一群敢于尝试、敢于创新,努力传播正能量的"网红".  相似文献   

7.
融媒体传播时代,广播电视主持人打造影响力,必须坚持创新意识,从传统广播电视平台向网络平台拓界发展,争当"主流网红"。这就要求广播电视主持人在传播内容上,坚持高标准,传递主流价值;在表达方式上,力求平民化,让受众喜闻乐见;在传播方式上,积极拓展新领域,形成网络协同效应。以中央广播电视台《新闻联播》同步推出的《主播说联播》新媒体品牌为代表,国内广播电视媒体对此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8.
周华清  郑骋  王冰云 《编辑学报》2021,33(6):667-672
新媒体传播环境下,学术期刊的学术运营面临诸多问题,迫切需要提升学术期刊的学术传播能力。随着网红经济的盛行,知识网红为学术期刊的学术运营提供了新的思路,通过对学术传播趋势分析,知识网红对学术期刊的学术传播方面具有引导性。研究发现,利用知识网红的传播优势,能够提升学术期刊学术品牌影响力,有助于提升学术期刊的学术水平,发挥知识网红在市场经营和科普传播中的优势,对提升学术期刊的学术运营与学术传播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肖国莲 《新闻前哨》2021,(2):109-110
互联网和新媒体技术的创新发展,为人们表达自我提供了便捷渠道,催生了"网红"现象。近几年随着"两微一端"的应用越来越广,为"网红"提供了多样化的传播平台,各类"网红"不断涌现。不论是线上还是线下",网红"的关注度都一直保持上升的趋势。对现象极网红的传播,从传播平台、传播内容和传播价值等方面规制和引领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0.
融媒体时代带来信息传播方式的转变,在全民加入自媒体行业的潮流下,传统广播电视行业应坚持创新意识,借助融媒体平台拓宽发展路径,争做"主流网红".这就要求广电主持人在能力上不断提高,提升在网络空间中的影响力,守护好自己的新闻主阵地.本文分析广电主持人的职业发展困境.通过少数广电主持人转型"网红"的成功案例,探索广电行业打造"主流网红"的路径,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许可 《青年记者》2017,(5):92-93
自媒体的发展冲击了传统媒体大众传播的基本架构,人际传播成为主要传播模式.此时人们的信息互动交往需求增加,记者职业认同感下降,传统媒体组织影响力逐步消解.作为突破组织劣势的一种重要方式,塑造网红记者成为传统媒体构建媒体平台、进行转型发展的一个重要法宝.人们力图通过构建个人影响力、增加互动、嫁接知识、突出个体来维护组织的存在.然而,在新媒体创业蔚然成风的时代,媒体组织如何形成一个适宜网红记者的生存空间,保证拥有其“经纪权”,是创造网红记者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2.
在新媒体时代,由"互联网+"构成的营销模式层出不穷.许多城市通过新媒体传播当地的旅游文化以此塑造城市形象,带动了城市间旅游经济的发展,近两年来"网红"城市的数量只增不减.鉴于利用短视频推动城市旅游文化现象的塑造这一趋势,文章通过分析广西桂林市自身的资源及优势,总结出该市的旅游文化在新媒体宣传中依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  相似文献   

13.
刘洁 《新闻前哨》2022,(5):67-70
当下,中国的跨文化传播面临着十分复杂的形势,迫切需要建立良好的国际形象,提高国际话语权.新媒体平台的快速发展塑造了一批洋网红,其国别特性和自带"他者"属性,无形中扮演了跨文化传播的角色.本文以哔哩哔哩海外UP主"我是郭杰瑞"的短视频为研究对象,以"主体间性"的视角分析传者、受众与内容三大主体间的"对话"关系,以期为全球...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互联网的发展为非遗品牌价值提升带来了新的时代机遇,为了探讨互联网时代下非遗网红传承人的传播状况,塑造非遗品牌策略。【方法】本文以三都水族马尾绣绣娘为例,采用卡方检验法对马尾绣网红传承人的传播状况进行分析。【结果】发现网红传承人在传播过程中存在文化内涵挖掘不足、传播内容单一和对新媒体利用不够的问题。【结论】针对这些问题,本文在短视频网红传播视域下提出了打造“马尾绣网红绣娘”特色品牌、打造优质短视频内容、开通多渠道全方位的矩阵传播等策略。  相似文献   

15.
在媒介融合、新闻传播模式发生重大变化的智媒时代,用户的主体地位越发彰显,同时对媒体及媒体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本文从重庆的特殊性、发展现状、用户和新媒体等几个方面,探析重庆成为“网红城市”的原因;分析目前重庆城市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旨在为重庆从“网红”走向“科技之城”,为“网红城市”如何“长红”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6.
网红跟明星不一样,网红并不是通过大众媒体出名的,而是基于社交平台红起来的,他们依靠粉丝就能赚很多钱。网红市场已渐渐形成了分工明确的产业链条,迎来了自媒体吸粉+孵化公司炒作+淘宝店等多渠道变现的时代,网红背后的推手公司依靠输出网红品牌就可以创造出令人惊叹的经济价值。网红这一新的现象本质上是可以看做是自媒体的,自媒体在以聚合为特征的信息传播模式下体现出传播信息"圈子化"、传播中用户群的嵌套与勾连,通过分析自媒体传播主体与内容以及传播方式可以更加全面了解网红现象。  相似文献   

17.
随着科技发展及新传播手段的不断出现,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日益融合互通,"全媒体"的概念在传播领域的实践中丰富发展着它的内涵。而随着健康传播理念逐渐被大众接受,健康类节目也在广播电视中不断出现新形式。在广播电视与新媒体融合的全媒体时代,健康类节目要转型,"核心因素"是主持人。本文以安徽广播电视台农村广播《空中医院》节目为例,探索全媒体时代健康类节目主持人发展中的"变"与"不变"  相似文献   

18.
新媒体时代的大部分网红呈现"抛物线"的发展轨迹,在经过前期IP的崛起、优质的内容和一系列的互动行为逐步吸引受众,关注度直线上升。当受众群达到一定的数量后,由于网红吸引受众的内容创造力不足,受众关注点的转移等原因导致受众群的缩小。网红想要持续性发展,需要保持独立的个性和思考,并且要坚持学习新知识,做知识型网红。  相似文献   

19.
互联网时代,中国的传媒业态正发生深刻的变化。广播等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逐渐融合,使传播平台、传播主体和传播对象都发生了变化。在这样的背景下,广播节目主持人必须拓展自身的传播能力以适应变化。本文阐述了主持人传播能力的拓展方向,即拓展信息管理能力和互动传播能力,同时也分析了拓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刘丹凌 《今传媒》2016,(8):39-39
主持人语:新媒体技术产生了自由、互联、实时传播的信息空间,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这亦是一个责任缺失的文化空间:一方面,“流动的”“拔根的”信息逐渐挣脱与现实世界的实质性关联,“随机”漂浮在开敞的虚拟世界当中,不同程度地消解着现实的维度,包括信息真实性缺失、社会责任感缺乏等;另一方面,在目前,人们的维权意识尚薄弱,在迅疾的信息潮浪中,无论是对传播者还是使用者而言,求真、追责成本也较昂贵。在以新媒体为传播主体的时代,信息责任缺失时有发生,虚假信息泛滥、低俗信息蔓延、信息伦理缺失时而会出现,有可能引发传播暴力、传播侵权、传播“负聚力”堆积等。新的传媒环境下,这些现象就会带来媒介文化的负面效应。本期几篇文章集中研究了这一问题,郁丹霞的《美丽的谎言:女性主义视角下的网红经济批判》揭示了网红狂欢背后的假象,李宝华的《“狂欢”理论视域下新一代网红传播学解读》剖析了网红的“反常式信息生成”模式,丁丽的《微信虚假信息的生成与防范》揭示了微信虚假信息产生的三种根源,吴丽的《霍尔编码解码理论视域下媒介低俗化的反思》分析了媒介低俗化的两个原因。他们的研究无疑是对信息责任缺失所造成的文化后果之追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