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意义]非遗图片资源社会化标签是大众对图片内容的意识反映,蕴含丰富的知识价值。研究标签之间的关联关系有助于构建针对标签的非遗图片资源主题导航,并对非遗图片资源的组织和展示提供参考。[方法/过程]从标签关联视角探讨非遗图片资源网站社会化标签之间的关联关系,构建关联标签网络和共标签网络,对其进行社会网络分析和对比,并采用可视化方法对主题特征进行展示。[结果/结论]所分析的非遗图片资源社会化标签存在一定主题特征,便于从用户角度组织和利用非遗图片资源,促进非遗文化的传承。  相似文献   

2.
[目的/意义]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将主题图技术应用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资源的整合中,能够更好地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资源的传承与保护。[方法/过程]在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资源的主题、关联关系和资源标引的基础上,构建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资源主题图并实现其可视化。[结果/结论]研究结果显示,主题图技术的应用可以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资源提供基于语义的整合,并将主题之间的关联直观地展示给用户,为用户提供可视化导航。  相似文献   

3.
[目的/意义] 基于知识网络的核心-边缘结构揭示Folksonomy知识组织模式中标签层级演化的模式与规律,对洞悉开放网络环境下知识组织的层级结构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 以网络思维为指导,基于标签之间的同现关系构建领域知识网络。依据核心-边缘结构分析方法,遵循时间序列对标签层级的演化情况,从描述统计、显著性分析、层级升降演化等方面进行跟踪研究。[结果/结论] 标签的核心/边缘层级结构随着领域知识的发展演化变迁,逐渐收敛趋于稳定。标签层级的晋升与淡化主要受知识关联驱动,核心层标签之间的关联关系占有更高的权重。标签层级演化规律的揭示,有助于把握Folksonomy模式中知识组织的结构特征,对于揭示开放网络环境下知识关联及其结构关系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意义]传统节日文化表达的复杂性,往往难以从中挖掘出更多的深层含义,本研究利用知识组织方法,构建标签系统对传统节日文化知识进行整理与表达,挖掘节日文化背后的隐性知识。[方法/过程]首先设计和定义传统节日文化标签系统的结构与属性,其次爬取并整理了一定网络数据,最后从多个维度挖掘其背后的隐性关联。[结果/结论]提出基于传统节日文化标签系统的隐性知识挖掘方法,实验结果与客观规律相符,证明其具有一定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意义] 利用社会化标签对电影资源进行标注已成为新网络环境下电影资源组织的新方式,构建电影资源本体对规范电影标签语义、提高电影资源检索效率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方法/过程] 针对目前电影资源本体构建方法及构建过程存在的问题,提出利用社会化标签构建电影资源本体的思路,在深入剖析电影标签与电影资源本体映射关系的基础上,揭示一种基于社会化标签的电影资源本体构建方法,并给出利用该法构建电影资源本体的详细流程。[结果/结论] 利用豆瓣电影中的标签数据集构建一个电影资源本体,并分析基于社会化标签电影资源本体构建方法的科学性和优越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意义]探索领域知识发展过程中的聚类演化问题有助于揭示知识聚类的特征和规律,对于掌握知识生长演进过程中关联知识的聚集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以复杂网络的思想为基础,基于标签邻接关系的发生值构建时间序列领域知识网络。即依据网络模体的理论,采用网络聚类系数的分析方法,对领域知识网络进行动态跟踪与分析;结合网络密度、特征路径长度、节点度值、封闭三元组等指标,从随机因素、度相关性、邻近关联3个方面对领域知识发展过程中的聚类演化现象进行分析。[结果/结论]研究结果表明:①领域知识在发展进程中始终保持较高的聚类性;②领域知识的聚类性同时包含随机性与结构性(非随机性)两方面因素; ③领域知识聚类的动态状态在小世界网络和无标度网络之间摇摆演化; ④领域知识的聚类状态在网络全局和局部节点之间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意义]用户兴趣推荐是信息服务中的重要内容,针对目前融合情境信息推荐的研究更多是直接将情境作为单因素而缺乏考虑情境关联的思想,本文以情境关系为切入点实现社会化媒体用户的兴趣推荐。[方法/过程]以具有相似情境用户可能具有相似兴趣为假设,来改进用户原始兴趣网络从而实现推荐。通过社会网络和资源相似性计算构建原始兴趣网络中显性网络和隐性网络;借鉴共现原理和情境本身相似性构建情境网络;通过兴趣传递关系计算直接兴趣度与间接兴趣度;最后借鉴协同过滤的思想实现推荐。[结果/结论]与以往的只考虑单一情境因素的推荐方法相比,基于本方法的实验表明,将情境关系融入到推荐过程中不仅可以扩展用户的社会关系,而且可以得到更好的推荐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意义]保护敦煌文化遗产,为敦煌壁画提供移动视觉搜索服务,以助用户高效、便捷地获取敦煌壁画丰富知识资源。[方法/过程]构建基于BoW的图像底层特征匹配和基于主题标签的高层语义关联的移动视觉搜索模型,用SIFT提取图像局部特征,K-means生成有K个视觉单词组成的视觉词典,计算图像映射到视觉词典的TF-IDF向量,通过内积计算相似度匹配图像并排序;根据图像主题添加语义标签,提取最匹配图像的标签实现语义关联搜索;最后收集1200张敦煌壁画图片验证模型的有效性。[结果/结论]在视觉单词数为1000时BoW+SIFT的图像搜索耗时163ms,且图像大小在0.5-2.5倍范围的准确率在83.7%以上,可有效搜索主题语义关联图像。  相似文献   

9.
[目的/意义] 利用三度影响力理论,从网络结构的角度进一步拓展用户关系连接,提高社交网络好友推荐的效率。[方法/过程] 首先,计算用户之间的关系强度,并筛选关系强度较大的用户集合;然后,通过用户共同关注的内容计算用户兴趣相似度;最后,融合用户关系强度和兴趣相似度实现好友的推荐并通过实际数据对所提方法进行实证检验。[结果/结论] 实验结果表明,融合关系强度和兴趣的社交网络好友推荐方法具有较好的效果,可为用户推荐提供参考和借鉴。该方法进一步完善社会化推荐理论。  相似文献   

10.
王蒙  许鑫 《图书情报工作》2015,59(14):15-21
[目的/意义] 目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信息资源的组织以网站为载体,多采用传统树状或星状链接进行导航,且以地域分割,无法全面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弱化了其价值。采用新技术合理组织非物质文献遗产信息资源对非物质文献遗产的宣传与保护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 基于主题图理论和方法,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信息资源主题图模型,并以作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京剧、昆曲为例,辅以Ontopia主题图开发工具,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信息资源主题图的生成及组织效果。[结果/结论] 主题图不仅能够合理、全面地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信息资源,还能够以可视化的方式直观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渊源、传承脉络、流派发展等特殊属性,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意义]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特殊的活态文化资源,但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信息十分琐碎,缺少直观且全面的展现,通过结构化、可视化的研究获取非物质文化遗产深层信息,对其传承与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 提出一种基于关键事件技术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信息可视化方案,并以两岸同源"歌仔戏"为例,通过关键事件技术对信息进行结构化的组织以及可视化的展示。[结果/结论] 直观地展示歌仔戏动态演化的过程,并提炼出对其发展有所影响的一些因素,为其将来发展以及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发展提供借鉴,同时,因其为两岸同源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两岸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方面具有重要研究价值。所提出的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信息进行可视化的方案在文化传播上也具有可延展性,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意义]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族人民世代相传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非物质文化遗产因其地域性、传承性、动态性、多元性等特点在信息传播上有其独特的规律和要求,通过报纸和网络文本揭示现状与问题,探讨这些特点、规律和要求,不仅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还对文化类信息的传播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方法/过程] 以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37个项目作为研究案例,通过慧科数据库检索2014年度关于这些项目的新闻报道,在对这些报道进行计量分析和内容分析的基础上,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信息传播的主体、渠道、内容、方式等,阐述当前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的现状与问题。[结果/结论] 通过分析发现,当前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中存在着严重的冷热不均的状况,信息传播的模式基本以单向的线性模式为主,信息传播的内容和形式都比较单一,受众的互动和参与程度都比较低。针对这种情况,提出有针对性的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13.
面向传承和传播的非遗数字资源描述与语义揭示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意义]全面梳理近年来国内外非遗数字化保护的研究重点,进一步拓展其资源描述、语义揭示研究的理论内涵与外延,为促进我国非遗数字化技术发展、文化传承与传播提供新的思路。[方法/过程]借助信息空间理论,对非遗数字化资源描述与语义揭示问题进行全面综述,提出面向传承与传播的非遗数字资源描述与语义揭示多维度研究框架,并阐明现阶段的研究重点及不足之处。[结果/结论]非遗资源的语义描述与知识传播还需要大众广泛参与,这将有助于不同用户学习、交流与创新相关非遗知识,解决非遗知识传播与创新中出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张斌  杨文 《图书情报知识》2020,(3):28-40,62
[目的/意义]梳理和分析我国档案学研究热点与前沿问题,为档案学学科体系建设和档案学理论研究提供参考与借鉴,为档案实践工作的发展与变革提供洞见与支持。[研究设计/方法]以我国档案学领域2015—2019年间在《档案学通讯》《档案学研究》上刊载的所有论文、出台的重要政策、举办的重要学术会议、立项的国家课题为样本,运用文献计量方法和文本分析法对其进行梳理与分析,以此得出我国档案学研究热点与前沿问题,并对其进行阐释和说明。[结论/发现]中国档案学研究热点与前沿问题包括:档案学研究、档案馆与数字档案馆、新一代数字和网络信息技术与档案工作、电子文件管理、档案资源体系与服务体系建设、档案文献整理与研究、档案文献遗产保护与非遗档案管理、档案职业、档案与记忆、数字人文与档案、档案治理、档案管理体制改革。[创新/价值]梳理和分析了中国档案学研究热点和前沿问题。  相似文献   

15.
基于角色关联的叙事型文化遗产知识表示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意义] 叙事型文化遗产具有丰富的隐含知识与语义信息,仅采用图像、文字等数字化形式难以描述故事元素间复杂的关联与模糊语义,因此探究叙事型文化遗产的有效组织与表示具有重大研究意义。[方法/过程] 围绕叙事型文化遗产,利用语义数据模型提出基于角色关联的知识表示方式,构建具有多粒度、多角度且语义流畅的知识表示框架。此方法选取故事中的主要元素作为知识因子,通过聚集与特化的抽象关联关系表示知识因子间的角色关联,形成自然的图结构。[结果/结论] 基于角色关联的知识表示方式具有语义自然、可扩展性强、支持多样化检索等优势,可解决现有知识表示方法存在的角色缺乏情境依赖与表示角度单一问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意义]随着数字文化遗产日益普遍化,其资源建设、技术赋能、服务供给等亟需通过协同治理实现提质增效。[方法/过程]首先,通过文献研究法,论述数字文化遗产协同治理提出的合理性;其次,采用内容分析法,从论文、政策等文本中析出文化遗产治理中的协同要素,结合数字文化遗产特性构建其协同治理的逻辑框架;最后,借助案例分析法,选取 Europeana项目进行映射分析,验证上述逻辑框架并探讨其实现路径。[结果/结论]数字文化遗产协同治理的逻辑框架主要由主体协同、资源协同、服务协同与技术协同构成,并在实践中有所验证。其实现路径包括:缔造多主体合作网络、创设统一化标准方案、打造各色多元资源服务、提供可操作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17.
林鑫  周知 《图书情报工作》2015,59(9):97-103
[目的/意义]借鉴活跃度指数的设计思想,提出一种新的标签相关性判断策略,以改善标签相关性判断的效果和策略的通用性.[方法/过程]结合标签相关性判断的特点对活跃度指数的计算方法进行改造,进而提出一种基于多次活跃度指数迭代的标签相关性判断策略,并以社会化标注社区"豆瓣电影"的67 5351位用户的标签数据为例进行实验,以验证策略的效果.[结果/结论]实验结果显示,该策略的召回率为79.6%,准确率为93.3%,均较为理想,明显优于常用的Top-N策略.同时,该策略的通用性较好,适用于视频、音频、文本等各类型媒体.因此,该策略能够较好地解决标签的相关性判断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