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拍摄少年儿童的照片,首先要热爱他们,理解他们,才能像孩子一样有一颗童心,知道他们的兴趣所在。如果带着成人的目光去看待他们,就不知道如何去抓取具有少年儿童特征,反映他们内心活动的瞬间。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因此,拍摄人物照片应注意拍摄眼神,但对于儿童摄影来说仅仅注意眼神是不  相似文献   

2.
走近孤独     
他们是一群患有孤独症的孩子。很多年了,我一直不敢触碰这样一个群体。怕自己看了心痛,更怕一个记者的追问,哪怕是一个不经意的眼神.都会再次撕裂那些父母心上从来就不曾愈合的伤口。  相似文献   

3.
李敏娜 《大观周刊》2012,(19):169-169
人们常说:“我们的生命历程融进了亲情的每一朵浪花,每一组旋律,每一句叮咛,每一声欢笑,每一个眼神,每一步足印……”的确,亲情可贵。尽管大家都知道孝敬父母长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每一位为人父母者也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长大成人能够有孝心,然而在教育孩子时,又往往忽略这方面的内容。培养孩子的孝心,必须从小抓起,从点滴做起。  相似文献   

4.
每当看到山区孩子因家庭困难而无钱上学的报道,每当看到失学孩子那一双求学的眼神,我的心在颤抖、在哭泣,在为无力帮助他们而懊悔。 当读到高宝燕和王光辉拍摄的《失学孩子的家长座上被告席》这组摄影报道,心情沉重又欣慰。 沉重在一个中学辍学学生达128名,欣慰的是谷城县赵湾中学在对辍学学生及学生家长多次劝学无效后,出于  相似文献   

5.
走近孤独     
他们是一群患有孤独症的孩子。很多年了,我一直不敢触碰这样一个群体。怕自己看了心痛,更怕一个记者的追问,哪怕是一个不经意的眼神,都会再次撕裂那些父母心上从来就不曾愈合的伤口。一个冬日的早晨,因为某种机缘,我还是走进  相似文献   

6.
段力 《军事记者》2013,(10):55-56
1951年3月,解放军画报社主办的摄影业务研究杂志《摄影网》第5期转载了一幅志愿军战士抹眼泪的照片,并对志愿军视觉形象问题进行了探讨。这张照片最初刊登于1951年1月31日出版的《东北画报》第81期,拍摄者为中国人民志愿军摄影记者红陆。照片前景是一位朝鲜母亲抱着孩子,坐在地上,转头向身后的志愿军战士望去。志愿军战士正在用右手擦拭眼泪。孩子坐在母亲的怀里,眼神朝向镜头,脸上略带笑容。  相似文献   

7.
专家点评郑卫(新华社摄影部):所有母亲怀抱孩子的形象多少有些类似,许多情形下给人的感觉是优雅的,温暖的.但看了这张照片,我们会从那些美好的感觉中醒来,代之以焦虑、伤感,一如这位母亲的眼神.摄影作品要以细节动人,这张照片带给我们的,是一种“反常”细节,本该圆润的孩子的腿与臂,却如同干枯的柴棒,还有不成比例的头部与鼓起的腹部,这样的孩子来到世上,承担着怎样的痛苦?他们该如何面对人生?摄影师告诉我们,这世界上的确存在着这样的人们,以图为证.  相似文献   

8.
在北京大钟寺的农贸批发市场,总有一些年幼的儿童在菜摊旁为父母过秤、收钱,其动作俨然一位老道的菜贩。记者在这个市场问一个外来贩菜的务工人员:“为什么不送孩子上学?”他回答:“家里盖房的钱还没攒够,哪有钱交那么多赞助费供娃儿念书。”当记者问旁边的小孩“想不想读书”时,孩子的眼神中却充满了渴望。这位来自山东的何东风小朋友,6岁就跟父母在路边卖菜。听他父亲说,每当看到北京孩子背着书包上学,小东  相似文献   

9.
眼神。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仍然是,流淌人类情感的最佳方式。多少年后,人们想起那个喧嚣的晚上,浮现的会不会是这个让人痛惜的眼神?触不到沸腾的热度,听不见欢呼的声音,一切光荣与梦想都揉进落寞无语的目光,随着终场哨声飘逝。同时终止的还有一个老门将128次为国效力的纪录。一场以失败告终的告别演出。别了,欧洲杯;别了,国家队;别了,即使倒下也保持进攻姿态的荷兰足球。此刻,你可曾读出了——眼神里的渴望与怅惘、诀别与追忆……范德萨说:尽管在我跟随国家队参加的所有重大国际比赛中,我们都没能走到终点,但  相似文献   

10.
电视台是在受众眼神的关注下生存、成长的。当受众的眼神离你而去的时候,电视台的生命也就宣告终结了。吸引眼神的是好节目,失去眼神的是差节目。珍惜受众的眼神,竭尽全力把节目做好,这是电视人的天职。在电视台内部要一切服从于节目,一切服务于节目,要形成以节目论英雄的氛围。做好节目必须坚持以质取胜,以人为本,以新谋生,以互动为纽带,以本土为依皈。  相似文献   

11.
得知《我爱我儿》作者刘嘉身为母亲,早就在自觉地探索如何通过良好的家庭教育引领孩子全面健康地成长,很有一番体验,一种心得。惊喜、感叹之余,请求作者将那份原是伴随孩子成长的自然记录赐与我看。记得那一日,接到一叠誊抄清楚的给孩子的信——作者称为“母子心语”,我便迫不及待地一口气把它读完了,编辑的直觉当即告诉我,它可能成为一部非常不错的现代素质教育书稿。我也是母亲。当我把这些信一封封读给我十一岁的女儿听时,从她的眼神我看出了她也非常乐意接受这样的教  相似文献   

12.
《现代声像档案》2007,9(6):I0001-I0001
西奥多拉开的脸无望地注视着远方,让人印象至深的眼神灰黯着,从中看不见丝毫意志与生命之火。作为母亲,她肯定会觉得对不住睡着的孩子.但来自身体原子的裂变从内向外地抓住了她的灵魂,她只能终日在愧疚与毒瘾之间徘徊。  相似文献   

13.
一组春运图片,看后留下较深印象.其中一幅:两个孩子趴在候车室椅子上,睁大眼睛望着四周,眼神里有几分新奇,几分焦急,也有几分无奈.看着图片,让人心里升起一丝同情,一缕关爱,希望他们早点结束旅途颠簸,回到温暖的家.图片说明是一首诗:"在这拥挤的人潮中,我用镜头记录下一个个身影,尤其是一张张稚嫩面孔,见证了这个悲喜交集过程中别样温暖."  相似文献   

14.
朱艳云 《大观周刊》2011,(5):28-28,18
美的话题是自古有之,美与文化是紧密联系的,他们是一种形式与内容的结合体,在后代现代主义成为主流的文化条件下,在消费成为时尚的情况下,文艺应该怎样更好的体现美。美带给人们的魅力是无处不在的,给人们的是精神方面的享受,是不同于我们平时看见的自然美,美在生活中是无处不在的。通过自己对审美文化的浅显理解,以山楂树之恋这部文艺作品中的眼神美来阐述审美文化,阐述精神与形式美的内在统一,作品中的主人公有神的眼神来演绎关的内涵,让眼神和心理活动更好的结合在一起,眼神是外在美的体现,心理是内在美的体现,将两者有力的结合在一起,共同展示关的深刻性和丰富性。  相似文献   

15.
小虎     
小虎,姓何.像个孩子,考研一族.我的球友. 初次见面是在武水的体育馆.当时的我,刚刚回到学校读书,身边一个人也不认识.午睡之后,手痒痒了.背着球包,去碰碰运气.在武水的体育馆见到了小虎,通过老崔电话介绍认识的.那时的小虎还是怯生生的.因为他的眼神说明了这点.也许是初次见面、初次合作,配合总出现失误.但我知道,这家伙球打得不错.  相似文献   

16.
限量版青春     
直到30岁,薇薇都是一个乐在其中的限量版爱好者。她用粉红色的诺基亚限量版7610手机;穿一双耐克限量版球鞋——懂行的人才能看得出那是高仿;迪奥限量版太阳镜(同上,是高仿)轻轻地挡着阳光,也挡住了薇薇睥睨众生的眼神。  相似文献   

17.
未成年人阅读的出发点是尊重未成年人兴趣与主动独立性,让未成年人在快乐中阅读。公共图书馆在未成年人阅读推广中的策略是,家、校联系给孩子以阅读启蒙;以孩子为本,创造良好的服务环境;与学校语文老师心心相印,为孩子提供阅读指导;与未成年人文学作家结缘,给孩子寻找阅读同伴。  相似文献   

18.
张晰 《大观周刊》2012,(41):263-263
幼儿教师正确对待幼儿各种不良情绪,做好幼儿的性格培养,就是塑造孩子美好的未来!要体会孩子的感受,让他们尽情展示自己;少一些教训,多一些鼓励、安慰和体谅;批评教育的体现方式要得当;要正确对待和处理孩子“发脾气”,促进家庭关系和谐,转移幼儿不良注意力,注重正面引导,远离负面影响。帮助幼儿学会自理,增强信心;注重培养孩子坚韧的毅力和团结协作的精神;适当的奖励是促进孩子发展的动力。  相似文献   

19.
杨梦玫 《出版广角》2013,(17):49-53
绘本符合孩子思维特点,能激发孩子阅读兴趣;绘本画面精美,富有内涵,能给孩子美的熏陶;绘本能激活孩子的想象,有利于孩子创造力的培养。目前,各地区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定义众说风云,不一而同,但可以肯定的是,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文化产业发展到"创意"时代必然产生的一种新型产业,越来越受到各国各地区的  相似文献   

20.
两会不仅是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齐聚一堂共商国是的舞台,更是各路记者各显神通的平台.有位记者笑言,单看记者的眼神就能辨别此人上会年头的长短:那些在大会堂和各驻地四处好奇张望,一见某位"脸熟"的代表委员便上去凑热闹的,多半是新手;而跑过多年的"老两会",往往目标明确,眼神坚定,直奔某地某人而去.作为第一次上会的新手,我也多半属于前一种情况.而此次上会我的一个任务是跟着其他记者跑两会,作为旁观者看他们怎样报道两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