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杜都 《出版广角》2016,(12):11-13
出版作为文化的载体,担负着传承、传播、交流等职责,出版"走出去"也就是文化"走出去",是中国变大变强后出版人义不容辞的使命."十三五"时期,国家政策、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都有了长足的发展,出版"走出去"将会在此背景下拥有更为成熟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2.
周伟 《出版广角》2018,(6):15-18
"一带一路"倡议对主题出版"走出去"既是重大机遇,也是巨大的挑战.主题出版走入"一带一路"需要包括政府、行业和出版单位联动响应,积极作为.作为唱响中国主旋律、传播中国正能量、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反映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出版活动,主题出版成果的输出成为出版单位紧跟时代要求、担负职责使命、发挥出版功能以及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重要参考和途径.  相似文献   

3.
聂震宁 《出版广角》2016,(23):21-22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在建社30年之际,举办主题为"'文化走出去'——出版人的责任和使命"的论坛,是对中央关于中华文化走出去战略部署的积极响应,体现了一个出版社应有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体现了很好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也体现了出版产业经营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市场意识.  相似文献   

4.
"十四五"时期,我国出版"走出去"进入新阶段,作为数字时代文化传播的重要媒介,数字出版产品是我国出版"走出去"的重要方面,其"走出去"的质量将直接影响到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的效果.中国数字出版产品想要进一步"走出去",亟待政府、出版企业和出版行业协会共同发力,以内容建设为根本,大力拓展渠道平台,坚持精准施策和效果优先,建立健全科学的评估体系,更深度地推进我国数字出版产品走向国际市场,助力中华优秀文化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5.
在文化"走出去"的推进过程中,中国出版"走出去"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文章基于一些优秀大学出版社的成功经验,分析大学出版在中国出版"走出去"领域的影响力.同时,从传播定位、传播竞争力、国际传播效果等方面,分析大学出版社未来"走出去"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6.
在"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下,我国出版"走出去"承载着中国文化"走出去"的社会责任.自"丝路书香"工程实施以来,出版"走出去"的战略支点从欧美国家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转移.在国家宏观政策的关照下,尽管出版"走出去"取得了显著成绩,但离"走进去"还有一定的距离.在文化强国视阈下,出版"走出去"应进一步做好海外市场的受众细分工作,在受众本位思路的指导下,加强深耕内容建设,在翻译工作中融入跨文化传播理念,尤其应推动我国的数字出版"走出去".在为海外用户提供文化内容和阅读服务的同时,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智慧.  相似文献   

7.
中国出版"走出去"战略,肩负着振兴中华民族文化的光荣使命.经过不懈努力,我国出版业在"走出去"的具体方式上已经做出了多种探索.但是,由于长期以来形成的中国与西方在文化上的巨大差异,中国出版实施"走出去"战略尚做出艰巨、勇敢、积极、智慧的探索与尝试.  相似文献   

8.
出版"走出去"是文化"走出去"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聚焦我国出版"走出去"工作的政策措施和发展趋势,研究梳理了出版"走出去"的主要历程和成就,调研分析了不断探索取得的工作成效和工作经验,探讨了现阶段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挑战,并从政治方向、顶层设计、精品战略、互学互鉴、协作机制、数字融合、人才培养7个角度出发,为创新出版"...  相似文献   

9.
作为"讲好中国故事"的排头兵,"十三五"以来中国出版积极探索和运'用多种途径,"走出去"工作取得了较大成就.本文在分析"十四五"期间中国出版"走出去"的背景、动因、机制等方面的基础上,回望"十三五"期间中国出版"走出去"的经验、模式与路径,讨论中国出版"走出去"存在的问题,并展望"十四五"期间中国出版"走出去"的发展趋势和创新路径.  相似文献   

10.
出版"走出去"是中华文化对外传播的重要途径.文章从国际传播视角对目前出版"走出去"的现状和问题进行分析,就提高出版"走出去"的效果给出建议和解决办法.首先,关注国外目标受众的文化习惯和阅读喜好,精心策划选题;其次,注重翻译质量,在尊重原作原意的同时,做到翻译的国际化表达;最后,选择国外受众习惯使用的平台、渠道或方式进行图书推广.此外,还应加强对从业人员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充分发挥海外爱国华侨华人在对外出版中的作用.在文化自信的基础上,从目的 语文化群体的需求出发,讲好中国故事,加快中国出版"走出去"的步伐.  相似文献   

11.
王志刚  度冉 《出版广角》2016,(19):34-37
华文出版"走出去"战略应该以文化传播为核心目的,其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一是利用地缘优势占领华语文化圈;二是打造华文出版"中国"品牌,传播中华文化;三是利用文化影响带动华文出版经济.华文出版"走出去"战略实施应该强调五种策略,即国际化、制度化、专业化、品牌化和多元化.  相似文献   

12.
中国出版"走出去"的本质是中国文化"走出去".近年来,中国出版业开创了多种"走出去"的途径与方式,无论是"借船出海"还是"造船出海"都有一批可贵的经验亟须反思与总结.在全球场域中,中国出版"走出去"需要上升到文明类型与文明道路的高度,面对不同国家优化出版"走出去"的方案.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社会变革仍在进行,需要我们的哲学和社会科学不断总结中国社会的实践经验,不断修正和完善阐述中国式现代化的话语.在此意义上,中国出版"走出去"的效果和规模最终仍然取决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3.
数字平台建设是深化出版融合、推动数字出版"走出去"的关键,是新形势下出版"走出去"创新发展的新路径.出版企业需要把握资源、技术、机制、功能的实用性四个要素,从数字出版产品供给与海外用户需求、数字出版产品营销推广与服务生态、数字出版"走出去"商业模式三个维度重构出版"走出去"数字平台,重塑出版"走出去"生态价值链,深入推进出版"走出去"数字化转型升级,形成出版"走出去"新的产业链格局.  相似文献   

14.
"十三五"以来,我国出版业"走出去"成绩斐然.从整体上看,主要呈现出版结构不断完善、数字产品成效显著、企业规模日益扩大以及合作形式日趋多元等特点;从细分领域看,大众出版、专业出版和教育出版的质量和效益均有明显提高.然而,在协作机制、出版种类以及综合实力方面也存在不足,仍需优化完善.未来,我国出版业应加强统筹规划,深挖文化内核,构建综合体系,多元化提升自身实力,多维度打造中国文化品牌,真正实现以出版业"走出去"推动文化"走进去"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从"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看中国出版"走出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出版"走出去"是国家文化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外传播文化的主要途径之一,其关键是要将中国文化介绍到海外主流社会,形成较为广泛的影响,增强国家的软实力.为此,政府有关方面采取多种措施,积极推动中国出版"走出去"."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正是在这个大背景下出台的一项重要政策,它有力地推动了中国图书版权输出和中外出版合作.  相似文献   

16.
韩辉 《出版广角》2015,(10):36-37
在世界多元文化格局下,中国文化"走出去"已上升为国家战略,作为文化重要载体的中国文学,其"走出去"之路却始终步履维艰.本文从译介学角度出发,以莫言作品在英语世界的传播为例,探讨文学译介活动中的翻译模式和出版宣传,以期为中国文学"走出去"提供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7.
随着中国经济地位的提高和文化软实力的增强,近年来中国出版业"走出去"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从产品出口、版权输出、合作出版到设立海外机构和在海外投资,各个方面都不乏令人鼓舞的数字和案例.同时,仍存在明显的不足,出版企业在运营层面的"走出去"效果不好、办法不多.对世界领先的跨国出版企业(集团)走过的国际化道路进行研究和探讨、总结其成功经验,可以为我国出版业"走出去"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8.
一、制定"走出去"的科学规划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大学出版社要从大环节、大流程、大思路、大概念来谋划"走出去"战略,内容不仅包括出版物的出版、发行,还应包括出版物的印刷、复制、材料供应、加工服务环节和出版科研、教学和人才培养,以及与出版有关的经贸活动.具体讲,"走出去"应融入出版社的整体工作安排和规划,在制定年度选题计划和出书计划以及其他工作计划时,将"走出去"的图书的选题、实施等工作与日常图书出版工作有机结合;同时不断探索"共同出版"、"全球同发"、"引进再输出"等"走出去"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9.
辛晓磊  周斌  池瑶 《出版广角》2021,(10):13-16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出版与传播关乎我国文化自信建设.当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需发挥主题出版在内容与形式上的引领作用,从选题创新、人才培养、技术跟进、顶层设计等方面全面提升传播力,也要关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主题出版"走出去"的推进助力.  相似文献   

20.
孙菁 《中国编辑》2014,(3):35-37
在文化"走出去"的战略背景下,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和原新闻出版总署实施"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支持国内外出版机构在国际市场出版中国主题图书。文章以《中华文明探微》书系为例,探讨"走出去"图书在版权输出过程中需要关注的各个环节,总结了中华传统文化读本类图书"走出去"的整体策划与具体环节实施的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