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典型案例研究,揭示出21世纪国外数字档案资源整合与服务的动因与四种模式类型;采用文献调查研究方法,揭示出与国外数字档案资源整合与服务相关的研究主题和三种代表性学术论点。在此基础上,得出21世纪数字档案资源整合与服务的八个特点及趋势,提出了对我国数字档案资源整合与服务具有参考意义的借鉴。  相似文献   

2.
文章主要以综合档案馆的馆藏资源为研究对象对国外的数字档案资源整合进行研究,运用典型案例研究方法,选取英国国家档案馆和收藏在线项目为国外数字档案资源整合的典型案例,对英国以提高研究档案的意识为目标的数字档案资源整合进行分析总结,指出其对于我国数字档案资源开发的可借鉴之处。同时结合文献调查研究方法对国外档案资源整合的研究现状进行梳理概括并指出面向用户的开放数据是档案资源整合和服务的趋势,以期给我国数字档案服务及模式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目前国内对数字档案资源整合与服务影响因素的研究几近空白.本文通过分析数字档案资源整合与服务过程,构建数字档案资源整合与服务影响因素体系,运用DEMATEL方法分析诸影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识别出关键影响因素,按重要程度大小依次是档案信息产品的类型与内容因素、经费投入因素、档案管理体制、机制、方针、政策与法律法规因素和数字档案资源整合技术、标准及规范因素等,并根据这些关键影响因素提出了以公共服务能力提升为目标的数字档案资源整合与服务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国内要闻     
《档案天地》2014,(3):5-5
正"国家数字档案资源整合与服务机制研究"列入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近日,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国家数字档案资源整合与服务机制研究"开题报告会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据悉,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是现阶段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层次最高、资助力度最大、权威性最强的项目。此次"国家数字档案资源整合与服务机制研究"  相似文献   

5.
以CSSCI收录期刊代表性论文为对象分析出国家数字档案资源整合与服务的研究涉及4个方面内容,整合与服务的机制类型可归纳为7种,对国家档案资源概念的认识我国存在狭义和广义之分,从目的来看,现有资源整合与服务的研究视角有3种。作者提出广义档案资源观和协同创新视角的资源整合与服务更符合未来需求,指出现有研究存在6个局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未来研究的4点建议。  相似文献   

6.
国外图书馆、档案馆和博物馆数字资源整合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对图书馆、档案馆和博物馆(LAM)数字资源进行整合,为用户提供深层次、一体化的信息服务是近年国外LAM领域十分关注的课题。本文对国外LAM数字资源整合研究和实践探索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内容包括:LAM数字资源整合的背景、政策和资金资助情况,LAM在数字资源整合中合作关系的三种形式,LAM数字资源整合平台建设,LAM在数字资源整合中所面临的问题和LAM数字资源整合的发展趋势。结果表明:目前国外LAM数字资源整合研究的重点在技术和数字化服务平台建设方面,而对不同机构数字资源与服务融合的制度和管理机制关注不够。  相似文献   

7.
刘佳 《兰台内外》2024,(9):15-17
现代科学技术的应用和普及,为各行各业的信息整合与高效管理带来了极大便利。档案数字资源作为新时期来自社会各方面的数据信息集合,对于提升管理效能、充分发挥其利用价值、推动向纵深发展,将是档案主管部门在未来面临的重点难题。区块链技术的发展,其不可篡改性与去中心化特性,为档案数字资源管理带来了新的可能。本文围绕区块链视角下档案数字资源创新性治理路径进行全面分析,围绕制度、人才、服务等方面提出切实可行的优化方案,积极探索构建数字档案资源整合与服务机制现实路径,为各档案部门建立数字档案资源整合与服务的协同机制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8.
孙莉 《山西档案》2020,(1):87-93
目的:说明档案数字资源协同服务实现机制的重要性,优化档案数字资源协同服务实现机制。方法: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对档案数字资源协同服务实现机制进行了分析。结果:当前,档案数字资源协同服务机制的实现还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分别是档案资源整合的难度较大、档案馆之间缺少沟通协作、档案管理制度有其匮乏以及档案管理人员专业性不足。结论:档案数字资源协同服务机制的优化策略势在必行,应做好档案资源整合的顶层设计、明确档案馆各共建主体的职能、健全档案数字资源的规章制度、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  相似文献   

9.
笔者根据工作实践及调研,阐述了高校数字档案资源整合的意义,分析了高校数字档案资源建设现状以及高校数字档案资源整合的关键,并提出了高校数字档案资源整合的方案与模式。  相似文献   

10.
<正>一、数字档案资源整合与服务相关概念及要素分析1.数字档案资源整合的相关概念。数字档案是指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以及个人在社会活动中形成的,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以数字代码形式记载的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形式的历史记录。数字化档案则是指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对非数字形式的档案进行转化,转化为数字代码,待处理完成后存储到物理载体,最终形成的档案复制品。数字档案资源是基于能够最大限度地存在机  相似文献   

11.
在应对数字转型所带来挑战的背景下,针对目前我国数字档案资源整合与服务研究缺少多视角、多维度、多层次和多方面的顶层设计思想的研究现状,从理论框架建构、协同创新机制框架建构、信息基础架构实施、绩效评估与持续改进方案制定4个方面提出研究框架构想,用于解决数字转型背景下我国数字档案资源整合与服务面临的适应性、复杂性、不确定性和长效性问题,旨在支持我国国家信息化能力及其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整体提升。  相似文献   

12.
公共文化服务视阈下,建设和完善公共数字文化资源体系,以满足社会公众"一站式"获取公共数字文化资源的需求,变得必要且紧迫。档案系统内数字档案文化资源整合及其与其他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都是公共数字文化资源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在整合中存在顶层设计、组织管理和技术标准等多方面问题。针对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参考性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文章旨在在国家倡导档案机构数字转型的战略背景下,探寻我国档案机构系统应用社交媒体的顶层设计及实现路径的启示。文章用案例分析法,全面深入调查NARA的社交媒体应用制度体系和应用实践,解析其经验,并立足档案学与传播学理论及方法,提出社交媒体在国家数字资源整合与服务中的优化策略:多层次构建完备制度;匹配需求强化平台应用效率;基于主体协同机制深化资源建设;强化社交媒体运行机制过程建设;基于社交媒体创新国家数字档案资源整合与服务理念。  相似文献   

14.
兰台小灵通     
<正>8月3日,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生导师安小米教授到昆明市档案局调研,并与我局分管领导、相关处室负责人展开座谈。安小米教授此次是为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国家数字档案资源整合与服务机制研究"项目任务赴滇考察调研,该项目的研究旨在解决目前制约我国数字档案资源整合发展的瓶颈问题,为目前档案资源分散,查阅利用不便等问题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法。昆明市档案局  相似文献   

15.
网络环境下档案信息资源整合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网络环境下档案信息服务的特点,使得档案信息资源整合成为档案信息服务朝深层次发展的必然。本文在此基础上分析并探讨了档案信息资源整合的方法与步骤,并提出了强化资源整合与集成意识、树立档案馆整体化理念、注重档案信息资源整合标准化及提供法律保障等网络环境下档案信息资源整合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针对档案信息资源整合与共享中存在的问题,文章通过介绍国际最新的“Digital Vellum”数字档案整合方案,分析了如何通过云技术实现数字档案的集中共享,最后讨论了资源整合技术面临的诸多挑战.  相似文献   

17.
我国高校档案网站的研究,应进一步明确高校档案网站的文化属性和功能定位;在深入考察国外建设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实际,提出更具操作性的改进建议;加强档案网站与图书馆网站的资源整合和服务联动研究。  相似文献   

18.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民生档案的管理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如何利用数字环境实现民生档案管理的服务效能、资源整合的最大化,成为档案工作者不可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如何解读数字环境下的民生档案共享机制?数字环境与民生档案共享机制之间的切合点是什么?如何构建数字环境的民生档案共享机制?笔者从以上三方面的内容全面审视民生档案的相关内容,通过民生档案资源共享机制的构建促进档案事业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图书馆、档案馆和博物馆作为社会重要的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如何对图书、档案和博物数字资源进行整合,为用户提供更深层次的、一体化的信息资源服务,成为近年来各国图书馆、档案馆和博物馆十分关注的课题。关联数据的出现极大地促进了数字资源整合的进程。文章简要介绍了关联数据的概念,探讨了关联数据在图书馆、档案馆和博物馆数字资源整合中的作用和发展现状,尝试着构建出基于关联数据的图书馆、档案馆和博物馆数字资源整合模式,并提出了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国外智慧城市视阈下的数字档案研究热点文献进行梳理,介绍了数字档案检索优化服务、数字档案交互性和可视化服务、数据开放与用户参与以及智慧城市专项数字档案处理等方面的理论和应用研究成果。这些研究在面向需求、技术应用和专项融合等方面较为深入且操作性较强,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