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数字平台建设是深化出版融合、推动数字出版"走出去"的关键,是新形势下出版"走出去"创新发展的新路径.出版企业需要把握资源、技术、机制、功能的实用性四个要素,从数字出版产品供给与海外用户需求、数字出版产品营销推广与服务生态、数字出版"走出去"商业模式三个维度重构出版"走出去"数字平台,重塑出版"走出去"生态价值链,深入推进出版"走出去"数字化转型升级,形成出版"走出去"新的产业链格局.  相似文献   

2.
正国内图书出版业要想真正实现"走出去"的战略梦想,就必须加强对"走出去"的支持力度,着手规划、培养一批国际出版人才。从事国际出版的专业人员要想在国际版权贸易中有更大的作为,就必须自觉、全面、有效地提高自己。新时期中国图书出版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对外开放。对外开放包括"引进来"和"走出去"。相对于"引进来","走出去"难度更大,但  相似文献   

3.
我国出版"走出去"战略的实施,推动了国内文化产品进入国际市场,促进了中华文化的海外传播。翻译作为出版"走出去"的桥梁和纽带,化解了文化交流的语言隔阂,实现了中西文化的相互交融,为我国文化"走出去"作出了相当大的贡献。但翻译也是制约我国出版"走出去"的瓶颈因素。当前,深刻分析翻译与出版"走出去"的关系,找准出版"走出去"中存在的翻译问题,进一步厘清破解我国出版"走出去"中翻译问题的思路和对策,已成为出版界、翻译界和文化管理部门关注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4.
本刊讯9月12~13日,"精品国际科技期刊建设和发展座谈会"在西安召开。这是国内首次就如何打造更多中国人主办的国际一流科技期刊所举行的高端学术研讨会。本次会议旨在推进中国科技期刊实现高水平的发展,打造一批具有国际学术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精品科技期刊,使更多精品科技期刊"走出去"进入  相似文献   

5.
主题出版"走出去"是主题出版和"走出去"的结合.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当前,主题出版"走出去"已成为主题出版和"走出去"的工作重心之一.文章在阐述主题出版"走出去"意义和现状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主题出版"走出去"的路径,并探讨主题出版从"走出去"到"走进去"的实现机制.  相似文献   

6.
在国内国际双循环新格局下,中国出版"走出去"面临新冠肺炎疫情导致全球出版价值链短期断裂、"逆全球化"导致中期脱钩、打破低端嵌入与现有价值链体系产生长期竞争的风险.为此,需要利用有效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优势修复出版价值链,增强中国出版高质量"走出去"感召力;找准双循环定位,有效应对"逆全球化"风潮引发的价值链脱钩的风险;通过在出版重点领域进行国内价值链重构、培育自主国际出版品牌、打造全球出版价值链链主、通过技术创新向新型产业链跃迁转型等手段,促进中国出版高质量"走出去".  相似文献   

7.
正近年来,无论是数字出版产品、实物产品、印刷服务,还是资本输出、版权贸易,出版业"走出去"工作都得到了持续性发展,呈现出量升质提的良好局面。在乐享成绩的当下,探讨以国家政策为杠杆的出版"走出去"的更大空间及可能,实现"走出去"的持久与稳健,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国家文化软实力命题下的出版"走出去"》从宏观的角度探讨了出版"走出去"的文化价值,认为出版是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要让出版业成为塑造文化软实力的支柱产业,实现出版  相似文献   

8.
在文化"走出去"的推进过程中,中国出版"走出去"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文章基于一些优秀大学出版社的成功经验,分析大学出版在中国出版"走出去"领域的影响力.同时,从传播定位、传播竞争力、国际传播效果等方面,分析大学出版社未来"走出去"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9.
正中国出版"走出去"日益提升到国家的文化战略,各级政府投入越来越多的力量推动图书实物出口、版权和资本"走出去"。在第21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召开之际,我们以专题的形式,和大家一起回顾总结近年来我国出版"走出去"的宝贵经验,展示我国大众出版、学术出版、数字出版在"走出去"过程中所取得的骄人成绩,以期给诸位同行带来启发与思考,探索更多更好出版"走出去"的新办法、新举措。《拓展出版"走出去"渠道,提升国际文化传播力》一文汇集了6家出版社"走出去"的成功经验,展示了"走出去"方式的多元化态势。  相似文献   

10.
杜都 《出版广角》2016,(12):11-13
出版作为文化的载体,担负着传承、传播、交流等职责,出版"走出去"也就是文化"走出去",是中国变大变强后出版人义不容辞的使命."十三五"时期,国家政策、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都有了长足的发展,出版"走出去"将会在此背景下拥有更为成熟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1.
《出版参考》2013,(9):27-28
浙江大学出版社近年来积极响应国家文化出版"走出去"战略,充分发挥大学社的原创出版优势和所依托高校的学术资源优势,创新思路,探索出了一条有着鲜明特色的国际学术合作出版"走出去"新模式。一、立足服务高校发展,不断提升对出版"走出去"的认识1.服务科研需求,试足出版国际化作为浙江大学全资公司和部门的浙江大学出版社,服务学校科研发展、推动学术国际交流一直是我们的一项重要工作。浙大社多年来一直坚持服  相似文献   

12.
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以来,国内出版机构扩大版权输出的力度,近年来取得了不斐的成绩.  相似文献   

13.
朱昌爱 《新闻世界》2009,(11):185-186
安徽出版集团在“走出去”时代潮流中,靠着创新的干劲和多元化发展战略,“走出去”取得显著成果。本文着重分析了安徽出版“走出去”现状及重要成果,并对下一步“走出去”工作提出思考。希望能够对国内出版行业“走出去”工作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4.
文章借鉴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构建"领跑5000项目"平台的思路,建议中文科技期刊刊发论文时应具备英文长摘要、适当增加论文的英文信息、认真执行量和单位的国际标准,以方便国际同行交流。再利用DOI注册、实施OA(开放存取)、优先数字出版等出版新模式助推中文科技期刊走出去。  相似文献   

15.
"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以下简称"经典中国")作为国家级出版"走出去"重点工程之一,自2009年启动以来,受到了广大出版机构的热烈响应,激发了各出版机构参与出版"走出去"的积极性。"经典中国"见证了中国出版从"让我走出去"到"我要走出去",从"借船出海"到"买船出海""造船出海"的变化历程。截至2019年,"经典中国"累计资助258个国内出版机构,1505个代表国家水准、传承中华文明、反映时代风貌的外向型图书,以版权输出或合作出版的方式在65个国家和地区发行出版,涉及49个外译语种,有效提升了我国出版物版权输出的数量和质量,丰富了国际图书市场中国主题图书的种类。  相似文献   

16.
吴刚 《出版广角》2014,(18):26-28
正"走出去"图书走商业化运作模式,实现国内国外出版社双方共赢,并非是不可实现之事,其关键在于按照国外出版公司的组稿和论证模式进行策划,这样才能真正实现"走出去"图书项目的盈利,实现项目本身的商业化运作,从而使我国的图书"走出去"工作可持续发展,使中国图书走向世界之路越走越扎实。  相似文献   

17.
从中国学术出版"走出去"的谱系来看,其经济意义和文化意义是一体两面的,其最终目的是通过学术出版的形式重塑世界思想格局,在世界思想的普遍性话语中,凸显中国思想话语的普遍性维度。中国学术出版"走出去"就是中国思想"走出去",通过中国学术出版"走出去"参与世界思想格局重塑,是建立在充分吸收中国优秀古典学术成果和"引进来"的优秀学术成果之上的。中国学术出版"走出去"重塑世界思想格局,首先要求重塑我们的学术传统和学术出版。  相似文献   

18.
作为"讲好中国故事"的排头兵,"十三五"以来中国出版积极探索和运'用多种途径,"走出去"工作取得了较大成就.本文在分析"十四五"期间中国出版"走出去"的背景、动因、机制等方面的基础上,回望"十三五"期间中国出版"走出去"的经验、模式与路径,讨论中国出版"走出去"存在的问题,并展望"十四五"期间中国出版"走出去"的发展趋势和创新路径.  相似文献   

19.
《出版广角》2014,(16):24
正近年来,在政府"出版‘走出去’"的号召和推动下,我国出版机构都加大了出版"走出去"的力度,在各个层面加大投入,整合资源,积极探索出版"走出去"的路径。他们不断创新想法,积极实践,结合各自出版机构的实际情况,摸索出了适合自身特点的"走出去"路径,在"走出去"方面,呈现出各自不同的亮点。在出版机构一系列的尝试和探索推动下,我国出版"走出去"渠道不断拓展,成效不断凸显,文化的国际传播力也不断增强。  相似文献   

20.
浙江大学出版社近年来积极响应国家文化出版"走出去"战略,充分发挥大学社的原创出版优势和所依托高校的学术资源优势,创新思路,探索出了一条有着鲜明特色的国际学术合作出版"走出去"新模式. 一、立足服务高校发展,不断提升对出版"走出去"的认识 1.服务科研需求,试足出版国际化 作为浙江大学全资公司和部门的浙江大学出版社,服务学校科研发展、推动学术国际交流一直是我们的一项重要工作.浙大社多年来一直坚持服务高校教学和科研的办社理念,在高水平原创出版方面积累了大量的优质学术资源,也为实施学术出版"走出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