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以中国图书馆学会2005“新年峰会”为标志,认为图书馆界已开始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参与著作权立法的进程。中国图书馆学会在2005年8月发布的《关于网络环境下著作权问题的声明》阐述图书馆界在著作权保护问题上的原则立场。围绕2005年10月由国家版权局网站公布的《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草案)》中的“四六条”,图书馆界与出版界、数据开发商提出对此不同的看法。图书馆界认为,著作权对图书馆的限制与例外主要包括:①馆内传播的合理使用权;②馆外传播的法定许可权;③有限的自行数字化部分馆藏作品的权利。同时,指出保护权利与促进传播绝不是互相对立的,权利人的权利只有通过传播方可实现。  相似文献   

2.
2005-2006年,图书馆界积极参与了<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以下简称为<条例>)的制定工作.中国图书馆学会发布了<关于网络环境下著作权问题的声明>(2005.8.20),旗帜鲜明地代表公众利益阐述了保护权利与促进知识和信息传播并重的立场,引发了<条例>制定过程中著名的"四六条"之争.  相似文献   

3.
<条例>第七条蕴含着复杂的权利博弈,该条款的设置符合"三步检验法"的立法原则,其对信息网络传播权与复制权构成了双重限制.然而,<条例>第七条的施行并不能在图书馆领域达成谨慎的利益平衡,图书馆行使该条款赋予的合理使用权存在着法律风险.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阐述了对<草案>第四条第(五)款的立法建议将"公共图书馆"改为"非赢利性图书馆"或"图书馆因非赢利性目的";对"应当根据情况"中的"情况"予以列举,或规定原则性衡量标准;补充图书馆为保存数字信息和开展馆际互借服务的合理使用权利;对合理使用制度采用"混合式立法模式".对<草案>第六条的立法建议把该条中的"公共图书馆"直接改为"图书馆";规定各级政府为法定许可使用费的支付主体;考虑图书馆的公益性和非赢利性,在制定付酬标准时,将图书馆与社会上的商业网站加以区别;应该在建立"数字化复制法定许可"制度的基础上构筑"信息网络传播权法定许可"制度;立法机关在制定法定许可付酬标准时应该对图书馆可能分别向"复制权"、"信息网络传播权"付费的"两次付费"的情况给以考量;"中国文字作品著作权协会"为法定许可使用费的管理机构;法定许可费的分配,应侧重于对作者的补偿,同时兼顾社会利益,包括版权集体管理组织开展管理的合理成本和对作者的补偿以及建立基金会(作者养老基金、社会基金、科学基金)等三大部分;对<草案>颁布实施前未附带"版权声明"的图书法定许可使用作出变通性规定;把在图书中附带"版权声明"作为作者的一项法定义务进行规定,并在<出版管理条例>等行政法规中补充有关内容.  相似文献   

5.
平衡的著作权有利于每一个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阐述了图书馆界对<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草案)>中与图书馆有关条款的态度,并对围绕相关条款出现的一些观点进行了分析与商榷.  相似文献   

6.
美国图书馆协会的<职业道德规范声明>提出了以图书馆事业为中心的具体原则,其<图书馆权利法案>则明确了图书馆的责任和义务.目前,美国社会和政治环境的变化为图书馆职业带来了越来越多的忧虑和压力."9·11"后出台的<爱国者法案>明显与图书馆职业道德规范中所阐述的重要原则相冲突.因此,美国图书馆协会决心抵制<爱国者法案>对知识、信息自由开放以及行使个人隐私权的限制.  相似文献   

7.
<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草案)应将享有法定许可资格的"公共图书馆"拓展为"公益性图书馆"或"非营利性图书馆".  相似文献   

8.
《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草案>》中有关图书馆合理使用的条款,在版权所有者、图书馆及版权使用者中引起很大争议.本文主要评析了争议中的几个焦点问题在数字环境下,图书馆的合理使用是否应予保持;图书馆的合理使用是否伤害出版社等版权所有者的利益;享有版权限制的是否应该是公共图书馆.  相似文献   

9.
新世纪之前,图书馆权利研究在我国尚属空白。这一问题在业界被较多学者关注并逐渐形成热点始于2002年。中国图书馆学会秘书处和业界专家学者的密切合作、协同推动,是研究和传播迅速升温的直接动力。2005年堪称中国图书馆权利“元年”。2002年中国图书馆学会主持制定《中国图书馆员职业道德准则》的过程,是图书馆权利理念在中国组织化传播的开端。伴随着研究的推进,图书馆权利内容进入了大学专业教育。图书馆权利研究与传播的时代贡献是:丰富了图书馆学基础理论,完善了对图书馆社会功能和价值的理论解释;指导了中国图书馆的公益回归和服务转型实践;奠定了图书馆服务以人为本的理论基础,提高了图书馆的社会认知程度;唱出了公共文化服务以保障公众基本文化权益为目标的先声。参考文献15。  相似文献   

10.
公益性图书馆网络传播豁免诉求及其合理性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就2005-2006年在我国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法规立法工作进程中,是否应当为公益性图书馆设置网络传播合理使用豁免条款引发的争议问题,从著作权立法基础、原则和现实需求等方面分析《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设置该条款的合理性,阐述图书馆界对馆藏作品网络传播的核心诉求,以促进我国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法规的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1.
析《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类目复分加"0"时的隐性重号现象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从类目复分加"0"研究概况和加"0"的作用出发,通过<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第三版使用手册>和<中国图书馆分类法>(以下简称<中图法>)第四版的实例,对能发现的隐性重号现象进行分析,指出解决此问题的对策是严格遵守加"0"规则.  相似文献   

12.
我国《著作权法》第三次修订工作于2011年7月启动,2012年3月国家版权局发布《著作权法》修改草案第一稿,面向社会征求意见.全国图书馆界积极行动,结合实际,认真研讨,发现其中的不足有:舍弃了多个公益非营利网络传播适用的权利限制条款;信息网络传播权限制条款仍由国务院法规制定,没有由《著作权法》统一整合;没有采纳图书馆界提出的为非营利公益图书馆利用网络收集、保存、传播受著作权保护作品设置豁免条款的建议.图书馆界提出了一系列改进建议,并以书面形式上报文化部和国家版权局.2012年7月,修改草案第二稿公布,部分回应了图书馆界提出的设置合理使用兜底条款的建议,但未从根本上解决权利保护与权利限制失衡的问题,而且搁置了当代《著作权法》修订无法回避的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与限制条款的系统整合问题.图书馆界希望《著作权法》的修订落实独立性、平衡性和国际性三项基本原则,以保障著作权人利益与公众利益的平衡.参考文献4.  相似文献   

13.
2000年《河南图书馆学刊》编辑规范述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00年开始,<河南图书馆学刊>编辑工作将执行<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为提高编辑工作质量和效率,对<规范>中涉及到的、作者应了解和掌握的内容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供<河南图书馆学刊>编辑工作和广大作者遵照使用.  相似文献   

14.
国际图书馆界有关著作权合理使用的原则立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介绍了《中国图书馆学会关于网络环境下著作权问题的声明》中对国际图书馆界有关合理使用原则立场的概括,以及概括所依据的主要文件;阐述了著作权保护的核心要义在于平衡权利人、权利持有人和用户的利益。  相似文献   

15.
GOOGLE数字图书馆计划考量合理使用原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Google数字图书馆计划面临两起诉讼的缘由,分析了Google数字图书馆计划是否适用合理使用原则的问题.并结合分析我国<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草案)的颁布在合理使用原则问题上引发的争议,提出图书馆积极争取合理使用豁免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网络环境下《文检课》的发展方向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文章分析了网络环境给<文检课>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探讨了如何抓住机遇大胆改革使<文检课>走出困境.认为在网络环境下高校开设"网上信息检索与利用"课程是<文检课>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中图法〉(第4版)征求意见稿》有关问题摭谈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对<〈中图法>(第4版)征求意见稿>中的"各类型图书馆"、"历史与传记"有关类目设置问题、增补类目问题及尚需进一步完善的注释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改进方案.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中国图书馆学会《关于网络环境下著作权问题的声明》(审议稿)入手,从新的角度来分析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与著作权保护的互动关系,阐明图书馆界必须联合起来,形成一股强大的力量,成为保障公民公共借阅权利的维权代言人,成为实现著作权平衡的不可或缺的机构,为公众和图书馆赢得网络环境下的“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世纪篇章--哈尔滨师范大学图书馆馆史>进行了简要介绍,重点在于推崇其图书馆组织文化建设和人本管理思想的普遍性指导意义和馆员深厚的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20.
图书馆界参与信息网络传播权立法的实践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回顾国际国内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立法的背景与进程,阐述我国图书馆界参与《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制定活动的实践及其影响,评析图书馆界对信息网络传播权豁免条款的认识误区,提出图书馆界面临的任务,推荐著作权解决方案与对策,指出值得进一步关注和改进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