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我国封建社会的藏书事业具有悠久的历史,图书从收藏到流通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文章以年代为序,对我国古代不同时期图书的流通情况进行了考述。  相似文献   

2.
我国民族文字图书的出版状况及其收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民族文字图书出版状况的基础上,阐述了民族文字图书的文种结构和内容结构。并结合实际,探讨了民族院校图书馆收藏民族文字图书的重要性及收藏方式。  相似文献   

3.
两汉是我国古代官府藏书体系的确立时期,汉统治者吸取秦亡之教训,实行宽松的文化政策,促进了藏书事业的发展。两汉对图书重藏,更重整理与利用,利用官府所藏编著史书,成绩斐然。两汉私家藏书与前秦相比,成绩突出,并直接对隋唐对隋唐私家藏书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4.
李博 《兰台世界》2006,(12X):53-54
中国图书馆和藏书事业经历了数千年的历史,由远古的藏书楼,到近代的图书馆,再到现代图书馆,其发展过程是一个从以“藏”为本到以“用”为本的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5.
6.
两汉是我国古代官府藏书体系的确立时期,统治者实行宽松的文化政策,促进了图书事业的发展。两汉对图书重藏,更重整理与利用,利用官府所藏编著史书,成绩斐然。两汉私家藏书与前秦相比,成绩突出,并直接对隋唐私家藏书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7.
唐王朝是我国古代图书馆事业极其兴盛的时代,社会长期稳定,经济繁荣,统治者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措施,促进了图书事业的发展,唐统治者注重图书典籍的收藏、整理和利用。利用唐、私人、寺观藏书都达到一定的规模。  相似文献   

8.
高校馆图书收藏工作的困难及其原因是多层面的,走出困境的出路在于:以学校管理体制改革保障图书收藏体制改革,实行“教师参与,分类选择,集中收藏”和经费“四级分配,专款专用”制度。  相似文献   

9.
唐王朝是我国古代图书事业极其兴盛的时代,社会长期稳定,经济繁荣,统治者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措施,促进了图书事业的发展。唐统治者深知“以古为镜”的道理,注重图书典籍的收藏、整理和利用。唐官府、私人、寺观藏书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书院藏书为唐初创,并对后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唐王朝的藏书体系及管理模式对周边国家的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0.
11.
高校图书馆“收藏三原则”的数理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学术价值与实用价值兼顾、满足度与利用度兼顾、种数与复本量兼顾,是高校图书馆的文献“收藏三原则”,本文以此作了初步数量思考,指出,应当以课程课题为基本单位分配使用图书经费,统筹兼顾,专款专用,并列举出相关的分配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2.
李博 《兰台世界》2006,(24):53-54
中国图书馆和藏书事业经历了数千年的历史,由远古的藏书楼,到近代的图书馆,再到现代图书馆,其发展过程是一个从以“藏”为本到以“用”为本的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13.
美国收藏的中国古代图书文献述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云庆 《图书馆》1994,(6):77-78
美国收藏的中国古代图书文献述略王云庆我国历史悠久的古代文明举世瞩目,而代表文化成就的文献典籍浩如烟海。据世界著名图书馆学专家拉脱雷特教授估计:在19世纪末,中国的图书文献已超过全球其他所有国家出版物的总数。由于历史的原因,近代以来,中国的古文献资料大...  相似文献   

14.
崔万华 《新闻前哨》2005,(2):117-117
市场经济时代,图书出版业的繁荣发展,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健康向上的化产品。图书采购人员如何适应新的情况,利用好图书市场,按照本馆图书收藏要求,做好图书采购工作,多选精品,减少次品,拒绝毒品和废品,我认为至少要做到以下三点。  相似文献   

15.
郁达夫是我国现代名作家。又是一位图书收藏家。他钟情于各类书籍,对书有着特殊的感情。他读书广、淘书勤、藏书富、书丰、译书快,一生收藏了古今中外的图书五万册。并创作、翻译了大量的学作品。他与书结缘、苦读勤耕的事例,对今人仍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6.
17.
本文就公共图书馆藏书建设的数量和质量的关系,重点与一般的关系、收藏与使用的关系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18.
关于中国图书馆历史起源的一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中国早期的图书形态和早期的图书收藏两个方面,对中国图书馆的历史起源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宋代是我国古代图书事业的繁荣时期。文章从基本国策、教育和科举、学术空气等方面分析了宋代图书事业繁荣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图书的“新闻化倾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